然而,在一次病友聚會中,有人想要捐錢,有人說捷運紅樹林站附近有房子,就這樣天時、地利、人和,地點終於落定。 「其實,只要你做到2點-對病人夠熱情、有責任感,你就不會是一個不好的醫師,」陳威明坦承,要求每個人都要犧牲奉獻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希望這些醫界的新人們,至少可以做到這兩件事。 「現在的體力確實不如以前了,」能夠繼續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陳威明表示,主要靠的是意志力與責任感,而每天早晚的巡房任務,更是他動力的來源,「看到病人康復,就是一份正能量,感覺自己開刀死掉的細胞又活回來了,」陳威明玩笑道。
- 二○二○年十月,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北榮)心導管室裡,三、四位主治醫師、總醫師,目不轉睛地緊盯著心臟電氣生理訊號記錄螢幕,和立體定位儀的2D、3D影像,觀察導管在患者心臟裡偵測到的異常放電位置,並且透過麥克風,向隔著一道玻璃牆的手術室發號施令。
- 手術前一天晚上仍遲未辦理住院,撥了電話才知道小朋友要等媽媽下班,再帶著大包小包轉車坐客運,開刀後續還要接受化療。
- 「所以,關懷之家就這樣孕育而生,吳博貴主任(北榮骨骼肌肉腫瘤研究中心主任)則是將『她』做得更溫暖、更貼心。」陳威明說。
- 他也是史上第一位神經外科華人醫師,固定被邀請去美國聖路易斯大學擔任動脈瘤手術的指導老師;名嘴陳立宏也曾給他動過腦瘤手術。
-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昨日(1/16)正式接任,他今日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到,希望任內可以做到「五好」,包含防疫作為、病人照護、人才培育、軟硬體營造、多元合作等,並強調疫情期間在2位前院長的帶領下,零院內感染,他也將帶領北榮守下防疫下半場。
- 談到爬山,吳博貴說起一段往事,有一年到宜蘭爬山,陳威明哥哥突然來電:「母親洗腎狀況不是很好⋯⋯。」手機訊號突然中斷,陳威明忐忑地走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有訊號,趕快回撥,得知母親狀況已穩定,「當時旁邊有水潭,他就跳下水游泳慶祝」。
為了讓從台灣南部、東部上來做檢查的病人不必跑好幾次才能完成檢查,陳威明還特別籌設了「骨肉瘤關懷之家」,讓遠道就醫的病友與家屬,有一個免費暫時棲身之處,減少舟車勞頓與就醫負擔。 談到爬山,吳博貴說起一段往事,有一年到宜蘭爬山,陳威明哥哥突然來電:「母親洗腎狀況不是很好⋯⋯。」手機訊號突然中斷,陳威明忐忑地走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有訊號,趕快回撥,得知母親狀況已穩定,「當時旁邊有水潭,他就跳下水游泳慶祝」。 之後每過個幾天,他就到病房探視,奶奶問:「你上回包子哪買的?還不錯吃!」他下午就請助理買了十個包子送過去。 如此慢慢化解老太太的敵意,九個月後,老太太順利送往護理之家,而積欠醫院的醫療費用連同利息,也全數歸還。 他說,「病人就是你的老師,你要掌握病人給的任何訊息,這篇論文就是最好的例子。」完全沒有名醫架子的他,個兒高、滿頭白髮,但眼睛會散發溫暖有生命力的光芒。
榮總權威: 臺北榮民總醫院
「年輕人不要太過計較,盡力而為,不用總想著幾歲要賺到第一桶金什麼的,很多事情,不妨隨遇而安,」陳威明抽到了當時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籤去了一趟花蓮,卻收穫了一輩子的職業熱情,便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陳威明提到,骨癌有一個很麻煩的問題,超過10年的復發率都還有2%,因此病人手術完的前2年,每3個月要追蹤一次,2-5年要半年一次,5年之後要1年1次,即使10年以上,都還是要固定追蹤。 「就這樣,我幫他挽救了局勢,」陳威明笑得有些得意,病人順利成婚後,也回來北榮取出術前存放的精子,幾年前成功生下了孩子,還把全家福發給了陳威明。 他舉例,曾經有個屏東的病人,痊癒後的某天卻哭喪著臉打電話給他,原來病人即將結婚,卻有親戚跑去「報馬仔」,跟新娘的家人講新郎是骨癌患者,新娘那邊的家人一聽,急忙著要退婚。
手術室與控制室兩組醫護人員,包含主治醫師、總醫師、麻醉師、放射師、護理師,加起來共有六、七位,在他們全神貫注、合作無間的努力下,經過四個小時,手術終於順利完成。 醫學專長恰好落在長新冠/新冠肺炎後遺症和疫苗副作用/疫苗不良反應的好發症狀,也是近期相當熱門… 榮總權威 榮總權威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 台北榮總今日舉辦新任院長布達典禮,原任院長許惠恒在退輔會主委馮世寬監交下,將印信交給新任院長陳威明。 陳威明表示,新職是一個責任與壓力的開始,他將秉持優良的歷史傳統、全力以赴,對於任內的自我期許,他提出「五好」願景。 起初找設立地點時,希望在醫院附近,且設有電梯,但牽涉到預算問題,找了一年都找不到適合環境。
榮總權威: 「醫生是一個可以直接幫助別人的行業」
二○二○年十月,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北榮)心導管室裡,三、四位主治醫師、總醫師,目不轉睛地緊盯著心臟電氣生理訊號記錄螢幕,和立體定位儀的2D、3D影像,觀察導管在患者心臟裡偵測到的異常放電位置,並且透過麥克風,向隔著一道玻璃牆的手術室發號施令。 他回憶,剛升上主治醫師那年才35歲,因為太年輕,時常遭到質疑「這醫師這麼年輕,會開刀嗎」,所以一開始不會有什麼病人,更不可能專攻哪一塊,早期脊椎手術也都要開。 陳威明妻子、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林佩玉今日也出席觀禮,陳威明提到,「沒有她就沒有我」,並表示自己先前的眼睛手術就是由太太親自完成,陳也說自己常常忙到深夜,太太會為他準備一碗麵;除了太太,陳威明的恩師、前骨科主任羅惠熙也到場祝賀。 陳威明說,他希望把防疫做好、提供更大的醫療量能來幫助國家;把病人和同仁照顧好;把學生教好、培養仁心仁術的好醫生;把醫院環境軟硬體、工作氛圍營造好,並提到北榮新的重要工程、重粒子癌症中心、新的醫療大樓及手術室等都即將完工啟用;與人共好,和其他體系密切合作。 曾攻克台灣玉山、日本富士山以及馬來西亞神山等高山山頭的他,不只一個人爬山,更喜歡帶團隊一起。 二○○七年六月,他帶著整個骨科部登八通關山,一名住院醫師攻頂後失蹤,當時他和骨科部主任陳天雄等人堅持在東埔溫泉等他。
卡爾金斯(Hugh Calkins),便邀請陳適安擔任《國際心房顫動準則》第一章心房顫動機轉的總主筆。 心臟電氣生理訊號傳送到控制室的記錄螢幕和定位儀,經過主治醫師判讀,精密定位出亂放電的起源點後,便立刻通知執行電燒手術的醫師,以導管前端的電極加熱破壞組織,使心律不整的症狀消失。 「妹妹5月給許醫生開腦膜瘤,這是一個高難度的手術,因她的腦膜瘤包住頸動脈,原以為術後要在醫院住上2~3星期,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就出院!感激許醫師…」網友李明芳感謝地留言。 榮總權威 ○五年,陳威明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論文,討論關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以及遺傳基因的重大關聯,這個重大發現就是起因於一九九七年來就診的雙胞胎姊妹,兩人四個髖關節同時疼痛,進而查出股骨頭缺血壞死。 「當時我覺得,這些病患的復原情況跟我在北榮骨科看到的有些差異,因此提出想要回北榮骨科短期進修,再將這些技術帶回東台灣,」史無前例地,輔導會也同意了陳威明的提案。
榮總權威: 醫師介紹
但是畢業後他抽中了要到花蓮鳳林榮總,當時東部的醫療資源缺乏,他跟著泌尿科主任鍾兆英,每天開最多的卻是骨科的刀。 他給出了一個特別單純的答案,「當時其實就是功課好,父母鼓勵我可以從醫。」上小學的第一次段考,總共考5個科目,陳威明的總分500分,資質聰穎的他,從此便以這樣名列前茅的姿態,一路考上了建中,進入陽明醫學系。 「臺北方法」最早由美國心律醫學會(Heart Rhythm Society, HRS)開始提及,後續多個國際醫學會也都以「Taipei Approach」、「Taipei 榮總權威 Method」為主題,邀請陳適安演講或示範手術。 此方法不但解決了讓全球心臟科醫師頭痛的非肺靜脈異常放電點鑑別診斷,也提供了心房顫動電燒手術的新策略。
不過,這次的電燒手術成功,除了北榮心律不整團隊的高明技術和努力,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功臣」,那就是心臟內科權威陳適安獨創的心房顫動電燒術「臺北方法」(Taipei Approach)。 手術室裡,執行電燒術的主治醫師穿著鉛衣,將電極導管從病人鼠蹊部的股靜脈放入,慢慢往上推,經過右心房,穿過心房中膈,到達左心房,並傳送微小的電刺激,誘發心臟不正常的節律出現。 「以現在來說傷口感染的機率不是那麼高、不會是什麼大事,可是當時剛升上主治醫師、又是第一次面對病人併發症問題,有什麼狀況和責任都是主治醫師要承擔。所以第一次那位病人併發症出現時,我第二天起床頭髮都白了…到現在還沒辦法忘記!」回想起那時壓力造成的「一夜白髮」,許秉權仍心有餘悸。 陳威明日前表示,擔任院長的理念很簡單,「希望病人、同仁過得更好」,並表示過去30年來發明了許多手術方法,但不會去申請專利,反而希望與更多後輩或不同體系的醫院分享、共組國家隊,守住疫情下半場。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昨日(1/16)正式接任,他今日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到,希望任內可以做到「五好」,包含防疫作為、病人照護、人才培育、軟硬體營造、多元合作等,並強調疫情期間在2位前院長的帶領下,零院內感染,他也將帶領北榮守下防疫下半場。 「你不要以為查房很累,其實是件很開心的事,也是很安心的事。」陳威明透過查房,看到病患病情逐漸改善,總能從中找回正能量,也從救人體會到人生快樂的意義。
他是許秉權,現任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國際抗癲癇聯盟癲癇手術亞洲區代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神經外科腦血管顱底手術客座教授,並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神經外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他也是史上第一位神經外科華人醫師,固定被邀請去美國聖路易斯大學擔任動脈瘤手術的指導老師;名嘴陳立宏也曾給他動過腦瘤手術。 陳威明當主治醫師第一天起,就不讓病患只為了看報告而回診,加上許多病患是從中南部上來北部就診,為了聽取醫師十分鐘的解說,卻耗掉一整天的時間。 「所以,關懷之家就這樣孕育而生,吳博貴主任(北榮骨骼肌肉腫瘤研究中心主任)則是將『她』做得更溫暖、更貼心。」陳威明說。
「結果我開到最後一台刀的時候,大概一個小時出頭就結束。那時候(開刀時間)已經跟住院醫生幾乎差不多了!」對於這樣的成績,許秉權自己也不敢相信,更跌破了主治醫師的眼鏡。 「許醫師開刀技術極佳且視病患為至親,不分平假日早晚探視病人,是位醫術高明及深具醫德的好醫師!」一名台北榮總神經外科的護士給了這樣的評價。 陳威明是骨科權威醫師,自一九八八年迄今,總共完成逾兩萬七千個骨科手術案例,行醫三十年,照護台灣半數以上的骨肉瘤病患,還獲選為下一屆(二○二○年)的亞太骨骼肌肉腫瘤醫學會主席。 台北榮總副院長陳威明因籌設新北市紅樹林「關懷之家」,免費提供給北上看診的孩童與家屬棲身,而成為第一屆「台灣義行獎」得主。 協助設立關懷之家的醫師吳博貴說,曾經有位住南投武嶺的小病人,住院都是奶奶負責陪同照顧。 手術前一天晚上仍遲未辦理住院,撥了電話才知道小朋友要等媽媽下班,再帶著大包小包轉車坐客運,開刀後續還要接受化療。
骨肉瘤只是骨癌的其中一種,但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因為青少年得的骨癌絕大部分就是骨肉癌,而且過去沒有藥物或手術治療,能活下來的很少,現在有了化療加上手術,現在已經有7-8成可以痊癒;過去病人幾乎100%被截肢,現在只有5%需要考慮截肢方案。 之後,回到北榮的他,成為骨科部住院醫師,在骨科部主任羅惠熙的建議下,他回到了原本就立定志向要鑽研的腫瘤科,不過,這次投入的是腫瘤骨科。 此外,至少有二十九所國外醫學中心,邀請陳適安與北榮團隊去示範手術及教學,還有十九國、七十二個醫學中心的五百多名醫護人員,慕名來臺向他學習,是真正的臺灣之光。 也因此,當美國、歐洲、亞太等心律醫學會,著手制定心房顫動治療準則時,負責統籌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律不整科主任休伊.
今天接受手術的病患,是名六十多歲的男性,因為心房顫動引發嚴重的心律不整,又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若不積極治療,判斷心臟衰竭及中風的機率很高,所以安排他接受電燒手術。 「其實我到醫院實習時還覺得我是走內科的,一直到外科時,才發現天賦好像在外科。」就這樣,民國86年許秉權正式踏入「神經外科」的從醫之路。 而在醫院裡,「陳爸爸」一點都沒有亞太主席的架子,巡房時與病人們閒話家常,他清楚每一個病人的狀況,儘管事務繁多,也不忘為病人加油打氣。 熟悉他的病人更知道,為了盡量看更多的病人,即使是下午的門診,陳威明常常是早上10點就開始看診,希望讓每一位病人都得到需要的照顧。 2001年,陳威明率先施行微創全人工髖及膝關節,吸引超過20個國家及中國大陸17省市的病人赴台接受骨腫瘤或關節手術,並多次獲選為百大良醫、優良醫師及教師,為國際級骨肉癌研究領域頂尖專家。
於是,在這4個月中,陳威明每天早上7點就進入開刀房,從第一刀跟到最後一刀,之後還要幫住院醫生打病歷。 雖然辛苦,但是陳威明也在短時間內迅速累積了開刀知識,之後回到花蓮,鍾兆英也給了他獨當一面的發揮舞台,陳威明在此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當時有「登報致謝」的習慣,花蓮的不少病人受惠登報感謝陳威明,也是他行醫生涯中印象深刻的事情。 其實,畢業前,陳威明看準了癌症治療相當具有前瞻性,原本是打算選擇血液腫瘤科,老師都同意幫他留一個位置了。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