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丟的每一個東西我都知道說,自己已經確實是,時機到了可以放手的,所以在過程中不會有太多的不捨或糾結。 嘗試極簡之後一連串的轉變,不是立即的、是需要一點耐心的,但我也很高興隨之而來的一切拓展都是平靜又趣味的,不會慌亂,也對自己多了些信心。 不斷轉換方式的過程中,居然也發現我不用擁有一份成功人士般的作息、嚴格的飲食、完美的穿著、不變的堅持才能感到安全自信。 繼上次的極簡生活 30 天後,寫了《執行極簡主義五大招!丟下捨不得,只留100%所愛,生活會如何被翻新?》,我又在新的城市間往返。
在成爲極簡主義者之後,他不再關注別人的生活,只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寫作)。 更讓人驚喜的是,他明白了天分只不過是是習慣養成之後反復進行的結果,而只要養成努力的習慣,就能堅持,邁向成功。 使用各類搜尋引擎,輸入 ‘極簡主義’,得到的結果大部分是教人如何丟東西,告訴你一個人擁有N件物品就夠了, 以及介紹 ‘極端’ 極簡主義者空蕩蕩的家。 如果是獨居或是沒有孩子,還很容易隨時收拾,恢復原狀,但如果有家庭有孩子,就會明白「每天收拾N次,再變亂N+1次」的感受。 可能大部分的爸媽會更關注孩子的成長體驗,不會嚴格要求無時無刻保持整潔,只要過得去就行了。 假如,唯美極簡風圖片是你極簡的唯一原因,那麼可能目標會變得遙不可及,你也會時常感到挫折。
Netflix新上架的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主角是兩位推行極簡主義的朋友約書亞與萊恩,節目內容對於整理我們的生活與心理,非常有幫助! 本片主角說:「身為極簡主義者,我的每樣東西都有用途,或能讓我快樂,而其他東西都被丟掉了」。 極簡主義音樂很明顯地受到極簡藝術如薩蒂(Erik Satie )的音樂和凱奇(John Cage)的美學之影響。
極簡主義者: 成為極簡主義者的第一步:找到你的「為什麼」
因此,擁有的物品越少,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就越會多,能夠去追尋其他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事。 在日本近幾年也吹起了這股「極簡生活風」開始有越來越多人過著減法人生。 曾經有人訪問日本的幾位極簡主義者,他們也和大家分享了他們極簡風的家。 在此之前,日本家政女皇近藤麻理惠倡導的「人生整理法則」風靡歐美,有人認為日本極簡主義的流行是日本禪宗的觀念發展而來的。 極簡主義者 在西方,所需的東西、家具都放置定位才算完整的空間,而在日本茶道和禪宗中,會刻意留下空白,讓人們的想象力去填充。 過去從他人的分享裡,學到很多關於極簡生活的面貌與方法,所以也希望能夠藉由分享,作為大家的參考。
- 原本就有寫手帳習慣的Kasin,經營社群除了增加另一份生活紀錄,也讓更多人能夠認識極簡主義的不同風格與生活樣貌。
- 他們設想了三種處理藝術構成問題的方向:使它普普,使它極簡,使它去物質化。
- 假設你已經把衣服分成了「必須保留」和「可能應該處理掉」這兩堆。
- 我的簡單生活裡,早晨會固定冥想、寫簡單的感恩日記,飲食也簡單健康許多。
- 當然,這種感知的攪動跟現象學對身體感的強調也脫不了關係。
每個人的需求與喜好不同,實踐的風格就會不一樣,而我期待透過自己的分享,讓大家認識更多樣的極簡生活樣貌與表現。 幾年前開始實行「減法保養」,看了一些書、發現自己過去有些錯誤的保養方法,因為不了解自己的膚質、使用錯誤的保養品,反而出現皮膚泛紅等狀況。 透過減少保養品的種類與步驟,我發現更能了解肌膚真正出狀況的原因,並進一步地做出調整與改善。
也許你已經從上述找到一兩個符合你心境的理由,若是如此,極簡主義說不定很適合你。 要是你依舊心存疑慮,無法立即同意這些理由,請繼續讀下去,因為極簡主義生活對每個人都有益處。 ️我們已經不想再有小孩,雖然兩個孩子還小,但已經不需要「留下某些東西,以防又懷孕」。
極簡主義者: 極簡主義者的消費模式是怎樣呢?對極簡主義者的4個誤解!
1960年代出現於美國紐約興起的一種非寫實繪畫與雕刻,其理念在降低藝術家自身的情感表現,而朝單純、邏輯的選擇發展。 極簡主義又被稱呼為ABC藝術(ABC ART ),是現代藝術中簡化傾向的顛峰。 這種簡化論傾向首見於1913年俄國畫家馬列維奇( Kazimir Ma-levich )一幅白底黑方塊構圖的作品。 此藝術風格乃集結了俄羅斯的至上主義( Suprematism)和荷蘭的新造形主義(Neoplasticism)。 雖然其基礎來自歐洲,但是具大的外形、未標示的主題,以及「藝術作品應為客觀事實」的概念卻是純美國式的。 他們設想了三種處理藝術構成問題的方向:使它普普,使它極簡,使它去物質化。
有一對原本在銀行業工作的姐妹布蘭達&維尼,在30歲前選擇離職,賣掉貸款買來的公寓,開始過著極簡數位遊牧生活,她們的個人擁有物也在100件以下。 Cédric於2019年結婚,目前有一個女兒,因為妻子與女兒的戶籍,他在蘇黎世郊區租了一間公寓,因離火車站很近也不需要汽車,公寓裡的東西較一般人來得少。 Cédric說明,嬰兒物品會先考量實際需求之後再買,也因為到處都有商店,採購容易,因此不需樣樣物品都先備好,或向朋友借也是方法之一。 除了實體的極簡,Kasin也分享,她執行數位極簡已經好一段日子,戒掉時時刻刻滑手機的習慣,轉而將時間留給閱讀和興趣。 Kasin在丟棄物品之前,其實也會試著尋找合適的轉贈對象,讓每一個物品都能夠物盡其用。
極簡主義者: 東西少了就更好找了。
疫情促使人們思考,如何不用出門,也能以新的方式創意表達自我? 極簡主義者 極簡主義者 答案,就是用奇幻又獨特的各種造型裝飾物,打造「古怪」美感,讓房間成為專屬的創意天堂。 這樣採取極繁主義(Maximalism)的自我表達形式,明年只會越來越夯。 他們對於擁有的物品有嚴格的數量管控,可能還有庫存清單,是最好的管理員。
室內光線由屋頂下緣的環狀高窗投入,讓整個室內充滿的光線。 在室內四周銀色的牆面反射了高窗所投入的光線,提高了室內明亮度,並且也讓空間溶解變得更寬敞更沒有定形。 室內細長的木柱讓空間恢復次序性,並且用金屬支架與牆面脫開,以避免破壞牆面的連續性,細長的木柱也是教堂後方森林樹木抽像的表現。 希望你的心和你的身體有天都可以感受到簡單的美好,分享給想要一起斷捨離的朋友,並用溫柔和堅定的語氣讓他知道你很在意他。 但最重要的一點大叔想要跟你說的是:「再有用的黃金法則,都需要身體學習和體悟」,在一段時間的資料搜集後,我們的思想程度上升,而身體也需要跟上,也就是「言行一致」。 在實行多年的減法生活後,大叔想跟「正想要」執行或是學習極簡的朋友分享一些事情,也許你正在找尋方法,來改善生活壓力或是試圖影響他人。
極簡主義的影響也涉及文化藝術各個範疇,除了視覺藝術的建築、繪畫、雕塑、裝置或設計外,音樂及文學的表現形式亦受到極大的衝擊。 除了日本之外,事實上世界各地也越來越多人熱愛這樣的生活方式。 極簡主義者 根據統計,2011年的東日本9級大地震和海嘯導致約20000人死亡,30-50%的傷亡是由於物體墜落引起。 因為極簡,Kasin 成為能掌握自己生活樣貌的主人,捨去不必要、專注於喜愛的事物,而有更多的發展與可能性。
與方法A相反,還有一種根據每個物品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丟棄的方法。 極簡主義者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一邊考慮一邊做決定,如「乾脆把它送給某某人吧」,或者「直接把它賣到二手商店吧」等等。 當然這種方法也有其缺點,那就是我們一般會選擇從那些容易捨棄的物品著手,而那些捨棄難度較大的物品往往會殘留在家裡。 如果遇到猶豫不決的時候,請大家不要選擇逃避,一定要在放手和不放手之間做出明確抉擇才能繼續前進。
另一方面,崇尚日本「侘寂」文化的極簡主義者,比較着重簡單,經濟,和寧靜,因此他們在消費方面會比較節儉。 事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面臨著許許多多五花八門的誘惑,侵略的消費型廣告充斥你我觸目所及的豐富,也許你未必需要、也可能根本一點用處也沒有,但無形之間的逐漸累積,成了家中愈來愈沒有空間的壓迫。 建築師彼得、祖姆特(Peter Zumthor)所有的作品都不大,但是它都非常的互異,因為他的每一棟建築物都是對於基地和整體的計劃有很周詳考量去反應出不同的感受。 每一個作品都反應出人對於建築物基本元素:位置、材料、空間和光線的感覺。
我們家決定要當理性的極簡主義者,找到適合一家人的生活型態,並加以提倡。 極簡主義者 另外,他們在功能和品質上也特別重視,因此他們往往會選擇材質較好、壽命較長的產品,在選擇物品的時候會比較理性,比較少受到感性因素的影響,一旦物品不符合需求,他們也能夠快速斷捨離。 他們所擁有的每一樣物品都有其使用功能與使用目的,尤其「多功能性的物品」可能是他們的最愛,例如他們可能擁有「膠囊衣櫃」,透過多樣性的重複穿搭來達到不同穿搭變化的目的。
- 極簡主義也不是這麼輕易就大獲全勝,當時現代主義捍衛者藝評家麥克弗萊德(Michael Fried )的經典文章「藝術與物性」(Art and Objecthood),便對極簡主義大肆撻伐。
- 我們傾向認為只要得到我們缺少的物品,那種不滿足的感覺就會消逝,然而正是此一想法讓我們不快樂。
- 所以,你不會看到他們為了省十元花一小時去找最便宜的選擇。
- 我們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去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花心思在家居佈置上。
- 但其實極簡主義者並不是無慾無求的,大多數極簡主義者都希望提升生活質素,因此我們會買一些高品質的東西。
佐佐木熱愛閱讀、音樂和電影,收集一大堆書籍、CD和DVD,在房間囤積一大堆雜物,在他32歲時接觸到將生活物品減至最低限度的「極簡主義」,便開始試著放下身邊物品。 他用了2年時間,把所有收藏品變賣、贈送,他覺得過多的物慾會影響心情,而且減少這些購物與保養收藏品的時間,就多了和家人、朋友、自己旅行的時間。 有趣的是,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極簡主義跟現代主義不是一樣都講究純粹?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