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原本的發展目的是因為美國海軍需要一款價格較低、輕型的多用途戰機,以便與當時艦隊主力的空優戰機、價格高昂且大型的F-14作高低搭配。 但是在2006年F-14正式自美國海軍退役,而海軍的先進戰術攻擊機(Advanced Tactical Aircraft,ATA),也就是A-12計畫又告夭折,造成原本的對地攻擊主力A-6停役後無以為繼的困境,F/A-18遂同時肩負起這兩款戰機留下的任務真空帶。 最新改良型的F/A-18E/F是美國海軍航空隊主力的對地與空優任務的機種,駐地美國西岸的幾支海軍航艦戰機大隊(Carrier Air Wing,CVW),因為F-14操作成本的問題造成縮減數量甚至沒有配屬F-14,而完全以F/A-18作為戰鬥主力,F/A-18對於美國海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018年12月5日,一架駐日本山口的美國海軍陸戰隊F/A-18在海上進行加油練習時與KC-130加油機相撞,兩機雙雙墜毀。 使用AN/AVS-9貓眼(Cat Eye)夜視鏡,彩色多功能顯示幕以及電子移動地圖顯示器。 第一架配備這套系統的F/A-18C(編號163985)在1989年11月1日交機,又有「夜攻大黃蜂」(Night Attack Hornet)的綽號。 1992年之後,F/A-18可以攜帶加裝雷射目標指示器的AAS-38莢艙,為雷射導引炸彈提供照明。 因此也設計保留了相關的電子接線與防電磁外洩屏避,但最後計畫還是終止而沒有實際使用到。 由於F/A-18C與之前的A版本幾乎只有航電系統方面的改變,因此兩個機型在外觀上很難分辨,只能從F/A-18C較A在機身上多了一些突起的天線上看出端倪。
f18: 性能・主要諸元
EA-18G「咆哮者」(Growler)是美國海軍預備在2009年財政年度開始取代現役EA-6B電子作戰機的同类機型。 EA-18G由F/A-18F的機體修改之後,利用掛載於機翼與機腹中線下方的ALQ-99干擾筴艙與機身內的電子設備,執行對地方無線電訊號源,包括雷達與通訊設備的蒐集、干擾與壓制。 f18 2015年10月21日,美海軍陸戰隊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該部第三航空聯隊的六架F/A-18“大黃蜂”戰鬥機當天計劃從拉肯希思基地飛往 洛西茅斯基地,其中一架戰機在起飛後墜毀,墜機地點距離拉肯希思基地約6英里(約9.7公里),飛行員遇難,其餘五架戰機已安全抵達洛西茅斯基地。 在F/A-18最早的11架原型機中,有兩架雙座型版本,代號TF-18A(T是美軍對於教練機的稱呼代號),但在量產後更改為F/A-18B。
波音公司2020年6月17日宣布,已向美國海軍交付首批2架F/A-18「超級大黃蜂」第3批次(Super Hornet Block III)戰機,單座型F/A-18E與雙座型F/A-18F各1架。 先前「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報導,美國海軍計畫獲得116架全新「超級大黃蜂」第3批次戰機,另外升級364架舊款F/A-18E/F至相同標準。 雖然不能像新一代的F-22等隱形戰機般,能完全在傳統雷達前隱形,但已足夠讓敵機鎖定的有效距離減少,且就算被鎖定也比較容易逃脫,使得被擊毀的機率大幅的降低。
f18: EA-18G 咆哮者
美國海軍已經選擇了將F/A-18E/F超級大黃蜂提升至Block III的性能提升方案,並預在2019財年間開始對現有超級大黃蜂機隊實施升級,海軍預計將挹注2.649億美元預算至升級現有超級大黃蜂機隊至Block f18 III的標準,期間在2019財年至2022財年間。 且蓋倫也表示,這些先進的能力可以讓超級大黃蜂、咆哮者以及E-2D相互溝通並形成緊密的作戰網路。 第一架EA-18G發展型,編號16641,於2006年8月3日於波音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的工廠正式對外公開,8月15日進行第一次試飛。 EA-18G與F/A-18F共享90%的機身結構,APG-79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與其他航電系統,在兩處翼端,EA-18G加裝ALQ-218戰術干擾系統接收器(Tactical Jamming System Receivers,TJSRs)。 主要的電子作戰系統與EA-6B相同,都是使用ALQ-99 ICAPIII筴艙,高度自動化的系統與介面設計將提高EA-18G的作戰效果。
除此之外,其武器掛載點的數量也較以往增加,並且可外掛多達五個副油箱,除了可大幅延長作戰半徑外,甚至還能執行簡易的空中加油任務。 2012年4月6日美國海軍的一架F/A-18D大黃蜂戰鬥機週五下午在起飛後不久墜毀在維吉尼亞海灘附近的公寓大樓上,兩位飛行員在墜毀前成功彈射,總共有7人被送往醫院,沒有人受重傷,至今也無死亡報導,但有三人下落不明。 f18 2011年4月1日,一架隸屬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01戰鬥訓練中隊的F/A-18C戰機在加州南部執行訓練任務時,戰機引擎突然停止運轉並起火爆炸,導致10人受傷,100多萬美元的損失。 2019年7月31日,一架美國海軍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死亡谷國家公園墜毀。 2019年7月14日,一位官員向福克斯新聞網透露,一架美國海軍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當日在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海岸墜毀。
f18: 性能・主要諸元
除了航空母艦起降用的艦載機版本外,諾斯洛普也另外設計減輕重量的陸基版F/A-18L,根據兩家公司的協議,麥道公司負責艦載機版的開發、製造與銷售,諾斯洛普則負責的陸基版的促銷業務。 f18 然而尷尬的是,F/A-18的外銷市場由於美國海軍方面採用艦載機版而大開,反而讓陸基版本毫無商機可言,兩家合作廠商又曾一度因此對簿公堂,戰機一度開發中斷,還好國事當前,官方、國防部與承包商各路人馬通過斡旋解決紛爭,由麥道作為主導廠商執行此計畫,諾斯洛普獲得負責協助的大多數回饋。 1986年4月,配屬在珊瑚海號航空母艦(USS Coral f18 Sea CVB-43)上的兩中隊海軍航空隊與兩中隊海軍陸戰隊航空隊的F/A-18參加轟炸利比亞的「黃金峽谷任務」(Operation El Dorado Canyon)。
在設定上,F/A-18是一架雙發動機雙垂直尾翼構造,中等翼展與後掠角度,多用途的超音速戰術戰機。 到目前為止,美軍的F/A-18一共發展出六種不同的衍生版本,分別是單座的F/A-18A與18C,及雙座的F/A-18B與18D。 至於最新銳的F/A-18E/F雖然仍列在大黃蜂家族裡面,但實際上幾乎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歷經重大修改升級過後的新機種,軍方給予其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的代號以便與原本的版本區隔,是目前美國海軍最主要的空優與對地攻擊用機種。 相對於單座的A、C型,雙座的B、D型機種主要是利用更改航電系統的裝設位置與稍微減少油箱容量(約6%)來達成,B型機的主要用途是為了訓練使用,但比起一般的教練機,雙座的F/A-18仍然擁有完整的作戰能力。 至於D型則常被實際用來進行作戰任務,擔任一些像是戰術空中管制、前線空中管制或是戰術偵察任務之類,需要較多人力分工的特殊任務。
f18: EA-18G 咆哮者
F/A-18B多出的一個座位是犧牲了約6%容量的油箱空間來達成,但除此之外雙座版的戰機在功能上與單座版的幾乎相同,表現也一致。 根據資料F/A-18B一共只量產了40架,除了少數幾架交由測試單位運用外,幾乎都是配置在前線單位而非原本預期的純教練機用途。 對於空間有限、承載機隊數目不多的航空母艦而言,像F/A-18這種多用途的泛用機種,是十分合適的配屬選擇,自1983年開始佈署到退役前皆為美國海軍主力的艦載機種。 而美軍航空母艦當前的主力艦載機F/A-18E/F「超級大黃蜂」,則是以「大黃蜂」為基礎經過大幅改動並將整體尺寸放大而來。
這場任務成為F/A-18與AGM-88A「HARM」高速反輻射飛彈的首次實戰登場,擊毀諸多利比亞的雷達與防空飛彈設施,包括蘇聯極少出口的SA-5長程防空飛彈,替其他進行主要攻擊的友軍開路。 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則是第一次由F/A-18擔綱出場的作戰任務,該次戰役中美軍一共投入了9個配備F/A-18的海軍和7個海軍陸戰隊中隊,雖然在這場作戰中F/A-18主要是擔任對地攻擊的角色,但是也常常會越界執行一下空中巡邏任務。 開戰當天兩架滿載炸彈的F/A-18在路程上先是擊落了兩架伊拉克空軍的MiG-21型戰機,隨後繼續飛往目標點執行轟炸任務,再次印證它真正的多功能威力。 為了加速新機種的開發,軍方訂購了11架F/A-18原型機,其中有9架為單座型,也就是日後的F/A-18A。 雖然偶爾有人會稱呼這批飛機為YF/A-18A,但事實上根據官方的定義,這批飛機應該是作為預產機而非可以懸掛「Y」字代號的原型機身份。 1978年11月18日,第一架預產型F/A-18A順利升空,戰機在為期一年多的測試後,正式進入量產。
f18: EA-18G 咆哮者
根據記錄總共有371架F/A-18A被製造出來,並且於1980年3月開始部署,初期當然是以美國海軍的操作測試與評估單位開始接收新飛機。 不過令人有點意外的是,第一個真正正式配置F/A-18A的單位,其實是海軍陸戰隊第314「黑騎士」戰鬥攻擊中隊(VMFA-314 “Black Knights”),於1983年1月7日正式換裝完成開始運作。 而第一個正式配置F/A-18A的海軍單位,則是海軍第113戰鬥攻擊中隊(VFA-113),於1983年8月換裝完成。 VFA-113與後來換裝完成的VFA-25,被配屬在第14航艦航空大隊(CVW-14),因此搭載該大隊的星座號航空母艦(USS Constellation CV-64)成為第一艘正式配置F/A-18作為戰鬥武力的航空母艦。 相較於過去必須更換航電才有可能有效擔任某一類型任務、或是起飛前就就必須先設定電子裝備的「多用途」戰機來說,F/A-18 真正實現空中切換多任務機種的設計。
- 且蓋倫也表示,這些先進的能力可以讓超級大黃蜂、咆哮者以及E-2D相互溝通並形成緊密的作戰網路。
- 除了航空母艦起降用的艦載機版本外,諾斯洛普也另外設計減輕重量的陸基版F/A-18L,根據兩家公司的協議,麥道公司負責艦載機版的開發、製造與銷售,諾斯洛普則負責的陸基版的促銷業務。
- 使用AN/AVS-9貓眼(Cat Eye)夜視鏡,彩色多功能顯示幕以及電子移動地圖顯示器。
- 先前「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報導,美國海軍計畫獲得116架全新「超級大黃蜂」第3批次戰機,另外升級364架舊款F/A-18E/F至相同標準。
- 2015年10月21日,美海軍陸戰隊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該部第三航空聯隊的六架F/A-18“大黃蜂”戰鬥機當天計劃從拉肯希思基地飛往 洛西茅斯基地,其中一架戰機在起飛後墜毀,墜機地點距離拉肯希思基地約6英里(約9.7公里),飛行員遇難,其餘五架戰機已安全抵達洛西茅斯基地。
毫無疑問地,超級大黃蜂Block f18 III將不會擁有F-35C般的匿蹤性,但蓋倫也指出Block III的生存性提升是透過同時精進了電戰性能以及低可視度性能,並取在兩者性能上的平衡點而達成。 2018年12月,驻日本美国军队一架战斗机与一架空中加油机6日空中相撞并坠海,7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中,2人获救,5人失踪。 日本防卫大臣岩屋毅告诉媒体记者,一架F/A-18型战机与一架KC-130型空中加油机当地时间6日凌晨1时42分在日本西南部高知县以南大约100公里海域上空碰撞、坠海,前者有两名飞行员,后者有5名机组人员。 大约4个小时后,一名F/A—18型战机飞行员在事发地点附近海域获救,身体状况稳定;大约12时15分,搜救人员又寻获一人。 2016年8月29日,瑞士空軍一架F/A-18C在邁林根空軍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飛行員受重傷不治身亡。 2017年10月17日,一架西班牙F/A-18戰機在該國首都馬德里Torrejon軍事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
获得这个绰号的是因为这两款机型虽然延续了最初F/A-18的设计概念,但是这两款机型被完全重新设计过,整个机身扩大了约30%,並換裝新型的F414發動機,由中型战机变为中重型战机。
2018年11月12日,美軍一架F/A-18戰機在沖繩海域訓練時墜毀,事故發生海域為北大東島西南部約300公里的海域。 2018年3月14日,美軍一架F18戰鬥機在國內例行訓練時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及時跳傘彈射,卻仍在事故中死亡。 2016年11月9日,美國海軍兩架F/A-18在加州聖地亞哥附近進行空戰訓練時相撞,一名飛行員跳傘後安全落地,另一名飛行員在海上跳傘被安全救起。 2011年4月6日,一架美國海軍來自VFA-122戰術演示小隊的F/A-18E/F在嘗試完成一個機動動作時墜毀,導致機上兩名飛行員喪生。 此外,Block III也會讓超級大黃蜂安裝適型油箱,並讓航程增加100-120海里,而在匿蹤性表現上,超級大黃蜂Block III亦會強化低可視度設計。
在感測器方面,目前正在開發的全新遠紅外線感測器也已在2017財年間投注研發資金,並可以讓未來的Block III得到更強的遠距偵測和追蹤能力。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內部代號為CF-18A,但加拿大軍方將機種代號改稱CF-188A(單座)與CF-188B(雙座)。 F-18 HARV版是太空總署的高攻角實驗機(High Alpha Research Vehicle),在1987年到1996年的計畫期間,利用實驗機上三片偏流片組成的軸對稱向量噴嘴,驗證戰機是否可以70度的攻角飛行(一般戰機只能55度)。 F/A-18家族中的最新机型是单座的F/A-18E和双座的F/A-18F,绰号“超级大黄蜂”。
雖然在外觀上,F/A-18大致保留了F-17的基本構型,像是雙發動機、雙垂直尾翼與大部分的機身架構,但事實上F/A-18無論是在機體結構、航電系統或是動力系統方面,都是徹頭徹尾重新開發的。 為了能夠讓飛行員自己一個人就能順利執行對空與對地的各種任務,導入了先進的數位化概念與玻璃座艙,以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的螢幕取代傳統戰鬥機所使用的複雜指針儀表,採用線傳飛控(Fly-by-Wire)進一步提升飛機的控制性。 在設計上也著重飛機的維修性和降低需要的人工,這些革命性的概念對於日後F/A-18大受好評的多功能、好操作之特性,有著關鍵性的幫助。 )是美國海軍已退役的航空母艦用艦載機,為全天候對空/對地的中型多用途戰機,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以諾斯洛普所設計的YF-17「眼鏡蛇」原型機為基礎進一步開發而成,是美國軍方第一架同時擁有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
澳洲皇家空軍(F/A-18A/B已退役)F/A-18A/B購入75架(57架單座、18架雙座)共71 架,意外事故損失4架,其中25架已被加拿大收購;另外46架則陸續轉交美國軍事承判商「Air USA」。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澳洲將保留8架,其中兩架將進駐威廉鎮當地的世界戰機博物館,做為歷史紀錄保存。 F/A-18的發展史,最早可以回溯到1972年時,攜手並進的F-15重型戰機計畫與美國空軍發展的輕型戰機(Lightweight Fighter,LWF)計畫。 後者當時在參選的諸多團隊中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與諾斯洛普(Northrop)獲得最後決選權,分別發展了YF-16與YF-17兩種原型機進行測試,在這計畫中YF-16中選發展成日後大家熟悉的F-16「戰隼式」(Fighting Falcon)戰鬥機,但YF-17「眼鏡蛇式」(Cobra)戰機卻不幸落選。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