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被「擊毀」的F-4飛行員太過心高氣傲,不願承認這項事實,大喊「FOX 1!」,意圖以AIM-7反制。 這動作惹火了國軍飛行員,決心硬上,還有人在無線電中要求二號機繼續轉彎,以尾流讓F-4E失速,更甚者,一位飛行員開了射擊保險,準備開火。 但F-4E的動作看在兩架F-104G的駕駛眼中,是刻意擋住飛行路線,兩架F-104G還險些撞上這架F-4E。 這次實驗中,曾祥華少校(註)將快門調到最快的四千分之一秒,以低空掠過馬公外圍的偏遠無人島,事後洗出的照片呈現模糊的動感,是因為相機快門跟不上飛機速度,RF-104G只得放棄以低空超音速偵照。 第十二偵查中隊接收RF-104G前,曾有使用過RF-100超音速偵查機的經驗,後者的雖是超音速戰機,但因其偵照方式是透過反射攝取地面景物,效能大打折扣,免不了的,第十二偵查中隊的教官們對於RF-104G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十分懷疑。
在一九六一年十月,柏林危機發生,使用F-104A的三個空中國民兵中隊移防歐洲,一五一中隊與一九七中隊駐防於西德Ramstein基地,一五七中隊駐防於西班牙Momestead基地,直至一九六二年年初返回美國。 由於J79-GE-3A稱不上可靠,表現甚至能糟糕來形容,連帶使F-104A常發生事故,美國防空司令部只好在八十三戰鬥攔截機中隊的F-104A完成戰備不久就下令停飛,直到一九五八年四月換裝J79-GE-3B這款更為可靠的發動機後才又復飛。 f104 戰鬥機 也就是說,當年美國空軍戰機的需求不再是以純空優為主,這是在飛彈萬能論下的一種產物,這種戰術理念的改變也讓以純空優為設計目的的F-104A成了犧牲者,訂單從最高峰的七百二十二架,跌回原本的一百四十六架。
f104 戰鬥機: f104 戰機
外觀上由於不具地面攻擊能力,F-104J/DJ的操作重量比較輕,不用像F-104G一樣使用加寬的主起落架輪胎,主起落架艙門就沒有突出的腫包。 特別的是加拿大除役後轉售給丹麥和挪威的二手CF-104應客戶要求改裝上了響尾蛇飛彈的使用能力,但是加拿大自用的卻始終沒有作該項改裝。 該型號為F-104的加拿大特仕版,CF-104D為雙座教練型。 可說是F-104C/D加大垂直尾翼的加拿大版本,發動機是J79-OEL-7,是J79-GE-7的加拿大版。 f104 戰鬥機 也就是完全沒有對空武裝,移除機砲的空間改為460公升的油箱。
IDF 的機載雷達是由 APG-67 改良而來的「金龍-53」型脈衝多普勒雷達。 擁有 15 種操縱模式, 包括八種空對空, 七種空對地, 具有超視距空戰的能力, 對空最大搜索距離為 148 公里, 對地最大搜索距離為 67 公里。 IDF 的航電系統較為先進, 裝有一台多功能抬頭顯示器, 座艙有兩台多功能顯示器, 能顯示導航, 通信, 雷達和武器信息等, 一套 H423 型激光陀螺慣性導航系統, 能為飛機提供準確的導航, 而且能為飛機的火控系統提供攻擊所需的導航資料。 IDF在同時期的中國戰鬥機里綜合性能可以排第一,但是因為設計取向的原因,IDF高速性能極差、航程短、作戰半徑小、有效載荷低,是一款類似F-5E的防禦型戰鬥機(性能遠遠超出)。 實際上IDF的設計可圈可點,很多設計思想都有F-16的影子(據說研發人員有來自原通用動力的華裔),雖然發動機受米帝限制只能用2台小推,但是這小推也是採用FADEC技術的,至今(2016年)大陸還未能在量產發動機上使用。 由洛克希德(Lockheed)研發製造、於1954年在高度保密下,進行首次試飛的F-104戰機,但試飛過程中相當不順利,各種故障、事故、零件損毀等的問題,甚至試飛員幾度面臨爆炸、失速等生命危險。
f104 戰鬥機: 生產次型
經典飛機航空博物館館長鄧克爾(Doug f104 戰鬥機 Donkel)指出,到目前為止,博物館投入了大約1500小時的人力修復這架F-104G,但估計還需要1年到1年半的時間,戰鬥機才能起飛。 1973年,F-104G停產,共計生產1,127架,先後裝備西德、希臘、挪威、土耳其、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比利時、荷蘭、義大利、丹麥、西班牙等國家。 F-104较短的续航能力限制了它的一线使用,1960年,所有的F-104战斗机均从美国防空司令部退役。 1958年至1959年,还生产了经过战术优化的F-104C型(77架)和双座的F-104D型(21架),其特点是安装了空中加油受油管和根据对地攻击任务进行了优化的航空电子设备,以及挂架。 1965年,F-104战斗机随第479战术战斗机联队在越南上空执行了短暂的战斗飞行任务,1975年,最后一批F-104从美国国民空中卫队退役。
1969年首批F-104S出廠,並于當年6月交付義大利空軍。 義大利空軍先後訂購2批共205架F-104S,裝備第、10、12、21、22、23等6個飛行聯隊。 1979年3月,全部245架F-104S生產完畢,這是最後一批生產的F-104。 1969年首批F-104S出廠,並於當年6月交付義大利空軍。 1966年3月,其中一個中隊又重返南越,並隸屬美國第七航空軍之下。 美軍F-104C共執行3506架次的對地任務,累積1706個飛行時數。
f104 戰鬥機: 使用國
由於F-104A功能太過單一,僅能作為攔截戰鬥機使用,無法吸引美國空軍戰術司令部採購,使得F-104的訂單量無法提高。 洛克希德提出由F-104A發展的戰術攻擊型:F-104C,希望能獲得美國空軍戰術司令部青睞。 恰好美國空軍戰術司令部需要一款填補F-105服役前空白的戰術攻擊機,因此便在1956年下單採購77架的F-104C。 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早已於1972年停產該機,F-104成為各國航空博物館的古董陳列品;但在台灣卻仍是空軍第一線的主力戰機。
- 1974年、1978年和1981年第201中队、第206中队和205中队的F-104J战斗机退出现役。
- 1967年元月13日臺海「一一三空戰」空戰中,我空軍更駕駛F104,在金門上空擊落兩架中共米格十九,創下世界空戰史中擊落米格機的紀錄。
- F-104S是整個系列當中唯一能夠發射AIM-7半主動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進行超視距作戰的機型。
- 一九六零年九月一日,第一架由F-104A改裝而來的F-104G首飛成功,這架「F-104G」因為結構不如真正的F-104G而沒有完整的裝上F-104G的航電系統,主要是放大了T型尾翼的翼面積,增加了控制能力。
經大幅度修正,美國空軍在2年後首次採購15架F-104A,並在1958年接收170架F-104A戰機,但問題卻仍持續暴露出來,美軍最終被迫在兩年後,將A型全數退役,轉為靶機使用。 F-104SASA採用了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R21G/M1火控雷達,並可以掛載義大利自製的”阿斯派德”IA中程空空飛彈,比”麻雀”更先進,”響尾蛇”飛彈也升級為AIM-9L,另外還可以選裝F-104S上拆除的”火神”機炮。 F-104SASA還裝有新型電子對抗裝置、敵我識別天線、飛控電腦、武器系統,作戰能力大大增強。 在多國參加的F-104G製造計畫中,義大利要求專門發展一種具有對空能力的先進F-104,稱為F-104S(S為麻雀飛彈之意)。 F-104S基本上與F-104G後期型相同,針對空戰作了增強,主要武器是安裝在翼梢的”響尾蛇”和翼下的”麻雀”飛彈,並拆除了”火神”機炮。 加拿大製造了140架,第1架飛機于1963年7月30日首飛。
f104 戰鬥機: 服役歷史
F-104因為強調高速飛行的性能,外型非常特別,擁有「有人飛彈」的暱稱。 目前最後一個使用國家義大利已經將所有的F-104S退出現役,結束星式戰鬥機超過50年的生涯。 F5E的合作生產計畫,代號「虎安」,就像大部分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一樣,受到不少限制。 例如在台灣裝配,成本另加一八%;代訓飛行員,每名收費新台幣八八0萬元;每生產一架F5E,就得自行報廢另一架舊戰鬥機,使台灣的戰機總數不變等。 他在軍旅生涯期間,曾飛過T-33教練機以及F-101、F-4與F-15等戰鬥機,可惜他情有獨鍾的F-104戰鬥機,服役時卻一直沒機會飛過。 2006年,從中華民國空軍除役的一架F-104G星式戰鬥機(STAR FIGHTER)從台灣拆解後運回美國,送往位於波特蘭近郊希爾斯(Hillsboro)的「經典飛機航空博物館」(Classic Aircraft Aviation Museum)。
- 由于這種飛機航程短和火力弱,特別是不能裝備與地面”賽其”防空系統交聯的資料傳輸設備,于60年代初全部退出現役轉入國民警衛隊的第151(田納西州)、第157(北卡羅來納州)和第197(亞利桑那州)3個飛行中隊。
- 期間台軍對我軍發射多枚”響尾蛇”空空飛彈,但由于該彈性能缺陷已被我軍掌握,所以這些飛彈無一命中目標。
- 二倍音速,但一位資深飛行員說,飛機老了,他們頂多飛過二倍音速「而已」。
- 由于F-104C服役期间系统改进,该系统具有两种光学瞄准具:序号56-938之前的F-104C采用扰动光学瞄准具,光环直径随目标翼展和距离在5~60毫英寸之间变化(目标翼展需手动装定);后期型采用雷达测距,取消光环测距功能,光环直径固定为50毫英寸。
- 幻象三、F-4絕對是能威脅F-104S的對手,幻象三的三角翼在高空攔截方面可是箇中翹楚,F-4更是F-104完全不能及的重型戰機,載著一卡車的炸彈、飛彈飛行是家常便飯,有這兩個對手,飛雅特與洛克希德不得不對F-104下猛藥。
- F-104战斗机的光学瞄具是火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不仅担负火控计算任务,还是主要的攻击显示部件。
因此,F-104A在防空司令部所能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到1960年底就退役了,被道格拉斯的F-101B巫毒和康維爾F-106A三角標槍全天候截擊機所取代。 我國空軍在1960年開始,陸續引入多架F-104各類型戰機,分別來自美國、荷蘭、比利時、丹麥、西德、日本等國,代號為「阿里山計畫」,來台進行延壽換裝。 我方使用過包含:F-104A/B/D/G、RF-104G、TF-104G、F-104J/DJ等多型號機種,共引入247架。 f104 戰鬥機 但隨著大陸與美國關係解凍,機齡老舊的F-104戰機開始面臨零件短缺等問題,讓我國也陷入「寡婦製造器」的循環中,先後有114架戰機因故障墜毀、66名飛行員殉職。 中華民國空軍前後一共接收14架雙座的F-100F,118架單座F-100A以及4架RF-100A偵察機,幾乎所有美國空軍沒墜毀的F-100A最終都移交給中華民國空軍使用;在民國47至50年軍援F-100主要撥交四聯隊,民國59年的軍援機則撥給了二聯隊操作。
此時發動機由於轉速上升,發動機在到達轉速70~90%時壓縮比下降,即產生了一種特殊的「狼嚎聲」,也就是F-104戰鬥機降落時必須使用大油門的原因,此種狼嚎聲也讓軍事迷回味不已。 ),共使用200架加拿大建造的CF-104和38架洛克希德建造的CF-104D,服役期間約有110架左右墜毀,大量使用(主要是低水平的轟炸和偵察任務是一個主要因素),而惡劣的天氣條件造成了近50%的意外損失。 退役時機身平均飛行時數為6,000小時,德國F-104的三倍,剩餘的CF-104和CF-104D後來被轉移到丹麥、挪威和土耳其。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哈密爾頓空軍基地的第83攔截機中隊是第一個裝備F-104A的部隊,該部於1958年1月26日開始換裝F-104A,並於2月20日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美國防空司令部所屬的第56中隊、第337中隊、第538中隊也相繼裝備。 F-104C最初是擔任B-52轟炸北越時的米格機戰鬥空中巡邏任務(MiGCAP),不過沒有戰果,後來改為在樹梢高度飛行的空中密接支援攻擊任務。
在1972年時,洛克希德公司再度以X-27設計為基礎,以爭取競爭輕型戰機合約的可能。 然而在YF-16與YF-17皆獲得初始合約之後,計畫再度無疾而終。 1984年12月,一項針對F-104S武器系統項目正式展開,並名為F-104S-ASA,目的是延長F-104S的服役壽命。 主要換上飛雅特R-21G/M1射控雷達,搜索距離增加到至35公里,並換裝了新型的射控電腦、飛控電腦、電戰設備及操縱面伺服機構。 武器外掛架改為可以裝載「阿斯派德」1A 飛彈,並加裝M61A1機炮。 1973年,F-104G停產,共計生產1,127架,先後裝備西德、希臘、挪威、土耳其、中華民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丹麥、西班牙等國家。
荷蘭皇家空軍為了更有效運用機隊與簡化後勤,研發供F-104G使用的偵照夾艙,可掛載於F-104G的機腹中線掛架。 於是荷蘭皇家空軍將所屬的RF-104G改回F-104G,出偵察任務時使用偵照夾艙出勤。 今天在會場中,曾經照顧這架編號4147的雙座104戰機近廿年的退休機工長趙自明,眼中的F-104還是最佳男主角。
從RF-104G改造的F-104S第一架原型機在一九六六年的十二月首飛,兩年後的十二月三十日,飛雅特的兩架F-104S也加入試飛的行列。 F-104S的原型機是洛克希德打造,以一架RF-104G為本體,推測與F-104G原型機一樣,是測試F-104S的航電系統。 全天候攔截機標案F-104S在何時出線,手邊有限的資料無法得知,但最後,他的確再度創造了奇蹟____擊敗了跟自己相比不同量級、許多國家夢寐以求的F-4。 F-104S的主翼底下多出了兩個掛架,供其攜帶AIM-7E麻雀飛彈,另外兩個翼下掛架攜帶副油箱,纏鬥用的AIM-9使用翼尖掛架和機腹掛架攜帶。 R-21G/H最重要的一項法寶非能導引AIM-7E的乘波導引器莫屬了,有了這項祕密武器,F-104S猶如鹹魚翻身,從只能纏鬥的舊式戰機擠身擁有BVR發射能力的前衛戰機之堂。
AIM-9 響尾蛇飛彈在當時還是發展中的飛彈,第一款量產型AIM-9A服役時間很短就被AIM-9B取代,因此搭配F-104A的即是AIM-9B。 AIM-9B於1957年開始服役,1958年美國軍援中華民國一批AIM-9B(當時編號為GAR-8)搭配F-86F使用,並於同年9月24日的空戰中擊落中共解放軍的米格機,創下世界空戰史的第一次空對空飛彈的實戰紀錄。 為了降低起降速度,F-104還採用了附面層控制技術(也就是“吹氣襟翼”),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架採用這種技術的戰鬥機。 F-104則從發動機第17級壓氣機處引氣至襟翼、機翼結合部,當襟翼放下至15度時,引氣系統開始工作,當襟翼達到45度最大偏度時,引氣系統也處於全開狀態。 高壓氣流從襟翼鉸鏈線處的狹縫沿襟翼上表面噴出,給當地附面層補充能量,減小了由於附面層分離而導致的紊流,從而提高了襟翼效率,F-104的失速速度因此減小了15節! 副翼比較特別,只能單向偏轉,並且受後緣襟翼影響,當後緣襟翼處於全放下位置時,副翼只能達到最大偏角的65%。
好歹也是第一款由華人研製的三代機,也是亞洲地區國家第一款自主研發且飛起來的三代機。 1974年、1978年和1981年第201中隊、第206中隊和205中隊的F-104J戰鬥機退出現役,部隊解散。 1982年以後第202中隊、第203和第204中隊先後換裝成F-15J戰鬥機,1985年第207中隊解散,到此日本的F-104J戰鬥機全部退役。
由於F-104在中華民國空軍除役時仍擁有龐大的機隊,因此台灣、澎湖、金門各處經常都能見到F-104的除役展示機。 1995年空軍新竹基地開始F-104拆零計畫,共拆掉3架TF-104G(編號4187、4174、4188)及9架F-104G(編號4362、4372、4376、4377、4379、4425與3階段汰除機的4366、4418及4419)。 1965年,空軍配合美國強化對第三世界國家的軍援政策,將第3大隊第8中隊的阿里山一號計劃F-104A/B封存運交美國,再軍援給約旦皇家空軍及巴基斯坦空軍。 1965年5月,實施阿里山五號計劃,美國軍援13架F-104G全天候戰鬥機,由第3大隊第8中隊換裝。 1963年8月,實施阿里山三號計劃,美國軍援8架RF-104G全天候戰術偵察機及2架TF-104G雙座戰鬥教練機,由空軍第6大隊第12戰術偵察機中隊換裝,替換RF-84F機隊。
f104 戰鬥機: 雷達系統
此後3周內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地區天氣惡劣,XF-104被迫停止試飛。 比如,1966年XB-70“女武神”2號機試飛中,與一架伴飛的F-104相撞,兩機墜毀,徹底粉碎了XB-70的再生希望。 再比如1962年6月,西德空軍的4架F-104G(戰鬥轟炸型)居然在服役儀式的編隊飛行中集體墜毀。 到1966年,西德空軍已墜毀61架F-104、損失35名飛行員,他們率先喊出了“寡婦製造者”的綽號。
由於日本憲法的限制,F-104J是沒有對地攻擊能力的,也就是對地攻擊能力閹割版的F-104G,如此一來F-104J的任務範圍也就被限制在空優任務,這反而最接近F-104設計者凱力‧強生的本意:讓F-104做為一款單純的空優戰機。 F-104G的使用大戶:西德共使用了九百一十六架的F-104G,其中多用來負擔戰轟任務、攔截任務,西德空軍的F-104G還得進行低空高速的飛行訓練,一矣開戰戰況不利,便以低空高速突穿華約防線,投下戰術核武。 儘管阻擋在眼前的是同國有力的競爭對手,洛克希德的F-104仍然以自身優秀的性能說服了西德空軍,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六日,西德空軍正式宣布他們的下一代戰機為洛克希德公司的F-104,為了象徵超級星式的第一個客戶,超級星式正式編號為F-104G,G代表德國。 F-104D最終生產了二十一架,全數配發四七九聯隊服役,退役後共同轉交波多黎各空中國民兵的兩個中隊,並衍生出西德空軍使用的F-104F。
1988年,空軍新竹基地F-100機隊全面除役,實施阿里山十號計劃,經美國協助向北約組織會員國採購除役的F-104型機,空軍新竹基地也開始全面換裝F-104型機。 1993年至1996年,空軍實施「天安特檢」計劃,執行F-104機隊四階段汰除,第一階段檢整75架現役,第二階段降為44架現役,第三階段降為32架現役,第四階段降為16架現役。 f104 戰鬥機 F104戰鬥機為六十年代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產品,設計上最大的特色為短小的機翼,可提高操縱性能,使飛機在高攻角時也不易失速。
飛行員胡壽根駕駛殲-6大速度接敵,斜對頭攔阻射擊,發射炮彈48發,擊落F-104G型戰鬥機1架。 F-104戰鬥機絕非一無是處,放在當時看,F-104同樣“星”光熠熠。 F-104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達到2倍音速的戰鬥機,最大可用過載達到7。 f104 戰鬥機 33,並在20世紀60年代長期保持爬升率與最大升限的世界紀錄。 它一反當時美國空軍大型化、重型化的趨勢,設計時強調輕巧與簡單。
f104 戰鬥機: 性能諸元
這批反潛大將多是五0年代的產物,但機身結構仍相當堅固,一個發動機就可以飛行,在空中可巡航四小時以上,配MK44主動搜敵魚雷,或者掛六枚深水炸彈。 由於造價便宜(約為F16戰機的四分之一),目前仍有二十三個國家,包括名聞世界的美國假想敵中隊在使用。 連不使用F5E的以色列,也為它發展週邊設備及訓練儀器,分享一部分軍火市場。 「很好飛二的F5E,在台灣已經歷過不同階段,最顫著的是,原來的圓鼻椎已換裝成獨持的「鯊魚頭」,增強戰鬥力,主要是使用了AN/APQ159射控雷達,擴大戰鬥搜索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