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向美採購的15架F-5E和3架F-5F,也裝有垂尾延伸背鰭以及機背上方的甚高頻天線,這些戰鬥機擔任着智利北部的空防任務,而南部地區領空則由其裝備的“幻影”50C戰鬥機負責。 F-5戰鬥機(英語:F-5 Fighter,英文綽號:Tiger,譯文:虎)是20世紀50~60年代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製的一種超音速戰鬥機。 利比亞王國利比亞皇家空軍(10架)(約10架):政權顛覆。
- 機齡已高,又缺乏升級的部訓機F-5E戰鬥機,其實2019年就該正式退役。
- 然而一旦有戰事爆發,可全部動員所有戰鬥機中隊,F-5E機隊也將進駐前線機場。
- F-5F的生產型于 1974年9月25日 首次試飛,其首批于 1976 年投入服役。
- 對於這樣的輕型戰鬥機來説,具有這麼大的作戰半徑是十分難得的。
- 裝備有AIM-9“響尾蛇”和精確製導炸彈,可在空戰結束後用于發動對地攻擊。
- 但因開始執行國機國造的「勇鷹高教機」計畫,新機從外購改成自產,最快2026年才能完成交機,讓F-5E要再多服役5年。
- F-5系列戰鬥機的電子設備總的來說追求輕便簡單,但是要求可靠性高。
1989年獲得5架前美國空軍的F-5E[來源請求]。 波札那:波札那空軍(15架):1996年向加拿大購買10架升級的CF-5A和3架CF-5D,於2000年購買兩架CF-5D。 伊朗逆向達成全國產化的F-5E命名為考剎爾戰鬥機,但可能換裝了中俄的航電和武器界面,與原裝F-5有較大不同。 Ba構型(E):以K構型改良的量產型,有AN/ALR-463雷達警示器,AN/ALE-407熱焰彈/干擾絲散布器,有風擋雨刷,黑色圓錐形雷達罩與較小的翼前緣延伸面(LEX),增加AGM-65小牛導彈的操作能力。
f-5 戰鬥機: 中華民國空軍F-5E/F戰史
但另一方面,當其它條件不變時,減小翼面積必然降低飛機的最大升力,這樣就會降低飛機可以達到的最大過載,也會降低飛機的盤旋性能。 F-5雖然是低檔戰鬥機,但其機動性能相對同時代戰鬥機來説並無遜色。 F-5的爬升率略低於米格-21,但盤旋性能,尤其是穩定盤旋角速度優於米格-21。 F-5戰鬥機價格低廉、易於維護、性能良好、具備短距起降性能。 f-5 戰鬥機 其中A型是早期生產型;E型是單座戰術戰鬥機;RF-5E是偵察型;B型和F型是雙座教練型;G型又稱F-20戰鬥機,綽號為“虎鯊”(Tigershark),是供出口的多用途戰鬥機。 電影《驚爆十三天》(Thirteen Days),劇情中於古巴危機期間有數架機身標示為「USAF」(美國空軍)的F-5戰鬥機飛掠,不過多數像是菲律賓空軍所用的F-5。
F-5系列戰鬥機有很好的低空飛行穩定性,投放無制導武器時精度較高。 F-5E進行俯衝轟炸時投彈的圓概率誤差為16~18米。 1968年,美國空軍宣佈了一項國際戰鬥機計劃(IFA)作為F-5的後繼者,要求其空戰能力更強一些,主要對手就是米格-21。 F-5E於1972年 f-5 戰鬥機 8月11日首飛成功,1973年服役。 1997年,漢翔公司鑒於空軍換裝二代戰機後仍會操作一個聯隊的F-5E/F機隊,因此洽詢諾斯羅普公司合作打造性能升級的F-5戰機,但最後因不明原因導致合作破局,最終由漢翔自力完成改良。
由N156T發展而來的T- 38的主翼形狀和F-5A相同,但是由於F-5A採用了邊條翼的設計,最大升力係數比T-38增加20%。 F-5E進一步改進了邊條翼的設計,採用雙摺線的外型,面積增大為主翼面積的4.4%,最大升力係數比T38增大50%。 這在F-5E上尚屬於可接受的範圍,但是由於F-5F的機頭比F-5E長了約1米,細長的頭部降低了飛機的方向安定性,因此在F-5F上增加了一對翼刀。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F-5在設計上主要是考慮亞音速和跨音速區域的機動性能,而米格-21則更適合超音速截擊作戰。 F-5系列戰鬥機的電子設備總的來説追求輕便簡單,但是要求可靠性高。
f-5 戰鬥機: 裝備情況
F-5E還可以在機鼻右上方增加一個加油探頭和受油嘴,由KC130和KC135加油機進行加油,加滿內部油箱和三個副油箱的時間為7分鍾。 通過空中加油,F-5E各種任務下的作戰半徑可以增大37%至69%。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F-5在設計上主要是考慮亞音速和跨音速區域的機動性能,而米格 -21則更適合超音速截擊作戰。 下面是它們的飛行包線對比,從圖上更清楚地反映了這一點。
還有18架僅加裝平視顯示器和慣性導航系統,用於執行對地任務,此外泰國空軍還購得通用電機公司的GPU-5/A型30毫米機炮吊艙,掛載於機腹中線,這款機炮艙內攜帶有一門四管GAU-13/A轉膛機炮,射速為每分鐘2400發。 1968年中華民國與美國諾斯羅普洽談合作生產F-5E/F戰鬥機,1973年雙方政府簽訂協議備忘錄,由諾廠提供生產飛機之各種技術資料、人員訓練與勞務、以及所需的工具與成套飛機器材,並由美軍售予航空裝備,使生產工作順利展開。 自1973年初至1986年底為止,共生產單座機F-5E 242架,雙座機F-5F 66架,合計308架戰機,以供中華民國空軍新機換裝。
f-5 戰鬥機: 開啟「國機國造」時代 台灣成F-5E最大使用國
新加坡宇航公司曾自行將8架F-5E改裝為RF-5E。 新加坡空軍的F-5E/F也換裝新HUD/WAC等航電設備,以及SPS-2000雷達告警裝置、利頓LN-93雷射慣性陀螺儀、兩具多功能彩色顯示屏、HOTAS油門推桿,和一套空中資料控製器,所有功能可由1553B資料匯流排完成集中處理。 然而,這其中最具特色的則是FIAR Grifo F/X強化型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這種雷達有10種空對空及14種空對地搜尋模式,可與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及半主動式反輻射飛彈協調運作。
空軍也已規劃好在F5戰機除役後,彈射椅可轉用到勇鷹高教教機等機種。 民國六十三年,我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與美國諾斯羅普飛機製造公司合作生產 F-5E 機,首架於同年十月三十日出廠,命名為『中正號』。 1973年2月9日,台美簽訂協議,由諾斯洛普公司授權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現今的漢翔航空公司),生產100架F-5E戰機,正名「虎安計畫」,為國機國造首開先河。 時至今日,F-5戰機仍是不少國家的主力戰機之一,中華民國空軍更是F-5系列戰機最忠實的「老主顧」;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F-5戰機的沿革,以及它在台灣空軍的歷史演進。 電影《壯志凌雲》(Top Gun)中把F-5E、F-5F當成虛構的米格28戰鬥機(MiG-28)並與美國海軍的F-14交戰。 拍片之後仍有少數幾架保留著電影中的全黑機身模樣,並持續在美國海軍戰鬥武器學校中擔任「敵機」的模擬演練角色。
f-5 戰鬥機: 台灣F-5E/F換裝
如果按照滿油狀態計算,F-5的爬升和盤旋性能相應會下降約10%。 F-5E/F“虎”II式戰鬥機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美國對其第三世界盟國進行軍火傾銷的主力機種,由于該機經歷過實戰考驗並承襲有前一代F-5A/B“自由戰士”戰鬥機維護方便等特點,使其在問世後的10年內,被銷售至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 並因此在國際軍火交易中形成法國“幻影”III、前蘇聯MiG-21以及F-5E/F三種機型鼎立的局面。 f-5 戰鬥機 F-5戰鬥機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製的輕型戰術戰鬥機。 其中A型是早期生產型;E型是單座輕型戰術戰鬥機;RF-5E是偵察型;B型和F型是雙座教練型;G型又稱F-20,是多用途戰鬥機,供出口。 作為20世紀50~60年代評價飛機的一個關鍵性指標,F-5(N-156E)最大平飛速度只有M1.5(F-5A由於結構增重等原因,下降到M1.4),明顯偏低。
原機在機身中段左右各有一處凹陷設計,類似可口可樂瓶的蜂腰部結構,這是為了有效地減小飛機在跨越音障飛行時的震波阻力。 F-5 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54年,當時美國諾斯羅普公司派出一個團隊訪問歐洲和亞洲,以瞭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和東南亞條約國家的防務需求。 根據訪問結果,公司決定自行投資研製一種超音速戰鬥機,並且該機應相當廉價,易於維護,能從短跑道和二級機場甚至航母上起降。 由於F-5系列戰機被定義成低端的外銷專用戰機,因此隨著時間的演進與新敵手的問世逐漸不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勝任前線戰鬥機的任務。 也因此出現了多種類型的改良方案,當然,作為原製造廠的諾斯洛普並未捨棄分食這塊市場的企圖。 以F-5E戰機(編號5291)與F-5F戰機(編號5395、編號5403)共三架塗裝為虎斑彩繪機,機身與機翼漆上低視度白、灰相間虎斑,垂直尾翼則漆上黃、黑相間虎斑,並在垂直尾翼上漆有新設計的圓型徽章。
f-5 戰鬥機: 作戰能力
這樣,檢修時不同小組的人員就可以同時工作而不互相幹擾。 這是從大量的型號設計和長期的使用維護中獲得的,沒有深厚的積累,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F-5作為一種“軍援”戰鬥機,考慮到使用國的技術能力限製,一個重要的設計要求就是簡單可靠,易于維護。 由于整個系統相對簡單,因此F-5的可靠性一直比較好。 70年代和80年代的統計資料表明F-5E的可用度在0.6到 0.8,而同時期F4隻有0.5到0.6,F14也差不多。
- 後來,林賢順在大霧茫茫中棄機跳傘,降落在廣東豐順縣。
- 如果進氣道設計不當,導致進氣道總壓恢復系數降低或者進氣量不足,都會使實際推力大大降低。
- F-5ST(Super Tiger):泰國空軍改良自F-5E,升級工作由以色列拉斐爾國防系統公司負責,但具體升級工作在泰國航空工業公司(TAI)進行。
- F-5系列戰機,主要有A/B及E/F兩種型號,是美國較為成功的外銷戰機之一;事實上,美軍本身從未利用F-5作為第一線戰鬥使用,除了一開始作為試驗投入越南戰場外,隨後便用作擔任假想敵戰機的主要用機。
第一個換裝的單位是駐防颱南的443戰術戰鬥機聯隊,在其後則一共有4個聯隊曾經使用過,代號「玉山計劃」。 泰國引進27架F-5E和3架F-5F,泰國空軍的F-5E被稱為BKh.18A戰鬥機。 1985年6月,20架F-5E交由以色列IAI進行性能提升改裝,加裝了LN-39慣性導航系統、AN/ALR-46雷達警示接收器、ALE-40電子戰/熱焰誘餌發射器,以及馬可平視顯示器與空中告警裝置。 f-5 戰鬥機 還有18架僅加裝平視顯示器和慣性導航系統,用于執行對地任務,此外泰國空軍還購得通用電機公司的GPU-5/A型30毫米機炮吊艙,掛載于機腹中線,這款機炮艙內攜帶有一門四管GAU-13/A轉膛機炮,射速為每分鍾2400發。
一般可在機腹下攜帶一個1 041升副油箱,還可以在機翼下各帶一個。 當它攜帶3個副油箱和2枚響尾蛇飛彈時,作戰半徑可以遠達1 084千米;帶2枚MK82炸彈和3個副油箱的高-低-高遮斷半徑為917千米,低-低-低半徑為621千米;最大炸彈載荷時作戰半徑194千米,最大轉場航程2 947千米。 對于這樣的輕型戰鬥機來說,具有這麽大的作戰半徑是十分難得的。 相應的,米格-21БИС戰鬥機帶三個490升副油箱時作戰半徑隻有350到 450千米,最大轉場航程1 900千米。
由於整個系統相對簡單,因此F-5的可靠性一直比較好。 f-5 戰鬥機 20世紀70~80年代的統計數據表明,F-5E的可用度在0.6到0.8,而同時期F4只有0.5到0.6,F14也差不多。 1982到1983年的統計顯示,F-5E的這個數據是3到4 小時,而同期F-4是0.7到1.2小時,F-14是0.64到0.83小時。
f-5 戰鬥機: 美國
1954年,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的一個小組考察了北約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防務後認為,應該研製一種輕型超音速戰鬥機,廉價和易于維護,並具有短距起降能力。 f-5 戰鬥機 1955年,這種構想中的飛機開始設計,並被賦予了一個公司編號N156。 另外有一種與其相似的雙座高級教練機,編號N156T。 這兩種方案被提交給美國軍方以後,首先被美國海軍否決。
儀表佈局也比較合理,使飛行員可以集中精力注意艙外的情況。 在F-5E上改進為機動襟翼,和後緣襟翼聯動,在M數不超過0.95時起作用。 起降或低速機動時前後緣襟翼分別放下24°和20°;中速機動時前後緣分別放下18°和16°,或者12°和8°;巡航時前緣襟翼收上,後緣放下8°;超音速飛行時都收上去。 採用這樣的變彎度設計,可以提高飛機的抖振邊界和最大升力係數,在給定的升力係數範圍內,可以取得較高的臨界馬赫數,改善亞音速巡航和機動性能。 尤其是在低速情況下,最大升力係數增加較多,誘導阻力因子也相應下降。 由此可見,飛機的瞬間盤旋性能主要取決於飛機所能獲得的最大升力,而穩定盤旋則要求在增大升力的同時儘量減小阻力,主要取決於亞音速時的升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