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診斷爲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應與醫生討論進行 EGFR 基因突變測試。 若要知道腫瘤是否呈 EGFR 基因突變陽性並同時判斷哪種治療方法最合適,唯一的方法是進行 EGFR 基因突變測試。 基于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2021年5月FDA批准Sotorasib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1种系统治疗的KRAS G12C突变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 研究结论:在既往未经治疗的 EGFR 突变的晚期 NSCLC 患者中,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比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显著延长。 尽管奥希替尼组的暴露持续时间更长,但奥希替尼的安全性与对照 EGFR-TKI 相似。
这项新研究不仅发现了全新的抗肺癌靶点,更是在此基础上设计订书肽对靶点进行了概念验证。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表明,通过加速EGFR降解来干扰TRIB3-EGFR相互作用对治疗NSCLC具有的潜在效用,靶向促进EGFR降解而不是抑制其激酶活性是肺癌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知识卡:EGFR是一种跨膜蛋白,由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区、疏水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的激酶区3部分组成,其胞内结构包含1个酪氨酸激酶域和具有多个自身磷酸化位点的羧基末端尾,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 此外,也得顧慮患者有沒有使用雙標靶的禁忌症,例如:合併高血壓控制不好、蛋白尿、有出血問題,病況相對複雜,治療就會保守一點。 2022年发表于NEJM的II期结果显示:112名患者中,平均随访12.9个月,ORR达到42.9%,中位DoR为8.5个月,中位PFS为6.5个月。 截止中位随访15.6个月时,中位OS为12.6个月,脑转移患者的ORR为33.3%。
基于此研究,2017年5月FDA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卡铂作为转移性非鳞状NSCLC的一线治疗。 汇总2018年至今肺癌领域临床试验相关文献,纳入在Pubmed数据库内月均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共15篇(每年3篇),按次数降序排列。 报告指出,肺癌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吸烟率的显著下降、早期肺癌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肺癌创新疗法的快速发展。 臨床觀察也發現,有鼻子過敏和氣喘的人肺部容易有痰或慢性發炎,肺部影像報告容易被寫成有結節,細小的結節可再觀察,釐清是否為腫瘤。 然而標準的電腦斷層要看淋巴、血管、胸廓,需要打顯影劑,輻射量劑量較高,所以不適合用於一般人的篩檢。
egfr 肺癌: 癌症患者要戒糖嗎?
2004年,研究显示,在美国大约15%的人患有EGFR中的驱动突变,当这些人接受EGFR靶向药物治疗时,其肿瘤都显著缩小,并且副作用较少。 基因靶向药物是肺癌治疗的一个巨大突破,此后的科学家及胸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致力于设计研究更好的靶向药物。 我们正在将肺癌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疾病,依据每个肺癌患者肿瘤的个体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 目前健保已核准第一代、第二代TKI標靶藥物治療晚期EGFR的患者,雖然治療效果不錯,但患者仍會在治療一年左右產生抗藥性, 造成疾病再度惡化,這時「雙標靶」治療就顯得隔外重要。 研究结论:相比单独化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伴两周期化疗一线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且风险-获益良好。 该研究结果支持双免疫治疗方案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的一线治疗选择。
EGFR扩增患者的响应率为(45%),未扩增患者的响应率为(26%)。 携带EGFR扩增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未携带的患者未3个月。 携带扩增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15个月,而未携带患者的是7个月。
egfr 肺癌: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的一线治疗中分子靶向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目前已成为进展期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 “3+X”即采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方案,在试验中展现出了不错的潜力。 预估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41.4个月,且患者耐受性更好,几乎能够保证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受益。 egfr 肺癌 这样的优势使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可能性受到了重视,再加上很可能会在未来进入临床试验的第四代EGFR-TKI,如何有效利用这四代药物更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期,一直是EGFR突变型治疗临床研究的重点。
研究结论:在II-IIIA期NSCLC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作为手术和化疗后的辅助治疗,相比最佳支持治疗能显著延长DFS,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阿替利珠单抗在PD-L1 TC≥1%亚组中获益最明显。 2021年发表于NEJM的研究结果显示:124名患者中,ORR达到37.1%,其中3.2%达到CR,33.9%达到PR,中位DoR为11.1个月,疾病控制率DCR为80.6%,中位PFS为6.8个月,中位OS为12.5个月。 研究结论:对于PD-L1高表达的NSCLC患者(无论组织类型如何),阿替利珠单抗都可以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egfr 肺癌 基于该研究,2018年4月FDA批准了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转移性NSCLC患者,第2年该药也获得了我国NMPA批准。
egfr 肺癌: 肺癌基因檢測與標靶藥物治療的趨勢
EGFR癌基因的研究集中在基因变异、DNA拷贝数变异、蛋白水平变化和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 台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人研長、雙和醫院胸腔內科李岡遠醫師表示,抗血管新生方法能夠「改造腫瘤周邊環境」,將腫瘤血管正常化,讓標靶藥物更容易進入腫瘤細胞裡面發揮效果。 此外,抗血管新生標靶方式同時還能透過調節腫瘤免疫,提升身體打擊癌細胞的能力。
这些发现提示EGFR的V834I变异可能导致EGFR信号在多发肿瘤中的改变,包括多中心性肿瘤、细支气管肺泡肿瘤和非典型腺瘤性增生,可能是家族性肺癌的原因之一。 人们研究过调节EGFR表达的机制,比如:表观遗传的改变和异常的转录因子,但是没有明确的结论。 Weiss等报道过在3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的2个和5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miRNA-128b都显著缺失。 MiRNA-128b直接调节EGFR的表达,miRNA-128b的缺失与肿瘤对吉非替尼的响应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可以显著增加生存时间(23.4个月和10.5个月)。 標靶治療就是抑制這些腫瘤基因的藥物,主要是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來殺死癌細胞,標靶藥物不會一併毀滅正常細胞,也較無化療的噁心、嘔吐、掉髮、骨髓抑制、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大多數病人較能接受。
egfr 肺癌: 肺癌热门靶点EGFR-TKI:三代卷上天,四代正抢滩
EGFR变异的水平与992位的酪氨酸磷酸化的免疫活性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抗EGFR磷酸化抗体可能是潜在的提示EGFR变异水平的标志,可以预测酪氨酸拮抗剂治疗效果。 egfr 肺癌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一年有超過9千人死於肺癌,平均每天有25人死亡,高居十大癌症死因之首。 所幸,肺癌藥物治療有很大的進步,尤其在台灣大約1/3的肺癌患者帶有EGFR基因突變,為了突破以往治療後可能有抗藥性、惡化的瓶頸,目前治療新觀念是將第一代標靶藥物,加上現有的抗血管新生方法合併使用,有助延長存活期。
至於選用哪一種治療就需要先對癌細胞組織進行病理化驗,確定肺癌症是小細胞癌還是非小細胞癌,而非小細胞癌又屬於腺癌、麟狀細胞癌抑或大細胞癌。 總結來說,藉由抑制EGFR來進行癌症治療的這個實例,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透過了解細胞中異常的分子,可以幫助達成臨床上的治療效果。 在此同時,由於基因體的複雜性,在治療上必須要配合個別的基因資訊,採用不同的治療策略,才能逹到良好的醫療結果。 APOBEC是先天免疫系統的重要調控因子,可以透過引起HIV等病毒突變,保護人類免受感染,並且在病毒基因體中留下APOBEC突變印記,形成特定的分子指紋。 基因突變是引起癌症的主因,過去已知在很多的癌症,都可以找到APOBEC這個癌症起源的突變印記,中研院這項研究進一步找出APOBEC與肺癌之間的關聯性,證實APOBEC是導致基因變得不穩定的起始特徵。
这是一二代EGFR-TKIs的首次正面“交锋”,显然,二代药物阿法替尼先下一局。 推荐剂量为 110 mg,每天一次口服使用,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 建议每天大致同一时间服用,整片吞服,并用一整杯水送服,不要咀嚼或压碎。
- 总体来说,EGFR变异比EGFR扩增更好地预测EGFR TKI药物的治疗效果。
- 尤其,如果肺癌患者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為數不少,有高達7成機率會有腦轉移。
- 接受第一代、第二代標靶治療後,可能產生新的基因突變,新的基因突變就好像是體內出現了一位新的守門員,名字叫做T790M。
- 这些发现提示EGFR的V834I变异可能导致EGFR信号在多发肿瘤中的改变,包括多中心性肿瘤、细支气管肺泡肿瘤和非典型腺瘤性增生,可能是家族性肺癌的原因之一。
- 相關的研究大都認為出現服用「艾瑞莎」數週內出現皮疹的患者 ,似乎有比較好的反應率(腫瘤縮小一半以上的機會),皮疹愈嚴重的病人療效愈好,存活可能愈久。
- 「艾瑞莎」作為第一線治療有較佳的「耐受性」;並能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可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
- 首款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在中国上市已经有5年时间,而接受第三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耐药时间通常在1年左右,因此,患者对能够治疗第三代EGFR-TKI耐药的第四代EGFR-TKI需求日益扩大。
東亞洲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EGFR 突變的盛行率比歐美高出二到三倍,因此對EGFR-TKI的療效也較顯著。 但在未經篩選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中,只有大約30 %會對艾瑞莎及得舒緩具有感受性。 最近有一個針對東亞肺腺癌無抽煙史或已戒煙之輕度吸煙者的臨床試驗,比較以艾瑞莎和卡鉑-紫杉醇作為肺腺癌第一線藥物的療效。
egfr 肺癌: 肺癌多EGFR基因突變,7成腦轉移!雙標靶併用,有效控制腫瘤
因为如果肺癌,EGFR基因这些不能快速掌握,那么对于肿瘤的进化,间隔穿插化疗延缓靶向药物耐药,以及后面一系列的各种不良反应处理,这些都更是有深度了。 对于肿瘤和基因的这些问题,我录制过一个系列的视频,在癌度app——抗癌课程——肿瘤诊疗通俗课,您可以看看。 因为正常细胞身上没有EGFR突变,“卧底”不会与他们接触,所以,这种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很小。
- 试验结果显示,83%携带EGFR T790M突变患者服用BLU-945后T790M的ctDNA降低了,81%携带EGFR-C797S突变患者服用BLU-945后C797S的ctDNA降低了。
- 若要知道腫瘤是否呈 EGFR 基因突變陽性並同時判斷哪種治療方法最合適,唯一的方法是進行 EGFR 基因突變測試。
- EGFR表达于正常上皮细胞表面,而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常过表达,EGFR的过表达和肿瘤细胞的转移、侵润、预后差有关。
- 尽管许多研究表明EGFR拷贝数与EGFR TKI药物治疗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更好响应和生存期增加相关,结论尚存争议。
- 國內針對EGFR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有第一代的小分子標靶藥物Iressa(艾瑞莎)、Tarceva(得舒緩),以及第二代Giotrif(妥復克)、第三代的Tagrisso(泰格莎)。
- 这样癌细胞接收到源源不断的指令就不停地增殖和转移,最终造成癌症患者的病情恶化。
由於病情嚴重,醫生認為需要迅速地以有效的藥物,盡早穩定病情,故隨即為她處方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作單一一線治療,Flora服用三個月後,病徵已大為改善,不再喘氣、減輕骨痛。 電腦掃瞄亦顯示,腦內腫瘤明顯縮小,副作用不多,只是輕微皮膚乾燥。 除了藥物療效理想,令Flora更高興的是她能如常照顧小朋友,珍惜與小朋友相處的時間,享天倫之樂。 如上文所言,目前市面上已有幾款 EGFR抑制劑被核准應用於EGFR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它們的效果都非常顯著。 吳醫生解釋,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突變種類,例如exon 19/21、有沒有出現T790M突變,以及因應腫瘤擴散範圍和患者的身體狀況等,來為患者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目前健保已經核准第一代、第二代TKI藥物用於治療晚期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大幅提升晚期肺癌治療成效。
研究表明在许多实体肿瘤中存在EGFR的高表达或异常表达。 EGFR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 其可能机制有:EGFR的高表达引起下游信号传导的增强;突变型EGFR受体或配体表达的增加导致EGFR的持续活化;自分泌环的作用增强;受体下调机制的破坏;异常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等。 EGFR的过表达在恶性肿瘤的演进中起重要作用,胶质细胞、肾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组织中都有EGFR的过表达。 对胶质细胞瘤的研究发现EGFR的高表达主要与其基因扩增有关。 EGFR在肿瘤中的高表达还可能与活化后降解减少有关,一些研究指出c-Src可通过抑制受体泛素化和内吞作用而上调EGFR水平。
更加不幸的是,中国的肺癌患者中,大概有50%都会发生EGFR的突变,相比之下,欧美大概只有20%左右。 egfr 肺癌 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是:女性肺癌患者中该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要比男性高,不抽烟患者要比抽烟患者高,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高。 针对这一突变型的第四代EGFR-TKI初次面世,由我国正大天晴药业自主研发的TQB3804在实验室研究展现出了良好的活性,并在动物试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目前TQB3804的Ⅰ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相信会在不久的未来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最初,科学家发现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中EGFR蛋白表达水平远高于正常细胞,并以此为突破口研发了第一代EGFR-TKI。
除了本身化療引致的副作用如噁心、頭暈、食慾不振等外,免疫治療亦有機會令患者感到疲倦,而抗血管增生藥物亦有機會增加身體流血的機會,如流鼻血、刷牙時流牙血等,也可能增加血管閉塞的機會。 除此以外,亦有機會令甲狀腺功能出現異常、糖尿病甚至自身器官發炎,或令血壓上升等。 結合四種藥物治療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化療藥物主要擊殺癌細胞,而免疫治療藥物能激發身體免疫能力,活化T細胞消滅癌細胞,抗血管增生藥物則可以壓制腫瘤的不正常血管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