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10大優勢

從毛子表皮上剝下的短纖維,其長度按中國規定陸地棉不足16毫米、海島棉不足20毫米的為短絨。 每 100千克毛子,經3道剝絨處理可剝得短絨8~12千克,其數量約為皮棉產量的 1/7。 短絨含纖維素90%以上,是提取纖維素的重要原料。

其種植方式,在一熟棉田都行單作,在兩熟制棉田多行套種,少數與甘薯或玉米間作。 棉花子葉肥大,出苗較難,而且發芽出苗期易遭病、蟲、低温危害。 保證出好苗的主要措施有:①整好棉田,適墒播種。 北方棉區春季乾旱多風,要注意耙耱保墒;南方棉區春季多雨,宜注意開溝排水。 ③適期播種,講究播種技術,提高播種質量。

大體上纖維長度每增1毫米,陸地棉和海島棉可紡支數分別提高近10公支和10~15公支。 但纖維長度對成品紗品質所起的作用常為纖維整齊度所制約。 一般纖維整齊、短纖維含量少,則成紗表面光潔、紗的強度提高。 纖維強度因種和品種不同而異,與成熟度也有密切關係,一般成熟度好的強力也高。 中國規定棉花共分7個品級,纖維長度從23~33毫米,3級為標準級,27毫米為纖維標準長度,7級以下為等外棉。

  • 60年代蘇聯已上升為最大產棉國和棉花出口國之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棉纖維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大部分集中在美國,到1949年,美國棉纖維的年產量仍佔世界總產量的55%,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貿易的70%以上。
  • 当其他品质相同时,纤维越长,纺纱支数越高,纱线强度越大。
  • 涤棉布俗称“的确良”,它既保持了涤纶纤维强度高、弹性恢复性好的特性,又具备棉纤维的吸湿性强的特征,易染色、洗后免烫快干。
  • 其后亚洲棉又分两路传播,一路从印度次大陆传入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另一路传播到东南亚、中国、朝鲜和日本南部岛屿。
  •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
  • 纯棉织物由纯棉纱线织成,织物品种繁多,花色各异。

1956~1960年普及陆地棉良种,用岱字棉15更换斯字棉和德字棉,并进一步淘汰亚洲棉和草棉,使产量提高10~30%,绒长增长2~3毫米。 1964~1968年以岱字棉15复壮种进行更新,并推广光叶岱字棉、洞庭1号及徐州1818、中棉所3号等品种,使产量提高20%左右,部分地区绒长增长0.5毫米左右。 棉 1974~1979年主要推广国内自育品种,取代了大多数棉产区的岱字棉15和光叶岱字棉等引入品种,在不同地区产量提高10~30%。 1980年以来,又推广了国内自育的中熟丰产品种以及若干抗病品种,使不同地区的产量提高10~40%。

棉: 棉棉型織物

明朝也力徵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 從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可知當時植棉和棉紡織已遍布全國。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 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0.48立方公尺(17立方英尺)及重量226.8公斤(500英磅)。

因此,在世界紡織纖維消費量中,合成纖維所佔的比重雖由1950年的1%上升到1980年的36%,但棉花所佔的比重仍達48%,居於首位。 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台灣、福建等地生長的木棉(Bombax malabaricum),俗稱攀枝花,與棉花不同科。其種子纖維不宜紡紗,只能作枕芯、牀褥的填料。 野生棉種或栽培種的野生類型常具有抗病、抗蟲、抗旱、抗鹽鹼、耐寒及纖維強度高等性狀,利用這些優良性狀改良栽培種,是棉花育種的重要途徑。

棉: 棉布、帆布有什麼分別?一張表格看懂2者差異

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公定回潮率8.5%;但縮水率較大,約為4%–10%。 相對較好的吸濕性和良好的芯吸性使棉纖維成為最舒適的纖維之一。 棉 因為纖維素的羥基基團,使得棉花對水有很強的吸引力。 當水進入纖維棉,棉開始膨脹,其截面變得更圓。 這種高度的親水性和潮濕時溶脹的性能使棉花可吸水達到其重量的1/4左右。 這意味著,在炎熱的天氣里,身體的汗液會被棉織物吸收,沿著紗線輸送到衣物外表面並蒸發到空氣中。

  • 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 n。
  • 現在占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
  • 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中國進行了 5次全國性的棉種更換和更新。
  • 生长期宜施用化肥或沤制过的速效有机肥作追肥,苗蕾期宜轻施,花铃期应重施,以便及时满足棉株生育需要。
  • 棉田灌水过多和用氮肥过量都易导致病害加重;适当增施磷、钾肥则有利于增强棉株耐病力。

這種織物吸濕性、透通性均很好,且因維綸耐鹽水腐蝕,故維棉混紡織物適合製作內衣、內褲、睡衣等。 維棉布的缺點在於染色不夠鮮豔、彈性較差。 其主要品種有維棉市布、維棉平布、維棉細布及維棉格子布等色織布。

棉: 需要多久更換一次

棉纤维具有吸湿、保温、通气性能好等优点。 因此,在世界纺织纤维消费量中,合成纤维所占的比重虽由1950年的1%上升到1980年的36%,但棉花所占的比重仍达48%,居于首位。 防治措施包括控制带菌种子的传播,在重病田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和稻棉轮作等。 棉田灌水过多和用氮肥过量都易导致病害加重;适当增施磷、钾肥则有利于增强棉株耐病力。

棉花育苗移栽較適於中國精耕細作和兩熟栽培的特點,有利於爭取全苗,克服兩熟矛盾,對解決鹽鹼地和春旱地的保苗和提高良種繁殖係數有較大作用。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棉田保墒、提高地温、促進土壤養分分解都有明顯效果,有利於獲得早苗、全苗、壯苗和棉株的生長髮育。 在進行間苗和定苗時,留苗密度根據氣候、水肥條件和品種特性而定。

棉子壳和棉杆均可用作树脂胶合板及造纸原料。 棉根和棉子中提取的棉酚,可制造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和男性避孕药品。 棉 三、对于营养生长过旺,因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失调,造成的迟发棉田,应以控为主。 这类棉田多因氮肥过量、磷钾不足造成公枝过多,果枝偏少;应及时整枝、搞好化控。 密度较大的,要将叶枝全部去掉,并去掉下部部分大叶,同时亩喷缩节胺2~3克,有疯长趋势的可加大到4克,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使其向生殖生长转化,等结铃后再酌情追肥。 四、对因光照不足、气温偏高,棉株细弱、节间较长、叶色较浅,呈现脱肥现象的棉田,追肥、化控,应同时进行。

棉

海島棉的種子多數在一端有短絨,稱為端毛子。 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以後傳播到大西洋沿岸和西印度羣島。 其熱帶多年生類型以在秘魯和其他南美洲國家的變異最多,如坦奎斯棉、秘魯棉等。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棉田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都有明显效果,有利于获得早苗、全苗、壮苗和棉株的生长发育。 在进行间苗和定苗时,留苗密度根据气候、水肥条件和品种特性而定。 中国棉区一般每亩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生长季短的地区或旱地、瘠薄棉田,密度可提高到每亩6000~8000株以上。 棉有喜温好光、无限生长和蕾铃脱落等习性。

⑴粘纖及富纖與棉混紡織品一般採用33%的棉纖維、67%的粘纖或富纖。 這類織物具有耐磨、強度高於粘纖織品、吸濕性好於純棉布、濕強下降較少、手感柔軟光潔的特點。 傳統棉與有機棉的種植技術根本不同,有機農業依靠土壤來生產高質量的作物,與使用飛機和拖拉機給棉花施肥相比,可以節省更多的能源,減少碳足跡的生成。 有機棉農通過不使用化學農藥、殺蟲劑,透過利用雨水並減少水資源浪費,也會使用輪作的方式與作物來創造、維持健康的土壤,用水量更減少了90%以上。

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 纖維白色至白中帶黃,長約2–4公分,含纖維素約87–90%。 每100千克子棉軋花後可產皮棉35~40千克。 棉纖維具有吸濕、保温、通氣性能好等優點。

以后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展及商业贸易活动,迅速传到美洲各国并传播到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 世界产棉区分布在北纬38°~46°到南纬35°之间。 棉 1983年全世界有74个国家生产商品棉,其中年产皮棉 100万吨以上的有中国、美国、苏联、印度;年产40~80万吨的有巴基斯坦、巴西、土耳其和埃及。

棉子吸足相当于风干重的60%的水分后,在10~12℃开始萌动,温度高于16℃时下胚轴伸长,子叶出土。 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温度在20℃以上,低于20℃时花粉不能正常发育,纤维的加厚受阻。 棉 但过高的温度也会抑制棉花生长发育,37~40℃以上时棉花花粉失去生活力,难以受精,造成大量蕾铃脱落。 耐熱性和耐光性好,熨燙溫度可達190℃,若墊乾布可提高20–30℃,墊濕布可提高40–60℃,棉織品最好濕燙,易於熨平。 但是直接暴曬在持續的強光下會引起發黃,並最終引起纖維的降解。 棉 棉 變黃也可能出現在棉產品被氣體乾燥劑乾燥時。

這些補貼的未來政策尚不明確,因此造成棉花經紀商在非洲業務的預期擴張。 棉 Dunavant利用購併非洲本土公司的方式進行擴張,不過這只可能出現在前英國殖民地及莫三比克,前法國殖民地仍維持壟斷關係,用很低的固定價格購買棉花。 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 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軋棉機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