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脊醫療法興起,執業者開始研究不同專科,包括運動脊醫。 運動創傷最為常見的是以關節骨骼及韌帶扭傷、肌肉拉傷或筋腱勞損發炎。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針對運動創傷治療,運動脊醫專門從事肌肉骨骼損傷的護理,包括預防,但最重要來說就是協助運動員提升表現,提升運動水平。
而熱愛籃球、排球、網球等運動的年輕人或運動員,則因為常需要反覆髖關節外旋動作,經常造成梨狀肌疲勞而發炎肥厚,進而容易刺激坐骨神經導致疼痛。 果然不出所料,她帶來的核磁共振影像和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都沒有看到像椎間盤突出一樣的異狀。 她的腰部、臀部和髖關節會痛,卻不是椎間盤突出,那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即「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內的坐骨神經正上方的肌肉,壓迫到神經時會引發梨狀肌症候群。 由於梨狀肌症候群跟椎間盤突出一樣,腿會發麻,並且伴隨疼痛感,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椎間盤突出,誤診率甚至逼近九成。 部苗醫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曉惠指出,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當受刺激而變得僵硬,便會發炎腫脹,甚至會壓迫一旁經過或穿過的坐骨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
另外,緊繃的髖屈肌會讓梨狀肌更努力工作,造成梨狀肌拉緊、壓迫坐骨神經,使疼痛加劇。 這就是為什麼時常伸展臀部肌肉很重要:一旦你放鬆了梨狀肌,就能減少坐骨神經的壓力,不但能緩和疼痛,也能避免症狀復發。 治療的目的在減緩梨狀肌的發炎緊繃,並解除神經受到的壓迫。 急性期應適度休息,可口服消炎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來降低不適感。 必要時可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將藥物(局部類固醇注射或高濃度葡萄糖水)精準注射於受傷的梨狀肌以達消炎或刺激修復的效果,既安全且有效。 復健期可透過物理治療儀器進行深層熱療,並應進行適當運動治療,包括梨狀肌及臀肌群的伸展牽拉治療、核心肌群訓練、改善薦髂關節活動度等,以強化骨盆與臀肌的穩定性與耐力。
本網頁亦不會為任何因本網頁的建議、回答、示範負上責任。 推拿手法為物理治療的一個主要手段,通過在梨狀肌肌腹、肌肉附著部位進行相應的手法放鬆,從而達到鬆解痙攣,舒張肌肉,從而為附近的軟組織和神經提供一個相對正常的解剖環境。 此症候群好發在長時間久坐或蹲坐、椅子過硬、習慣性翹腳、站姿不良、過度的跑跳或髖關節扭轉後的運動傷害、有過臀部挫傷拉傷的病患,流行病學統計顯示女性好發機率較高。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瑜伽改善梨狀肌症候群 比開刀與藥物治療更有效
由於梨狀肌屬於深層肌肉,因此會造成梨狀肌受傷的原因,大多是長期久坐、蹲姿、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這些原因造成。 而改善和保護的方法,我們建議不要久坐,改善久坐的方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任何曾經受坐骨神經痛折磨的人,都深切的知道那種極其討厭、藏在屁股裡的痛苦,而梨狀肌症候群是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本網站資料均由香港註册脊醫唐大暉和周子建提供,僅供作一般參考用途,並不能代替專業脊醫的正式診治或意見。 進入網頁時,即代表訪客自願同意網站上的所有資料均由唐大暉和周子建脊醫提供及管理。 我們亦不會為本網站或連結網站內的任何商業產品或服務作宣傳。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坐骨神經痛?竟是臀部肌肉作怪!1招伸展舒緩疼痛
可以想成如果都是去好市多採購,館長可以輕鬆的把貨物都搬上車,但一般OL,搬完隔天就腰酸背痛,差別就是肌肉力量。 對猛男館長來說可能100公斤都在負荷範圍,而對OL來說,10公斤已經很重了。 民視新聞/唐詩晴、郭文海 台北報導農曆春節落在一月下旬,也讓各大賣場年菜預購提前開跑,有賣場推出米其林年菜,和名店料理組合,有望刺激業績增長2至3成,另外也有線上通路業者表示,今年11月底開始,就已經看見買氣,今年業績有望衝高5成。 往年公股、泛公股銀行年終平均都有5.5個月,今年雖然已經3度升息,但兆豐銀行工會理事長預估,台銀與土銀獲利已達標,今年4.4個月年終沒問題。 泛公股的兆豐華銀等,估計今年年終獎金上看6.5個月。 但也有專家點出共有8項產業恐怕很慘,像是面板和IC設計等,因為下半年銷貨不佳,由盈轉虧,今年年終也大受影響。
由於梨狀肌是位於身體深處的肌肉,比較難充分伸展,但是,我們可以藉由一些瑜珈動作來伸展,簡單的方法,可以雙腿交叉而坐,腰部以下不動,然後上半身分別向左、向右轉,來慢慢伸展。 以上簡單動作可以有助於舒緩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但若非常不舒服,還是建議去醫院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吧! 如果患者的髖屈肌群持續緊張,那麼臀大肌將會同時受到抑制,這一點還蠻重要的,因為臀部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在功能性減少股骨的內旋。 由於梨狀肌主要負責股骨的外旋,在控制股骨扮演了主導的角色,正因為這樣的角色,可能導致了梨狀肌的肥大、痙攣或者過度緊張。 梨狀肌的動作並不是普通的抬腿或屈伸大腿能做到,相應的角度是要調校得準確,才能伸展,所以做拉伸正骨手法時,一定要感到病人梨狀肌的張力位在何處。 當能夠在肌肉繃緊的張力對抗的位置進行適當的拉伸,梨狀肌的問題便能得到充分的伸展。
針對忙碌的現代人,依照不同時節,透過醫師以及各領域專家,提供飲食保健、疾病預防、減重、運動健身、美容保養、養生保健及食譜等醫療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坐在靠背椅子上,疼痛的腿跨上另一隻腳,像翹二郎腿一樣,用膝蓋對著肩膀的直線去施力和伸展動作,可以感覺屁股拉扯緊繃的感覺,維持 10~15 秒再放鬆,反覆 7 次。 其實簡單利用按摩球可以幫助舒緩梨狀肌的痠痛症狀,這邊提供三種不同的伸展動作和利用按摩球放鬆梨狀肌的按摩方法,如下圖,每個動作進行大約一分鐘,輪流進行2-4次之後,最後用按摩球進行放鬆。 久坐是上班族的健康大敵,坐姿不正確不只會腰酸背痛,還有可能引發梨狀肌症候群,造成臀部疼痛,甚至一路延伸到腳底,嚴重時連走路都會跛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快來學習如何預防與舒緩。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現疼痛為試驗陽性,因為梨狀肌被拉長至緊張狀態,使損傷的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壓迫刺激更加嚴重,所以疼痛明顯,但超過60°以後,梨狀肌不再被繼續拉長,疼痛反而減輕。 患者可感覺疼痛位置較深,放散時主要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有的還會伴有小腿外側麻木、會陰部不適等。
多數上班族難免都要久坐辦工,每次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建議大家養成時常走動的習慣,並保持正確坐姿。 特別注意,椅子太硬、太矮也會壓迫到梨狀肌造成發炎。 因為太硬的椅子沒有減壓效果;坐得太低,大腿與小腿沒辦法呈現90度,使得雙腿過度彎曲,臀部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因而容易引發梨狀肌症候群。
屁股痛的主因可能來自梨狀肌症候群,若醫生在進行問診後不能確定病因,可能需要臨床檢查及醫學攝像以確定病症。 因為引發屁股痛的梨狀肌症候群與腰薦椎病變造成坐骨神經痛相似,因此需要謹慎斷症,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將藥物注射至梨狀肌,可協助診斷並具治療效果。 屁股痛的位置猶關緊要,若整個屁股甚至大腿、小腿及腳踝的位置都呈現痺痛,但兩側屁股或單側屁股的深處有明顯的痛點,那就很可能是梨狀肌發炎。 梨狀肌這個鮮少聽聞的肌肉位於臀大肌的深層,長時間久坐或受壓、翹腿、劇烈活動或運動時拉傷均是梨狀肌發炎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久坐者易會令梨狀肌及臀大肌完全失去肌力,容易受傷。
不過「腰椎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導致的坐骨神經痛)」也常見有屁股痛和坐骨神經痛,因此容易混淆診斷。 事實上,腰椎的問題其實遠比起梨狀肌的問題更為常見,不能因為「梨狀肌症候群」這個診斷耳熟能詳,就隨便對號入座,甚至忽略腰椎的問題。 梨狀肌是一塊長條扁平的肌肉,躺在臀大肌的深處,它主要起源自薦椎的正前方,向外連接到大腿骨大轉子的內側。 其主要的功能是當髖部向後伸展的時候可以當作髖關節的外轉肌。 而坐骨神經剛好從梨狀肌的深處走出,所以當梨狀肌有受傷或腫脹時就有可能造成坐骨神經壓迫,而造成屁股痛及類似坐骨神經痛的傳導痛等症狀。 「梨狀肌症候群」較不會牽連至小腿,也不會伴隨有皮膚感覺麻木及肌肉萎縮等現象,這就與因骨刺或椎間盤破裂壓迫坐骨神經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不同。
在各種體式的練習過程中,讓身體的每一部分保持正確的姿勢且相互協調運作,是非常重要。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例如在練習頭倒立式時,我們也應該像練習山式那樣保持雙腿的堅定穩固,當我們讓身體的骨骼精確協作時,身體的各個器官便自然可以處於適當的位置,如果身體的骨骼受到扭曲,那麼身體其中的器官便會出現問題。 運動時間不多、複雜的動作記不起來,那「硬舉」很適合你,Ming-I教官說一個禮拜至少一次把硬舉練熟,再慢慢把重量堆疊上去,就能感受到身體的進步囉!
頻繁的扭轉動作及突然劇烈加速都會令肌肉反應不及及超負荷,容易造成肌肉勞損或肌肉纖維撕裂,造成「閃到腰」或屁股痛。 鴿式常被拿來改善坐骨神經疼痛與舒緩脊椎的瑜伽動作之一,它能舒緩緊繃的髖關節,還能讓延展雙腿沾黏的肌肉,幫助消除痠痛,因此對於梨狀肌患者也能達到相當的功效。 當梨狀肌受到損傷,發生充血、水腫、痙攣、粘連和攣縮時,該肌間隙或該肌上,下孔變狹窄,擠壓其間穿出的神經、血管,而出現的一系列的臨床症状和體症,稱為梨狀肌損傷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多由於大腿內旋,下蹲突然站立,或腰部前屈伸直時,一旦發生旋轉,使梨狀肌受到過度牽拉而致損傷。 髖關節急劇外旋,梨狀肌猛烈收縮,亦可引起該肌損傷。 抽痛,或腓總神經麻痹等症状和體症,此種情況可能與坐骨神經和梨狀肌損傷變異有關。
無效為症状、體征無明顯改善,功能活動無進展,每次治療後稍感輕鬆,勞累後複發。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本病的發生與外傷和解剖變異有關,其病理變化是梨狀肌局部充血,水腫,痙攣縮,粘連,肥厚而刺激壓迫坐骨神經。 首先在臀部及下肢施以推撫,按揉法,以行氣活血,放鬆肌肉,消除緊張與痙攣,為進一步的治療做好鋪墊。
- 梨狀肌症候群主要的臨床表現如上面所說:臀部疼痛且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放射;大小便、咳嗽、噴嚏可增加疼痛。
- 「梨狀肌症候群」還有一個常見的病因就是髖關節外力造成的髖節強迫內旋,像是跌倒、閃躲或是阿公阿嬤抓扭不停的小孫子時,姿位的突然、猛力的改變,造成梨狀肌拉傷。
- 在治療方面,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均效果有限;傳統的復健主要藉由電療及深層的熱療如短波、超音波、磁場等去治療,不過由於梨狀肌位在臀部深層,熱效應無法完全到達,對於較胖的病人更是難以深入受傷的組織。
- 梨狀肌症候群的主要表現為臀部疼痛並向患側放射,即坐骨神經壓迫症状。
- 過猶不及都容易導致屁股痛,如前所說,久坐不動或過度劇烈的運動,運動姿勢不當都會令梨狀肌、臀大肌及腰肌等肌肉拉傷,導致較劇烈的屁股痛。
- 急性期應適度休息,可口服消炎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來降低不適感。
- 在檢查過程也可能導致位於梨狀肌下方的坐骨神經受到壓逼出現症狀。
- 為減少局部粘連,坐骨神經周圍切勿放置吸收性明膠海綿,臀大肌縫合亦勿過密,一般2~3針可。
拳擊訓練提供給一般”零”經驗入門,對拳擊有興趣者都可以快速上手,增進肌力、耐力與心肺適能外,讓你反應更快身體協調更流暢,還可以紓壓讓整天的心境愉悅,有趣中帶些挑戰,也是一種防身技能。 術者雙手拇指相疊壓,在鈍厚或變硬的梨狀肌部位用力深壓並來回拔動,應注意的是,彈拔方嚮應與梨狀肌纖維方向垂直。 彈拔10-20次左右,若拇指力量不夠,不能深達梨狀肌,術者可用肘尖替代進行治療。
本網站所記載的資料 (包括自主撰寫內容、轉載、留言及任何形式在本專頁出現的資訊) 如有任何不正確之處、遺漏、錯別字等其他原因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本網頁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 有關知識所涉及之正確性,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本網頁亦有權隨時增減、更改或刪除任何內容或圖片的權力,無需事前通知。 本網頁僅為健康教育用途,並非任何診斷 / 醫療方法,如遇上任何健康上的問題,應向醫療專業人員咨詢意見。
局部麻醉與類固醇注射可將局部麻醉劑和皮質類固醇直接注射到梨狀肌中,以幫助減輕痙攣和疼痛。 注射的目的通常為了減輕急性疼痛,已使物理治療得以進行。 真正的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其中一條的主要神經根而產生的。 除了壓迫之外,發炎反應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可引致坐骨神經痛。 若以疼痛的方式加以區別,梨狀肌症候群臀部的疼痛感大於腰部,較不會影響小腿,不會有皮膚麻木或肌肉萎縮等現象;可透過直抬腿試驗,讓患者躺於平坦面,將大腿向上伸直,若沒有疼痛狀況,即可懷疑是梨狀肌症候群所造成。 而最為準確區分的方式,仍是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顯示做進一步的確認。
將屈曲的膝蓋伸直,注意腳趾指向天,反覆做五次看看臀部知大腿後的神經是否受到刺激出現麻痹及針刺的症狀。 常常聽說坐骨神經痛的成因是與椎間盤突出有關,因此我們常常把坐骨神經痛的焦點放在腰椎的體姿調整上,這對一些病人有幫助。 除了長時間久坐、久站以外,翹二郎腿的壞習慣、慢跑愛好者及假日運動員都有可能導致梨狀肌腫脹及發炎,演變成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梨狀肌位於臀大肌的深層,起於第2、3、4是薦椎的前面,分布於小骨盆的內面,是穩定髖關節肌肉的重要角色,負責協助讓大腿做往外轉的動作。
牽拉伸展運動可在躺姿或坐姿下執行:患側腳架於健側腿上,呈現翹腳的姿勢,躺時兩手抱住健側腳的膝關節後方,將膝蓋往身體靠近(圖二)。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曾經有位計程車司機因為右邊屁股肌肉酸痛一直好不了就診,主訴吃了藥會好,沒多久又痛。 後來才發現原因是他都把皮夾放在右邊口袋,開車時都坐在皮夾上,形成一個單一的加壓點,以及身體歪斜,長期以往,便讓臀大肌發炎,而鄰居梨狀肌一直擠到也跟著發炎。 人體是一個連動的系統,每條肌肉都有其主副功能,不會因為訓練單一肌肉就變得健康,一定是整體性、完整性的融入在日常之中,才能夠真正的讓身體不受傷。
而另外像是需要長時間蹲在地上工作的人,也容易罹患,也易出現局部臀部疼痛,大腿後方痠痛,腳部痠麻無力。 目前醫師可以靠著病史診斷梨狀肌症候群,若有診斷上的必要,可以用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方式,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也就是排除椎間盤突出、腰椎壓迫性骨折、骨刺、腰椎狹窄等狀況。 目前醫師可以靠著病史診斷梨狀肌症候群,若有診斷上的必要,可以用 X 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方式,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也就是排除椎間盤突出、腰椎壓迫性骨折、骨刺、腰椎狹窄等狀況。 梨狀肌(Piriformis 梨狀肌症候群舒緩 syndrome)是位於臀部深處的肌肉,位於臀大肌下面,肌肉起點是尾骶骨第二到四節前側外緣。 梨狀肌功能是讓大腿外轉張開,當梨狀肌發炎時,可能會造成下肢無力、疼痛或是麻木感覺,通常治療此症狀為藥物或是開刀,但這些都一定有淺在的風險,因此可以適當的做瑜伽以及伸展來改善這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