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大明寺懶人包

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省政协委员、扬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名誉会长、市政协常委、大准提寺方丈、大明寺方丈。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 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

佛光山大明寺

历经了一千一百多年的风雨地震,整座建筑岿然不动,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 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 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 谷林堂取自苏东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 佛光寺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佛光山大明寺: 佛光寺东大殿

倘若在大殿角落里拾起一个自佛像上掉落的细渣,通过处理,在光显微镜下,可看到彩塑颜料的分层,就像地层学的累积一样,历史上多层多次多种颜料的更改清晰可辨。 愿诚禅师像及宁公遇像[中国营造学社旧影]愿诚禅师像 女弟子宁公遇像另外,南侧窗台下有重建时的主持与愿诚法师塑像,衣着袈裟,方头大耳,颧骨高突,眼目低垂。 佛光寺东大殿转角斗拱出檐3.9米左右大殿俯视平面为长方形,由“外槽”及“内槽”大小两圈方盒状柱列套成,两者之间以木梁斗拱连接,这种构造在《营造法式》中称“金箱斗底槽”。 佛光寺东大殿的匾额据说文殊菩萨曾经在此显露真容,故称真容禅寺东大殿以凿山为基而建,殿内佛坛也是在山岩修凿为基础上设立的,表层的砖下便是山岩。

佛光山大明寺

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文殊殿建筑结构的独特,是中国古代木建筑中仅有的形式,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特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月,中国当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同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纪玉堂四位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大梁上发现题记墨迹,确证了佛光寺东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筑,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佛光山大明寺: 佛光寺大殿真容再现

高雄總本山因此成為臺灣的佛教名剎,同時是「三寶」具足的莊嚴佛教聖地,是實踐人間佛教的重要根據地。 佛光山是大乘佛教教團,為釋星雲法師於1967年5月16日創辦,现在已經成为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一會之一(其他爲法鼓山、中台山、慈濟基金會)。 至2017年,佛光山在全世界共設有200餘座別院或分院道場。

梁思成曾发文说:“这是我们这些年里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 佛光山大明寺 不仅如此,在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代的绘画、书法、雕塑和建筑,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稀世之珍,集中在一起,它们是独一无二的”,称它为“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四椽栿上墨迹这一发现如立春的惊雷,彻底打破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大地已没有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要想亲眼目睹唐代的木构建筑,只能到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去”的谬论。 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在佛光寺东大殿南次间弥勒像木构像座内部的横枋上,首次发现了一处唐代墨书题记:唐大中时期雁门工匠张师改。 2019年8月,我前往佛光寺追踪浙大文物数字化团队的工作,当时团队对佛像的数据采集工程,正好进行到佛坛南次间位置。 佛光山大明寺 1944年,誓不做亡国奴的梁思成夫妇和家人,已颠沛流离至四川李庄。

佛光山大明寺: 山西佛光寺| 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揭开“中国第一国宝”的面纱

1980年4月5日,日本裕仁天皇为了表彰鉴真大师对日中友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赠送了回国巡展的鉴真大师像的前面的香炉。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长老森本孝顺赠给扬州大明寺长明石笼一座,安装在寺内鉴真纪念堂前,至今不灭。 1980年,赵朴初会长为迎接鉴真大和尚坐像回国巡展,题“风月同天”石额,置于鉴真纪念堂正殿东侧面西牖门之上。

一处为绘制在佛像座背后墙面上的《镇妖图》,另一处绘制在大殿斗拱拱眼上的《说法图》。 东大殿现存的胁侍菩萨立像与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唐代彩塑形态如出一辙,菩萨立像体态皆微微向前倾侧,腰部弯曲成“S”形,腹部微微凸起,彰显了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像特征。 佛光山大明寺 而供养菩萨的体态都为一足蹲一足跪,这些在敦煌石窟亦可以看到相同的造像,而后世所存的供养菩萨像皆与之相同(可见大同大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可见唐代造像的审美对后世佛像的形与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随着佛教的衰败而一同沉沦,此后除了宋代添置的壁画,跟后来建的文殊殿以外便没有任何记载,佛光寺大殿建因此基本被外界遗忘。 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五台山及中国没有早期的木构建筑,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

佛光山大明寺: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大佛光寺是药师道场,为中国古韵现代建筑风格,简约大气,庄重恢宏。 寺院既有传统园林之典雅,又有大众共享的原生态之绿意空间;既是禅修体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文荟萃、环境优美的观光胜地。 目前已建成牌坊、佛光殿、钟鼓楼、回廊、大雄宝殿、东西配殿、药师殿、五观堂、道安书院、从容山房、发展史馆、美术馆、开山寮、上客堂等建筑。 佛陀紀念館供奉全世界僅存3顆佛牙舍利之一與各國所贈佛教文物,佛光緣美術館收藏之佛教各式詩書、字畫、法器、古物等,皆深具文化歷史價值,為佛教界的藝術大寶庫。

根据多处制作手法判断,应为北魏抑或北齐时期产物。 佛光寺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大致与五台名刹显通寺相同时间建造,至唐宪宗元和年已经是一座享誉宇内的宝刹。 庚寅孟夏,恭请佛光山开山宗长上星下云大师,奠基妙色净宫,结界琉璃坛场。

佛光山大明寺: 历史

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爲佛光山人間佛教所闡發之理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67年,釋星雲將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房屋變賣,購得今高雄市大樹區麻竹園二十餘甲的山坡地作為建寺用地。 淮东第一观,扬州大明寺 来到扬州大明寺,你可以看到雄伟有气势的古建筑物。

佛光山大明寺

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 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即九踩斗)双抄双下昂,第一、三跳为偷心造,批竹昂尾部直达草乳栿下,内出单抄承乳栿和月梁恰好托起整个屋架的重量。 补间为每间一朵,不用栌斗,而是在柱头枋上立起短柱,柱上内外出双抄,内柱上的内檐斗拱一端和外檐柱头铺作的内出形式相同,另出华栱四跳承四椽明栿月梁。 顶层在槽的上方构建叠合而成的三角形屋架(宋李诫《营造法式》称大叉手),最特殊之处便是此三角形构架—叉手承脊槫(脊檩)。 佛光山大明寺 佛光山大明寺 唐以后出现侏儒柱(宋称蜀柱(古代地域黑),清称瓜柱)。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