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煥然一新的福國寺,接引著更多人走向菩提大道,使得正信佛教在「文化古城」的台南地區日漸弘揚。 興隆禪寺原建於民國十三年,是新營沈祖與山上鄉田水吉、王只等三位信徒合力鳩資創建,當時僅建佛祖殿及兩寮房,落成之後禮請六甲龍湖岩住持妙元和尚之高徒頌安法師前來主持。 頌安法師修持嚴謹,倍受讚譽,在法師多年苦心經營之下,寺務蒸蒸日上,遠近馳名,有成一名剎之勢。 「座落本寺地址原為屠宰場,一片淒涼寂寞,常見血水漫流於四圍溝渠,歸納於上帝廟前大堀,諸多不潔影響衛生,髒亂不堪寒令人莫敢踏足感。時幸鄉中有志二十人,熱心佛教共襄發起,復將屠宰場遷移郊外,於民國四十年鳩資草創佛堂,以便信者參拜。
大殿口有一小塊龍山寺匾上有前任住持釋鴻妙所趨的「歲次癸亥年仲春」字樣,癸亥年(一九八三)是龍山寺大殿落成的年代。 噶瑪居寺是藏傳佛教(白教)在南台灣的重要且唯一的道場,硬體建設的工程乃持續進行中,由於腹地廣大,寺院分佈著香光院、大寶法王殿、寶塔,以正在興建高六層約主體建築。 後來有十九個村里(東山十六村、白河鎮三里)的住民繼續加入修建。 同治辛未(一八七一?)五月十一日震災倒塌,光緒乙亥年(一八七五)吳以文發起修復,光緒三十二年(一九0六)四月十四日再遭震災,宣統元年(一九0九)鄭汝禎發起重建。 現在的慈善寺由於計劃改建的原故,左廂房拆除留下的一大片空地是為建址,右廂房仍然保留,為住眾駐錫安單之處,功德堂也位於此處。
民國五十五年永錫師因年邁退位,將住持傳給開雲法師,監院則為開果尼師。 民國四十八年翁謝招治居士往生,寺務曾一度乏人管理,後聘請台南開元寺佛學院畢業之心揚尼師接任。 心揚尼師為使「保安堂」步上正軌,隨即著手整修殿宇,並將「保安堂」改稱妙法褲寺,以釋迦牟尼佛為主供,沈著老居士隨後把地基無條件贈與妙法寺。
- 後來有十九個村里(東山十六村、白河鎮三里)的住民繼續加入修建。
- 是年,信徒代表召開會議,推選時已被剃之陳清順法號義常禪師為第一代第二任住持。
- 同年九月白雲法師晉任菩提寺住持,晉山後白雲法師又陸續增建寮房、海會塔、地藏殿。
- 首先是將寺貌全部改造,拆除原有之木造靈骨塔,改以鋼筋水泥,後又增建開山堂、廚房、水道。
- 心揚尼師為使「保安堂」步上正軌,隨即著手整修殿宇,並將「保安堂」改稱妙法褲寺,以釋迦牟尼佛為主供,沈著老居士隨後把地基無條件贈與妙法寺。
◎洽詢Contact 福國寺: 地址Addr.:709台南市安和路四段538巷81 … 國際佛光會台南東一分會督導陳素雲偕同孫女、女婿,三代同堂抄寫《心經》,感受文字般若無遠弗屆,用智心善念防疫,祈願佛法加持傳承信仰,孫女在佛法滋潤下健康長大。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佛光山人間通訊社 著作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慈航幼兒園 募21萬善款關懷弱勢
後因財務困難,老和尚便禮請星雲大師任永久住持,並委託佛光山全權管理。 水淨法師圓寂後出訪妙尼師繼任住持,訪妙尼師台南縣人氏,清光緒二十二年生,出家於斗六引善寺,禮孝淨和尚為師,受戒於碧雲寺,民國六十九年往生。 原接天寺的大殿改為佛學院之後,另外又在民國壬辰年(一九八八)落成啟用了新的大雄寶殿,大殿匾即為住持釋清淨所立。
台南福國寺乃由和妙老和尚於民國五十六年募建,並附設慈航幼兒園,初辦之期除弘法活動另附設青年會,為當時台南地區弘法重心。 惜因疏於寺務行政,導致財務困難,和妙老和尚不忍道場就此沉寂,加上認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便禮請星雲大師任福國寺永久住持。 於民國六十九年,和妙老和尚正式宣布退居,並將福國寺及慈航幼稚園託付佛光山管理。 第二代:神妙法師,第一任徹公在完成重建修改之願後,因自忖年邁,必須退隱靜養。 故於民國五十三年二月聯合信徒代表及寺眾聘請台南竹溪寺禪妙法師為繼任住持,師乃台南人氏,民國二十九年出家,曾任教竹溪佛學院,並任竹溪寺知客、庫頭、台北觀音山等要職,師任職一向盡心盡力絲毫不苟。
現任住持會淨尼師,台南縣人氏,民國十一年生,早年出家於台南竹溪寺,為和淨和尚弟子,民國六十五年來接慈善寺住持。 民國三十七年國事不靖,白雲法師御下僧服轉入湖南師管區成為一名軍中的挑夫,後國共內戰輾轉來到台灣高雄縣鳳山,軍中生活凡十年有餘,在民國四十八年除役。 後來短暫地在高雄甲仙鄉刀耕火種,並在全省四處行腳參訪,五十三年掛錫白河關仔嶺碧雲寺。 後來在地方人士的參與下改建,民國六十二年元月並舉行佛像安座開光,由台籍高僧賢頓法師住持。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台南素食餐廳|巷子內竟然有素食餐廳,竟然還是佛光山福國寺滴水坊,以素食長養慈悲心,推動在地素食文化!
由金唐殿看來,三寶殿是金唐殿之後殿,由善行堂看來,三寶殿是善行堂的前殿,即善行堂大雄寶殿,寺眾每天都在三寶殿實踐禮佛作早晚課。 清朝末期,在今佳里中山公園內,有一間佛教齋友共同修建之佛堂,即當時蕭瓏堡武將陳千總之後院庭園,日據時代被徵收改建日本神社,而佛堂被拆除。 報恩禪寺是一座新興的道場,住持圓倫法師早年皈依在心田法師座下,乃高雄旗山人氏,約十年前到佳里開創報恩禪寺。
後來新營念佛會會長鐘石磐居士,在心揚尼師的應允之下,把念佛會遷入妙法寺內,共同為佛教慧命而努力。 心揚尼師在佛殿不敷使用的情況下,開始著手大雄寶殿的改建計劃,但工程進行到一半時,心揚尼師因操勞過度而於五十二年十月六日示寂。 佛光山開山56周年,5月16日舉辦「佛光山開山56周年–全球同步抄經修持」活動,佛光山福國寺由住持妙詠法師領眾,透過雲端與全球佛光人共襄盛舉,超越距離心連心,透過筆尖用心臨摹抄寫《心經》,共同祈福祝禱疫情平息、世界和平。 佳里區金唐殿癸卯年香科旗牌官壇登殿大典擇於24日上午11時15分舉行,本科旗牌官由旅居新北市事業有成董事長黃瑞祥杯選榮任。 台南市政府警察局路老師李晟邦警官為強化路口及防疫安全利用本次科儀活動到場宣導幹支道區別及路口行的安全。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台南福國寺辦親子市集 媒合企業捐助21個身障及兒少團體
以往慈善寺一年的祭典法會有二次,一次是農曆四月八日,以及九月二十九日。 殿內主要是木構,「大雄寶殿」的匾額是由德善堂、德化堂、化善堂一同敬獻,落款時間是「民國丙辰年陸月」,丙辰年是民國六十五年,也是會淨尼師晉山的同一年。 現在的善德禪寺建築據說是仿中國唐代的佛寺樣式,與一般台灣傳統的佛教寺院格局有所不同。 殿高三層,一樓成為知客室或為講堂,二樓為大雄寶殿,殿內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阿難及大迦葉。 善德禪寺原名「善德堂」,創於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為南部齋教龍華派著名之齋堂,祖堂為福州府長樂縣之「一是堂」,同時傳入台灣者還有台南的德化堂及安平的化善堂。 金唐殿、三寶殿、大士殿等三大殿,係本省民間信仰佛教、道教融合為一整體寺廟典型之建築結構,前殿奉祀王爺等神像,中、後殿則分別奉安三寶佛、觀音佛祖。
- 承佛寺之前身白河念佛會,大約創建於民國五十年,是白河地周蓮友共修之道場。
- 日據明治三十八年(一九0五)張普彩發起重建,並增建右廂及拜亭。
- 新北市藥師公會公益事務促進委員會號召藥師集資購買暖暖包分贈街友及社福單位等,24日晚間發放時,一旁還有許多愛心人士也在寒冬中為街友們準備便當等熱食。
-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妙詠法師表示:與慈航幼兒園共同辦理歲末親子感恩活動行之有年,活動乃秉持星雲大師「以慈善福利社會」慈心悲願,深耕幼兒品德教育及「三好」做為品格教育的核心,透過親子市集活動,發動園所教師、家長或幼兒都能身體力行實踐「三好」。
- 民國三十九年晉任龍潭寺第二代住持,四十六年於屏東東山寺受具足戒,民國八十一年往生,世壽九十一。
- 傳妙(悟慧)法師,台南縣人氏,民國六年生,早年於佳里善行寺禮惻淨老和尚出家,後留學日本,畢業於京都禪門高等學院。
白雲法師著作等身,有四十餘本以神學為主的各宗法義研究的書籍,走台灣少數專研禪宗的法師,為天岳山法嗣,為臨濟宗第四十代。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白雲法師出身中國叢林,所以目前擴建的格局也是朝向叢林式的,預計擴建的項目是從山門及四天王殿開始,最引人入勝的是,在新增築的大殿上座落一尊高數丈的坐佛,雛形已經出來,日後莊儼殊勝可期。 左前方是大士殿,殿中匾額的落款為 「民國庚午年梅月」,庚午年乃民國七十九年。 民國四十四年逾古稀之齡的堂主顏普香,募款重修木構之骨塔及佛堂的拜亭,並將之改建為鋼筋水泥的妙蓮寶塔及大雄寶殿拜亭,並增築天王殿一座,民國四十五年舉行落成典禮。 民國四十五年(西元一九五六年)由定和尚興建座落位於善行寺之後院會客廳。 該廳亦為閩南式平房,南側之「伸手」為安靈堂,北側之「伸手」為餐廳。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被影射涉台中遊藝場槍擊案 台南角頭:沒我的事別亂栽贓
白雲法師十分注重文教,民國六十一年住錫彰化古嚴禪寺時就開辦了「大智佛學院」,同年十二月又創辦佛印月刊,至今(八十五年七月)共出刊二百七十餘期。 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再創辦「大智佛學院研究所」,分設唯識、法華、華嚴、禪宗四個大乘學系,以五年為期。 六十五年五月更名為「佛陀學術研究院」,六十八年十月將研究院遷來菩提寺,並再度更名為「千佛山佛陀學術研究院」。 現在菩提寺除了有研究院的課程之外,「千佛山女子佛學院」以及「千佛山雜誌」的所在地都設在這裡。
生活中心/李明融報導每到冬季寒流來襲,許多人家中都會備著暖氣、暖爐等設備來避寒,不過一名男子表示他所居住的租屋處冷氣遙控器上有暖氣的按鍵選項,但按下後房間卻沒有暖起來,向房東反應「連個暖氣都沒有?」,對此,房東反而向原PO曝一招省錢又取暖,但原PO似乎不領情。 龍山寺原是在家居士茅蓬自建奉佛的小道場,由於地處偏遠確實是修定隱居的好地方,由出家人接任之後法務不見興盛,故前後經歷數位住持,直到鴻妙法師住持之後大力建設,始有今日嶄新莊嚴的硬體設備。 繞過地藏殿後可按大雄寶殿,大殿供奉的是三寶佛,「興隆禪寺」的匾是畫荷大師張杰所題,落款時間是丁未(六十五年)九月,這裡的題偈以這一首具代表性。 民國八十年洛本仁波切到錫金昇座,閱讀自己前生的傳記,赫然發現第一世仁波切晚年曾在西藏祖普寺後山閉生死關,直到六十八歲圓寂都未出關;這個關房就是石山中的一幢石砌小屋——也就是他夢中一再哭泣的地方。
1866年,劉銘傳率兵討伐捻軍,軍中發生傳染病,正束手無策時,他在夢中見到瞿公真人賜其治病良方,後依真人指示讓士兵服藥,果然痊癒。 1884年清法戰爭,劉銘傳奉命駐防臺灣,瞿公真人的信仰也因此進入寶島。 隔年,劉銘傳成為第一任臺灣巡撫,當時神像被安奉在巡撫衙門內(今北市中山堂一帶),他帶兵確實有一套,凡想參拜真人的士兵,不必通報,可直接進入衙門。 士兵參拜真人所求,大多是希望傷、病儘快痊癒,或能平安退伍,所以此時,真人是和保生大帝一樣,屬於醫藥之神。
即時中心/陳思妤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8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33例本土個案(27例BA.5、4例BA.2.75、1例BQ.1、1例BF.7)及53例境外移入(20例BA.5、17例BA.2.75、8例BQ.1、4例XBB、4例BF.7)。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本土BA.2.75有逐週微幅增加趨勢,會不會增加成為下一波主流病毒株有可能性,而來自中國的境外移入則有7例,分別是2例BF.7和5例BA.5.2,要繼續嚴密監視,以防有新的變種病毒時候可以盡快發現。 監寺如瑞法師表示,配合新冠病毒防疫,來寺大眾人人配戴口罩、量體溫、酒精消毒,並保持社交距離。 道場鼓勵信眾「雲端浴佛」,讓信眾在線上也能共慶佛誕,祈願佛力加被,疫情早日止息,人民健康平安。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為慶祝國定佛誕節暨母親節,佛光山福國寺4月28日至5月10日推動佛誕餐,響應「蔬食A計畫」,並在道場一樓設置莊嚴浴佛台,供取餐信眾浴佛,蔬食打卡,保護環境愛護生命,以感恩之心歡慶佛誕節暨母親節。 觀銘精品家電位於桃園大有路上,提供各類家電用品,各式品牌家電銷售,客製化家電配置,滿足您家的所有需求,並且不定期舉辦各品牌促銷活動,讓您可以用最好的價格,買到最符合您需求的家電用品。
民國五十八年法師在妙法寺內創辦貧民施醫施藥所,廿餘年來未曾間斷,懸壺濟世,救渡無數人。 十餘年來信徒不斷增加,尤其每年的佛七法會,大殿更形擁擠不堪,於是在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十日召開信徒大會,會中決議改建,七十四年冬正式動工,整個工程經過兩年餘。 民國四十年,心田法師十六歲,於嘉義清華山投禮開通僧師祝髮出家,四十五年法師於關仔嶺火山碧雲寺受具足戒,四十六年入三藏佛學院就讀,三年畢業後旋又入台北圓山臨濟寺研究所繼續攻讀。 心揚尼師之弟子圓明尼師接攬住持之位,並出同門圓良尼師輔佐之,不久,心揚尼師之俗家胞妹心法尼師,在開元寺佛學院之課業告一段落,亦前來協助寺務之處理,這其間曾增建寮房一棟,但重大工程尚多,為及早完成,於是聘請孚眾望之心田法師前來。 開山正妙尼師,台南縣人氏,民國元年生,現年(一九九六)八十五歲,早年於台南竹溪寺禮眼淨和尚出家,民國五十九年來現址創建佛顓寺,第一期工程長達十餘年,目前正在增築的新大殿也即將完成。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台灣新生報
為求防疫安全與社區同步落實的重要性,與佳里區長朱雅宏等人與現場民眾淺談防疫鬆綁、不鬆懈,全民抗疫,守護健康的法則就是要落實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與疫苗打滿三劑以上,提升自我免疫保護能力,以確保身心健康,融入有獎徵答方式與現場民眾互動,場面溫馨。 大高雄佛教會12月24日,舉辦行脚托鉢祈福活動,由大高雄佛教會理事長悟豪法師、帶領法定法師等僧眾,進行一襲袈裟、萬般慈憫行脚托鉢活動,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顺、社會祥和、人民安康,在佛教佛法僧三寶的加持下,大衆災消褔慧臨,全民及眾生皆吉祥如意。 大高雄佛教會每年舉辧一襲袈裟、萬般慈憫、下一站讓社會靖寧行腳托鉢祈福活動,由大高雄佛教會理事長「悟豪法師」帶領僧眾進行托鉢活動,「悟豪法師」並為信眾說明活動的主要目的,每年的行腳托鉢祈福活動,都分成甲、乙兩隊,甲隊由信徹禪寺出發、乙隊則是由阿蓮區光德寺出發,讓更多的信眾能布施、種福田。
藥師公會不等限購令政策上路,已行文要求各藥局「婉拒大量販售口服退燒藥品」,單次購買考量家庭需求,以一次80顆為限,並主動通報大量購買情形! 提前恭迎農曆12月8日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法寶節」到來,佛光山彰化福山寺今日上午於縣府中庭舉行結緣儀式,贈送1650份「臘八粥」與縣府人員分享,縣長王惠美亦回贈結緣禮品,感謝佛光山福山寺對社會公益的付出,期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平安順遂。 為推廣家鄉特色及在地文化,她和先生創立「惡地農夫工作室」帶著民眾探索「土黏、水鹹、人勤儉」的田寮,並結合農務體驗、DIY手作、社區導覽等活動,串連起田寮的人文與生態。 南區協會區區副會長蔡泯惠偕佛光人提供佛誕餐與台南市警察局第三分局和順派出所結緣,致力推廣蔬食,用行動為地球防疫盡心力,祈願災疫早日消弭。 國際佛光會台南東區第一分會會長蔡瀞葳在自家戶外庭園,設置「蔬食A計畫」連署站,蔬食打卡,分流時段邀請佛光人、台南中區扶輪社、台南幸福扶輪社、享用佛誕餐,推廣蔬食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就讀永和區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的蘇冠諺,祖父在永和創設「聖和宮」,父親目前是副宮主,他覺得宮廟文化與形象跟年輕人有隔閡,運用所學專業將宮廟形象現代化,並加入年輕世代喜歡的元素,包括將「觀落陰」、「求神問籤」和「農民曆」數位化,作品獲到學校的優等獎,也成為其他宮廟的話題。
民國四十二年永錫禪師復出住持第六任,其後增建大殿並兩廡僧寮,建置寺產土地一甲餘,五十年追思先賢,營建祖師堂,五十四年八月大殿再度擴建竣工。 民國五十五年師以年邁告退,寺務交與弟子,由開雲任住持,開果任監院,上人於翌年二月圓滿示寂。 民國六十二年起創辦慈光、智光兩處念佛會,以及慈暉、西港菩提等幼稚園、托兒所。 六十七年於中美斷交之際延請高僧啟建水陸大法會一週,翌年,八十二歲自覺晚年出家對戒律有更認知的必要,更兼教育在家弟子而延請星雲、煮雲、慈靄三師啟建在家五戒菩薩戒。
「本寺位于台南縣佳里鎮蚶寮里五十二號,古稱大社,在外渡頭溪畔。按大社荷蘭竊據時期,其附近散住西拉雅系平埔族,迨鄭成功復合驅逐荷人,以台灣為復明基地,由哲嗣鄭經、參軍陳永華輔翼擘劃,踏勘土地膏沃,即于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將其土地分給各郡開墾,實施屯兵于農政策。 慈善寺原名「慈善堂」,原為齋教龍華派,建於民國十九年(又說民國十七年),由林胡敬齋姑之先父伯仲胡文輕、胡文郊,和堂兄胡青龍等親族合資倡建,由於胡氏家族世代崇佛,同時也是台南德化望,以及西港信和堂的信徒,往返其間參拜甚感不便,於是堪定現址設立「慈善院」,後又易名為「慈善堂」。 當年由於有土地一甲餘耕作自給自給,後因財力不支,缺乏整理建設,故請和淨(又說順淨)前來住持整頓。 心清尼師民國三十三年生,台南人氏,早年禮台南鹽水修德禪寺開勤尼師出家。 華嚴禪寺曾在寺院內開辦過「日光幼稚園」,但在鐘永成居士往生後,其俗家即把寺產奉獻出來,「日光幼稚園」也遷出寺外經營。 華嚴禪寺目前已完全由出家人負責,定期的法會有春節的拜千佛,七月的地藏菩薩盂蘭盆會,以及九月的藥師法會。
某年臺灣首富林維源受劉銘傳之邀赴宴,宴席中向巡撫大人提起自己已過半百,卻膝下無子,劉銘傳聞之,提起衙門內奉祀瞿公真人,靈驗非常,建議其向瞿公真人祈求,或可如願。 林維源十分慎重的齋戒沐浴了三天,來到衙門向瞿公真人求子,之後果然連生三子(原有長子林爾嘉,但這位似乎是養子),真人靈驗事蹟傳開來,從此在醫藥之神外,又成了求子之神。 是故,瞿公真人分別幫助過臺灣最有權和最有錢的人,和臺灣近代史也算是有所相關。
復興商工蘇冠諺 作品獲優等 十七歲的蘇冠諺,從小在宮廟裡長大,對神明祭祀和宗教儀式耳濡目染,深刻了解宮廟文化是台灣民俗信仰的重心,也是珍貴的宗教文化資產,但隨著工商社會化和科技進步,逐漸被年輕世代忽視,甚至遭到污名化,外界有些人將宮廟與黑道、「八加九」(八家將)等負面形象牽扯,他覺得很遺憾。 籤詩卡通視覺化 搭特色小吃 蘇冠諺邀集同學以宮廟文化「神跡廟算」作為主題,進行傳統宮廟的「品牌形象設計」改造,作品充滿現代意象與豐富色彩,更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他將傳統神秘的「觀落陰」製作成陰曹地府的數位動畫,將原本用紅帶矇住眼睛,改用戴上VR眼鏡看動畫,創意十足。 宮廟形象現代化 吸引年輕人 在「求神問籤」部分,蘇冠諺與同學把傳統的籤詩改為卡通視覺化,並搭配國內的風景名勝和特色小吃介紹,增加籤詩的蒐藏保存價值;就連傳統的「農民曆」也予以數位化,成為可隨身攜帶的手機APP。 蘇冠諺等人也套用「遊戲王卡」的概念,為台灣的各種神明製作卡牌遊戲,在牌面介紹諸位神明的法力以及特色等,在寓教於樂中讓更多人認識到各種神明,學生們結合傳統宗教信仰與文化創意的努力,獲得好評。 佛光山福國寺重陽敬老活動,10月10日起走入社區陪伴、關懷長者,人間音緣傳播善美、蔬食品嘗,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精神,弘揚孝道敬老尊賢。
民國三十年(西元一九四一年)前,由惻淨和尚創辦「私立南薰幼稚園」,當時有三名老師,學生約百餘名,至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結束停辦。 民國七十三年農曆三月在寺中舉辦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法會,戒師分別為淨心、菩妙、圓宗三位法師。 民國六十年六月本定、開妙訪妙尼師鑑於寺堂年久失修,以及住眾增多,寮房不敷使用,經決議重建,民國六十三年底完成大雄寶殿、兩廂,並重塑佛像。
佛光山台南福國寺: 新聞稿專區
地藏殿高四層,第一層主殿供奉高5尺2寸(樟木實雕)地藏王菩薩聖像,及韋馱,伽藍護法菩薩,以顯揚地藏王菩薩於不可思議無量諸世界化度眾生之大願。 地藏殿之兩旁,是尼法師們靜修蘭若,環境幽雅,園圃翠綠,滿庭芳香,是一處修道的好地方。 住持能超尼師,屏東縣人氏,民國33年生,14歲禮台北士林妙恍寺住持、性寬、性海兩位師父出家。 17歲進入白聖長老創辦之三藏佛學院就讀,民國52年能超尼師20歲佛學院畢業,當年3月並於台北臨濟寺受比丘尼具足戒。 民國五十三年六十八歲於台南市安南區創建福國精舍(今福國寺),爾後行腳於嘉南、高屏、澎湖等地,設立佈教所、佛教蓮社、法輪話劇團、福國之聲、空中佈教,並領導青年經常與各地佛教界聯誼。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