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於民國95年經教育部核准成立,為國內首創在綜合大學裡的佛教學系。 民國96年開始,招收大學部與碩士英文組學生,兼收台灣學生與國際學生、在家眾與僧侶。 林老師的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是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首任院長周伯戡老師。 遙想當年表述想研究佛教時,周老師露出一貫的意味深長的眼神,「想研究佛教?」「我想研究佛教裡面的婦女!」周老師再意味深長看著自己很久。 就在忐忑不安心想可能被拒絕時,周老師冒出一句:「佛教,基本上是男性的宗教。」當下聽了反應不過來。 過了很久才答應:「某時間來找我。」還要求提交淨土三經、《法華經》、《維摩詰經》的閱讀心得。
歲末感恩音樂會的舉辧,符應星雲大師提倡的「給人歡喜」的精神,佛教學院充滿自由的氣息,真正落實了人間佛教的理念。 11日晚,特捎來佛光大學創辦人星雲大師的祝福及董事會對本系發展的關注,訪視佛教學系。 她並以「心中有眾」為題開講,叮囑佛教學系的同學無論出家或在家,只要懂得時時為大眾著想,「就會有前途」。 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佛光大學執行董事覺元法師、佛教學院萬金川院長、郭朝順主任並佛教學院全體師生等參與盛會。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教學單位
臺灣宗教現象與活動頻繁,不同宗教在此發展,影響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活動;再放眼世界,宗教雖漸漸有世俗化趨勢,但是仍然對世界穩定、政治衝突、民主改革及社會興革具關鍵性角色。 因此,對宗教活動進行學術調查與理解,進而讓宗教管理在公、私部門日趨專業化,乃益形重要。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開設的宗旨在啟迪本地社會重視自身豐富的宗教文化,培養學生宗教之學術與管理能力,藉著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程設計,栽培宗教學術研究教育,以及宗教團體行政管理人才。 輔大宗教學研究所於民國77年成立,是國內第一個教育部承認學位的宗教學術教育機構,由房志榮神父擔任第一任所長。 宗教學系於民國81年成立,由陸達誠神父擔任系主任,是全國第一個宗教學系學士班。 2002年,增設歷史學、心理學、傳播學、教育資訊學等四研究所;增設文學、藝術學、人類學、宗教學、哲學、未來學、政治學、資訊學、經濟學、社會學、公共事務學等十一學系。
蒞臨瓊林宴觀禮的嘉賓、師長、眾法師和家長約50人,見證薪火相傳,場面溫馨又感動。 中原大學創始之初,秉以「篤信力行」為勉,此一校訓精神根本的源頭即來自基督教。 成立之目的即是繼承與發展兩千年基督教文化遺產,並積極將之轉化成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與人心淨化的資源。 基督教傳入漢語世界的年代已久,唯缺少了繼承與發展基督教文化相關的思想人才,原因在於大學體制中仍沒有基督教的學術單位。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招生資訊
何泳賢表示,不知不覺兩年時間已過,今畢業典禮心情是平靜加感恩。 感恩有因緣能讀到這麼有質素的課程,在知識層面上,對佛學有更全面的概念。 老師們的素質和對同學的慈悲關懐,讓她很期待上每一堂課;現畢業了,內心難免有些不捨,但也僅記老師們的教導,做個有慈悲心和樂於助人的菩薩行者。 前董事長修慈法師並於2007年簽署聯合國「曼谷宣言」,加強與八十多所國際佛教大學與國際佛教組織的交流與合作。
佛教學院學生有許多來自美國、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印歐語系地區,聖誕節為其重要節慶,故音樂會也融入濃厚的西方色彩,節目內容包容萬象,供養法樂,給人歡喜。 「你們要反問自己畢業後能為社會貢獻什麼?」覺元法師重舉星雲大師對佛教學系的厚望,期許同學成為教界龍象。 呼應慈惠法師的話,覺元法師提醒同學「難道佛陀不利他嗎?」其實,在行利他的同時,與利己不悖;而在佛教學系就是要懂得把這樣的佛法,實踐出來。 本系輸出學術行政人才、佛學師資,同學畢業後可運用所學結合其他專業知識技能,出路廣泛;更藉由佛法,健全生活與職場態度。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佛光人事室
健康與創意素食產業學系增設碩士班之申請案被教育部駁回。 周學農,《 出世、入世與契理契機──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1996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年,頁 20。 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致詞,在人的一生當中,雖然會有許多的畢業典禮,可是在星雲大師創辦的佛光大學畢業是不一樣的,因為所學習的是智慧與慈悲,正派做人,實踐三好。
- 週六下午,同學們配戴好口罩,維持安全距離,逐一修剪秀髮,其中共有來自義大利、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的外籍生參與。
- 佛教系闞正宗主任同樣也深受第一屆同學學習態度感動,讚許他們身苦但心不苦,熱衷課程、互相協助,目前也都已在積極準備論文。
- 校園的山川靈氣,古樸的教室設備,小班的教學制度,全國最佳的師生比例,為您營造最佳的求學環境。
- 「『學霸高材生』與『佛教是迷信』可說都是刻板印象。」老師坦白常因厭倦上課陳套型式而翹課去逛書店、看電影,非一般人眼裡的乖乖牌。
-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佛光山人間通訊社 著作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更以台灣第一所由佛教人士所創立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提供佛教理論與實修、傳統與現代密切配合的教育,並有心理諮商及輔導、心靈治療、生命關懷、佛教寺院法規與管理等跨領域的多元學程供學生選修。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係新竹以南唯一的宗教研究所,為有志研究宗教者提供一個合宜的學術進修園地,持續在南台灣肩負宗教與佛教領域的教育任務,促進宗教高等教育的區域平衡發展。 自創所以來重視宗教學與佛學的相輔相成,以期學生獲得寬廣的學術視野。 由於師資員額的限制,加上學生學習興趣偏於佛教,所以教學與研究以佛教為主,但仍兼顧宗教學與東方宗教的學術領域。 順應本校發展身心靈服務產業的大方向,本所除原有之宗教學與佛學的教學與研究,更將觸角伸向宗教身心靈健康領域。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已完備佛學教育體系,自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至校級佛學研究中心,使在學學生有更多深研佛學的機會,且未來進路更廣。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佛教學與心理學跨領域研究計畫
宗教學分為八大研究學派,各為人類學派,神學派,心理學派,社會學派,哲學派,現象學派,自然科學派,史學派。 宗教不一定要主觀或有信仰者才能研究,但若沒有信仰者則不能深入。 「現代人強調大學的社會責任,這符合星雲大師所主張的人間佛教精神。」佛光大學副校長傅昭銘表示,希望藉著開辦有證照的培訓工作坊,讓佛光大學成為寺志發展的基地。
為了讓「佛教走入生活」,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今年開始於佛光山各道場展開系列演講,使專業的佛教思想走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此列車11月10日抵達佛光山鳳山講堂,由佛教學系副教授宗玉媺以「佛教的思惟修之一─發菩提心」為講題,說出發菩提心的重要、好處及因緣,讓140位信眾了認識思惟修持的方法。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106級學士班畢業成果展,5月10至15日在佛光大學雲五館舉行。 以「Living Buddha-Love Life」為展題,寄託“Living Buddha-Love Life”,代表「念念佛陀-愛生活」的意思,展出十二名同學的兩篇論文與六組文創實作,作品相當精采。 佛教系闞正宗主任同樣也深受第一屆同學學習態度感動,讚許他們身苦但心不苦,熱衷課程、互相協助,目前也都已在積極準備論文。
上午在典雅古樸的佛堂,由黃繹勳老師主持佛教學系現況介紹暨綜合座談,鉅細靡遺地講述佛教學系的設置理念、學術研究與文化應用並進的學程、不斷擴充的優秀師資陣容、獨步全校的全英文授課碩士班、多元林立的自主學習社團與讀書會,以及同學的未來出路與展望等。 原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之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含宗教學、生命學及未來學等三碩士班)及新設之健康與創意素食產業學系,組成樂活產業學院。 2011年,政治學系改名國際與兩岸事務學系、生命與宗教學系改名樂活生命文化學系,宗教學碩士班停招。 2008年,增設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財務金融學系、佛教學研究所。 2007年,增設佛教學系、外國語言與文化學系、傳播學系、管理學系,教育資訊學研究所與教育資訊學系改名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暨碩士班。 2004年,增設歷史學系、心理學系、教育資訊學系;增設社會教育學研究所,哲學研究所博士班,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目前佛光大學有人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創意科技學院、樂活產業學院和佛教學院,六個學院下轄有十五個學系及宗教學研究所,其中,中國文學與應用系和佛教學系還設有博士班。 目前佛光大學有人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創意與科技學院、樂活產業學院、佛教學院,六個學院下轄有十五個系及一個獨立研究所。 南華大學於民國85年創校之初,即設有「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與「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從事宗教文化教育推廣及佛學之教學研究。 民國89年,在原有兩中心的基礎之上,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宗教學研究所」,並於90學年度正式招收碩士班研究生。 原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裁併,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更名「佛學研究中心」。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介紹,佛教在台灣的傳播,有賴各地寺院篳路藍縷的開創;基於飲水思源的精神,希望透過撰寫「寺志」,保存這些歷史,以曉諭後人。 1.國際視野開拓:建立國際化教學環境為導向,透過來自全球的師資延聘、學生招攬,以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及國際佛教視野開拓。 來自香港、現就讀碩士中文班一年級的譚偉姬是音樂會策畫者,有感於佛教學系的國際生眾多,個個身懷才藝,卻少有發揮的機會,故藉此歲末年終、聖誕節前夕,與系學會一起籌備音樂會,希望達到以法樂供眾、師生同歡的目的。 覺冠法師表示,箏樂團是以學習佛曲為主,在樂團中體現星雲大師所說「眾緣和合」、「諸事圓滿」,講求團隊分工,教學生體認與人配合的重要,不求突出自己,方能演奏出自然、悅眾的樂音,藉此長養身心。 學士班大四全體應屆畢業生,特別乘此時機,向慈惠法師致感謝詞。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獎學金資訊
耳聞在配合政策閉關期間,系上同學不外出,很多人已許久未修剪頭髮,住在校內宿舍的她,二話不說答應邀請,利用假日為同學們理髮,讓大家既可安心在校防疫,又能整頓儀容。 2022年9月4日,佛光山義工會說唱佈教團「宜蘭尋根之旅」一行32人,在慧毅法師、慧儼法師帶領下參訪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師生竭誠接待。 畢業自印度沙彌學園、菲律賓光明大學的佛光山好苗子,現已就讀佛教學系大學部、研究所,分享其求學心得,向支持興學教育的義工們表示感念。
現場與每位義工結緣佛教學系特刊《十年雲水・百年樹人》,當中收錄了歷屆系友回顧其過去在佛教學系的成長心得,如今大家已在各界出人頭地。 21日晚間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暨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則於東禪樓,就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一釋疑,提及星雲大師的德行,就是始終不忘初心,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是做和尚,有著「殘兵敗卒都能打勝仗,破銅爛鐵也能成鋼」的信念,廣結善緣。 而就讀佛教學系是著重以佛法的內涵鍛鍊強健身心,面對挫折困難時能更有力量面對。 面對疫情,期勉從中看到無常的深意,相信佛法,力行「三好」清淨三業,相信一定能改變。 ◎本系博士班畢業生有機會至佛光山全球佛教文化、教育、慈善或相關機構服務、任職,亦可至佛光山創辦之全球五所大學任教。 龔敏英歡喜的分享說,今天難得和同學相聚,才發現原來當初和同學同室共學的時光是多麼可貴!
佛教學系平日即有早晚課誦,但再透過學期末密集的行門課程,加深修持經驗,融和課堂所學,落實佛教所說的「解行並重」。 佛教學院萬金川院長則讚道,畢業成果展展現大學四年所思、所學、所想,透過佛教學院的生活教育與知識教育,把所學融入做人處事的態度,展現佛教學院學生的特色。 第一篇是越南留學僧釋同順對《瑜伽師地論•菩薩相品》進行梵文文法之解析與譯注;第二篇是劉鐙鴻爬梳中國佛教天台宗的「性俱染淨」思想之發展。
本計畫以「佛教學」與「心理學」之跨域教學與研究為目標,從凝聚校內人士形成佛教跨域教學研究社群開始,開展具體議題之討論,並期待明確研究結果之產出。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妙迦老師指出,同學無論在作學問還是待人處事上都有顯著成長,畢業後任職的公司主管對系友肯定佳評如潮。 這是因為,同學在這裡要接受嚴謹的學術思考訓練,還有修持體驗、典座行堂磨練,比如同學剛來時,連什麼是煮水沸騰、切蘋果都不懂,漸漸地,一小組五、六人就能在一個半小時內,合作煮出一百人份的飯菜。 另外,19日為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授課,以「行道天下,福滿人間」為主題;18日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教授「淨土法門」,淨業林堂主永藏法師帶領念佛修持。
這個工作坊為期六天(12月5日至12月7日、12月14日至16日),題材豐富,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闞正宗教授、覺冠法師、林欣儀教授、郭鳳妍教授、簡瑞瑤教授等,講述寺院的佈局、參訪禮儀、口述歷史、佛教藝術、實地田野調查,以及從唐、明、清到現代的佛教史等。 「百萬人興學紀念專款」提供「佛學菁英獎學金」,願配合佛教系共食、共住等行門教育,入學後,完成繳費註冊後,即可向佛教系提出申請,皆可申請每學期5萬元的獎學金,學士班以在學四年為限、碩士與博士以在學兩年為限。 佛光大學特別重視學生開拓國際視野,已經和近200所國際上知名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每人至少有一次短期或一個學期以上的海外交流、學習交流,甚至留學的機會,該相關國際交流經費由佛光山部分補助。 目前已有澳洲日本泰國菲律賓等…海外實習計畫、暑假有大陸、美國暑期營隊、每學期亦有至大陸姐妹校、韓國姐妹校、美國姐妹校之交換留學。 本校由佛光山星雲大師所創辦的大學,也是蘭陽地區的第一所大學,校址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山上,海拔約四百三十公尺,由此可鳥瞰廣闊的蘭陽平原及孤懸外海的龜山島。 校園的山川靈氣,古樸的教室設備,小班的教學制度,全國最佳的師生比例,為您營造最佳的求學環境。
星雲大師得知佛大佛教學系學生前來,特別準備紅豆餅給大家享用,此外大家也在1月20日法寶節品嘗到熱騰騰的臘八粥,感受佛陀成道的法喜。 財務金融學系併入管理學系,改為管理學系財務金融組;管理學系增設經營管理組。 佛光大學創校以來,2006 年成立佛教學院,2013 年成立佛教研究中心,繼承漢傳佛教優良的傳統,積極培養優秀人才、推動佛教研究,以開啟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的新局。 為搭建一個開闊的學術交流平台,匯聚學界豐富的研究成果,於 2014 年 12 月出版《佛光學報》創刊號,歡迎學界先進踴躍投稿,一起支持一個國際性、開放性、前瞻性的佛教學術期刊。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秉承慈濟功德會慈悲濟世之理念,依循慈濟大學「慈悲喜捨」之校訓,並配合師資,發展為以「信仰、實踐、療癒」為核心概念,強調落實於生活世界,培育相關之學術教育人才。
王同學於美國修讀學位期間,只需付台灣私立大學學費即可到美國拿學位,修讀完成後,即取得佛光大學及美國西來大學2張畢業證書,而他於今年已考取高雄醫學大學臨床心理學組碩士班,持續攻讀心理專業。 本計畫將吸引心理療癒領域專家,進行佛教理論的理解與對話,也可協助佛教學領域學者,思考如何開發佛教思想中可作為心理療癒之資源,同時也可真正從事助人者的工作。 同時,深刻的對話,或有可能增進兩個領域各自的學術研究之開展。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學霸高材生』與『佛教是迷信』可說都是刻板印象。」老師坦白常因厭倦上課陳套型式而翹課去逛書店、看電影,非一般人眼裡的乖乖牌。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最近舉辦全台灣首屆「寺志撰寫培訓工作坊」,約四十名來自各地、有心撰寫「寺志」(寺院記事)的法師、居士參與。 「佛學、佛法、佛教三面,我關注作為宗教文化現象的『佛教』。」林老師娓娓道來走上宗教史研究之路:小時跟家人去教會,開始關心何為「信仰」。 長大後,志在成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歷史學家。 念臺灣大學歷史系時,打算將基督教史與所學做結合,同時留心於各種民間信仰,並從一位同學身上體認到信仰如何展現在生命樣態。 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佛教研究中心執行秘書 林欣儀老師,應研究生學會之邀於2021年11月2日雲水軒 分享「夢一直都在:大學與海外求學經驗談」。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佛光大學 | 佛教學系 收藏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