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仔土地公廟詳盡懶人包

祭拜地土地公不只求財,還有人求子得子,拜完的民眾,可以摸摸廟前的土地公,鬍鬚代表長壽、元寶求發財、柺杖加官進祿。 日據日期,因左營位居沿海,地勢險要,日本當局為擴大軍區,強迫原住廓後、桃子園之居民全數遷徙,除少部分移往楠梓後勁外,餘者悉數遷往「新庄仔」,「新庄仔」地名即因村落形戎時間遲於左營而得名。 有的信眾也會請來布袋戲或播放露天電影來感謝土地公賜財,所以只要一到農曆八月十五前後,新莊仔路上的福德廟就特別熱鬧。 左營新庄仔龍德宮的二鎮李府千歲,坐著轎子,與大批隊伍一同從仁武出發,遶境回來到龍德宮,這是首次的遶境,想當然友宮的贊境自然不容小覷。

  • 此外,北投朝陽宮媽祖由原來的四姓共祀到成為聚落性的祭祀圈,當然與北投街市之衰頹有密切的關係,也與其行政、商業中心的地位在日據時期由草屯街取代有莫大的關係;而地方防衛之需要性的消失亦有重大的影響。
  • 由以上所述可見,超村落的祭祀圈大半與歷史悠久的寺廟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而這些歷史悠久的寺廟中,洪姓的永清宮、李姓的敦和宮、林姓的龍德廟均位於各該姓移民開發之較早的據點;簡姓紫微宮則建立較晚,故能選擇在簡姓聚落的中心位置,便利祭祀。
  • 由此可見四個例外的情形,其聚落雖各自屬於土地公之外他神的祭祀圈,但並非無土地公之祭祀。
  • 台中市南屯區鎮平福德祠不可考以廟內供奉的石頭公與夫妻樹聞名。
  • 光緒元年毀壞,簡子輕、簡化成發起再就山仔腳、林仔頭、營盤口、山腳下庄仔庄民募款,遷建於林仔頭庄今址。

而傳統上參拜的時間以「子時」最佳,也就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據說是因為這個時間土地公剛起床比較清醒。 祭品主要以土地公最喜歡的拜「土豆」吃到老、「麻糬」黏錢、「酒」活的長長久久。 新庄仔土地公廟 三種不同口味杜老爺冰淇淋與堅果、葡萄乾,還有孩子喜歡的脆笛酥,當然還有原味布丁(哈)這盤焦布冰淇淋聖代一出,就在老公盡快拍攝後,看他們父子倆馬上爭奪,瞬間秒殺!

新庄仔土地公廟: 拜拜流程大公開,這樣拜拜才不會得罪神明!

顯然只在村庄的範圍內研究祭祀圈還可以看到超村庄的祭祀圈,卻看不到更大範圍的祭祀圈。 令人遺憾的是他沒有採取任何指標,來說明什麼是祭祀圈。 施振民綜合濁大計劃在彰化平原所作的有關宗教活動與村莊組織的材料,建立了一個祭祀圈模式﹝施1975﹞。

新庄仔土地公廟

遶境隊伍堪稱一絕,人數不是成千就是上萬人,品味更是不凡,隊伍當中還能看見白鶴陣等特殊陣頭。 位於第一公墓(地名為內彎仔)內,有萬應公金身一尊,民國五十七年簡炎興當里長時曾重修,近年大家樂風行,信徒“寄付”頗多,重建金亭,加蓋廁所。 址在碧山路1126號之20,在第三公墓(俗稱牛埔)邊,奉祀百姓公、百姓婆與地藏王。 新庄仔土地公廟 每年七月廿八作大戲(歌仔戲),正月初一、清明、五日節(即端午節)及十月廿八日作布袋戲,戲金由油香錢支付,有住持一名。 為北投埔、月眉厝共有,以前溪洲未建萬應公廟時,居民亦來此拜。

新庄仔土地公廟: 高雄市新庄仔路美食-福淳冰菓室環境

昭和十七年日本政府為了建亞麻浸漬地,李春盛再將廟址遷於今旭光國中後的土崛,民國四十年鐘煌鑌曾加以改建。 後因旭光國中擴建,才遷現址,由地方人士組成之萬善堂入骨遷建委員會主其事。 原有福祿壽會,由十名會員負責每年七月十三日祭祀,後交何國揚管理,且成立管理委員會,現主任委員由惠德宮董事長兼任,祭祀及演戲日期改為七月十二日。

新庄仔土地公廟

居民常組團隨神去進香或遊境,有時混合二種活動為一,無論目的是進香或遊境或兩者都有,民眾的語彙均以“進香”指之,可稱為廣義的進香。 我們從草屯鎮祭祀圈的研究,可以看得出來祭祀圈本質上是一種地方組織,以神明信仰來結合與組織地方人群的方式。 說它是一種地方組織,因為它與地域性(locality)及地方社區(local community)有密切的關係;它有一定的範域(territory),其範域也就是表示一個地方社區含蓋的範圍;在這範域內居民以共神信仰而結合為一體,有某種形式的共同祭祀組織,維持例行化的共同祭祀活動。

新庄仔土地公廟: 首間 小泉兜福 豆腐鍋專門店,京都老味日本豆腐鍋、天然鹽鹵豆腐 X 高雄豆腐鍋鑄鐵美食

公廳之外,也有在鄰長家的,如護岸下三界公;也有選居民之宅院較大,地點適中者,如水汴頭太子爺有時在洪壽南(前司法院副院長)宅,有時在洪定毛宅。 無論是在公廳還是在民宅,這些無廟的聚落性神祇大部分都不與土地公同處祭祀。 南瑤宮始建於乾隆三年,同治十一年大事整修,同治十二年落成大典,其後每十二年往發源地之笨港進香,信徒為進香之事,遂組織媽祖會輪辦,共有十個會媽會。 老二媽會即是其中之一,共分十二大角,即臺中市一角,彰化市一角,草屯鎮三角,南投鎮五角,員林鎮二角。

新庄仔土地公廟

另發送時,由新頭家領隊,舊頭家輔助,意在讓庄民認識新頭家,送完後,舊頭家也正式卸任,每個添丁的父親必須親自參與,若父親沒空,也一定要找一位家中的父執輩代替,盡量讓每一戶添丁人家親自來送餅並報喜訊。 廣興宮的祭祀圈,包括今西勢前角、西勢後角、蕃薯厝、新庄仔、樹仔腳與新化鎮崙頂里(又分為中、東、西三角)等聚落。 西勢前角約在西勢國小西側一帶;西勢後角在西勢國小東側;蕃薯厝即廣興宮周圍一帶;新庄仔在富強路與中山北路交界以北一帶,有庄廟忠義堂,行政區域上屬新樹里;樹仔腳為新樹里福安宮周圍一帶。 後來樹仔腳因距離遙遠退出,獨立自行辦理分水餅,故今廣興宮祭祀圈為西勢前角、西勢後角、蕃薯厝、新庄仔、與新化鎮崙頂里中、東、西三角,共七個角頭。

新庄仔土地公廟: 推薦文章

此外,尚有十二個萬應公的祭祀圈,及一個建醮的祭祀圈,亦分別說明。 我們若從各姓宗祠的建立的時間來看,顯然都在各姓主要廟宇的建立之後。 大抵說來,主要寺廟的建立都是在建庄立庄之初就有了,而宗祠,則是在鄰近同姓的血緣聚落已經穩固之後才有的。 如北投下街慶安宮,乾隆末初建時為一土地祠,嘉慶年間媽祖成為主神。

祭祀圈至此已經概念化,且已具有理論的雛形,因為它已有具體的描述與解釋的對象。 祭祀圈這一概念源於農村社會學對鄉村社區的界定,許嘉明對這個源起曾說明得很清楚﹝許1978:60-61﹞,此處不贅,而最早用這一概念來研究臺灣社會的是岡田謙﹝1938﹞。 他在“臺灣北部 於 祭祀圈”一文中,描述士林的祭祀圈,他把祭祀圈當作“共同奉祀一個主神的民眾所居住之地域”,他首先指出要了解臺灣村落之地域團體或家族團體,必須從祭祀圈問題入手,這是一個很敏銳的觀察。 他的另一篇文章“村落 家族─臺灣北部 村落生活”,指出祭祀圈﹝尤指幾個大字聯合之祭祀圈﹞與通婚圈互相重合的現象﹝岡田1937﹞。 岡田謙之祭祀圈的研究可說為後來的祭祀圈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他由祭祀圈來看地域團體之見解,有施振民、許嘉明、末成道男、林美容等相繼踵武,但有關祭祀圈與通婚圈,甚至市場圈之關係的探討,則岡田之後幾乎無人作類似的研究。

文徳宮土地公與一般的土地公神格不同之因,據說是開臺翰林曾維楨赴燕都,參加會試、殿試成績優異,成為翰林院庶常,蒙道光帝召見,此時土地神顯靈,現身大殿,皇帝因而敕封此神為曾維楨的同等官職,即翰林院庶常,聯曰:「文神顯赫同著開台翰苑格,德像尊嚴遍揚當境老爺風」。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 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 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繼續往南來到恆春高山巖,信眾除了拜拜外,有些人還會把名片掛在這裡,不論哪一間土地公廟,都在農曆2月2日,吸引大批信眾,大家都希望能有個心靈寄託,讓新的一年能更好。 位置就在高雄巨蛋附近,當地人都說相當靈驗,不少業務都前來祈求土地公保佑自己業績長紅。

不過有時遊境與巡境的劃分並不清楚,民眾統稱之為出巡。 有時兩廟之間未必有主從的關係,而引申為往較高層級的廟宇參拜。 一位草屯的報導人說,進香與遊境的差別是進相只往一廟,遊境則可經多廟。

新庄仔土地公廟: 高雄燈會 壬辰年 正月十五日 子時 PO燈會煙火,沒能在現場觀賞的,就看圖神遊…!大家恭喜!元宵節快樂!王義榮 Jack

臺灣的廟宇與社區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而土地公廟規模最小,而最小的社區單位─聚落,自然有密切的關係,可以稱為聚落廟而無愧。 新庄仔土地公廟 臺民每以廟宇來組織地方社區,土地公廟即用以組織最底層的地方社區─聚落,由土地公廟不只可以定義一個聚落的範域﹝territory﹞,而且可以看出聚落內人群組織與活動的樣貌。 表一共列有八十六個土地公廟,除了少數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聚落合祀以外,大部分是與一個聚落對應。 合祀的情形,通常是小聚落尚未有自己的土地公廟,而去參與鄰近聚落之土地公廟的祭祀,臺語有所謂「倚」音ㄨㄚ‵﹞或「份」,即是靠近,參與其祭祀有份的意思,如頂茄荖福德正神廟是由田厝仔與下角合祀,即是一例。 但是合祀的情形也未必都是小聚落無廟,例如北投里南勢仔自己有一致興巷福德祠,但又參與下街福德祠的祭祀圈,乃因其本庄的土地公廟未改建之前極破極小,又南勢仔、下街與番社內很早就在慶安宮﹝在下街福德祠旁﹞合祀媽祖。

  • 再者,草屯尚有一些原具公眾性的土地公廟,由於住民或墾民的遷移,而失去其公眾性,僅有鄰近的二、三戶居民奉祀,這樣的廟宇為數不多,且多集中在土城里,計有:土城里頭份土地公廟、十五鄰土地公廟、二坪仔土地公廟,這些土地公廟都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 後光緒十年、明治廿九年、明治卅四年、明治四十年迻有修建(劉1961:38─39)。
  • 有些土地公廟沒有頭家爐主,而由居民輪流燒香看管,其公有性更為明顯,屯園仔土地公廟為一例。
  • 合祀的情形,通常是小聚落尚未有自己的土地公廟,而去參與鄰近聚落之土地公廟的祭祀,臺語有所謂「倚」音ㄨㄚ‵﹞或「份」,即是靠近,參與其祭祀有份的意思,如頂茄荖福德正神廟是由田厝仔與下角合祀,即是一例。

草屯鎮的祭祀圈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不同層次的祭祀圈各有特色與目的,可以不同的組織原則來解釋。 ﹝1﹞聚落性祭祀圈,以土地公為最多;﹝2﹞村落性祭祀圈,多以村廟為中心。 此二層次的祭祀圈反應出臺灣漢人村庄有共同祭拜天地神鬼的信仰需求,其形成可以同庄結合的原則來解釋。 新庄仔土地公廟 ﹝3﹞超村落祭祀圈,以歷史悠久的主要寺廟為中心,傾向於聯結同姓聚落區。 此外尚有一個十二年一次的建醮,其祭祀圈可以水利結合的原則來解釋。 ﹝4﹞全鎮性祭祀圈,指洪、李、林、簡四大姓共建的朝陽宮之媽祖祭祀圈,其形成可以自治結合的原則來解釋。

新庄仔土地公廟: 高雄龍德宮

草屯街區七里:即玉峰里、明正里、炎峰里、中正里、中山里、和平里與敦和里。 草屯街分成舊街與新街,合稱頂庄,相對於下庄而言,今日行政劃分,下庄與崎仔頭同屬敦和里,圳寮屬明正里之一部分,全部合併為草屯街區討論。 現新街、舊街、下庄、崎仔頭、圳寮各有土地公廟,下庄尚有一敦和宮歷史悠久,新街太平路旁有惠德宮歷史較短,現在兩者之祭祀圈重疊,均在街區七里內收丁錢。 加老里:又稱頂茄荖,以頂茄荖本部落﹝狹義的頂茄荖﹞為最大,尚有田厝仔、水汴頭與頂角等聚落,頂茄荖與田厝仔洪姓居民皆屬陽明派下,水汴頭洪姓則屬和蒼派下,在番仔田燉成堂祭祖。 頂茄荖有一土地公廟,與田厝仔合祀,但田厝仔自己有一個太子爺廟。

新庄仔土地公廟

筆者為學貫持的一個想法就是,只有當我們對自成體系的一套規範、行為、組織或概念等之內在結構有清楚的了解,我們才能將之放在適切的歷史脈絡裏更進一步的考察,也才能探討它與其他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體制有怎麼樣的相關,也才能深究其象徵性的意義。 居民為求自保,常以神為名,結合較大地域範圍內具同類意識的人群共同防衛,藉迎神賽會演練武力,且慶典中神輿所經之地,盜梁之徒亦不敢覬覦。 假神之名以為防衛,這是在臺灣漢人社會發展史上一個特有的現象(參閱戴炎輝1979:177,溫振華1980:105)。 現存很多宗教組織我們若不用歷史的眼光去探索,便無法了解其形成的原因,甚至是現存的面貌。

新庄仔土地公廟: 高雄市臨水宮

阿法庄雖自行收丁錢祭祀帝爺,若有剩下的錢,仍拿到紫微宮,且每年三月與十月祭典時,仍到紫微宮諸帝爺。 我們若把村落性的祭祀圈,分別土地公與其他神祇探討其演戲的情形,可幫助我們了解村落性之祭祀圈的一些特色。 平林里:平林里內有十股、山仔腳、中城仔、新㘘、舊㘘及下坪林等聚落,除下坪林之外,統稱頂坪林。 里內的祭祀圈非常單純,只有一個土地公廟與一個祖師公的祭祀圈,其範圍都含蓋全里。 不過十股、中城仔、新㘘與下坪林另設有將寮,分別代表祖師公廟之東西南北營的所在,中營自然是設在該廟之內。 坪頂里:有頂城、竹仔城、下城、七股與圳寮坑(有部分屬富寮里十三鄰)等山區聚落。

這一點嚴格說起來與祭祀圈的定義無多大的關連,但卻說明了臺灣村廟的法人性格。 還有一篇與祭祀圈有關之研究是林美容“土地公廟─聚落的指標”一文,該文可算是本文的前奏,主要用祭祀圈的概念來說明草屯鎮土地公廟與聚落的對應關係。 該文採取許嘉明的部分指標來劃定土地公廟的祭祀圈,指出以往的祭祀圈研究強調村廟,而忽略還有範圍更小的聚落廟的層次,以土地公為祭祀對象。 新庄仔土地公廟 該文顯示其對祭祀圈研究的重視及發展潛能的肯定,但也提出了祭祀圈研究的諸多問題,尤其對祭祀圈模式是一個描述架構還是一個理論架構,還是兩者都是,它所要描述和解釋的對象是什麼,其解釋的能力又有何限制提出質疑﹝林1987﹞,只是並無解答。 其中雞柔崎土地公廟最為簡便,沒有四壁,只用四根塑膠管立在石頭與水泥舖設的平臺上,上面再蓋一塊塑膠片。 紅瓦厝廣福宮最特殊,是一墓形土地公廟,為客家形制,該地即為一客家聚落。

無論其形成的原因是為何,其所聯結的人群是同庄的人群,同姓氏的人群,還是同一灌溉系統的人群,不同層次的祭祀圈之間表現出以聚落為最小單位的融合和互動之擴展過程。 新庄仔土地公廟 我們看到,由聚落性祭祀圈,而村落性祭祀圈,而超村落祭祀圈,或者是全鎮性的祭祀圈時,大都有一個中心。 村落性祭祀圈的中心是村廟所在的聚落,也是域內最大的聚落,超村落祭祀圈的中心是在鎮內主要廟宇所在的村落,通常也是同姓分布內的中心或早期開發的據點,而全鎮性祭祀圈的中心則發生在域內早期的行政、商業與自治中心。 至於老二媽會,是南瑤宮為往笨港進香而形成的十個會媽會之一,目的似乎很單純,但我們若追問南瑤宮有十個會媽會,何以某些地區的居民會同屬於一個會媽,而另一個地區的人組織另一個會媽,不同會媽的分布,甚至角頭的分布到底是隨意的,還是有規則性,目前尚沒有充份的資料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