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要特別考慮的是,肝功能受損可能損害凝血功能,若肝病嚴重,患者或會容易出血,無法接受肌肉注射(打針)。 也在此多說一句:建議任何患有慢性疾病、有過敏或免疫力較低的人士,注射疫苗前先諮詢醫生。 c肝疫苗 由於目前用來治療B肝的口服藥物只能壓制而無法根除人體內的B肝病毒,因此B肝不像C肝只要驗出病毒就建議治療;B肝的治療相對複雜,得「看時機」。 舉例來說,若病人抽血檢驗發現,1cc血液有上億個(≧108 IU/mL)B肝病毒,但肝功能正常,此時要不要治療? 早年對於慢性B型肝炎病人,只能開立保肝丸、保肝片給其服用,回想起來很無奈,因為那時還沒有針對B肝病毒的特異性藥物,如果都不給藥,很多病人就不來看診了。
因此,選擇疫苗時,應該視乎你最著重的部分,衡量優缺:例如mRNA疫苗可能更有效,但也要接受它是該技術的第一款疫苗,缺乏前例來推斷其長遠風險;或者著重避免注射疫苗的不良反應,腺病毒載體疫苗相對符合要求,同時須明白它的成功率較不穩定。 對於欲前往 A 型肝炎盛行的國家(如東南亞或中國大陸等)工作或旅遊的人,建議可以做抽血檢測是否具有 A 型肝炎抗體的保護力,或最好於出發前 1 個月先接種 1 劑 A 肝疫苗,隔半年~ 1年後,再來接種第 2 劑。 早期台灣社會還沒有很講求飲食衛生,年長者幾乎都已得過 A 型肝炎而有抵抗力;但目前對於台灣地區 35 歲以下的人仍建議施打 A 肝疫苗,因為多數人不具抗體,且疫苗的保護力是確定的。 C肝病毒主要經由血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傳染,因此與他人共用污染針具、注射器或接受污染之血液、血液製劑、使用滅菌不完全之器械均有可能感染。 而與C肝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共用沾血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亦可能發生感染,母子垂直感染機率約6%。
c肝疫苗: 肝炎4大常見症狀,B肝、C肝傳染原因與治療效果
另一種感染形式是持續中度升高的血清肝酶,但無發現抗C型肝炎抗體。 陳建仁說,透過疫苗接種,就能有效預防HPV所引發的多種癌症,並大幅降低日後的健保醫療支出,台灣將再一次於公衛領域上發光發熱,成為眾多國家學習的對象。 至於在口腔非癌症病變,例如,白斑症、口腔黏膜纖維化等疾病中,與HPV也有顯著相關,研究發現,感染HPV的口腔病變患者中,六成一感染16型,四成二感染18型。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發現C肝病毒的專家,了解C肝致病機轉、有助後續藥物研發。 雖然目前並沒有預防C肝的疫苗,但與B型肝炎不同的是,C型肝炎經長期服藥後是可以治癒的。 有效的預防方式為減少水平感染的機會,應避免不必要的打針或輸血、避免共用衛生用具(如牙刷、刮鬍刀、指甲剪)、避免感染性高的行為(如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從事性行為時需有保護措施等等。 B型肝炎疫苗是預防感染的一大利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嬰幼兒應在出生後接種B肝疫苗,以降低垂直感染的機率,台灣從民國七十三年起推展B型肝炎疫苗,規定所有新生兒必須施打疫苗。 c肝疫苗 以全球來說,目前五歲以下兒童感染慢性B肝的發生率低,可歸因於疫苗的廣泛應用。
c肝疫苗: 新聞
宜譜莎納保,對基因型第二型病友助益最大,因為第二型病友一旦肝功能已經失去代償(Child-Pugh B或C級),過去健保給付沒有藥物可供治療,現在可用此藥加上雷巴威林治療12週,就有90%以上機會根除C肝。 醫界過去的研究顯示,成年人感染C肝,有7、8成的機率會變成慢性帶原。 不過,根據基金會最近幾年大量篩檢後發現,C肝抗體呈現陽性且仍然有病毒的人,大概只佔陽性者的5、6成,也就是有4、5成的C肝抗體陽性者體內已沒病毒,代表已經清除了。
台灣推動肝炎防治多年,雖有部分鄉鎮區C肝感染率高於全國平均值4%,但非別無他法。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高嘉宏表示,目前台灣本土C肝防治有三策略,包含精準公衛、治療連續性及在地化照護,仍有機會消滅C肝。 c肝疫苗 35年前,台灣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帶原率從15%降至1%,從此台灣成為B肝防治典範。 至於肝病另一心頭大患─C肝,衛福部2018年預計「2025年消滅C肝」,比世衛組織(WHO)2030年的目標更早。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高嘉宏強調,只要每年治療3萬人,該計畫有可行性。 c肝疫苗 比較嚴重的肝病患者或是肝炎急性發作的人有時可能會有下列的症狀出現。
c肝疫苗: 高風險族群 建議施打A肝疫苗增強保護力
慢性C型肝炎在感染初期的數十年間通常沒有徵兆,通常C型肝炎的高風險患者會藉由定期的肝功能測試中測得提升的肝臟酵素量而發現罹患此疾病。 此外,由於母體提供的抗體可作用長達十八個月,因此造成嬰兒的C型肝炎診斷上較為困難。 大約80%接觸C型肝炎病毒的人會引發慢性C型肝炎,定義為有至少六個月的時間內可檢測到病毒複製的情形。 多數患者在被感染前十多年的症狀輕微,或甚至沒有任何症狀。 曾出現過明顯治癒後的晚期復發案例,但是要分辨晚期復發和再感染並不容易。
重組免疫墨點分析則用於驗證酵素免疫分析結果、病毒載量則藉由RNA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測量。 若檢測結果不具C型肝炎病毒RNA、免疫墨點分析結果為陽性,代表受試者曾經感染過C型肝炎,但病毒藉由治療或自體免疫系統作用而痊癒。 若免疫墨點分析結果為陰性,則代表酵素免疫分析結果為誤,原因是因為在C型肝炎感染6-8週後,酵素免疫分析結果才會呈陽性。
c肝疫苗: 血液傳染
因為根據過往經驗,約有25%病人來自於高盛行區,從高盛行區開始篩檢,更容易快速找到患者。 據估計,台灣C肝病毒抗體陽性者大約60-70萬人,而檢驗到病毒RNA者(須投藥治療)約40萬人,政府年年增加預算,今年更投入將近65億,其中約13億經費來自國家發展委員會,顯示根治C肝對台灣整體發展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接吻都不會傳染,除非正巧雙方口腔都有傷口或是太過激情吻破了皮。
-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有消化食物、儲存能量、去除毒素的功能,總是盡心盡力地為健康把關,就算生病發炎,也不易在第一時間反應出來,尤其是慢性肝炎的情況。
- 目前本土防治有3策略,包含精準公衛、治療連續性及在地化照護。
- 臨床調查發現,我國口咽癌盛行率逐年上升,近年來每年新增一千五百多名口腔癌頸癌病友,傳統認為這與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因素有關,但最近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近兩成八口腔癌患者係因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
- 陳建仁強調,HPV病毒感染途徑以性行為接觸為主,大部分人感染後身體免疫系統自動清除病毒,但有些人則持續存在,甚至反覆感染,以致增加子宮頸癌、外陰癌、口腔癌、陰莖癌、菜花、呼吸道感染等風險。
- 得到C型肝炎後有些人有如疲累、虛弱、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精神沮喪或是有輕微的黃疸等症狀,但許多患者都是無症狀而不自覺,如果這期間肝臟有發炎,發炎之後肝細胞再生,就會有纖維組織產生,纖維化厲害就容易得到肝硬化。
-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長期以來,致力於宣導一般民眾對於肝病的認知。
相較於C肝估計全台有70多萬人感染,而有40萬人左右成為帶原者,台灣的B肝帶原者目前還有約170多萬人,是C肝的4倍多。 衛福部也正在研議納入C肝高盛行地區全面篩檢的可行性,在有限公務預算分配下,調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條件,納入C肝高盛行風險地區40歲以上終身1次,預估需經費約新台幣6千萬元。 簡榮南表示,台灣目前已有少數患者透過專案進口的方式,服用必治妥施貴寶與吉利德的藥,艾伯維預估明年也會有專案進口,在治癒率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未來這三家藥廠勢必在全球市場引發價格戰。 科學家1963年在血液測試中發現B型肝炎病毒,1973年才發現A型肝炎病毒,至於C型肝炎則要等到1989年才發現,但在漫長的25年中,人類已找到治癒的方法。
c肝疫苗: 相關新聞
感染B、C肝後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國民健康署自去年9月28日起擴大提供自45歲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都可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目前全國有6千多家醫療院所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B、C型肝炎篩檢服務,早篩早心安。 病毒性C型肝炎是由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急性感染後,約20-30%患者有臨床症狀,可能出現發燒、疲倦、厭食、隱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或黃疸等相關症狀。 疾病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致命的猛爆性肝炎。 當血液中病毒性C型肝炎抗體(anti-HCV)呈現陽性持續六個月以上,且可在血液檢驗到C型肝炎病毒,表示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 約有70%-80%的感染者會演變成為慢性肝炎,更可能進一步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檢查,尤其是病人子女,建議都要作肝癌篩檢,項目為B型肝炎、C型肝炎、肝功能及胎兒蛋白等抽血檢查,了解自己的肝臟功能。 除了截斷可能的感染源頭,在治療上,過去C肝須併用干擾素及雷巴威林,但副作用大、療程長,常讓病患卻步,近年來C肝口服藥問世,去年也全面納入健保,搭配高效藥物治療,殲滅C肝不再是天方夜譚。 在國人10大死因中,肝癌位居第二位,像大腸癌很容易早期診斷,但慢性肝癌等到發現時,多是三期之後了,每年有8千人因肝癌而死。
第三則是要阻斷可能的傳染途徑,例如輸血、共用針頭、不安全性行為等作法。 B型及C型肝炎病人應定期接受3~6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及做腹部超音波,以提早預防惡化。 而肝硬化病人至少每3個月測胎兒蛋白,以及影像檢查篩檢肝癌,且定期安排胃鏡檢查,對可能發生的食道靜脈瘤加以評估,並採取適當的預防與治療。 肝臟是幫我們身體解毒及調節營養成分的重要器官,只要把肝臟顧好,才有本錢贏得勝利人生。
即使與 Gairdner 基金會多所交涉,他最終選擇放棄此一殊榮。 但作為本次諾貝爾獎得主,他一反常態表示,這是不同事件,假若他再次掀起爭端,那將是對諾貝爾本人的冒犯。 確認「非 A 非 B 肝病毒」的存在後,下一步就是分離病毒,才能制定方針攻克這頑劣分子。 當時在 Chiron 製藥公司工作的賀頓、朱桂霖(Qui-Lim Choo)、郭勁宏(George Kuo)三人團隊進行了分析病毒序列的工作。
c肝疫苗: 肝病防治中心
關鍵在於人體的免疫大軍──T細胞尚未攻擊肝細胞表面的B肝病毒分子。 B肝病毒在製造過程中,有些分子會表現在肝細胞表面,免疫系統(T細胞)就會發現它。 當時夏奉寧一個療程(總共84顆藥物),還是300萬新台幣的天價,根本沒有多少人用得起,但就在這幾年間,健保署努力與藥廠議價,加上不只一家藥廠推出新藥,彼此競爭下,加快了降價速度。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戴嘉言表示,肝癌成因絕大多數是B型及C型肝炎,其次是酒精性肝炎,其中B型肝炎比例占了5至6成,仍是死亡主因。 在地化照顧則根據不同的地域,配合病人的屬性及醫療資源,有更多因地制宜的作法,如外展門診,讓醫院資源從新分配,消弭縣市界限,進駐偏鄉衛生所提供超音波、抽血檢查等服務,同時也會考慮社區的文化、社群、疾病特徵發展在地化策略。 目前本土防治有3策略,包含精準公衛、治療連續性及在地化照護。 高嘉宏說明,精準公衛利用7指標劃定高盛行區(符合4-5項指標),並優先篩檢,以台灣來說,雲嘉南地區C肝盛行率偏高。
c肝疫苗: 傳染病與防疫專題
這兩項措施後,已經大幅降低感染的人口,如今台灣兒童的B肝帶原率已從10.5%下降至1%以下。 國健署提醒,民眾可透過政府補助篩檢或其他檢查,一生至少接受1次B、C型肝炎檢查,保障自身健康,也能有效預防肝炎傳播。 2020 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表彰他們發現了 C 型肝炎病毒。 也因為他們的貢獻,使得病毒性 C 型肝炎的血液檢查和新藥得以出現。 但光是依賴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病患,還是沒有以疫苗來進行預防來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