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詳盡懶人包

雲何如來當說般若波羅蜜。 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 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不可分別是凡夫法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 不見諸法有決定相。

  • 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
  • 各各度於無量恒河沙眾生。
  •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
  • 非盡漏非不盡漏。

即是圓滿空相無相也。 佛問文殊師利,你不得佛乘嗎?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回答,佛乘者但有名字,如幻如化,畢竟皆空。 所以不可得,亦不可見。 若我有可得心可見心,便如愚癡凡夫,唯知分別假名了。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三世覺母:大智 文殊師利菩薩介紹

有些菩薩摩訶薩應時即作是念,我當云何能得到一行三昧不思議功德無量名稱?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如阿彌陀佛,普度一切,名聞十方,若有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者,即是不思議功德無量名稱。 文殊問得極妙,佛答得更妙。

如是菩薩摩訶薩下,稱讚這種菩薩的善根深厚。 像這樣的菩薩,皆已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種諸善根,方能於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 莫道聲聞緣覺學無學人不離實相,即一切眾生亦悉不離實相。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白佛言我欲使如來說法教化。 而是說及聽者皆不可得。 法界眾生無差別相。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汝欲使如來為無上福田耶。

既然無上菩提是空,道場亦是空,所以無佛亦無道場,亦無佛坐道場。 這便是甚深般若波羅蜜。 前言不見於法不分別於法,今言不見諸法有決定相。 因為一切法不二故,所以不見於法不分別於法,是修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若說如是甚深正法。 誰能信解如聞受行。 今此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聞此經者。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若聞如是般若波羅蜜,不驚不畏! 心生信解,當知此輩佛所印可,是佛所行大乘法印。 若善男子、善女人,學此法印,超過惡趣,不入聲聞辟支佛道,以超過故。 佛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T08n0232_001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第1卷

就一般而言,不退有三,即一、位不退,二、行不退,三、念不退。 依彌陀要解,位不退,入聖流不退墮凡夫。 行不退,恒度眾生,不退墮二乘。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於 聲聞中雖為最勝。 猶住量數則有限礙。 若得一行三昧。 諸經法門一一分別。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菩薩十大願

欲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在等相。 法界性相無三世故。 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無罣礙。 欲得三轉十二行法輪亦自證知而不取著。 欲得慈心遍覆一切眾生而無限齊亦不作念有眾生相。

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阿難所聞佛法。 得念總持辯才智慧。

云何增長云何損減。 若能如是住 般若波羅蜜。 於諸善根無增無減。

無犯 無福無晦無明。 猶如法界無有分齊亦無限數。 是名般若波羅蜜。 亦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非處非不行處。 悉入一乘名非行處。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標點

即此無性,隨緣成事,而事隨緣成,即無自性,無有自性即是常住之法。 故曰常住之法,無有因緣。 此十法界隨業因緣幻現,無有決定。 若有決定,眾生便永不成佛。 決定中,無有因果輪轉故。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這一段文中,文殊菩薩寓有褒大貶小之意,故曰我即漏盡「真」阿羅漢。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聲聞緣覺雖不漏於分段生死,卻漏於變易生死。 雖不漏於三界,卻漏於偏真。

到無所離處,即是諸佛自性清淨第一義心。 此第一義心,建立一切法,泯絕一切相。 一切法境界相皆不可得,乃是自心所現。

復有無量無邊恒河沙諸佛。 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過一劫。 晝夜 說法心無暫息。 各各度於無量恒河沙眾生。

譬如大地一切藥木皆依地生長。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而得增 長。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 此閻浮提城邑 聚落。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