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8大優點

〔答〕食粟者少,則粟不售而傷農;用器者少,則器不售而傷工。 是農之所利,正賴食粟者之多;工之所利,正賴用器者之多也。 且試問食粟、用器之人,徒手需索乎?

我們人都在輪迴,輪迴一世一世的生死那是身體的生死,身體是不能常住的。 那麼除了身體以外,我們還有心性,還有真性,這個才是真我。 這個真我是永劫常住,他不會生死的,所謂不生不滅,常住真心。 六祖惠能大師悟道以後,他說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青黎山神,高魚生,悅部民孫滌女,拘其魂而亂之(可以拘其魂而亂之,亦可拘其魂而罪之矣。然則所謂銼燒舂磨,且無所施之說,豈非兒童之見?)。
  • 文昌帝君(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 第十二冊收錄《文昌帝君陰騭文注》、《焦無十則註解》。
  • 虛無寂滅之學,非吾儒所痛恨乎?
  • 漢之桓、靈,唐之昭、宣,惑於宦官嬖幸,盡誅天下名士,而助者殺身,主者亡國(俱見《資治通鑒》)。
  • 《陰騭文》是這樣解釋的,就是凡人不見得通過轟轟烈烈的場面來表現自己,只要心地善良,從一點一滴的善事做起,便可以得到報應,當然這種報應是上天的答覆,善良的結果。
  • 佛授以三歸依,遂如佛教,精誠七日,天人壽盡,下生維耶離國,作長者子。
  • 頃之,抬出一豬,呼聲動地,劉遂贖之。

〔按〕鯀雖殛死,禹則嗣興。 管、蔡為戮,周公右(*輔佐)王。 帝君不以父故而使國家失良佐,賢士屈下僚,可謂善用其孝矣。

其鄉有千餘家,俱奉佛法,供養僧尼。 劉率城內大小,盡誦觀世音菩薩。 未幾,虜見天上有物墜下,入其庭中,繞於屋柱,視之,乃《觀音普門品》也。 忉利天宮,有一天人,壽命垂盡,五種衰相已現。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周安士居士著述

文昌帝君在瘟疫流行時,得到「神授以《大洞仙經》並法籙,謂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驗」。 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 那我們《陰騭文》到今天就全部講解圓滿,有說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 勿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 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 依本分而致謙恭,守規矩而遵法度。

俾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訓受訓,悉皆釋然,毫無遺憾。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篤胞與,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禮義以敘彝倫,好令德而遠美色。 因著戒殺之書,曰《萬善先資》;戒淫之書,曰《欲海回狂》。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沒有生存壓力的極樂淨土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齊其庶幾乎?」予於科名亦然。 江陰張畏巖,積學工文,有聲藝林。 甲午南京鄉試,寓一寺中,揭曉無名,大罵試官,以為眯目。 時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張遽移怒道者。 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張益怒曰:「汝不見我文,烏知不佳?」道者曰:「聞作文,貴心氣和平,今聽公罵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張不覺屈服,因就而請教焉。

吾盡其誠,能使親實受其惠,此善用其孝者也。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吾盡其誠,不能使親實受其惠,此不善用其孝也。 若云哭泣盡哀,即名為孝,縱使兩目湧淚,若決江河,於親何益? 若云衰(*喪服)麻在身,即名為孝,任汝積麻成山,坐臥其內,於親何益?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文昌帝君陰騭文白話翻譯註解

余讀《禮記》,則有曰:「父之仇,不與共戴天」。 繼讀內典,則有曰:「一切怨仇,皆不得報。」兩說似乎相反,而實各有至理矣。 吾儒據現在論,若不報父仇則忘親矣,此不共之心,所以為孝也。 佛知過去未來事,見宿世父母,其數無量;與父母為仇者,其數無量;即父母中自相為仇者,其數亦無量,不與共戴天,安能一一相報?

這是用成效來說,成效就是『百福駢臻,千祥雲集』。 他是總結全篇,這是跟這一篇,前面說到的「廣行陰騭,上格蒼穹」那一句是遙相呼應。 後來方孝孺的父親就生了方孝孺,方孝孺他的舌頭像那個蛇的舌頭一樣,分叉的。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從小也很聰明,長大之後,官做到了翰林學士,受到明太祖朱洪武提拔。

一般我們講九族,這個家族裡面頂多是九族,那十族是哪來的? 第十族是包括方孝孺的門生。 同門的這些學生,統統都殺掉。 所以你看,整個家族,十族滅盡了,有多少人? 就跟方孝孺父親夢到的,那個紅衣老人發的咒誓一樣。 那個紅衣老人就是蛇的頭,他發誓要報酬,說方孝孺父親滅了我們家八百口,我們也要滅回你八百口。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介

曾經修理家門,就造了一道能容納四匹馬經過的大門。 他說,他做官多積陰德,從未冤枉好人,後代必定興旺發達,省得以後再改建了。 後來他的兒子果然做了丞相,孫子也做了御史大夫。

竇禹鈞於是力行善事,救濟別人,廣積陰功,數年以後,連生五子,五子都聰明俊偉,而且高中科舉,五個兒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無疾談笑而逝。 在清代,《文昌帝君陰騭文》與《太上感應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三聖經」。 所以你看看世間人享的五福,師父上人都有,怎麼來的?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當時又出現了飢荒年,所以難民載道。 這個官員又因為正在打仗,不敢向朝廷報告這個飢荒的情況。 當時有一位官員叫做嚴公正,他在家裡,於是徐在川就勸他應該為民請命,要把我們這裡飢荒的狀況向皇上稟奏,結果嚴君聽了之後猶豫不決。 那麼這位王文肅晚年還叫工匠用金和銀和在一起的汁,來畫菩薩的像,而且親手在像上題寫《心經》,布施給人來供養,護持正法。

其餘二十一天,凡聖同居者,例此可悉。 〔發明〕上句「如我存心」,是因;此句「錫汝以福」,是果。 「必」字,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毫髮無爽。 非如窮措大所謂,上古天心可問,叔世天心不可問之說也。 〔發明〕先要看明「存心」二字,然後講到人能如我,又須先識心是何物,然後再講存與不存,如教人取寶,務要先知寶所。

風水裡記載:『文昌足學飽經才,南極祥光照玉台,乾坤久固天齊福,神仙來慶壽筵開。』只要考試這個制度還存在,那麼文昌帝君永遠是香 火鼎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造河船以濟人渡:文裡有「點夜燈以照人行」,這是在古時候;現在晚上燈火通明,我們應當怎麼做?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燈是表智慧,眾生在迷暗當中,我們要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這就是「點夜點以照人行」。 「救人之難」要從自己本身做起。

人惟生不知來,死不知去,便謂形神消滅,無復來生,所以肆行罔忌。 帝君深懼此種自誤誤人,流毒不淺,故以自己之一十七世,曉然正告天下也。 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則吾儕皆有一十七世。 由是將為善,思及身後之福,必果;將為不善,思及身後之福,必不果(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穀。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 識得此篇開端語,亦思過半矣。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這就是文昌帝君後來在人道裡面,特別是做漢高祖戚夫人兒子的時候,他的瞋恨心一起來,造作惡業 ,開始了他的苦難的輪迴,到了畜生道的情況,這些都要給我們高度的警覺。 天竺國頻婆娑羅王,有一大臣,名樹提伽,財富無量,受用自然。 一日國王坐朝,忽大風起,飄一白毯手巾,至於殿前,非世間物。 王即遍示群臣,皆言國家將興,天賜瑞耳。 樹提默然,王問其故,答曰:「臣不敢欺大王,是臣家拭體巾,掛在池邊,風偶吹來耳。」卻後數日,有一九色金花,大如車輪,墮王殿前。 王曰:「是卿兒孫否?」答曰:「是臣守闔之奴。」王復前行,至內閣門,有三十童女,絕世無雙。

就戚夫人言,未有不以呂後為仇,高祖為恩者。 然呂後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寵眷。 迨寵眷漸深,至於欲易太子,而呂後之隱恨,遂不可復解矣。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向使高祖當日,以等閒待之,不至若此寵眷,則戚夫人被禍,夫何至於此極也。 然則呂後固戚之仇,而高祖亦豈得遂為恩耶?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文昌帝君阴骘文

憶昔戊申,曾勸李天桂刊板於蜀,彼即祈余作序。 今蒙劉公毅然贊成,殆非小緣。 竊以《袁了凡四訓》,為改過遷善之嘉言。

  • 〔答〕食粟者少,則粟不售而傷農;用器者少,則器不售而傷工。
  • 不要登山捕捉禽獸,不要入水毒殺魚蝦。
  • 因為他有強烈的分別執著,強烈的分別執著就不堪受福。
  • 蓋父母之恩,止於一世;諸佛之恩,盡未來劫。
  • 我們需要認真的學習,紮好善的根基,那麼這一生得到的是幸福美滿,修學佛法也能夠一帆風順。
  • 政和辛卯三月,汝弼立於門首,見人馬過,如官府狀,向何氏門內,有指畫狀,隨到劉氏之門,亦如之。

用文昌帝君的《陰騭文》,就帝君隨機說法之文,帝君說的這部《陰騭文》,隨機說法,契理契機。 安士先生他就用這部《陰騭文》,因為《陰騭文》流傳很廣,所以借用這篇文章為它註解。 註解是著斯民雅俗同觀之註,這個註解文辭非常美,但是對有一定文言功底的人來說不難看懂,因為過去人都懂得文言,所以看這部書一點不困難,真的是雅俗共賞。 不過現在,我們現在很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文言的功底就比較弱,印光祖師,民國初年他們都能夠用文言文寫作,所以文言文並不是障礙。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文昌帝君陰騭文略說

一切有情無不皆墮流轉苦…發菩提心的十種因緣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 今言因緣,…人生的旅途需要樂觀豁達 有一個小和尚被吩咐去買油。 離開前,廚師交給他一個大… 上格蒼穹:「陰騭」就是我們做一切好事不必讓人知道,不需要讓社會大眾表揚,一表揚所做的功德就報銷了。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做種種好事不讓人知道,這就是「陰德」,又叫「陰功」。 現代人做一點好事巴不得社會大眾都知道、都來表揚他;做壞事又怕人知道,所以他的罪惡就累積在那裡。

豈惟亂賊,即號為識字者,亦毫不知有《春秋》矣。 惟示以人命無常,死後受報,不忠不孝之人,化作畜生、餓鬼。 乃知用盡奸心詭計,付之一空;他生萬苦千愁,皆我自造。 回思虎鬥、龍爭,圖王創霸之謀,不覺冰消瓦解。 自有佛法以來,不知令多少亂臣賊子寒心,多少巨慝豪強落膽,使民日遷善而不知誰之為者。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至於惠吉逆凶,縷析條陳;決疑辨難,理圓詞妙。 其震聾發聵之情,有更切於拯溺救焚之勢。 誠可以建天地,質鬼神,羽翼六經,扶持名教。

文昌帝君陰騭文感應: 不要怕錯,只怕不做

孟子之時,雖有楊、墨,孟子辭而辟之,是猶揖讓之變為征誅,非可人人效顰也。 無如後人於仲尼躬行之道,畏難苟安;一聞能距楊、墨,即是聖人之徒,便踴躍鼓掌,捨難趨易,反恨當今之世,無楊、墨可辟;構求稍可牽合者,即以楊、墨例之。 於是移其說於釋道,但從事於講學,而所以自治者疏矣。 則何如存聖賢大公之心,但盡其在我,無事黨同伐異之為得也。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