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你全程使用 EVF 的話,那麼 A7C 的總拍攝張數可就遠比 A73 來得多上近 170 張。 A73 使用無壓縮 RAW 格式,可維持每秒 10 張達 40 張,而 A7C 略多一點來到了 45 張,但如果是 JPG 超精細的格式記錄,A7C 的連拍續航力可就比 A73 來得更多出 50 張左右,這部分應該是 A7C 內建的快取記憶體較大,有這一點的差別。 至於定價,單機身 1999 美金,猜測最後台灣定價為 $59980 ,不意外的找 20 元給你,至於這款與 A7R3 有無更實質的差別? 單就 4K 錄製來說,仍維持 4K/30P/100M 的品質,未來不知是否會透過韌體來到 4K/60P 仍不知道,不過與我是比較期待這一點,而不是 HDR 的錄製效果。 機頂的設計與 A7R3 相同,從官方釋出的影片幾個片段,就能確定 A73 與 A7R3 外裝設計完全相同。 唯有 A7II 或是 A7III 在機身正面能清楚辨識型號的LOGO,A7S / A7R 只有產品代號,而不會將 A7S2 / A7R3 型號標示在機身前方。
- 快速混合自動對焦與焦平面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以及對比檢測自動對焦鎖定都可流暢地追蹤移動的主體。
- 為了獲得更流暢、更自然的漸變效果,最新的 BIONZ X 影像處理器和前端 LSI 處理 16 位元格式影像訊號。
- 至於定價,單機身 1999 美金,猜測最後台灣定價為 $59980 ,不意外的找 20 元給你,至於這款與 A7R3 有無更實質的差別?
- 在 AF/AE 拍攝下,依然能提到每秒 10 張連拍,真的是嚇死人,無論是 A9 還是 A7R3 依然是維持機器快門每秒 10 張連拍,在 A73 上同時維持這規格。
- 我們選了一些實拍照並把它 100% 裁切,觀看原圖的畫質表現如何。
- 以 HLG 相片模式拍攝的影片,可呈現出極致迫真的效果,有效減少亮度太低或太高的情況,不會錯過各種精彩層次和細節,且無需使用顏色分級。
- 就是 A7 III 的觀景窗看起來跟 A7R3 一樣大,但解析度少了一些(跟上一代一樣)。
雖然機身細部我們已在之前 Sony A9 全台首測、Sony A7R3 評測、Sony A7 III 動手玩 的篇幅中概略提到,但由於 A7 III 鎖定的是相對入門的市場,因此我們這邊還是重新介紹一下 A7 III 的各部機身功能,並會說明 A7 III 與上一代 A7 II 的主要差異所在。 A7III 還有其他的優勢,像是雙記憶卡插槽,更大容量的電池,較大的機身與觸控螢幕,且內建機身防抖,相機本身還有許多可依照使用者喜好來提供功能模式切換的彈性。 Sony A73 整體規格上,是較為適合「靜態攝影使用者」購買,無論是帳面上的規格,或是「機身的快速操作與設定」,對於靜態攝影使用者,能滿足你幾乎所有的攝影需求。 最新的高精度穩定化系統採用穩定技術單元和 Gyro 感光元件與算法,在系統中實現了 5.0 級快門速度優勢,通過多種鏡頭補償五種類型的相機震動,並提供出色的性能。
a73 sony: [比攝影109] Sony A7C 與 Sony A73 比較 ,買哪台比較適合你? 10 張圖告訴你
憑藉出色的成像能力和高速性能,α7 III 有著小巧的機身,不但可提供強大的功能,還帶來精確度和靈活性,隨時隨地輕鬆捕捉一生難忘的瞬間。 a73 sony 「網路預約」完成代表您預約單已經「送出」,並不代表「預約成功」。 請等候我們的工作人員與您主動「電話聯繫」,確認與核對相關租借細節無誤之後,您才能於預定時間到門市取貨。
可選購的 BC-QZ1 電池充電器,充電速度比 USB 充電更快。 693 點焦平面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不僅覆蓋區域廣闊,而且可立即反應,即使透過鏡頭轉接器 LA-EA3 安裝的 A-mount 鏡頭,也具有高追蹤效能的優勢。 採用先進的自動對焦演算法,即使於 EV-3 低光環境下仍然具備高精確度,在黑暗場景拍攝時能夠更可靠地對焦。 全新版本的 24.2 百萬像素 Exmor R™ a73 sony CMOS 感測器,現已配備背照式結構,而且更與最新的 BIONZ X™ 影像處理引擎及前端 LSI 互相結合——這種組合方式,令數據讀取速度提升高達兩倍,數據處理的速度提升高達 1.8 倍。 本網站使用cookie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如請朋友代拿器材請明確告知對方取件內容及細節,以及需要質押借用人身份證正本(需為無破損、髒污之有效身份證)及簽署一份器材合約,並確認付款時間與歸還器材的時間。
a73 sony: 操作性的提升
底下我們從 「核心影像技術」「快門、驅動系統」「連拍性能」「對焦性能」「顯示規格」以及「電力與儲存」等幾個不同角度,來分別為大家比較 Sony a73 sony A7C 與 A7C 的比較,看看這二台哪台較適合你。 使用 Imaging Edge 桌面電腦應用程式提升攝影質素。 使用「Remote」(遙控)於電腦螢幕實時控制及監控拍攝場景;「Viewer」(檢視器)可讓您快速檢視相片、為相片評分,以及從大型相片庫選擇相片;「Edit」(編輯)功能可讓您將 RAW 數據轉換成優質相片,方便隨時交付。 快速混合自動對焦與焦平面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以及對比檢測自動對焦鎖定都可流暢地追蹤移動的主體。
其依然搭載 24MP 感光元件,機身配置與 A7R III 類似,都新增了小搖桿的配置並加入雙倍電力的 Z 型電池,使其成為現階段最強電力續航(710 張)的全幅無反機型,並加入了由 6K 畫質讀出的 4K 錄影規格。 而除了利用小搖桿選擇對焦點,使用者亦可在用 EVF 構圖的同時透過 A7R3 觸控螢幕的「觸控與拖曳對焦」選擇對焦點,並且可在機身選單內調整觸控區域。 A7C 在「機身的設計上」,由於體積輕小,省略了許多快速鍵、功能鍵,這樣子的犧牲換了輕巧體積,但也失去了快速的操作性,而「動態影片」需求用途,其實並不大需要這些功能。 但如果…,你所購買的外接閃光燈,並沒有高速同步功能,一但開啟閃光燈,快門速度上限,A73 則是 1/250s,A7C 則是 1/160s,在這種使用情況下,才會看得二台主機規格差別。 閃燈同步速度,A73 最高為 1/250s,而 A7C 為 1/160s,差這一點會不會差很多?
a73 sony: .. SmallRig 2238 Cage 半包式 鋁合金外框 for Sony A7R3 A73 A7R2 A72 A7S II 兔籠 冷靴 錄影支架 Arca-Swiss 公司貨
在 EVF 旁邊的 LOGO ,也打印上 A7III 的代號,從 C3 與 MENU 位置,整個機身設計與 A7R3 完全一致。 而 EVF 電子觀景窗為 1.3CM a73 sony XGA OLED,為 240 萬點,比 A72 進步不少,但略遜於 A7R3 的 368 萬點。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 JavaScript 語法,這並不會影響到主要內容的陳述;但部分瀏覽器技術上相容性較低(IE),可能會影響部分顯示內容,如果內容跑版,建議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或是更換為相容性較高的瀏覽器(Chrome、Firefox、Safari)。
在拿到相機不到一週的時間中,筆者總共帶 A7 III 出去拍了兩個下午,第一天總共拍攝 699 張(連拍比靜態大約 6:4),電力還剩下 70%,第二天沒有充電繼續拍攝了 472 張,電力還剩下 30%。 換言之,連續兩天拍攝共 1,171 張也僅花掉 70% 的電力,如果用作一般需求的話,筆者是認為一顆電池已完全可供一日所需,但如果預算允許的話,建議還是購入第二顆電池較妥。 自第三世代的機身開始,A7、A9 系列開始特意加強接環強度,接環固定螺絲由原本的四枚螺絲增加為六枚螺絲,並且接環公差也調整得較緊許多,此舉應是為了讓使用者在安裝長鏡頭時有更好的穩定性與耐用度。 幾乎相同的曝光補償轉盤與模式轉盤,不過不同之處在於 A7 III 取消了 A7R3、A7R2 模式轉盤上的鎖定鈕,這對使用者來說應該是好事,畢竟模式轉盤在機身靠內側處,其實很不容易誤觸。 其中,A9 機身左肩配備了拍攝模式轉盤,A7 III 則與 A7R3 相同,並未在左肩配備轉盤,機身左肩部的「C3」鈕是自 A9、A7R3、A7 III 之後才有的配置,原廠預設 C3 鈕是「對焦模式」,筆者在拍攝時也沿用這個設定。 眾所期盼的 Sony A7 III 今天終於在台公布售價上市了,令人意外的台灣售價竟比香港與中國都還要便宜,單機身僅要 59,980 元,而這台搭載 2400 萬畫素、10fps 連拍、比照旗艦機對焦系統的「入門機」能夠拍出什麼樣的照片?
降低低端自動對焦驅動器的速度,因此可帶來更明顯的慢速對焦效果。 在觀景器/顯示器中,針對靜態主體使用自動對焦,並在自動對焦後放大顯示對焦區。 Sony 先進的快速混合自動對焦,結合了焦平面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以提供出色的速度和追蹤效能,以及高精確度及對比偵測自動對焦點,可以捕捉快速移動主體的清晰圖像。 對焦狀態來說更加準確,無論是低光源情況拍照或是動態追逐都表現的更好,剛好羅賓有機會拿他去紀錄婚禮,都能順利抓到想要的畫面瞬間。 A7 III a73 sony 的推出,應可算是模糊了全片幅機種與連拍對焦性能的分界線,它開創了一個新的標準,證實即使是入門機種,依然具備專業級的操控(雷同 A7R3)、準專業級的對焦(逼近 A9 的表現),以及相當高速的連拍速度。
a73 sony: 微距對焦筒式 LR Leica-R 萊卡R鏡 轉 SONY NEX E-mount 對焦式 轉接環 改微距鏡 適用A7 A72 A73 A6300 A6000
這才是最難取捨的問題,比如說超過 1/4000s 快門速度用得上嗎? 為何我會說是「略勝?」 因為絕大多數我們會以 LCD 構圖使用,偶爾視情況使用 EVF,且每個人拍攝習慣也不同,基於此我覺得這二台總拍攝張數雖有不同,但實際使用,可能感受不出明顯的差別。 至於 LCD 螢幕,二台皆為 3 吋大小 92 萬像素點,畫面表現一致,而 A7C 擁有「側翻轉 LCD」,螢幕翻轉更方便構圖使用,這點也是 A7C 最大的特色與賣點。 A73 最高快門速度為 1/8000s,而 A7C 僅 1/4000s,這點差別重要嗎? 嗯,我就覺得「蠻重要的」,因為很多情況下,你會用到「超過 1/4000s」的快門速度。 更快速的操作介面,這點我在 Sony A7R3 開箱文中,就已經說到有了這搖桿 + 觸碰螢幕,使得第 3 代 A7 操作性更加提昇。
」的設定,可以追著物體對焦,有沒有發現這例子刻意的讓拳擊手在畫面的邊緣,依舊開始「鎖定對焦點 + AF-C」設定? 這畫面是在宣稱,就算追縱的主角在照片邊緣,高達畫 93% 的對比對焦點依然能追得上,而想了解 Sony 鎖定對焦點 + AF-C 設定,可以參考我寫的這篇 Sony 相機追焦設定教學。 不只如此,還擁有與 A7R3 相同的 425 點對比對焦點,在這篇文章「Sony A7R3 特色介紹 – 對焦系統認識」中談到,相位對焦點在光線充足對焦性能非常好,而對比對焦點則是微光下表現優異,。
a73 sony: = Sony A7III A73 規格特色 =
不妨想像這樣的使用者情境:對一般消費者來說,24MP 已很夠用,而對職業使用者來說,10fps 機械快門可觸發棚燈、可拍攝婚禮、運動、生態、飛羽,尤其 4K 錄影、6K 超採樣加上 S-Log 亦適合製片者,幾乎是適用各種使用者的全方位的「入門機種」。 新的機身配置同時帶來極其方便的小搖桿,以及獨立的 AF-On 與 AEL 按鈕與觸控操作,不過轉盤鎖定的功能貌似是被拿掉了(下圖)。 此外眼控對焦的機能,也提供了 AF-C 連續追焦的選項,這點在拍攝人像時十分好用。
在 A7 Mark 3呼聲甚囂塵上的同時,Sony 卻令人意外的帶給大家高畫素與高速連拍兼備的機種「A7R Mark 3」(以下簡稱 A7R3),這台機種的推出,可說填補了 A7R II 與 A9 之間的高階機種空間。 但如果你偏重「動態影片」為主,又或者是…,希望輕巧為主要訴求,那麼 Sony A7C 會更適合你選擇。 Sony A73 與 Sony A7C 比較,這一連串看下來,你會發現…,似乎二台各有千秋,總有優點是新機 Sony A7C 比較好,似乎 Sony A7C 有些不足,A73 更好,選擇上總是有些考慮的點,無法做好決定。 那麼你說…,發生記憶卡故障,或是照片在寫入時發生問題…,這樣子的機率高不高? 老實說,還真的不夠,從我開始拍照到現在,也不過發生 4-5 次左右,且也不是整張記憶卡壞掉,而是部分照片損毀,確實機率不高。
a73 sony: LIFE+GUARD SONY A73 A7R3 A7III A7RIII 機身 相機 包膜 貼膜 保護貼 樂福數位 獨家樣式
藏王樹冰算是比較可惜的一次,也代表羅賓勢必會再來,天氣沒有預想的好山上基本上都是雪跟濃霧,也剛好遇到前幾天下雨,所以樹冰狀況都是禿頭居多,不過也是拍了不少喜歡的照片。 羅賓嚮往來這裡很久了,看到一大群狐狸其實蠻可愛的,他們基本上也只對食物有興趣,對人類觀賞彷彿早就習以為常了。 在這裏完全是狐狸拍到飽的概念,但要捕捉其實也不容易,高速對焦就蠻重要的了。 如果真要說有什麼缺憾的話,大概就是 Sony 目前的平價鏡頭實在是相對缺乏,即便機身價格相當經濟,但要獲得良好的畫質,恐怕還是得投資不小的金額在鏡頭身上吧。
35 毫米全片幅模式中的無像素合併全像素功能,可壓縮大約為 4K 影片所需數據量的 2.4 倍(QFHD:3840 x 2160),減少摩爾紋和鋸齒。 此外,4K 錄製運用 XAVC S 的位元格式,甚至高達 100 Mbps。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在可透過 FTP 支援自動傳輸以滿足專業顧客的需求。 Sony α7 III 採用新研發設計的背照式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和其他先進的成像創新技術,反應速度快、操作容易而且耐用可靠,可以滿足各種拍攝需求,捕捉更多關鍵時刻。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環伺目前市場上你完全找不到這樣的選擇:全片幅、10fps 連拍、超高畫面覆蓋率的對焦點、4K 錄影無裁切、S-Log,並且售價還在六萬以內。
a73 sony: Sony A7R3 規格表
最重要的,莫過於 A7III 具備全片幅感光元件,而 A6400 則是較小的APS-C 感光元件,這會影響到之後使用者如何挑選鏡頭、相對的視角與進光…等結果,全幅在這方面確實較有優勢。 SONY 自家的鏡頭技術已十分不錯,除了原廠鏡頭外,當然也可搭配轉接環或升級更好的自動轉接環,一旦選擇了 A7III,之後在鏡頭方面的選擇也都只能選擇全片幅鏡頭,對於後續需花費的預算而言,這個坑並不小。 Α7 III 的操作性能得以全面改良,其中包括:在拍攝期間提供快速控制功能、可經 Tru-Finder 觀賞迷人清晰的景觀、多種連接方式、多種電力來源提供更長的拍攝耐力,再加上機體堅固耐用,而且在潮濕和多塵的環境中能提供頑強的抵禦能力。 以 HLG 相片模式拍攝的影片,可呈現出極致迫真的效果,有效減少亮度太低或太高的情況,不會錯過各種精彩層次和細節,且無需使用顏色分級。
- 在多年前,我們可能很難料想到有一天無反光鏡會具備這樣的規格:4,200 萬畫素、10fps 機械連拍、14Bit 無壓縮 RAW 檔、雙卡槽與更強的電池續航力,種種規格直壓傳統 DSLR,不僅使之具備專業相機的水準,亦讓 A7R3 可肩負職業使用者的性能需求。
- 不妨想像這樣的使用者情境:對一般消費者來說,24MP 已很夠用,而對職業使用者來說,10fps 機械快門可觸發棚燈、可拍攝婚禮、運動、生態、飛羽,尤其 4K 錄影、6K 超採樣加上 S-Log 亦適合製片者,幾乎是適用各種使用者的全方位的「入門機種」。
- 雖說 A7 III 在畫素上與上一代 A7 II 相同,都是 2,400 萬畫素全片幅感光元件,但 A7 III 採用的是背照式 CMOS,理論上來說高 ISO 表現會更好,再加上 A7 III 感光元件內埋了 693 點相位對焦點,涵蓋率達到全畫面的 93%,對焦系統可說是比照旗艦 A9 等級。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點測完器材確認無誤後,會請借用人將器材取走,如需暫放(晚一點會再來取),則第二次來取器材時會請借用人再點測一次所有的器材。 為避免增加借用人的麻煩,請借用人確認好取件時間再前往旋轉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