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群, 2005, ‘教育組織特性與法律保留密度。 秦夢群, 2007, ‘學校行政基本議題之探討。 秦夢群, 2007, ‘校長培育制度之趨勢分析:以英、美及新加坡為例, ‘ 學校行政, Vol.51, No.9, pp.1-18. 大學網為幫各校招到優秀學生,並吸引年輕人歡聚的平台,特採公開分享的社群經營。
- 秦夢群, 2007, ‘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間接效果模式之測試。
- 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認定符合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九條第六項第三款之情事,且於該認定一年至四年不得聘用或僱用期間。
- 學校首長必須主動表現對學習的重視,肯定學習的價值,讓成員了解組織學習代表組織型態的變革,不僅止於知識或技能的獲取與補充,而是從觀念、工作流程、制度、決策等方面徹底改變,組織由傳統轉變為靈活、局部片面導向系統思考,是工作方式的全面性改變。
- 其次,教育行政與政策決定面對教育組織內外部環境複雜變化,形成許多前所未見的局面,新課題、待解決的舊問題和新問題都不斷湧現,有賴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創新。
如發現有任何內容異議,歡迎來訊以便立即處理。 本所LOGO設計,源自古代一品文官官服補子的禽鳥-鶴為設計的主軸,官服顏色以紫袍為最,頂戴花翎以紅寶石為貴,故鶴身採紫色,鶴頂則以紅色突顯其寓意,另以淺藍色象徵海洋,意旨本所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階文官為目標,期許學生展翅高飛。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產學創新學院人工智慧跨域科技研究所誠徵專任教師
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新世紀,人們處在生活、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呈現複雜、渾沌與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各企業組織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與挑戰,為因應變革,他們意識到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與工作性質。 最佳研究所的客觀評比指標中包含學術聲望、企業用人、教學資源、學生多元性、學生認同度、研究能力與跨國雙聯學位,其中在學生認同度這個項目上所使用的參考指標為錄取率、報考人數、報到率,根據以上歸納本研究在衡量系所績效的指標採用衡量學生對研究所喜好程度的指標是錄取率。 ),然而直接使用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所提供的資訊比間接將課程歸納成廣度與深度來得更多,所以本研究在課程結構上採用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在不同群組間研究所選擇偏好的分析上,由於學生最偏好的前四個研究所,剛好分佈在三個不同的策略群組中,所以顯示了課程結構並不是造成學生對於研究所選擇偏好差異的主要來源。 秦夢群, 2006, ‘教育計畫之理念與方法。 本校111學年度寒假轉學生入學考試招生中!
班原為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創立於2001年,以培養各級教育行政機關、文教事業機構和學校優秀行政人員,使其能具有宏觀與國際性的教育政策視野,涵養其做決定及經營管理之各項知能,並奠定從事學校、政府部門及企業組織教育行政與決策的能力。 且於2021年8月整併為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碩士班。 其中於1955年成立的教育研究所,為臺灣地區最早成立的教育研究所,在師資教育政策開放一般大學培育師資前,政大教育系也是唯一非師範校院,而同時能進行師資培育及教師進職進修主流的系所。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活動與演講
由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主辦之「教育學院專題講座」於10月8日邀請到ETtoday東森新聞雲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馬詠睿,分享其在媒體界近40年之傳媒經驗,吸引本院師生及畢業所友踴躍參與聆聽。 馬副董事長為我國傳播媒體轉型見證者,曾擔任中天電視臺董事長、旺旺中時集團資深副總裁、東森電視臺副總經理、三立電視臺副總經理、香港亞洲電視臺高級副總裁等高階管理要職,現為ETtoday東森新聞雲副董事長、東森星光雲及東森電競雲董事長、量子娛樂製作董事長等。 完整的職業生涯與極其豐富的媒體資歷,他可謂是我國新媒體的掌舵者,引領與會師生一齊見證媒體轉型之重要歷程。 經歷傳統傳播媒體轉變為新興媒體之時期的馬副董事長,同時亦經歷從基層跑新聞的記者,到任職大型傳媒集團的董事長,他的人生經歷,正好印證了他的座右銘──「人生本是一場永無止盡的奮鬥」這句話。
王如哲;秦夢群;鄭新輝;劉秀嫚, 2003, ‘重建專業自主與權責相稱的教育行政體系。 秦夢群, 2005, ‘大學多元入學制度研究。 秦夢群;張伯瑲, 2016, ‘以多群組測量模式分析學校規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性, ‘ 教育行政研究, Vol.6, No.2, pp.33-67.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相關圖書
本所創立於民國94年8月1日,前身係教育學系碩士班教育行政組。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有鑑於國內教育行政與政策人才之培育學術機構有限,且一流之教育行政與政策專才缺乏,因此,本校於94學年度起正式成立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並於95學年度起辦理碩士班甄試招生,透過多元管道,招收優質學生,致力孕育頂尖之教育行政與政策專業人才。 教育學院特色發展計畫以「促進學院資源整合及跨院合作」為主軸,以培育國內各級學校優秀師資、教育行政、學校行政、輔導諮商、幼教、教育學術 研究和文創產業人才為目的。 基於上述考量,藉著嘉大教政所成立十五周年之際,特邀請兩岸關心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的學術研究者和教育實務夥伴齊聚一堂,發表論文、分享看法和經驗,以回顧和展望既有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成果,創造未來發展遠景。 )對於教育行政領域的分類分為教育行政的形式過程(包括:教育計畫、教育決定、教育組織、教育溝通、教育領導、教育評鑑、教育興革)以及實質工作(包括:教務行政、訓輔行政、總務行政、人事行政、公關行政),而教育政策領域則分為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政策及比較教育三部分。 此外在資料的計算上,考量各系所所開設的課程數量不同,所以以權重的方式加以計算,亦即計算該課程科目在該系所所開的課程中所佔的比重。
,可以學校為單位成立組織學習推行委員會,進行任務編組,培育種子教師,組成行動學習小組,將學習活擴展至每位老師,必要時可進行校際聯盟,增加交流分享的機會。 學校是學習本位的系統組織,應設置推動組織,來統籌相關的活動、資源,擬定計劃,將學校營造成為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 以企業研究所學生為對象,指出在選擇理想碩士班的評估準則依序為:課程規劃、上課時間、學校對系所的重視程度。 中小學校長行政倫理議題知覺及其倫理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 秦夢群,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2010, ‘群體層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I),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活動花絮
涉及重新修正組織目標、政策、規範與組織意圖的關係,涉及了組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再學習指組織成員從過去的學習經驗中得到失敗的教訓後,尋找正確的學習方式進入第三層次的再學習;標竿學習則是先判斷需改善的地方→建立有效學習團隊→分析現在的狀況→向良好的典範學習→找出新的解決辦法。 組織需視情境之不同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 :領導者必須跳脫傳統的領導觀念,因此學校行政主管需率先領導學習,具備自我改造的能力,以身作則,並擔任催化者的角色,營造集體學習的氣氛與意識。 規劃辦理「共同願景」研討課程,透過對話討論,激發組織成員的熱誠,利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溝通機會,分享個人願景,了解組織的迫切需求,塑造團體願景圖像,建立共識與承諾,凝聚學校願景的焦點與能量。
如:本位課程的設計、社團活動的設立…等,學校特色代表獨特的學校文化,可塑造學校自我的形象,強化學校的競爭力。 隨著組織的變遷,傳統的管理理論存在著各種侷限,必須改變心智模式與行為,促進個人成長,裨益工作發展,因此組織有必要成為一個學習系統,提供適合學習的環境。 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工作逐漸被機器所取代,相對的,更多工作需要高度知識與技巧,知識將超越資金、土地、勞力,成為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源,成為知識經濟的時代。 組織的核心問題指向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學習獲取、運用、發展及創造知識,因此學習型組織的發展更形重要。 年規劃舉辦「推動學習型組織行動研討會」並據以訂定「型塑學習型政府方案」,可見教育部非常重視學習型組織的激發。 輯於王如哲、黃月純(編),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 頁)。
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與教師信任關係之研究。 張宇樑老師帶領嘉義高工與北興國中的高瞻計畫團隊,在展覽會中展出教師群聯手製作之「森鐵麥克」機器人課程模組,獲得在場參觀民眾的肯定。 秦夢群,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2007,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間接效果模式之測試。
本所專任教師均為教授,積極與本校教育學系、法律學系、公共行政學系等合作,邀請具有專長教師至本所開課。 自111學年度起,學生畢業學分為 27 學分,必修科目共3科,分別為教育行政研究、學校行政研究、教育政策分析研究,其餘皆為選修學分,可讓學生依興趣、專長選修;非教育相關科系而對本所課程有興趣而欲修習者,本所竭誠歡迎各領域有志於此的畢業生報考。 台灣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哲學博士。 現任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副校長,研究領域包括:人際關係、團體動力、決策分析、社區成人教育、成人教育行政與政策、隔空教育、終身學習、社區教育等。 長期擔任不同公私部門的諮詢委員,提供建言。
發表於臺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主辦之「台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論壇暨第十屆教育政策與行前瞻研討會」,南投。 案例教學法在大學專業倫理課程應用之探討-以教育行政倫理課程為例。 本所以基礎理論與研究方法為核心課程,強調培養教育行政與管理、教育制度與政策二大面向的理論素養與實務經驗。 所言:「沒有任何組織可以達到永遠卓越的境界,所以任何組織都必須時常處於不斷學習的狀態,以使組織變得更好」。 學校組織必須促進成員心靈的成長、思考模式的轉變、運作方式的調整,鼓勵集體學習,建立知識管理機制,發展成學習型組織,徹底革新,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讓成員與組織同步成長,保持優勢的競爭力,朝永續生存成長的方向邁進。
認為學習型組織的重點是追求新知,以因應變革;重視團隊工作的方式;重視系統性思考,以觀點整體解決組織問題。 學習型組織是組織在動態的環境中,能不斷學習,及運用系統思考,結合成員的自我超越,嘗試各種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進而擴充個人知識和經驗,以改變組織行為,並透過建立共同願景,結合團隊學習的方法,以增進組織的適應、革新的能力。 指出學習型組織是:能夠持續不斷的學習,及運用系統思考從事各種實驗與問題解決,進而增強個人知識、經驗和改變組織行為,以強化組織變革及創新的能力。 輯於張鈿富(編),教育行政理念與創新( 頁)。 秦夢群, 2004, ‘教育的基本課題研究。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與成效影響因素之探究:以南投縣國中小各一所為例。 發表於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暨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主辦之「2013年教育人員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南投。 發表於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主辦之「 2014 兩岸教育行政與政策論壇」,嘉義。
- 由於學校情境與其他組織不同,要進行理論移植的同時,需要經過轉型與內化,因此審慎評估學校內外部之影響變數,再據以擬定執行策略,並不斷檢視修正,應該是個比較好的做法。
- 本所以基礎理論與研究方法為核心課程,強調培養教育行政與管理、教育制度與政策二大面向的理論素養與實務經驗。
- 此外在資料的計算上,考量各系所所開設的課程數量不同,所以以權重的方式加以計算,亦即計算該課程科目在該系所所開的課程中所佔的比重。
- 能自我超越的人,要有積極的心態,要有追求突破、邁向卓越的想法,不以當前的成就或績效為滿足,能實現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個真正的終身學習者。
- 本校111學年度寒假轉學生入學考試招生中!
- 談與討論,使全體成員均進入學習狀態,真正一起思考交流,集合團體的智慧,進行整體搭配的行動,往組織目標邁進。
- 師範院校及設有師培相關學系之大學亦可能有師資培育中心,僅擇一列入。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