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飛彈車無須到據點就能夠在地圖上任何地方補充,但需要腳架。 在1997年3月的防务展上曾出现一台90-II用的是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使用的V12十二缸1200hp发动机。 90式 戰車 90-IIM – 90-IIA的后续改进,与巴基斯坦合作开发,采用乌克兰制1200匹6TD柴油引擎。
1993年相關部門就三代戰車炮塔正面防護系統三步指針項目召開了技術會,會上決定為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將三代戰車炮塔的正面防護從二步指標(600公釐)提高至三步指標(700公釐)。 現代的地面作戰強調火力和機動力,突出了擁有大輛裝甲車輛
的機械化部隊在陸軍中的地位。 1981年80式戰車被指定為中國第二代主力戰車,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實際上便成了第三代戰車的前期預研車。
90式 戰車: 戰車造句
90式坦克的车长拥有一套特殊的头盔瞄准系统,车长戴上头盔并启动连结界面后,瞄准仪便与炮塔和炮身的服务器连动,使主炮的指向与车长视线一致。 次武装方面,90式配备一挺M-2HB 12.7mm口径车长高射机枪以及一挺74式7.62mm口径同轴机枪,两者备弹数目分别为600发与3500发 。 12.7mm高射机枪设置于车长舱盖与炮手舱盖之间,原始目的是为了让车长与炮手都能操作;然而实际经验却显示这种设计将严重妨碍机枪对左右两侧的射击,这在城镇战中影响至为明显,整体而言并非高明的设计。 90式原型车的炮塔两侧各有四具纵列的烟幕弹发射器,不过早期的量产车型仍使用与74式坦克相同的73式三联装烟幕弹发射器,后期型则改为与原型车相同的形式。 此外,90式坦克的炮塔前方与车体之间存在了约500px的开口,可能会形成防护死角,让敌弹由此穿入破坏炮塔转动系统。 90式坦克的外型紧致低矮,减低了重量与被弹面积(车重仅50吨)。
中越戰爭時,解放軍仍大量裝備第一代的59式戰車,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發展迫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裝備的主力戰車大部分已經進入了戰後第三代主力戰車。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解放軍研製並裝備的第二代主力戰車80式、85式採用了西方戰車的技術,與解放軍長期使用蘇式裝備不同,整體性能接近戰後第二代主力戰車的水平,然而仍然存在著防護、動力、電子系統上的巨大差距。 但由於定型時間晚,而當時前蘇聯和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大規模裝備T-80、M1和豹2等第三代主力戰車,所以80系列主力戰車僅少量裝備部隊。 雖然90式戰車有許多獨步全球的精良之處,如自動裝填系統、液壓懸吊系統、自動追蹤瞄準機能、高超的推重比以及高科技的正面裝甲等,使其綜合性能躋身世界一流(曾有一份評比將90式列於M-1、豹二、雷克勒之前而成為世界第一)。 因此日本在完成90式的量產作業後,也將展開升級改良計畫,預計於2015年完成。
90式 戰車: 【請湊滿500下標】田宮拼裝戰車模型35208 135 日本自衛隊90式主戰坦克
99式坦克目前採用了883千瓦(1200馬力)的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最大公路時速達7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 防禦力極強(模組化複合裝甲+反應式裝甲+前置引擎保護駕駛艙)而機動力極差(63tons車重、前置引擎、1200匹馬力),比挑戰者二型更為極端。 雖然90式從未在其服役生涯中遭受實戰考驗,但戰爭雷霆隊的玩家將有機會在1.79版本中使用它進行攻擊。 請繼續關注這個官網,以了解更多有關即將到來的War Thunder更新的信息。 鐵甲先鋒 步兵戰車 CV90步兵戰車 “獾”式輪式步兵戰車 LAV—25“食人魚”輪式步兵戰車 90式 戰車 “美洲豹”步兵戰車 自行火炮 M110自行榴彈炮 2S4“鬱金香樹”(Ty…
不過有一方面的說法認為,大陸解放軍自製的殲-16和殲-10C戰機比起蘇-35更加的優秀;近期在實戰演練中,蘇-35更是被殲-16和殲-10C壓著打。 被動掃描雷達,是一種透過藉由天線表面陣列所發出的波束的合成方式,來改變波束掃描方向的類達。 這樣的設計有別於機械掃描的雷達天線,可以減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機械馬達驅動雷達便可以達到的涵蓋較大偵測範圍的目的。 90式 戰車 蘇-35(北約代號:Flanker-E)是四代半重型戰機,具有遠程、多用途、空優和打擊的特性,和蘇-27有著相同的性能特徵和零件;也被公認是蘇-30的一種特製版,蘇-35比起蘇-27、蘇-30、蘇-33都有更大的機翼和引擎。 在提及蘇-35時,俄羅斯都會特別地去讚頌它所攜帶的雪豹-E被動掃描雷達,以及AL-41發動機。 值得一提的是,營區內也擺放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製造、首次對外公開的充氣式M60A3戰車,以及用木板打造,同樣是一比一大小的M-41D輕型坦克、國造雲豹八輪甲車,成為現場一大亮點。
相较于74式坦克的10ZF Model 21 WT发动机,10ZG32WT的排气量与前者相当,但是输出功率则为前者的两倍。 MT-5000自动变速箱附有液压变矩器和静液转向机构,共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并具备原地回转能力(双边履带同时反转)。 小批量生產的99式戰車原型樣車,由於裝備命名未得到官方證實,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上公開露面後,曾一度被外界稱為「98式戰車」,並廣為流傳。 2020年12月,在俄羅斯Gaijin Entertainment發行的網路遊戲《戰爭雷霆》中,ZTZ-99主力戰車一期改進型作為中國陸軍科技樹的新載具加入遊戲「炙熱之輪」版本,位置處在ZTZ-96A主力戰車正下方,是中國陸軍科技樹第一輛VII級載具。 ZTZ-99主力戰車二期改進型則於「直接命中」版本加入遊戲,遊戲中被命名為「ZTZ-99 III」,2022年5月開發者先行測試直播中,首次展示ZTZ-99A型主力戰車,2022年6月正式加入遊戲。 中國廣州的塑膠模型廠家HobbyBoss出品過99系列主力戰車的塑膠模型,而且很多其他廠家還為此系列模型出品了精緻的蝕刻片(PE),金屬炮管和樹脂改造件等補品。
- 中越戰爭時,解放軍仍大量裝備第一代的59式戰車,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發展迫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國。
- 懸吊裝置採用了扭杆彈簧和液氣筒複合懸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
- 雖然雷克勒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全球第一種第四代戰車」(有人則稱之為「20世紀最后傳統構型主力戰車」),但糟糕的是它的報價也一樣「目中無人」,讓m-1a2、豹二a5/a6與英國挑戰者-2等老牌望塵莫及,放眼全球僅有日本的90式戰車的「身價」與雷克勒媲美。
- T-90率先配备了坦克培训学校以及西伯利亚军区的摩托化步兵师坦克团。
1996年12月底,試驗部隊迅速將三代戰車正式樣車中的4輛調往塔河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 在近2個多月的試驗中,4輛樣車累計行駛6900公里,完成近20餘項試驗項目。 1997年底,三代戰車的正式樣車再次進入塔河試驗場進行寒區試驗,4輛樣車累計行駛20000公里,完成近30餘項試驗項目,發射各種炮彈760餘發。 經檢測三代戰車在火力、射控、裝甲防護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應用上達到或超過了設計要求。 由於三代戰車已被指定為「9910工程」(國慶五十周年閱兵)的重點車型,時間任務緊迫,在有關單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戰車樣車通過了鑑定設計定型。 1999年之後,改進型定型後正式被稱為「ZTZ-99」式主力戰車。
塔斯社報導,T-90M新式楔型砲塔,是它與過去的T-90最大的不同,使其具備更好的防護力。 新戰車的多重光電瞄準系統,在白天或晚上都能達到最好的視野,並且有強大的資料鏈系統,可以與其他戰車進行即時資料交換,戰場情報得到最大共享,降低誤擊友軍,並及早發現敵方威脅的優點。 註:年代表示該戰車的服役時間,國家表示該戰車的主要生產或組裝地點,带下划線者表示該戰車從未服役過且年代為研製開始時間。 在冷战期间,苏联先后研制了T-64、T-72和T-80三种主战坦克,三种坦克之间外形虽然相似,内在却完全不同。 当时苏联经济状况不佳,选择了在现有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后续车型。 其中,1980年代后期乌拉尔机车车辆厂设计局基于T-72B坦克进行改进研制出了T-72B mod.
陸軍向美國採購108輛M1A2T戰車,本月將簽訂發價書(LOA)。 為了爭取民眾支持購買M1A2T戰車,陸軍司令部在官網用圖表說明M1A2T的優異性能,不只大勝現役的M60A3戰車,也優於共軍的99式主力戰車。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專家表示,該戰車可能是用於測試陸軍攻擊直升機、戰鬥機的偵查系統,了解系統對目標的辨識能力,專家認為它應該不只有T-90這一種偽裝,可能還可以模擬其他種類的戰鬥車輛。 當前歐美各國的主力戰車(美國的M1A2艾布蘭、德國的豹2A6、日本的90式/10式),似乎都把自動填彈機當作減少車內人數的標準配備。 繼續搜索下一個目標,故多目標接戰能力十分出色;此外,即便炮手正在追瞄某個目標,如果車長髮現一個優先程度更高的目標,還是能以自動定向功能自動將炮塔轉向至新的目標。
90式 戰車: 自衛隊-陸2016第32期(90式戰車回收車)
被設計用於與當時最先進的主力戰車進行戰鬥,這意味著90型不僅要善於擊毀目標,而且還要能有足夠的防護能力面對敵方火力正面攻擊。 砲塔前方與車身正面安裝了複合裝甲,其餘重要部位則以間隙裝甲補強,,但側面防禦就相對薄弱許多,只能防止小口徑火炮和破片的傷害。 此外,戰鬥室與砲塔尾部彈藥艙之間設有強化防爆隔門,砲塔頂部彈藥艙上方則設有洩爆板 ,能和M1艾布蘭戰車一樣在砲塔尾部彈艙被引爆時增加乘員生存性。 瑞典是惟一選擇了博福斯40毫米機關炮的國家,芬蘭、挪威和瑞士訂購的是裝有30毫米“大毒蛇”Ⅱ機關炮的CV9030,而丹麥和荷蘭則訂購裝有ATK 35毫米/50毫米“大毒蛇”Ⅲ機關炮的CV9035。
90式的火控/觀測系統包括 一具由日本著名光學廠商Nikon研發的炮手瞄準儀,整合有紅外線熱影像儀、釹-釔石榴石(Nd-YAG)激光測距儀與穩定系統,以及一具富士公司(Fuji)生產的獨立穩定式車長日間全周界瞄準儀,整個系統核心為一具數位彈道計算機 。 炮塔與主炮的伺服/穩定裝置與前述觀瞄裝置連動,使主炮能追隨瞄準儀的視界進行瞄準;此外,炮手還有一具與主炮同軸的備用管狀瞄準鏡。 99A戰車上安裝的是第三代獵-殲射控系統,由99式戰車的下反式炮長瞄準鏡改換成上反穩像式,該系統屬指揮儀型數字式戰車射控系統,主要由白光-熱影像觀瞄、雷射測距三合一的上反穩像式瞄準鏡、射控計算機、控制盒、耳軸傾斜傳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傳感器、橫風傳感器、炮控分系統組成。
ZTZ-99是中國新一代主力戰車,車體相對99式原型車進行了重新設計。 該戰車的工程代號為WZ-123參考了多種當時現役主力戰車。 除改良裝甲提升車體防護性能外,動力採用了中國產WR703/150HB系列柴油機,這種發動機是在德國MTU公司MB870系列V型液冷柴油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最大輸出功率1200馬力。 參加閱兵式的99式戰車單車造價為1600萬人民幣(約合190萬美元),創下了中國國產戰車造價的新高。 90式 戰車 2015年公開亮相的99A戰車是在99式戰車基礎上重新設計研製而來,防護性、機動性、火力等技術性能有更大幅度的提升,99A戰車在信息化方面有所突破,其總師稱為中國首款「信息化戰車」,裝備信息收集傳輸、處理顯示系統,實現戰場事態共享。 1994年,總參兵種部和兵器總公司先後召開了兩次「三代戰車射控系統研發方案評審會」。
90式 戰車: 日本歷代主力戰車比較
在2010年度防衞預算中,日本防衞省訂購了最後一批90式的訂單,而90式的總產量便停留在341輛,總共連續生產了19個年度,平均每年度生產18輛。 在2009年度,90式的每輛平均單價為8億日元,比起量產之初(1990年度)11億日元的高峯降低不少。 隊裝甲單位,而日本其他地區也將換裝;然而隨着1990年代初期東西全面和解以及蘇聯解體,蘇聯陸軍從北面登陸進犯日本的顧慮幾乎完全消失,也導致日本防衞廳重整防衞計劃。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設定用來與蘇聯主戰坦克正面對決的90式,重要性急轉直下,故日本防衞部門大幅放緩了購買與換裝的時程。 90式 戰車 90式 戰車 因此,原本“優先”部署北海道的90式,演變成“僅有”駐防於北海道的戰備部隊才有幸換裝,在本州則只有富士教導團、武器學校等教學單位擁有這型主戰坦克。 液氣壓/扭力杆懸吊系統,這是希望獲得液氣壓懸掛的優異避震性與調整俯仰能力,卻不希望成本過於高昂的折衷辦法。
- 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新型步兵戰車,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注目。
- 原本STC預定在1988年完成所有測試並正式定型,然而由於進度略有落後,直到1989年2月才交由陸上自衞隊進行測試,並在1989年完成全部的 激動與射擊測試,四輛原型車總行駛里程約20500km,共射擊3100發炮彈。
- 在坦克炮塔後部裝有鐳射目眩壓制干擾裝置,最大作用距離4000公尺。
- 1997年底,三代戰車的正式樣車再次進入塔河試驗場進行寒區試驗,4輛樣車累計行駛20000公里,完成近30餘項試驗項目,發射各種炮彈760餘發。
因此,此階段陸上自衞隊提出許多用於灘岸決戰的武器系統,包括購買MLRS多管火箭炮、發展車載反艦導彈系統,以及發展戰力更強大、能直接與蘇聯T-72/80正面一搏的新一代主戰坦克。 另一方面,日本本州地形崎嶇,平原狹小,而且道路橋樑的寬度與載重量都比較有限,也連帶限制日本坦克的體積重量,否則勢將難以進行長途部署。 90式坦克方正的炮塔造型与豹2主战坦克十分相似,车体与炮塔由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前方与车身正面安装了三菱重工的制钢厂研发的新型复合装甲,其余重要部位则以间隙装甲补强,炮塔顶部也加装特殊装甲以抵抗日渐盛行的攻顶武器。
90式 戰車: 研發背景
T-90A─基于T-90基本型的改进,采用六边形焊接炮塔,换装2A46M-5主炮,於2005年進入俄軍服役,取代T-72和T-80成為俄羅斯陸軍的主力坦克。 装备1,000马力V-92S2引擎和ESSA熱像儀,为纪念總設計師Vladimir Potkin 命名为“Vladimir”。 T-90研發项目由在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Kartsev-Venediktov設計局負責,早期生产型是同T-72坦克类似的铸造炮塔。
日後量產型的10式戰車可能會換裝威力更強大的120毫米55倍徑L55滑膛砲。 戰車使用的自動裝填裝置,能在某種程度的仰俯角懸掛狀態進行裝填動作。 關於炮彈的裝載彈數,目前除了「自動裝填裝置內14枚、砲塔彈藥庫14枚、砲手後方2枚、車身可收納6枚」的報導以外,也有「與90式戰車沒差別」的報導,而90式戰車的砲彈配置為自動裝填裝置與車身各18枚、戰鬥室內4枚,共40枚裝載。
90式 戰車: Tomica premium 03 自衛隊 90式戰車
此外,T-90S也搭載了簡化版的窗簾-1光電干擾系統,並有雷射警報系統,可以偵知敵雷射導引武器的追瞄,或者是敵戰車/戰防武器之雷射測距機,進而提高戰車的生存機率,而儘管伊拉克和越南兩國與鄰國爆發裝甲作戰的機會低,但這些設備和防護力,亦能大幅提升戰車對於反裝甲武器的生存性。 T-90S雖然是T-90戰車的外銷版,但實力仍卻遠非第二代或第三代初期型戰車所及,其中俄製戰車最為詬病的生存性,也隨著搭配接觸5型的爆炸反應裝甲而大幅提高。 根據推估資料,T-90S在搭配接觸5型之後,砲塔正面抗動能彈可達920mm RHA、抗化學彈則可達1340mm RHA,車首抗動能達710mm RHA、抗化學彈則達1070mm RHA,其防護力直逼最新銳的M1A2-SepV2,更遑論僅配備外銷裝甲的外銷版M1A1M。
改進型150HB-1柴油發動機進一步提高了其發動機性能,達到1,500馬力,但體積和重量上有所增加。 1984年7月,在統一了設計理念後,重新召開了由軍方和研發部門(201所)共同參加的第三代戰車戰術、技術指標補充論證會議,會議決定採用類似T-72戰車的整體設計方案,並任命祝榆生為總設計師。 1986年夏,該項目由總參謀部與國防科工委聯合上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覆「第三代戰車是裝甲兵2000年的主要裝備」。 在國家「七五」計劃中,第三代戰車被列為武器研發的重點項目。
傳動裝置由傳動箱、兩個側變速箱和同軸側傳動器組成,駕駛容易,而且轉向靈活。 側變速箱為行星式,帶摩擦離合器,採用液力操縱,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每個變速箱內有2個閉鎖離合器和4個機械式制動器。 改進型99A戰車採用CH1000型液力機械綜合自動傳動裝置,實現自動換檔,高速聯合制動,以及由方向盤無級轉向。 2019 CCTV國防軍事節目訪問 解放軍陸軍 平江起義團 連長 閻孟軍表示 99A戰車可在2000公尺距離上有效擊穿680公釐厚的均質裝甲,為目前官方唯一認證數字。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俄羅斯在各部隊當中也派遣了各種T-90系列進行作戰,截至2月24日的資料當中因被烏克蘭一方擊毀或繳獲而損失至少十多輛;而俄軍四月開始投入最新的T-90M型坦克於俄烏戰爭參與實戰 ,但有1輛在5月7日於哈爾科夫一帶被烏軍擊毀。 T-90的电动装弹机可預裝分装式待发弹药22發,4-6秒可装填一發。
當炮長在戰車行進間從瞄準鏡向外觀察目標時,瞄準鏡中的目標和背景幾乎是不動的,極大的方便了炮長在戰車行進間進行射擊,而且射擊時只需一次瞄準。 使用時,炮長將瞄準鏡標誌瞄準目標中央並發射雷射測距後,目標不會出現擾動,炮長只需繼續瞄準目標就可以射擊,解放軍宣稱對相距1400公尺的移動目標命中率不低於98%。 K1的原型車XK-1於1985年亮相,經過二年的研改,由南韓現代精密工業公司量產,並於1987年9月配發韓國陸軍,因此亦被稱為八八式,其整體設計較北韓所使用70年代設計的T-62主戰車先進許多。 C.至於其火力以及車載電子系統則據稱和M-1A1相當,應該略遜於前述的新銳戰車,然而以色列製戰車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度與作戰能力向來有口皆碑,因此如果以沙漠國家的觀點來看,也許馳車三型才是最強的主力戰車。
此外,向來僅操作老舊戰車的越南也向烏拉爾廠採購了64輛T-90S。 陸軍是否採購新戰車,軍方內部反覆討論了10多年,如今國軍戰力有望要加入地表最強戰車了! 國防部拍板,將編列300億預算向美國購買「地表最強戰車─美製M1A2戰車」,以汰換老舊戰車,蔡英文總統對此表示相當支持。 90式 戰車 90式 戰車 T-90取消掉裝填手,裝有自動火控系統,砲手和指揮官可以有效地分工,操作主砲、同軸機機和防空機槍。
90式 戰車: Trumpeter 小號手 1/72 日本 90式 主力戰車 坦克 Type-90 陸上自衛隊 組裝模型 07219
系統包括雷射測距儀、射控電腦、紅外線熱影像、車長和炮長觀測裝置;瞄準器可以在行車中穩定,增強觀察和捕捉力,不但實現先進戰車必備的行進間射擊,還能提高定點射擊精度。 1996年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演習中,90式對2KM外的M60戰車靶作行進射擊時,「命中率幾近100%」給在場的美國軍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造價方面,三菱重工生產的10式戰車由於數量少,加上無法外銷,預定採購68輛,因此單位造價昂貴,約10億日圓(約2.7億台幣)一輛,榮登全球最貴戰車寶座。 在動力方面,M1A2戰車使用燃氣渦輪引擎,最大馬力達1500匹,10式戰車仍使用柴油引擎,最大馬力約1200匹。 兩者最大時速都約7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也是差不多約400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