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德國人俘虜的政治軍官往往將自己的袖口星徽摘掉以期逃脫希特勒的“懲辦政委命令”的執行。 紅軍在芬蘭東中部的蘇奧穆斯薩爾米遭受了冬季戰爭中的最大一次失敗——1月4日至8日,芬蘭步兵通過分割包圍逐個擊破的方式消滅了烏克蘭第44步兵師。 這名步兵班長戴M27式義務役軍人用正灰色“budyonovka”野戰帽,可以上翻的帽耳拉下來扣緊,而M27式義務役軍人大衣配有步兵領章。 他的裝備包括了簡單的M39式背包、水壺和挖壕鏟。 所攜帶的武器是高效的7.62毫米口徑捷格加廖夫(Degtyarov)DP-28班用輕機槍。 以一名陸軍軍官的身份在1937年12月至1939年9月間擔任代理航空人民委員一職的洛克季奧諾夫後來以虛假的指控被捕並在1941年10月28日被處死。
一些營到此時仍然保留著他們的傳統——比如來自皇家威爾士燧發槍手團的士兵們就仍在使用該部隊特有的貝雷帽絲帶。 印軍制服中的頭飾豐富多彩,有多個不同款式,以猩紅色、藍色和黃色為主色調。 在戰鬥中,他們通常使用卡其布頭巾或標準的Mark.Ⅱ型頭盔。 德國在1938年吞併奧地利和索取捷克斯洛伐克的行為大大加劇了歐洲其他國家的緊張,這也迫使英國加速擴充本國軍隊。 到1939年3月德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剩餘領土後,英國人開始懷疑其規模較小的本土軍(Territorial Army)能否有力保障大英帝國領土的安全。
不只軍人有制服,包括警察與各種納粹周邊組織,也都有相當漂亮的制服。 曾經留德的蔣緯國,就曾經留下身著德軍軍服的帥氣照片。 國防部表示,新款夾克設計目的是「英挺帥氣舒適」,經各軍種與聯參單位共同研訂,希望滿足穿著需要,同時表現雄壯威武精神,提高軍人自信與榮譽感,塑造軍人的社會形象。 先前媒體就報導,國防部長馮世寬有意更改軍用夾克樣式,據傳馮世寬曾表示,年輕時就對美軍穿著艾森豪夾克的帥氣嚮往不已。 記者會上也有人問起,這次修改夾克是否因為「大鵬美學」?
二戰軍服: 【♥草莓小鋪】二戰陸軍單兵裝備: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士兵軍服徽標武器圖解【海豚書店】
低級領袖(軍士)用38型SS鷹章(毛料底、人造絲綉)。 帥氣美觀的制服,的確對社會大眾與國軍內部,都有激勵的效果;不過軍便服的「實用」還是重要目的,兩者要如何兼顧? 二戰軍服 另外,想要提振軍人的形象與士氣,增加青年從戎的意願,恐怕更需要具體的「麵包」,包括在職時的待遇與退伍後的保障,都需要政府願意為建軍備戰,投入更多的實質資源。
演說在漫威電影中三不五時就會上演讓人動容的神演說,代表是《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攻進神盾局總部時那段名演說,之後還被獵鷹吐槽『你一早準備好的?』。 二戰後的大審判中,很多德國將軍、集中營劊子手辯稱自己只是服從命令,以至於誕生出一個“平庸之惡”的哲學術語,指在意識形態機器下無思想、無責任的犯罪。 舒爾茨的出現,是灰暗時代的一道人性光芒,極微弱,極燦爛。 舒爾茨的死因,記錄上顯示他”戰死“於1941年7月19日。 但在此事件之後,德國國防軍上層認為這類處決對士氣不利,因此大範圍內結束了隨意處決“游擊隊員”的歷史。
他配備M38式軍官野戰裝備,它包括了M32式棕色皮帶、織物材料製作的M38式手槍套、地圖包和支撐背帶。 防守立陶宛的第3機械化軍團在1941年7月被摧毀。 這名士官戴M33式坦克手頭盔,在M35式冬季野戰襯衫外面穿藍色外套。 根據規定,他沒有在外套上展示軍銜徽章;在被稱作“Gymnastiorka”的上衣上,M40式領章帶有他的軍銜所獨有的金色內鑲邊。 作為連級的高級軍士,這名上士是紅軍乏力計程車官設置中的重要一環。 他攜帶了軍官用望遠鏡和信號旗——當時大多數紅軍的坦克都沒有裝備無線電。
著名的「丹尼森」罩衫從1941年開始配發該部隊(最初是灰色版本,後來在1942年改用了迷彩色調)。 二戰軍服 在實戰中,丹尼森罩衫經常被空降兵們套在作戰服外面。 它帶有4個大口袋,以及1條從後背往下繞到身體前側的布帶(起固定作用)。 這種罩衫在使用時一般位於裝具內側(即罩衫靠近身體一側,裝具在其外面)。 此外,它一般採用套袖大衣那樣的袖口,但也有一些採用了其他樣式。 有時,傘兵們還會套上一件綠色的斜紋布無袖罩衫,以防跳傘時裝具與傘具纏繞(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軍官所用的徽標位於作戰服或丹尼森罩衫的肩部位置。 陸軍航空兵團(大部分空降人員所屬的部隊)成員有權佩戴那些以劍橋藍作為底色的徽標。 傘兵所用裝具的樣式與步兵相似,而且還裝備了一種含有自身特色的腿袋。 比起步兵來說,這些傘兵需要多帶24小時的口糧、額外彈藥,以及野外求生裝備——這套裝備包括指南針、火把和軍官專用的口哨(用來收攏空降後四處分散的士兵)。
二戰軍服: 德國勞動節爆發萬人抗議:示威者焚燒路障扔石塊 93名警察受傷
照片拍攝於1941年7月20日當日,照片中,一個沒有戴頭盔和皮帶的德國士兵走向刑場,他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戴眼罩的。 「這些烈士的犧牲,不僅保衛了美國,還確保了歐洲的人民們,能夠再一次地重拾自由!」在紀念演說中,代表美國向陣亡將士致意的埃斯柏,神情肅穆地向在阿登森林陣亡的1萬9,000名陣亡美軍先烈致敬。 然而在北約同盟瀕臨破解、美國與歐洲互有怨懟的當下,「美國戰士解放歐洲人」的強調性發言,也難免引發各界的政治聯想。 Leslie Irvin 被稱作是降落傘之父,於 1919 年成為史上第一位從飛機上進行計畫性地自由跳躍的飛行員,且是使用自己縫製的降落傘。 很快地 Irvin 二戰軍服 所設計的降落傘被認證為重要的軍用設備,而於同年設立 Irvin Air Chute 為美國政府製造降落傘。 二戰期間飛行員大多以翻毛皮夾克為多,美軍大多著 B-3 Jacket,而英軍空軍所穿的款式為形似 B-3 Jacket 的翻毛皮夾克 R.A.F IRVIN 飛行夾克。
1942年,M36制服的領口都改成了灰色。 1943年冬季國防軍沒有使用只有武裝SS專門使用的制服,這種制服是什麼型號的(未知)。 建立民國的大佬和日本很有淵源,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提振讓中國人側目,所以清末以來東渡求學的人很多。 軍隊里很多將領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讀過書。 再加上北洋軍閥中奉系的影響,軍服抄日本更加不足為奇。 中國新式軍服的起源從袁世凱創立「新建陸軍」開始,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直系,奉系,川軍,滇軍,黔軍……等等,各自為營,而其中的軍服和武器也是五花八門。
后來,各國軍隊爭相效仿,蘇軍的白色雪地偽裝服是最成功的。 這種服裝在蘇芬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并根據戰爭的經驗做了進一步的改進。 在這支龐大武裝的背後,新興的力量憑藉着野心在崛起,黨衛隊亦開始組建自己的裝甲部隊。 說日本軍隊的武器裝備只能算三流,此說法本身缺乏嚴謹性,事實上對二戰時日本軍隊的整體裝備水平,要綜合起來評估,先下個結論,日軍的武器裝備在交戰國中,處於先進水平,但次於一流的美軍。
二戰軍服: 日本二戰自以為能打贏國民革命軍
在此期間,該部隊只能暫時使用防撞頭盔或皇家空軍裝備的飛行頭盔;他們在訓練時甚至使用過高空彈跳頭盔——因為它的確能有效減輕因碰撞造成的傷害。 新頭盔的原型——P型頭盔到1941年末才開始配發。 但它相當笨重,因此在1942年誕生了一個改進版本,即Mk.Ⅰ型傘兵頭盔。 最初,這種頭盔的下顎帶為皮質,但後來改用針織材料製作;它(下顎帶)被固定在頭盔的三個點上,以提供額外穩定性。 1942年時,傘兵部隊開始裝備栗色貝雷帽。
- 二次大戰德國軍服雖然帥氣,但實用性未必高明。
- 3為日本空軍特等別動隊,身穿灰色軍服,子彈帶纏在了身上,左手持“南部15式”手槍,右手拿著一顆“3式”手雷。
- 但在此事件之後,德國國防軍上層認為這類處決對士氣不利,因此大範圍內結束了隨意處決“游擊隊員”的歷史。
- 德國陸軍風紀警察軍士長,禮服領子、衣襟及袖口鑲有兵種色線,肩章為42年1月制式,軍士飾線為黑、銀2色編織,底色黑,2顆銀星代表軍士長。
- 他攜帶了軍官用望遠鏡和信號旗——當時大多數紅軍的坦克都沒有裝備無線電。
這名炮兵來自於第575野戰炮兵團,該團所隸屬的第16軍陷入了德國中央集團軍所形成的斯摩棱斯克包圍圈中。 這名士兵穿戴義務役軍人的M35式pilotka船形帽和野戰襯衫,襯衫領子上裝飾M40式炮兵軍銜領章。 具有代表性的是在操炮時他攜帶最小化的野戰裝備——一隻裝SM-1型防毒面具的背包和一條M38式野戰腰帶。 第16軍在8月8日被擊潰,這名士兵要麽被打死要麽成為戰俘(這樣他的生存機會將非常小),要麽能有幸逃到東邊的蘇聯陣地一側。 軍銜為上士的政治軍官代表在1938年4月5日設立,時值史達林的“大清洗”風暴中,用以加強對整個紅軍各級人員的政治控制。 圖中這名高級士官戴空軍深藍色的M35式義務役軍人用野戰尖頂帽,穿深藍色大衣、義務役軍人土黃色野戰襯衫,系M38式野戰腰帶,當然作為一名上士他也可以系軍官版腰帶。
二戰軍服: 二戰日本軍服是這樣,還有朝鮮, 台灣籍日軍軍服!
日軍為了培養未來的高階軍官能夠了解和熟悉不同的戰場環境和國外情況,經常把有培養前途軍官派到國外當駐外武官,例如岡村寧次、東條英機和山本五十六等曾經當過駐外武官。 從1930年代初到1959年,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的制式服裝都是中山裝。 二戰軍服 帽子的話,德式小帽從30年代初戴到1953年,後來換發釦子省略護布縫死的簡化版(類似二戰德軍山地帽跟現代德軍迷彩山地帽的差別)。 其實簡化版抗戰末期就出現但是物質條件好的時候仍然會是有釦子的。 軍官常服,1946年開始有大盤帽,野戰服仍然是德式小帽。
另外他腳上穿著行軍靴,胸前驕傲地佩戴著紅星獎章,武器則是繳獲自德國人的MP40機槍及其帆布彈夾包。 這名在第16航空軍服役的航空工程師戴配有M37式帽徽的土黃色與淺藍色組合的M40式空軍軍官大蓋帽。 絕少穿著的軍官版M41式禮服上衣帶有配M42式航空工程兵兵種徽章的兵種色領章、M35式軍銜徽章以及袖口V字軍銜章;注意領子、前襟和袖口帶有兵種色滾邊。 他的胸前展示著列寧獎章、紅旗獎章和紅星獎章,袖子上則佩戴M42式航空工程師臂章。 這身服裝還搭配了M41式禮服馬褲以及M40式禮服腰帶。 這名第24坦克兵團的坦克連副連長穿配有深棕色M41式徽章的M41式野戰襯衫(pilotka)。
二戰軍服: 裝備
至於我國,陸、空軍在1960年代也曾有製發艾森豪夾克的例子,目前僅剩憲兵與中正預校學生還穿著這種型式的夾克。 這次馮世寬推動「文藝復興」,還將創下海軍也穿艾森豪夾克的世界紀錄。 二戰軍服 M1944夾克因為艾森豪元帥愛穿而著名,甚至當他1969年去世,下葬時也是穿著M1944,而非更正式的軍常服。 美國陸軍與空軍(1947年由陸軍獨立)在戰後仍繼續使用艾森豪夾克,直到1960年代後逐漸消失。
之後曾在軍事模型公司任職,2年後便以插畫家的身分開始獨立創作,大部分的創作皆以軍事題材為主。 他同時也是著名的軍裝用品收集家,並以軍事研究家而為人熟知。 目前主要擔任模型盒面的插畫家和相關商品設計。 其畫風從插畫至使用噴槍的精密畫作都傳承至小松崎茂的風格,並以此不斷發表展現各種技法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COMBAT BIBLE 戰鬥聖經2》等。 即使是在對於外表不是太注重的軍隊中,軍裝依然是其最好的標籤。
對此周一新表示,在此方面國防部會授權各軍種,依據各自任務需求,決定穿著衣服的方式。 例如在艦艇上,就可考慮繼續使用舊式夾克。 國防部希望,官兵未來穿著制服在外,能藉著帥氣的新夾克,提振自己的榮譽,以及外界對軍人的肯定。
1943年,在所羅門群島的瓜那卡那爾島作戰的日軍。 1為一等兵機槍手,肩扛著一挺“99式”輕機槍。 2為從中國東北被調往太平洋戰場的陸軍關東軍二等兵,其軍銜體現在胸口上,鋼盔用棕櫚樹葉藏住,以作為偽裝。 身系白色日常包,為當時日本陸軍的主要裝束。 3為在太平洋島嶼作戰的日本陸軍狙擊手,全身為棕櫚葉裹住,手中的“95式”狙擊步槍為麻布包裹。
二戰德國軍裝分成兩類,一類是德國國防軍軍服,其設計基本延續德國傳統,被稱為“M”系列。 M系列出自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是德國傳統軍服慢慢演化的產物。 在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德國開始改造軍隊,普魯士傳統花哨的軍服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簡潔舒適的M19軍服。
戴戰前制式警察便帽,橡葉花環加老鷹為警察專用國家徽記。 德國警察的兵種色為「毒綠」,意為中世紀女巫煉製的蛇毒液色,德語叫「Giftgrun」。 美國陸軍官員周二表示,新的軍常服將在12月前發放給新兵,新的制服具有懷舊特色,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風格的復刻版,這是前年開放軍人投票而決定的。 在納粹德國軍服的設計中,骷髏、閃電、雄鷹、納粹黨徽等等標誌都是極具象徵性的,這些死亡元素共同組成了納粹德國軍裝的靈魂。 無論是國防軍還是黨衛軍,他們穿著筆挺的軍裝,用履帶軋過歐洲各國的土地,給全歐洲幾千萬人帶來了災難。 SS迷彩裝甲服明文規定只允許佩戴四三年二月十五日製定的迷彩服專用軍銜臂章,禁止在上面佩戴肩章、領章和鷹徽。
地雷清理勞教營的預期生存時間甚至更短——這些“草芥”被要求用肉體穿越雷區去開辟道路。 圖中這名列兵非常幸運地裝備了一支VIM-203型探雷器。 他戴配有M41式棕色帽徽的義務役軍人用M35式“pilotka”船形帽,穿加棉絮的M38式上衣和褲子以及“valenki”式靴子,而上衣的肩章被摘掉了。
一、衝鋒槍1.南部式8mm衝鋒槍這種衝鋒槍很多國家把他歸類為衝鋒手槍,改槍主要用於裝備戰車部隊,由戰車乘員通過車體上開翻開射擊窗口射擊戰車外面近距離敵軍士兵,阻止對方步兵對戰車實施… 1為派往印尼的日本陸軍的朝鮮旅團的一等兵,其領章表現在胸口上,為豎型。 2為在新加坡的日本陸軍上尉,其軍服領口為敞開型,頭戴白色防暑帽。 3為駐馬來西亞的日本憲兵准尉曹長,左手手臂纏有寫有紅字“憲兵”的白袖箍,右手手持一把“南部13式”手槍,這種手槍仿造了德國的“瓦爾特P-38”型手槍,為當時日本下級軍官主要配槍。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