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出現兩種貨幣,這就充分的表明:德國將在冷戰的歲月裡全面走向分裂。 和盟國對德國的戰後處置擁有完整計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盟國對日本的戰後處置可就沒有像處置德國這樣擁有完整的計劃。 恐怖的代名詞- 二戰德國軍隊 德國保安警察(Sicherheits polizei簡稱SIPO),隸屬黨衛隊,主要工作是迫害猶太人及槍殺被佔區“多餘人口”,理由是“沒有多餘口糧”。 這是保安警察軍士長(警察雖然隸屬SS,但擁有與陸軍對等的軍銜)的標準像:戰前制式陸軍禮服(鐵灰),袖口褐色帶2顆鋁扣;禮服領章鑲在兵種色底上,釦子擠在皮帶上方也是一大特徵,官用馬褲及馬靴爲違規穿着。 戴40型便帽,鑲有金邊表示軍官(陸軍尉、校官爲銀,海軍全爲金),左側佩金屬製“雪絨花”。 不過希特勒要求國防軍要在其他戰場上作戰,有時更要同時於3個戰區作戰,造成資源被攤分得不足,1944年起這樣更令到要防禦德國本土已變得不可能。
從法國到北非再到蘇聯,面對實力強大、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對手,德國人展示出一種有效學說的價值。 在戰場上學到一些痛苦的教訓後,英國人、蘇聯人和美國人修改了自己的戰術(戰役)學說,看上去同德國人的軍事學說極為類似,這一點不足為奇。 從1942年起,德國人的優勢逐漸遭到侵蝕,盟軍採用卓有成效的戰術和戰役學說擊敗並打垮了德國國防軍。
- 米爾希的產量提高計畫最初受到反對,但在6月他獲得足夠每月生產900架戰鬥機的資源。
- 即使第7師取得了這些勝利,但第3裝甲軍仍不能突破蘇軍防線,隨後向北面進攻,第7師擔任側翼支持。
- 使得德國只能基本依靠自己的工廠工人夜以繼日地工作為戰爭提供武器。
- 直到Me 410重型戰鬥機的出現才把問題給解決, 但是不久梅塞施密特就把注意力放在了生產Me 264上了。
- 但1931年,新崗哨作為 「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地 」重新開放後,德國社會出現了尖銳的分歧。
- 今天的德國是經濟上的巨人,它也正日益活躍在世界政治舞臺。
但就在這一天,這裡的Ju 52大隊被迫急忙離開其位於薩斯克的基地,因為那裡也開始受到敵軍威脅了。 在前一年冬天德揚斯克空運的總策劃莫吉克上校的指示下,他們開始使用斯佛耶佛(Sverevo)附近的一處玉米田—正好把航程發揮到極限。 不到24小時,在蘇軍轟炸行動中莫吉克損失了52架,包括23架完全燒毀、40架受損的軍機。 當這六架戰鬥機在1月16日躲過皮托尼克的蘇軍時,他們受命要在口袋圈內的古姆拉再次降落,可是這是一座沒有經過整備的機場。 第一架飛機在雪堆上翻覆、第二架衝進一處彈坑、第三、四、五架飛機也遇到了類似的命運。
二戰德國軍隊: 二戰德軍總兵力有多少人
德國空軍變成一個能執行非常廣泛作戰任務,而非特定任務的軍事組織,其功能也處於戰術和戰略兩方面之間。 因此,德國空軍被彈性使用在各任務中,以及提供陸軍條件以達到戰鬥中決定性的勝利。 事實上在戰爭爆發之前,德國空軍僅有15%的軍機是專用於支援陸軍作戰,而因為德軍在二戰初期接連的閃擊戰勝利,使人們存有一種錯誤觀念,認為德國空軍是僅以戰術支援為目的而建立的。
首先,國防軍和自衛隊不僅是稱呼上的不同,隱含在背後的是二者政治地位,乃至兩國政治地位的不同。 而日本沒有國防軍,只有自衛隊,從法理上說類似我們的武警,美國的國民兵(不是國民警衛隊)。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差別,主要的原因在於美國的安排。 德國即便再強大,它也只是一個歐洲大陸國家,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它所造成的損失沒有直接波及到美國,基本上都在歐洲大陸,所以美國沒有必要過分壓制德國軍力。 相反,給予德國國防上一定的自主權,有利於利用(聯邦)德國防備蘇聯。 所以,(聯邦)德國在二戰之後,得以重建軍隊。
日本在剛開始的時候,還能堅守這個原則,只是日本在得到美國的軍事支持後,就想辦法進口大量的武器和裝備。 現如今,日本和美國達成了合作協議,還準備從美國手中購買百架f-35戰機,漸漸的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和陰謀。 本表列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軍隊的指揮官。 二戰指揮官們大多都是職業軍官,不過也有一些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同時擔任軍隊指揮官,如戈林(納粹德國國會議長)、東條英機(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蔣中正(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等。 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自己的軍隊,而日本只能成立自衛隊? 兩個戰敗國在戰後的武裝力量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二戰德國軍隊: 英國新王登基:查爾斯三世與女王行事作風大不同
10月25日隆美爾飛回非洲,但是面對兵力和裝備上的劣勢,隆美爾已經無力回天,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盟軍取勝,成為了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新崗哨建於1818年,最初是為了慶祝德國從拿破侖統治下獲得解放,慶祝戰爭勝利建立起國家認同感。 後來在軍事上的勝利——特別是1871年戰勝法國——是普魯士和德國成為歐洲強國的重要里程碑。 新崗哨既是紀念勝利和將軍們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普魯士軍事機器的中心。
至1935年末,民國政府選定了第二批進行進行重組的部隊,包括第3,4,6,9,10,27,80,83,88,89師。 由於1936年在中國發生的政治和軍事事件,第三批和第四批重組部隊到1937年才得以確定。 中國同年與日本開始作戰,因此,總數達10個師的第三批重組部隊的重組工作未能完成。 第四批重組部隊的重組工作更為糟糕,因為它們甚至無法開始換裝工作。 從一九四三年開始,武裝SS裝甲兵和其它兵種的部隊開始使用SS迷彩帳篷布自行改制一些迷彩服,最常見的樣式接近四一型SS裝甲服,這些都是非制式裝備。 到了一九四四年,出現了用迷彩罩衫的斜紋布改制的SS迷彩裝甲服,在一九四四年三月一日製式化,正式名稱“四四型SS迷彩裝甲服”,主要的材料是人字形斜紋布或厚布,廣泛使用於SS坦克、突擊炮和自行火炮〔包括驅逐坦克〕部隊。
至2月15日,該師離開防線重組,並轉隸於第1裝甲集團軍第3裝甲軍。 此時蘇軍開始了冬季攻勢的最後部分,目標是全殲南方集團軍群。 隆美爾少將從斯圖姆手中接過了第7裝甲師指揮權。
二戰德國軍隊: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英國突擊隊和特種部隊
然而,儘管蘇聯在德國問題上對美國採取了強硬的立場,但美國依然不顧蘇聯的反對,加速了將佔領區變成自己控制下的獨立國家。 1948年9月,以阿登納為首的66名議員在德國西部制定新憲法。 5月23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正式成立。 眼看著美國一手主導了西德的成立,蘇聯在東部佔領區聯合德國的紅色政黨人士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從此,東德和西德在冷戰歲月裡爭鋒相對幾十年。 國軍的重組程序將分組進行,首批進行重組的部隊於1935年中旬被選定,包括中央教導總隊,第2師,第11師,第14師,第25師,第36師,第57師,67師,第87師。
其原因就在於:不管東德還是西德,這兩個德國已經和第三帝國沒有任何的聯絡。 即便兩個德國分別成立自己的軍隊,原來的反法西斯同盟國美英法蘇也用擔心太多。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但蘇聯對日宣戰似乎晚了一步,美國大兵在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的支援下早已做好了獨自佔領日本本土的準備。 美國藉著日本投降的機會,積極派出軍隊奔赴日本。
二戰德國軍隊: 軍官
但這在1985年引起軒然大波,因為他邀請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參觀位於比特堡的一個公墓,結果外界發現公墓裏還葬有納粹黨衛軍軍官。 這些死去的士兵不能作為英雄被公開紀念,因為德國軍隊越來越多地與納粹政權的野蠻征服和戰爭罪行聯繫在一起。 一方面,東德共產黨人宣稱他們憑一己之力打敗了法西斯主義,把新崗哨稱為 「法西斯主義受害者 」紀念館。 另一方面,作為蘇聯的傀儡,東德的領導人卻仍然熱衷於維繫與德國歷史、包括德國軍事傳統的淵源。 與其他參戰國一樣,德國在一戰中也蒙受了巨大的傷亡。 1920年代,這裏首次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全國性哀悼日——人民遊行(Volkstrauertag)。
但德國陸軍1932年年末和1933年年初在一系列師級演習中測試了合併騎兵或摩托化部隊的學說概念。 這種概念在紙面上看似強大,但事實證明並不可取。 騎兵根本無法跟上摩托化部隊,而克服不同兵種間的後勤和協同問題也很困難。 面對這種情況,騎兵們積極接受了摩托化,開始改編成摩托化(機械化)師。 這說明德國人會測試並拋棄那些存有缺陷的戰術和戰役概念,而當時被視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法國陸軍,卻沒有在現實情況下檢驗其軍事學說。
“維京”師是德軍黨衛軍部隊中很有名的一支,除了因其參與了大量殘酷的戰役外,也因為兵員大多非德國籍人,而是其他西歐和北歐國家的志願人員。 1956年,西德開始實施全民義務兵役制,18到45歲的男子必須服兵役。 在冷戰最高峰時期,聯邦國防軍總兵力達到47萬人,擁有4800輛坦克,6320輛裝甲車,1000多架軍用飛機。 西線最大的戰鬥即1940年的,包含荷蘭戰役及法國戰役的黃色方案(Fall Gelb)。 而這個以陸戰為主的行動結束後就演變成了兩個方面的戰鬥,一是由德國空軍發動不列顛戰役攻擊英國,另一就是由德國海軍針對對英國的物資輸送航線進行之戰略打擊。
很多北歐籍的部隊也被經常被編入編出“維京”師,其中有挪威人,愛沙尼亞人等。 二戰德國之敗仿佛是歷史的必然和偶然的總集合,但絕對不是他們的軍隊的過失,無論是國防軍還是黨衛軍都是二戰中戰鬥素質比較高的軍人,他們的戰鬥技巧,戰鬥意志,戰鬥紀律都讓人很佩服。 注意,我只問德國突襲蘇聯時蘇聯的..範陸軍佔了455.3萬、剩下的是47.6萬空軍和超過30萬的紅海軍。
由於德國並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對蘇聯的決定性勝利,德國空軍被迫陷入一場消耗戰中,作戰範圍也持續擴大到北非和大西洋。 美國的參戰更使得英國皇家空軍迅速恢復實力,能對德國本土持續地空襲,德國將其反擊行動稱作「帝國保衛戰」,在這期間,德國空軍的力量持續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線反擊盟軍的德國陸軍缺乏空中支援。 德國空軍以革命性的新式戰機持續戰鬥至戰爭最後幾天,如Me 262、Me 163和He 162,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蘇聯軍隊在二戰前期後期表現出來的的戰鬥力具有很大的差異。 二戰前期,蘇軍其實是一支裝備落後,戰鬥素養極差的軍隊。
我們一般認為英國是個孤立無援的島國——但這並不完全是事實——它高度依賴自己的自治領及殖民地,並得到了由後者提供的各種支援。 英國在1939年尚未做好戰爭的準備,多年以來的經費不足加上對本國外交和法軍地面部隊優勢的依賴,導致英軍並沒有對一場全面戰爭的到來進行相應準備。 二戰德國軍隊 比如常規潛艇, 主戰坦克, 軍用卡車等吊打世界。 核心軍事技術水平某些方面 非常高,畢竟是老牌發達工業國家。 二戰前,在納粹黨領導下,德國經濟起死回生,並創造了奇蹟,德國民眾身陷對希特勒的個人崇拜之中。
二戰德國軍隊: 戰爭鐵血與人性:二戰如何徹底改變美國軍事訓練
1936年Ju 52是德國轟炸機艦隊的骨幹,也促成在新式轟炸機問世前,帝國航空部先生產Ju 86、He 111和Do 17轟炸機等過渡使用。 然而Ju 86的性能差,He 111也比較好。 於西班牙內戰中測試的結果使烏德特(包括部份德國軍工業人員)認為其彈藥的浪費量以軍事的角度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於是烏德特開始計畫俯衝轟炸機的生產,即改變Ju 88和He 177的原本設計,Ju 88的50,000架生產就被預定了,該機的重量也由7噸增加到了12噸,結果使其速度變得低於200公里/時。
戰鬥開始後,第7裝甲師是第3裝甲軍內唯一取得進展的部隊。 當步兵首先發起進攻時,25裝甲團也在一次坦克大戰中突破了T-34的防守,現在第6裝甲師11裝甲團,隨第7裝甲師共同前進,這兩支部隊不斷獲得勝利。 即使第7師取得了這些勝利,但第3裝甲軍仍不能突破蘇軍防線,隨後向北面進攻,第7師擔任側翼支持。 二戰德國軍隊 6天后,進攻繼續,在第6裝甲師與敵激戰後,第7師再次衝到了前面,佔據多納茨。
如果德國不順應民意,極力發展軍事,到那時面對的不僅僅是四周的圍攻,還有德國內部的民怨和反抗。 幾番考量,德國最好的崛起方式是通過和平手段融進歐洲區域經濟廣泛合作的大潮中,實現德國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和繁榮。 二戰德國軍隊 二戰後,面臨國力嚴重衰弱,經濟體系的崩潰,以及遭受的嚴厲制裁,德國民不聊生。 雖然,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下,德國經濟上獲得了巨大發展,不過,美國不是慈善家,幫助德國是有條件的。 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德國民眾在為納粹瘋狂行為買單。
瑞士是一個高度工業化國家,糧食與其他日用品主要依靠進口,由於四周是德國勢力範圍,進口糧食越來越少,又有大批難民湧入,這就加重了糧食緊張的局勢。 二戰德國軍隊 1938年4月1日通過法令授權政府進行初步必要的準備,目的在於保證國家對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1939年在瑞士是節日年,蘇黎世的全國博覽會集中展示了瑞士人民的勤勞、效能和智慧。 二戰德國軍隊 雖然,瑞士人民作為一個以通情達理著稱的民族,仍然希望理智將能取勝,戰爭將能避免,但是聯邦委員會和聯邦議會,在得到國民的贊同和支持下,前幾年中就採取了若干步驟來加強國家的軍事、經濟和政治防務以備萬一發生戰爭。 此為德國聯邦國防軍的海陸空三軍階級章列表,左側為陸軍、空軍,右側為海軍軍階原文及翻譯。
杜魯門批准了國務院“對日佔領與軍政府”備忘錄就明確提出:不搞多個國家分割槽佔領日本。 儘管蘇聯提出,由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和麥克阿瑟共同擔任盟軍對日佔領的最高司令,但蘇聯政府的這一要求被美國拒絕。 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國小城波茨坦舉行會議。 美英蘇首腦在波茨坦會議上進一步細化了雅爾塔協定中對德國的戰後處置問題。 對美國軍方而言,《作戰指揮》自出版以來一直是一份頗具影響的文獻。 美國陸軍1941年推出的作戰學說,大部分內容直接引自《作戰指揮》。
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但是由於當時MAN的董事會主席羅伊什與元首關係並不融洽,最終被迫離職。 二戰德國軍隊 戰爭結束後,位於慕尼克的曼公司大卡車生產蒸蒸日上。 直到今天,大卡車始終是公司最重要的一個業務領域。 除此之外,曼公司還生產渦輪機,壓縮機,飛機引擎和輪船馬達。 實際上透過北冰洋而轉送至蘇聯手中的物資僅佔全部的25%,另外70%是經由美國航運轉送至波斯灣港口,再經由鐵路送達蘇聯,其他還有少數來自美國西岸運送至海參威的路線。
法德混成旅裝備有成建制的合成火炮系統的指揮控制設備,監視、目標獲取和偵察設備以及武器平臺。 該營將會優化混成旅在歐洲軍中的戰術作戰職能。 2009年整個陸軍部隊裁軍,重組為三類部隊,即3.5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7萬人的正規部隊和10.6萬人的後備部隊。 其野戰炮兵更是放棄了牽引式火炮,炮兵只保留2種主戰武裝,即155毫米自行火炮PzH2000與227毫米火箭炮MARS(MLRS德軍版)。
不過這已經太遲了,蘇軍已經獲得了突出部的全面勝利,此時,盟軍在西西裡登陸,堡壘行動終止。 第3裝甲集團軍遭到蘇軍打擊,但第7裝甲師未受攻擊。 最後沿利馬建立了第1道防線,可是,此時的第7裝甲師像大多數師一樣,不過是一個戰鬥群規模:僅有千余步兵和少量坦克。 在俄國的第一年中該師損失9200人,其中2100戰死。 帝國師被公認是武裝黨衛隊的頂尖王牌,作為黨衛隊最早的組建的師級部隊,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組建的“阿道夫. 希特勒”警衛旗隊擴編為師而擠佔了帝國師排名第一的位置,否則不論從資歷還是戰功來說他都應該是黨衛隊武裝師的NO.1。
二戰德國軍隊: 德國聯邦國防軍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