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地藏王菩薩10大優點

九華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別在神光嶺、百歲宮、雙溪寺。 神光嶺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地藏塔”。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 “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贊曰:“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答平甫舟中望九華》)。

  • 三樓大雄寶殿,祀 釋迦牟尼佛、太歲殿祀 太歲星君、文昌殿祀 文昌帝君。
  • 唐至德初年,鄉紳諸葛節等登高賞秋。
  • 地藏王聖像景區神奇靈秀的山水與博大精深的佛文化的完美結合,使九華山成為“人佛共存”的心靈凈土;修身養性的天堂和祈福美好未來的聖地。
  • 泉邊有一株金錢樹,為九華山三寶之一。
  • 入住淨心小棧後,我詢問民宿老闆,遊九華山的路線該怎麼走?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相貌長得好壞,是其思想與行為如何的集中表現。 今人不察,不在行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採取整容,打扮的辦法,結果是適得其反。 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答覆地藏菩薩的話:“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脱一切受苦眾生”的話,是發人深省的。 地藏菩薩像還常有以一頭形似獅子的瑞獸為坐騎的,名號曰:“諦聽”或“善聽”。 地藏殿的脅侍為金喬覺修道時曾資助過他的閔姓山主及其兒子,二人後來皆隨金喬覺出家,九華山成了地藏道場後,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薩的脅侍。 據《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十輪經》等記,由於地藏菩薩在無佛的“五濁惡世”(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濟渡眾生,為了讓眾生能深信因果,皈依三寶,所以顯示出家僧人相。

湛然圓滿,無分別相,亦名自性清淨心。 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功德,清淨之業,亦名如來藏。 遍一切處,圓滿不動,亦名諸佛法身。 妄心: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為因為體。 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然內虛偽,無有真實。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傳説

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 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九華山 ,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聖地,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地藏菩薩道場。

金喬覺比丘生活安定後,他更加用功修行、研習佛法,護法的這群人也常來請教佛法。 尤其是閔公,他非常敬重三寶,每天都要供養一百位僧眾;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去邀請,總是只有九十九位,一定要專程去邀請金喬覺比丘,才會正好滿一百位,長此以往金喬覺比丘經常到閔公家裡應供。 在成長階段,法師一直是聰慧過人,早年就讀臺北市第三女子高中(即今北一女中)。 李慈勤為康熙 58 年移民台灣 開墾並向平埔族購得開發苑裡通霄經營權者之一。 據當地人告知,傳說法師出生當時,祥光滿堂,身胞白膜,異於常嬰,而這種瑞相要登地菩薩才能 擁有,堪稱異數。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台南「175咖啡公路」評價最好的餐廳

這其中的巧妙感受,就讓遊客們自己內心去評斷了。 七層蓮花寶殿的四大龍柱實在難能可貴;其居中的兩柱,均雕有龍有鳳,符合「龍鳳呈祥說」,象徵族群融合、婚姻美滿、家庭和樂之意。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前來頂禮膜拜者,皆能獲得神佑,有情人成眷屬,安居樂業,生活美滿幸福。 又地藏菩薩教導,若未來世諸眾生等。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這位年輕的比丘就棄船、帶著白狗,向山的方向前進,不知不覺中來到山嶺處,放眼一看,山下盡是一片平原,風景十分優美。 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過了七十五年的時間。 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喬覺和尚圓寂,年99歲,身坐往生。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超越三年身未腐,人們建塔供奉他的肉身,從此九華山被稱為地藏道場,信眾紛紛至朝山,香火綿延不斷。 在中國佛教史上以外國僧人而成為菩薩者,以真身應化而享有千年香火者只有金喬覺一人。

中國人特重孝道,其慎終追遠的精神,與地藏法門有所吻合。 所以地藏菩薩在中國,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不無道理。 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法會,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會,在我國各地廣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門與中國孝道結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蓮池、憨山、澫益四大師和先師圓瑛大師,都特別推崇地藏菩薩。 其意趣所在,是將佛教的度亡與中國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進一步與中國社會相適應。 (一)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地藏菩薩那時為婆羅門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寶,修習邪道,死後墮入地獄受苦。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中國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九華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緣起於新羅國僧人“ 金地藏 ”的修道故事。 新羅國就是現今的韓國,新羅王族金喬覺(696 —794年)24歲時削髮為僧,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於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岩洞棲居修行。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於一食頃,而能成就無量億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 唐朝開元年間,古代新羅宗室公子金喬覺,少年在九華山苦修,享壽九十有九,駐錫九華山,居於南臺,風餐露宿刻苦修行,在世靈蹟不斷,華人與朝鮮人皆認為其是地藏菩薩的化身。 ,以至十幾個世紀以來,在此修行、成就者不乏其人,來此朝聖、參觀者絡繹不絕。 尤其江浙一帶的房產、建築相關人士,有每年(特別是在開工前)去九華山拜祭的習俗。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因位於徽州府之西,曾設「鋪遞所」,故改名西遞。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世界最詭異的3座佛像,中國有2座,日本有1座,一到晚上讓人後背發涼

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四季分明,雨熱同季。 每年9月到次年4月間,乾寒的冬季風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由北向南勢力逐漸減弱,形成寒冷乾燥、南北溫差很大的狀況。 夏季風影響時間較短,每年的4至9月,暖濕氣流從海洋上吹來,形成普遍高溫多雨、南北溫差很小的狀況。 人種:雖然中國是一個多文化國家,種族有56個之多,但超過92%的人口仍為漢族,剩下的55個族群總計約有一億零八百萬人,居住在2/3的中國土地上,這些土地主要為於中國的邊疆地區。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九華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 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 對外開放後,新辟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 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淞、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讚歎不已,流連忘返。 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九華山地藏菩薩 肉身菩薩深度五日

見九華山峯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於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 據説他那時雖已六十歲,但身體異常健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他擇了東崖岩石,終日坐禪誦經,後被山民諸葛節發現,民眾大為感動。 其事蹟傳開後,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等人的捐助,於是建寺廟,闢道場。 金喬覺去世後,葬於神光嶺的月身寶殿,俗稱“肉身塔”。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讓他已經死掉在十八層地獄裡的媽媽,就因為她真誠學習禮佛,而升到了天上這一世是她第一個劫。 第二個劫是在後來又一世輪迴,地藏王菩薩還是一個女子,這一世她的媽媽沒有再像上一世修邪了,但他的媽媽燒殺了很多條魚 因為非常喜歡吃魚卵,所以還是死了,女子就猜想,他的媽媽是不是又進地獄了? 就趕緊請了一個能去天上地下的和尚,讓他到地獄裡找找看,結果他的媽媽真的在地獄裡,於是她又花光了所有的錢財用來學習禮佛,很多人都被他的孝心感動。 地藏王聖像景區九華山大願文化園,是一座以地藏文化為核心的佛教文化主題公園,是莊嚴地藏道場,也是九華山打造世界級旅遊勝地和國際性佛教聖地的標誌性工程。 新羅國(位於朝鮮半島南端)王族金喬覺(696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794年),24歲時削髮為僧,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於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 地藏王初抵九華山時,遇到地主閔公齋百僧,閔公請地藏王正好補足第一百之數。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九華山

在《地藏十輪經》説:“地藏菩薩,每日清晨,入恆河沙定。 從定起已,遍於十方諸佛國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隨其所應,利益安樂。 地藏菩薩每日清晨還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饑饉劫,利益安樂,諸有情事。 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王。 也有說地藏王菩薩的坐騎是一個汗魅,也就是殭屍中的一種,能帶來弄瘟疫,尤其是旱災,不過後來被地藏王收服了,就做了地藏王的坐騎。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當母子相見後,其母悲喜交加,連哭三晝夜,眼睛哭瞎了。 地藏和尚是個大孝子,他每天親自提取化城寺前的山泉,為母親洗眼,終於使母親眼睛復明,後人為了紀念他的母親,彰示地藏和尚的孝心,便在井邊建造一座石塔,稱井為「明眼泉」,塔為「娘娘塔」,今塔基尚存。 唐至德初年,鄉紳諸葛節等登高賞秋。 遊至東崖,山深無人,居唯一僧,閉目石室。 群老被地藏和尚的苦行精神所感動,紛紛出錢出力,買下舊地,修建「化城寺」後,懇請地藏和尚入寺修行。

終於抵達肉身寶殿,此地原名金地藏塔,俗稱“老爺頂”。 位於九華街西神光嶺頭,始建于唐代貞元十三年(西元797年),重建于清同治年間(西元1862~1874年)。 金地藏晚年以此為南台讀經,其圓寂三年後,仍顏面如生,正是菩薩降世應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層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稱地藏墳。 因基塔之地曾現“圓光”,故後人名其地為神光嶺。

經中開示了針對了每一類問題的多種回答,如果占察卦象在回答區內則是相應, 如果答非所問則爲不相應,非開示的答案。 經中還開示了「地藏懺法」,可在拜懺後配合占察輪使用,占察業報多少,是否清淨。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訴普廣菩薩,如果在「十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三十日)中持齋、念佛、禮拜,就能遠離疾病,衣食富足。 地藏菩薩之梵文名「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kṣiti」(乞叉底)有大地之意,「garbha」(檗婆)有胎藏或含藏之意,故云「地藏」。 《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等均稱「地藏菩薩」。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則以「地藏王菩薩」稱之,故漢地尊稱菩薩為「地藏王」,王者意思是「自在」,表示菩薩「於一切法自在」義。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地藏占察法門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