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老建築典藏中心主任盧惠敏說,三山國王廟中的前殿、正殿、拜庭擁有八幅彩繪,呈現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與薛仁貴、樊梨花等精彩故事,另有灰泥壁畫、木構彩繪、剪黏都是珍貴的文化資產,修復相當不易,彩繪師除了要了解溶劑材料,不破壞彩繪層,還必須具備整體美感,才能重現廟宇的彩繪藝術。 每年的正月初二,麟洛人都會到九如將大王爺和王爺奶奶迎回娘家麟洛,用折成長條狀鈔票再繫上繩子綁成花朵形狀的「結衫帶」贈與王爺奶奶,代表著客家人的祝福。 因還傳說當時由長治鄉的三座屋國王宮二王爺所作媒,因此王爺奶奶回娘家當日,也會遶境長治的國王宮。 九如廟 到了正月十五,九如人則會至麟洛迎回,先到鄭成功廟上香,再回王爺奶奶的娘家東海堂祭拜祖先。 廟方在2004年4月27日的擲筊結果為改建,舉行儀式時有文史團體前往抗議。 屏東縣政府則依古蹟審查程序於同年5月27日公告此廟公告為三級古蹟,廟方得知後在同年6月由時任主委的蔡順和帶隊至縣府抗議。
護龍指的是臺灣傳統房屋建築,例如:三合院、四合院等,中位於正身(正身:傳統厝屋位於中間最主要的建築物,又稱為大厝身、正間、本堂、正堂)左右之房屋,與中軸線互相平行且對稱的建築物,在客家地區也稱為「橫屋」,還有其他名稱,例如:護室、護厝、室仔、櫸頭、伸手、間仔等。 九如廟 護龍的地位及等級皆次於正身,因此形式、用料與做工沒有正身那麼考究。 九如三山國王廟的左右護龍,以閩南瓦與白灰壁為主,甚具價值,與古蹟本體的山川殿、拜亭、正殿、後殿在建構方面與空間上息息相關。 「三山國王」是粵東地方的守護神,原指廣東潮州府附近的三座名山(獨山、明山、巾山),「三山國王」就是這三座名山的鎮山神,進而成為客家族群(潮州人)之普遍信仰,並傳及海外生根。
九如廟: 屏東縣九如鄉寺廟/主祀神像/寺廟地址/電話
2011年3月,屏東又發生4.8級地震,此廟左側三川殿及屋脊受損嚴重。 上梁部分坍塌危及信眾安全,縣議員尤慶賀抨擊2012年度全縣古蹟共編列四千多萬元經費,三山國王廟卻分配為零,將對文化處長徐芬春提出不適任案。 窗上牆壁雕成書冊形狀,上面提詩詞,每扇內容都不同,字跡今日能清晰可見。 前後院的地板由紅磚鋪成,舖設成菱形狀,以免龜裂,富有建築的科學性。 古厝內設有間文物展覽室,詳細說明了這間古厝各項建築的來由,據村內一位長老口述,這間古厝因較無整修,所以保有了閔南建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原味,喜歡研究閔南建築的,來此一趟就不用再到其它地方看了。 另位於古厝旁有一處林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卻種植了一百種以上的樹,也算是耆老村的另一景觀點。
國道3號九如交流道下,驅車沿著台3線往屏東市方向一路直行,短短不到1公里的九如市區車程中,兩旁皆可看到斗大的「粿仔」招牌,原以為粿仔條是客家特有美食,來到九如卻成了當地人從小到大的在地美味。 九如廟 重建後的九如三山國王廟,清同治5年(公元1867年)在仕紳號召下,開始第1次重修工程。 到了日治時期,廟身因年久失修,後殿倒塌,前殿也瀕臨危險。
九如廟: 人神之戀 九如王爺奶奶回娘家
該石碑記述著清嘉慶元年該廟所購置的廟產,以備國王千秋祭典之用,由碑文可知九塊厝的三山國王廟建於豎立該石碑(清嘉慶元年,1796年)的前幾年。 廟內正殿懸掛的那塊「乾隆戊戍年葭月穀旦」,由「眾庄弟子仝敬立」的「威震海東」橫匾,顯示該廟是在清乾隆43年完竣,即可印證這種論點。 這也正是《鳳山縣采訪冊》所記載的:三山國王廟,一在九塊厝莊(港西),縣東北三十里,屋十一間,清乾隆43年陳慶祥募建。
九如人幾乎都是務農為生,所以保有了農家特有的樸質、樂天性格,這裡是台灣香蕉主要產地,也設立了全球唯一的香蕉研究所,同時這裡也是台灣最大的冬季蔬菜供應地。 九如鄉早期是平埔族巴轆社族居住的地方,因此舊地名取該社之名字命之為「巴轆社」。 後來明末清初時期有漢人張、楊、黃、鄭等九戶人家遷來此地定居,改稱之為「九塊厝」,後因有感「九塊」不雅,取三多九如之意,改為「九如」。 烏俄戰事最新消息,台北時間今天晚間,烏克蘭對首都基輔在內,發布全國性空襲警報,呼籲民眾前往防空洞避難。 另外位於烏東的巴赫姆特持續激戰,當地醫院已經擠滿大量傷患。
九如廟: 台灣麥當勞宣布21日漲價!套餐貴10元 多款單點品項調漲5~7元
潮州人的身分逐漸被歷史埋沒,但是九塊厝與麟洛的盟友關係,至今仍然持續下去。 九如廟 但事後查看廟方在臉書上張貼的照片,就曉得這場祭祀活動,真是動員兩鄉眾多的在地居民。 王爺奶奶的婚嫁,絕非只是神明的事情,而是兩地人實質動員與長久交好的媒介。
- 九如三山國王廟乾隆43年(1778年)完工,原在舊巴轆,1807年遷移至現址,1866年、1929年歷經兩次重建,為國內原址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三山國王廟。
- 認識田媽媽 田媽媽是一群有著堅強毅力與創業精神農家婦女的代稱,是在台灣各地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在地料理達人。
- 酒莊巡禮 水果王國台灣,擁有品種、土地、人的良好釀酒條件。
- 2014年,屏東縣府將此傳說活動列入縣定文資民俗活動。
- 其迎回娘家的習俗稱為「王爺奶奶回娘家」、「九如王爺奶轉後頭」、「麟洛老姑婆轉妹家」。
主祀三山國王原為廣東東部興盛的民間信仰,以明山、獨山、巾山(巾山又稱中山、福山)等三山之山神為神祇。 是一處農村再造成功的範例,以水溝養殖的錦鯉,拍拍手就來遊客前,一點也不陌生,這個景觀曾上過全國各大媒體,村民總喜歡來做這個運動,看看魚兒爭先恐後的樣子,真的還很有趣。 這水溝養錦鯉的奇觀,不少人是聞名而來,也讓這個耆老村因此成了,九如鄉最夯的觀光景點。
九如廟: 高雄輕軌龍貓隧道暴紅遊客越軌道搶拍 警開出第1張罰單
還有一句用來表示兩地感情的諺語:「麟洛母舅,九如親家。」閩南人移入九如後仍祭拜三山國王,並將相關習俗延續。 登錄種類:寺廟評定時間2012年11月20日詳細登錄資料九如三山國王廟,又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位於臺灣屏東縣九如鄉九明村的三山國王廟,以跨越閩客族群、連結九如鄉與麟洛鄉、長治鄉三地的傳說「九如大王爺娶麟洛徐氏女」與習俗聞名。 九如廟 強力主張保存廟宇的九如鄉文化促進會理事張順奮指出,三山國王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見證先人來台開墾的珍貴歷史,是九如地區唯一的文化資產,過去因蟲蛀等因素有過數次的小整修,但廟宇主建築保存大致完整,無論是彩繪門神、匾額等文物到建築主體本身,皆深具歷史意義。 九如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如鄉九塊村,創建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初期,是當地粵籍文化信仰的代表,也是屏東平原重要之信仰中心。
繞境後鄉內最先出生的男嬰即為「男孫頭」,其母親要背著男嬰提著燈籠,到廟裡感謝王爺奶奶,此為「出男孫燈」的習俗。 九如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塊厝(現為九如鄉九塊村),據文獻顯示,當地原為平埔族「巴轆社」,約在18世紀中葉後逐漸為漢人取代,成為「巴轆庄」。 據當地流傳說法,三山國王原為明末清初,潮州移民從廣東霖田祖廟帶來當地,設草寮祭祀,後曾於明永曆5年(公元1651年)建廟。 九如廟 然而現存文獻則記載,由鄉紳陳慶祥(生卒年不詳)為首募捐,在武洛溪南岸建廟,並於清乾隆43年(公元1778年)竣工,成為九塊厝的庄廟。 然而在約清嘉慶初年(公元1795年至1807年)當地洪水氾濫,沖毀整個村落,三山國王廟宇也遭沖垮,庄民僅帶著三山國王神像,移往武洛溪北岸重建聚落,並於現址建造新廟,於清嘉慶12年(公元1807年)竣工。 由於當地居民混雜,除潮州移民外,漳、泉移民亦多,信仰混雜。
臺灣屏東地區廣東福佬人的身份與認同〉一文中提出了見解:九如三山國王與麟洛王爺奶奶的「人神聯姻」,是九如與麟洛兩方的結盟,而這個結盟讓海豐庄感到不滿,因而有了「兄弟失和」的傳說。 學者陳麗華以族群關係做解釋在2013年發表於《台灣史研究》的〈「消失」的族群? 台灣的神明傳說故事非常有趣,保庇NOW之前介紹了〈人神之戀 九如王爺奶奶回娘家〉的故事,以及因為這場人神之戀而衍伸出的〈兄弟鬩牆? 然而這個故事還有其他版本,原來九如三王公跛腳並非兄弟鬩牆,全是一場誤會。 (圖/陳瑀桓授權)先讓大家複習一下,九如與海豐的三山國王為什麼會有不合的傳聞,在〈兄弟鬩牆? 〉一文中,提到兩間廟的神明金身是用同一塊木材所刻,彼此之間視為兄弟。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