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詳細資料

佛說諸法無作無相第一寂滅。 有能如是諦了斯義。 為諸如來之所讚歎。 不違法相是即佛說。 亦是熾然般若波羅蜜相。 亦名熾燃具足佛法。

  •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 因為一切法畢竟空故,一切法無差異相故,一切法無生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無起無作故。
  • 即五蘊是法身。
  • 無盡無滅不離生死亦非不離。
  • 何謂具足法相?

謂行深般若之本心本智,到波羅蜜之彼岸,而證菩提之果。 不但觀自在菩薩而然,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莫不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大道也。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是身,是口,是意。如是取相作緣,是名身口意不淨。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無量千萬世作轉輪聖王,值遇無量百千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嘆。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以檀那為首安樂一切眾生,須飲食與飲食,衣服、臥具、瓔珞、華香、房舍、燈燭,隨人所須盡給與之。 佛告舍利弗:「一切阿羅漢、辟支佛諸果及智,是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舍利弗,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當知是阿惟越致地中住。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菩薩為什麼要高舉寶劍

譬如大地一切藥木皆依地生長。 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而得增長。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汝問:云何名佛?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 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 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 菩提之相,無言無說。 言說、菩提二俱空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貫實‪義‬

此書將八篇釋論譯成英文集結成書。 談錫永編著的《心經內義與究竟義》書中,則有吉祥獅子、無垢友、阿底峽所撰釋論的中譯本。 禪宗六祖惠能對于摩訶般若波羅蜜的意思有相關的解說,見《六祖壇經》。

譬如車,轅、軸、輻、輞等和合故有,無別車。 人亦如是,五眾和合故有,無別人。 才能真正遠離只想到自己怕輪迴之苦求解脫,卻不真心關懷眾生他人死活,而達到真正脫離輪迴之苦、讓自己如來藏處於安樂、圓滿、寂靜不再輪迴的境界。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心經是什麼?

所以諸法具足,而畢竟無礙。 若欲如是知,應學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此一段文是說欲修菩薩行,當學般若波羅蜜。 如我本行菩薩道時,修諸善根,欲住阿鞞跋致地,當學般若波羅蜜。

單法者,即般若波羅蜜多也;實相者,即諸法空相也。 觀照者,即照見五蘊皆空妄也。 度苦者,即度一切業報苦厄也。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如是思議不思議性俱不可說。 一切聲相非思議亦非不可思議。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雲何如來說般若波羅蜜。 一切諸法無諍論相。

佛以微物親近供養然燈佛,便蒙授記當來作佛。 因世尊當時以無所得心親近供養,所以蒙佛授記。 故欲親近供養諸佛,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色身出胎之後。 六根但有所觸。 尚未了知六塵之涉入也。 色身日漸長大。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

法界一相,無生無滅,焉得謂如來出現於世? 所以文殊菩薩回答說,如果如來出現於世,那麼法界如來無有二相,所以一切法界,亦應出現於世。 這一段文中,文殊菩薩寓有褒大貶小之意,故曰我即漏盡「真」阿羅漢。 聲聞緣覺雖不漏於分段生死,卻漏於變易生死。

  • 汝於過去佛所久種善根。
  • 即是般若波羅蜜故。
  • 三、佛具知種種禪定三昧之智力。
  • 所教的,當然是還在學習階段的菩薩,不是已經證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
  • 眼睛看的、耳朵聽的、身體接觸的、意識想的都不是實體,都是因緣條件的組合;以假為真,顯然是錯覺。
  • 如果以有所得心,於諸法起分別想,便是不善思惟了。
  • 為一切眾生髮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

但是眾生相即是無相,若執無相為相,即非如來。 如來既是過盡德圓福慧兩足,定不著於眾生相,所以說眾生相亦不可得。 但是眾生迷惑,不知過去未來現在相皆是因緣幻現而非實有,於是取著過去現在未來為決定實有。 因而謂佛滅度,謂佛出世。 若謂未來諸佛出興於世,一切諸佛亦應皆出現於世。 因為一相不思議中,無過去未來現在相。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心經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