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應乎上文「乃至聲聞緣覺學無學人,亦當不離是印而修道果。」文殊師利更泯聲聞緣覺學無學人境界相,復泯道果境界相。 何故說乃至聲聞緣覺學無學人,亦當不離是印而修道果呢? 因為小乘三法印或是四法印,皆是實相一印的分別說。 所以總說是實相一印,別說則曰三法印。
是很沉默寡言,也就是說不講的,但是他經常是一鳴驚人。 由於他並不是經常開口在說法,所以他講話的語音,有一點含糊不清,但是我是很注意的,很注意的聽他講的每一句話,我發覺它是經常在做自我內心的掙扎。 在執著跟不執著之間,經常一下子執著,一下子又不執著,一下子自在,一下子又不自在啊! 他是屬於這個「大愚若智型」的,「大愚若智」不是「大智若愚」啊!
摩訶般若多: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口誦般若(般若就是空),儘作口頭禪,不去實行,即使經一萬個大劫還是不能見本有的般若,這對你始終是沒有益處。 心經是大般若經的精華、心髓,也是借著偉大智慧,到達解脫彼岸的一種心態的敘述。 懂得梵文的人,他不會念缽瑞,而是念「巴尼亞」。 所以現在來告訴你修行菩薩道的心法口訣,這個口訣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快揭開面紗看透四聖諦的真貌、快看透拋棄四聖諦帶來的困擾。 要想度化成為菩薩就要看透揭去四聖諦帶來的牽絆,想當菩薩的人都要透徹了解四聖諦進而拋開,這樣才能真正開悟成就菩薩之道。 不管是過去、現在成佛、還是未來即將成佛的眾菩薩,都是依照這些修行菩薩道的方法求得智慧,得到至高無上的正等正覺。
- 大莊嚴者,是福慧二莊嚴。
- 若有一法可得,即有一分識心結習未盡。
- 三、佛具知種種禪定三昧之智力。
- 五欲者在前五識,五蓋者在第六意識。
- 其實佛住世者,是示現世間行如幻佛事,於第一義中,無佛住世亦無不住世。
小孩子有不懂的事一定要問大人,大人就給小孩子解說緣由。 當小孩子忽然間悟解心開,明白這一切的事,那就和有智慧人沒有什麼分別。 本來愚癡人和大智人的般若智慧是沒有分別,只因一個會用,一個不會用罷了。 為什麼小根小智的人聽聞佛法而不開悟呢?
摩訶般若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什麼意思?
原來不懂的地方,突然間就抓住了祂的意思或祂抓住我的心;“我心是經典,經典是我心”! 你自身就是一個極樂世界,自身就是一部經典,你這個心就已經跟佛心相通了,這個境界各位可以去嘗試看看。 很用心的念,這一念,就合於阿彌陀佛所發的願,他也去了。 「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 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
佛對於六道凡夫有漏行之所至處,及聖者無漏行之所至處,悉能如實知之。 知眾生死時生時善惡業緣。 佛於一切眾生種種宿命悉知,一生至百千萬生,一劫乃至百千萬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諸如姓名飲食苦樂壽命等,悉能知之。
摩訶般若多: 心經解釋
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 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妄念就是不真不實在的念頭,虛妄不實在,儘打妄想。 顛倒就是明知這事不對卻偏要做,且狡辯說它對。 你所好的雖不合法但仍任性做去,這是顛倒。 不但你自己這樣做,且還要影響他人學你的壞榜樣,這是顛倒。
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應作如是學般若波羅蜜。 作如是學者,即以無所得為方便學般若波羅蜜也。 經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於一切法非得,亦非不得。 亦無生死可捨,亦無涅槃可證。 非思議非不思議,非作非不作。 摩訶般若多 菩薩摩訶薩,於此四諦法輪,悉能自證但是卻不取著。
摩訶般若多: 摩訶般若波蜜多心経(まかはんにゃはらみったしんぎょう)
1982年法勇比丘(Bhikkhu Dharmaviro)依玄奘漢譯本作德譯本。 法譯本:1984年吳其昱依玄奘漢譯本作法譯本。 日譯本:1972年松原泰道依梵文本作現代日語譯本1977年榊亮三郎依法隆寺修訂梵文本作日文意譯本。 1988年白石真道依修訂梵文廣、略本作日譯本。 昭和16年,高島米峰、清泉芳嚴依法月、般若共利、智慧輪、施護、法成等漢譯本作日譯本。 昭和52年,寺本婉雅依藏文本作日譯本。
菩薩以法眼看清了這些,不依虛幻,不取虛幻而皈依內在於自心的偉大智慧——摩訶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依靠內在的偉大智慧,到達光明圓滿的生命彼岸。 因此祂心裏就沒有罣礙,生活上也就沒有障礙,因此也沒有恐怖,遠離一切錯誤、顛倒、虛幻、夢想,最後到達定慧圓明,常樂我淨,涅槃境界。 正覺就是真正的正確的覺受,真正的覺受是來自摩訶般若波羅密的自覺。 由此也可以知道摩訶般若是具有最偉大的的神力的真實語言,是具備無量的光明的真實語言,是沒有比這更大的真實語言。
清淨心即名般若心,故般若心即一切善根之本。 此即眾生本覺地,於本覺中本來清淨,既無相亦無增減。 貪瞋癡是眾生不覺位,假修習力而達不貪不瞋不癡,是眾生始覺位。 所以於不覺與始覺時,可言有善根增減,然而本覺,則是廓然大淨,無相無增減了。 所以文殊菩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羅蜜(即不住一切相),於諸善根無增無減,於一切法亦無增無減,乃至於此般若波羅蜜亦無增無減。 佛復問文殊菩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多: 一心念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三)
般若地位尊重,單是智慧此一名詞,不足以表達般若的尊貴重要,故不翻譯成中文,仍然保留其梵音,乃屬於四種翻譯中的翻字不翻音;五種不翻中之尊重不翻。 至於何謂四種翻譯及五種不翻,大家可以聽一下我在心經裏的解釋。 但是「心」,就是一種「空性」,你知道嗎? 「心」本來它就是一種「空性」,其實你們可以供養實在的東西。 你們有拿來,那麼你們就可以供養。
接下來,當時薩陀波崙菩薩就散花給他的老師,然後跟他的老師說:「我從今日以身屬師,供給供養。」就跟他的師父這樣講。 這樣講以後,就站在他師父旁邊。 接著如來說出欲見佛等等,皆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你佛性在你心中,你就有神通力。 她就跟我印證,她說:「郭老師!我聽到西方極樂世界念佛跟你告訴我說你上次為人家助念,所聽到的那個佛號很像!」。 何小姐因為她這個腳疾纏了十七年──二十幾歲的女孩最愛漂亮的時候,這老是連夏天都要纏著紗布弄著棉花,還幾個鐘頭就要再換,這還得了? 摩訶般若多 又有味道,交男朋友也不方便。 我幫助我的先生從窮苦的人家一直到現在是駐華盛頓辦事處政治組的副組長,他如果回來台灣的話,就是可以做外交部的副司長。
菩薩以正法(如八正道、十善業標準)施行度化。 沒有貪嗔痴引發意念生起就不需要用正法消滅惡念、沒有貪嗔痴等污穢意識及行為就不需要去清淨、沒有任何慾望增加的念頭產生惡行就不需要去減除。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 當知此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歎,莫能具說。 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十八界也沒有。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十二因緣只是一個虛幻的過程,菩薩不觀「十二因緣」,無須分析,般若觀照下,當體是空。 概括地說,般若的當體是個「無」,是個「無無」。
皆乘一如成最正覺,言佛報身也,讚佛解脫德也。 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言佛化身也,讚佛般若德也。 諸佛以法身同故,所以功德無二。 摩訶般若多 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若能如是知一切法相悉空,一切法悉無相,一切法悉不可得,就是如你文殊師利所說的情形,便是修學般若波羅蜜了。 文殊問得極妙,佛答得更妙。 非涅槃法非生死法,是不住涅槃不住生死也。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