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已成為古蹟的新屋范姜祖堂旁附有祖塔,而新屋區的葉五美公祖塔更是齊聚數千名子孫祭祖。 龍神:所謂的龍神,是守護風水的神靈,一說是四神獸中的青龍,另說為守護山陵的山神,多半是以浮雕表示、有人只在墓位左側小角落堆石表示。 有江湖術士稱「掃墓途中,絕對不能踩踏他人墳墓」;公墓墓區,墳塚鄰近,如何能不踩踏? 其實閩南習俗,沿途因攀爬而不得已,可以踩踏他人墳墓,但必須合掌道歉,或者呼喊「借過」即可。
這種習俗就叫做「揖墓粿」,就是說,請住在墓地附近的兒童,幫忙看管墳墓,不要隨意踐踏墓園,然而在現今豐衣足食的年代,揖墓粿的習俗已漸漸消失了。 台灣地區的客家人,掃墓的日期由正月十六日起,一直延續到清明節。 掃墓供品 這是因為早期的客家移民來台較晚,較為富庶的地點都已經有人居住,而在貧瘠的丘陵地也缺乏發展,所以客家子弟多出外謀生發展,又當時的交通不便,所以會趁年假返鄉之餘,順便祭祖掃墓之後,就返回自己工作崗位了。
掃墓供品: 清明掃墓祭祖大哉問,這些清明掃墓禁忌千萬別犯!
上圖由左到右分別是小銀、大銀、刈金,這三種金紙用途不一樣,千萬別搞錯了喔! 掃墓供品 小銀是用來祭拜祖先、亡魂跟好兄弟的,大銀是祭拜祖先用,而刈金是最常用的金紙,用來祭拜神明,但也可以祭拜祖先跟地基主。 牲禮最常用的可以用大三牲,通常使用豬肉、全雞、全鴨,其中之一可以用魚或乾魷魚代替,擺設的以拜拜的方向為準,中間放豬肉、左邊放雞肉、右邊放魚肉。 譚敦慈護理師特別強調,祭拜過程中,難免會有香灰掉落菜餚中或水果上,或是沾到香腳紅色染料的部分,返家後一定要清洗乾淨再煮沸,香灰及染料中有較多的有毒物質,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更要避免誤食。
在台灣寸金寸土地地方,尤其台北,房子配上車位,往往都開出相當高的價格,然而在車位的選擇上,坡道平面與機械式,又是一門學問,… 根據氣象局網站,今(19)日平地最低溫為新竹縣峨眉鄉攝氏4.0度。 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因強輻射冷卻作用最低氣溫略往南調至竹苗、台中;… 整串水果(荔枝、葡萄、龍眼等):整串水果有台語「死整串」的意思,因此為了要避免家中可能有人會跟著往生者走,盡量不要選用整串的水果會比較好。 燒金紙:先取下拜土地公的金紙、三拜稟報後開始燒化;燒完拜后土的金紙後,在取祭拜祖先的金紙,同樣三拜後燒化。
掃墓供品: 清明節地藏王菩薩供品準備
專家建議,掃墓要從守護神「后土」先拜,其次是管山頭的「山靈」,接著再祭祖,比較慎重的人家,可以拿「掛紙」,壓在后土、山靈以及祖碑上,墓後則是以直序方式壓紙,象徵替祖先修整房屋,假如祖先風水位在新北市,有免費工具能借。 清掃祖先風水時,假如是女性月事來,千萬別跨越祖碑表示尊重,當心腳步,別跌倒跌掉好運,也切勿一人前往,避免獨享祖先庇蔭。 在台灣比較常見的三種 清明節拜拜 與掃墓方式,包含掛紙、培墓以及探望靈骨塔。 一般來說,只要逢年過節一定要拜地基主,尤其跟著公媽一起拜! 除了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除夕祭拜地基主外,凡是搬新家、移居、安神後的當天下午也一定要拜,祭拜的時間可選在上午 11 點到 12 點之間或者下午 掃墓供品 2 掃墓供品 點到 5 點之間。 ▲清明祭祀用的水果仍然以蘋果、橘子為多,而若是需要擺放鮮花,則以桃花、李花、百合等較好,避免玫瑰等帶刺的花朵。
元宵節要祭拜三界公、神明廳的神明及祖先還有地基主,祭拜供品皆以平常模式祭拜即可。 桃子和石榴,桃子有長壽之意,桃木在民間通常被認為是辟邪木;石榴有多子多孫、紅紅火火之意。 因此,在古人眼中桃子和石榴都屬於“至陽果”,有辟邪驅鬼的作用。 可想而知,用這樣的至陽之物做掃墓祭品,對先祖乃大不敬,也失去了祭祀的意義。 譚敦慈護理師也提醒,過去民眾習慣將菜脯或醃漬的加工食材當餡料包進潤餅裡,糖尿病和腎臟病患要注意別吃太多。
掃墓供品: 掃墓除了水果,還可以帶餅乾
「連動債」和「人民幣TRF」爭議,當時千夫所指「黑心商品」, 將矛頭指向主管機關,為什麼容許銀行銷售這種害人不淺的商品進入台灣市場,到底「… 多籽水果(番茄、芭樂、石榴、百香果):這些水果的種籽不易被人體消化,因此有不潔的象徵,也有多心和壞兆頭的意思。 香蕉、李子、梨子、鳳梨:這4種水果用台語唸來是「招、你、來、旺」,換句話說,就是「邀請路邊好兄弟跟隨在側」的意思!
在收供品離開前,要將雞蛋、鴨蛋在墓碑上打碎,將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或「蟬蛻」,表示新陳代謝。 從前,還有將紅龜粿、麵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稱為「揖墓粿」(又稱乞墓粿、印墓粿),象徵「祖德流芳」。 現在一般的掃墓方式已經較以前簡化,大都以鮮花水果為祭品,,上香鞠躬,禮節簡單隆重。
掃墓供品: 【2022 清明節拜拜懶人包|祭祀流程】
如果將墓地視為往生先人住的社區,那墓地后土就是保全與社區總幹事,但是墓地后土的權責又稍微高一點,只要有祂坐鎮,墓地內的其他住戶就不會找你麻煩,所以千萬謹記,墓地后土一定要記得拜。 ★ 平安符先過爐 保庇NOW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斷強調,護身符就是神明開給你的公文,同時每個平安符都有兵將駐守,無形眾生看到都要給幾分面子。 然而平安符也需要定期回原廟過爐補充能量,所以在出發掃墓前,先將自己與家人的平安符回原廟過爐,也幫沒有平安符的家人求一個,掃墓時隨身攜帶即可。 ▲若是靈骨塔祭祀,則先將供品放置於外面共用桌上,點香祭祀,再將香插放於供品上。
這位君王取出一紙,撕碎拋向空中,祈願請父母指引所在。 通常這是掃墓一開始最麻煩且費事的工作,由於經過了一整年,墳墓上會長出許多野草野花甚至小型的灌木。 除非是新一代有專人定期清掃管理的花園公墓,不然祖先墳墓會雜草叢生,甚至林蔭茂盛,有必要好好除草、清掃、整理。 琉球民眾多於清明節或元宵節、元宵次日春祭,首里士族多在春分和秋分附近掃墓。
在鄉下,還是不少人有放炮的習慣,放炮前為避免聲音龐大,都會先大聲的喊:「要放鞭炮囉!」讓鄰居們有心理準備。 麵龜、花生:「龜」是長壽的動物,而閩南語中有「請你呷土豆,乎你呷到老老老」的俗諺,因此這兩種食物都有象徵長壽的意味。 務必提醒小孩不要用別人的姓名開玩笑,或是做出不禮貌的行為。 除了很不尊重往生者之外,如果讓對方掃墓的家人聽到,也會造成對方的不滿,而引發很多不必要的紛爭。 葡萄、荔枝、龍眼:任何外觀成串狀的水果都盡量避開,免得招致「一連串」的禍事或衰運上身,也避免家中有人跟著往生者離去。 在二十多年的殯葬經歷中,持續與時俱進,透過殯葬禮俗,法律,醫療,心理等各領域專家協助。
擺放時候也要注意,以面對神明為準,豬肉為中牲,左邊擺全雞、右邊擺全魚,尤其全雞的兩隻腳要後折塞入體內,把雞頭朝向前但勿直接對著神明,這樣拜才不失禮。 清明節祭祖時,為表達對祖先的尊敬,清明節掃墓時不要穿得大紅大紫去,掃墓應莊重著裝,色調也以樸素為主,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是最佳的選擇,當然配飾也不要太多,衣著整齊不暴露,同時保持莊嚴肅穆的心情,以示對先人的尊重。 除了衣服需要挑選樸素款式之外,髮型上也盡量不要遮住額頭,因在傳統上相信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鞋子因為和「邪」字同音,所以在清明時節不建議買鞋,盡量穿著樸素的舊鞋即可。 想不到清明掃墓有這些禁忌吧,這些掃墓禁忌真的是需要好好記在心裡。 如果祖先是埋葬在墓區,則祭拜時先擺上供品,再來需要進行墓區的清潔,例如鋤草、擦拭墓碑等等。 而若是在靈骨塔祭祀的民眾,將供品放置在共用桌上,接著進行祭拜,是否要入塔則視個人決定,並沒有一定的說法,也有說法認為在擺放供品前須先至祖先牌位前招呼,告知祖先可以來享用供品。
掃墓的供品中,都會有煮熟的雞蛋,或是將煮熟的雞蛋染上吉祥色的紅蛋,有個習俗是,待掃墓整個流程都結束後,離開前,大家可以在墳墓旁將蛋殼打碎,並將蛋殼撒在墓上,再一起將水煮蛋吃下肚。 這樣的動作象徵「脫殼」或「蟬蛻」,代表家族的新陳代謝和送舊迎新,由家中長輩將水煮蛋交給晚輩吃,則是代表家族中的世代相傳,並期許祖先能庇佑後代發展順遂,迎來好運。 清明掃墓時,在先人墓地不可照相,也不要東張西望,也是一項掃墓禁忌,有此一說,因為會帶來厄運,無論是掃墓者自己一家人合影,還是與墓地合照,當然也忌諱拍到其他的墳墓。 清明節的日期與寒食節相近,演變到後來逐漸與寒食節混合。 寒食節普遍認為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的忠臣介之推,因此當日會以冷食為主。 然而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清明節吃冷食是因為要掃墓祭祖,通常結束後天色已晚,沒有時間生火煮飯,因此吃「寒食」,並且將全部的食材都混合在一起,演變成清明節潤餅等獨特食品。
祭祀的重點在於土地公要先拜,再拜祖先,然後金紙和銀紙不要搞混就OK了。 燒紙錢時要找空地焚燒,千萬不要燒到別人家的墓啊! 通常墓園都在山上,消防車可是很難上來的,務必小心。 其中,鳳梨雖為常見的拜拜供品之一,但也不適用於所有情況喔! 鳳梨的諧音有旺來之意,想當然爾,作為清明節掃墓拜拜的水果便不是合適的選項。
之所以牲禮通常為半生熟,有一說是為了表達人跟神明處於較為疏遠的關係,而比較實務的解釋,是因為古時候很難吃到豬跟雞,故燙熟皮使牲禮維持半熟的狀態,比較方便拜拜結束可以讓家裡的人進補。 祭拜用的花應選擇桃花、李花、百合花、梨花、迎春花等,應避免玫瑰、薔薇等帶刺花朵,因為在民間習俗中,這類植物通常用於擋煞,若拿來祭祖可能會擋掉好運。 中國傳統世族家庭觀念重,為了維繫長久家族的優良傳統,來承先啟後,祖先去世後仍於九泉監看子孫的表現,透過清明掃墓,後代子孫藉禱詞向祖先報告自己成就,確實不辱祖先教誨,祖先也才能保佑後代子孫。 壓完墓紙後,點香祭拜,首先祭拜守墳的土地神(宜蘭等地區會一併祭拜龍神,是守護風水的神),焚燒金紙。 臺灣北部地區使用「三色金」(壽金、福金、刈金),或者四色金(大百壽金、壽金、福金、刈金),臺北人祭拜土地神一定會燒「福金」(認為是土地公專用的紙錢);南部使用「壽金」與「九金」祭拜土地神。
一般最常見的三牲為豬、雞、魚,這三種供品組合,不過不同的家庭,也會選擇使用豬、雞、魷魚乾等不同的牲禮配對。 臺灣早期農業時代流行「揖墓粿」的習俗,「揖」是閩南語「猜」之意,世家門閥掃墓,必定「培墓」,準備許多供品,尤其是「紅龜粿」或「草仔粿」,稱為「墓粿」。 掃墓祭祖完畢,就召集附近的牧童、兒童,掃墓者出謎語要其回答,或者與其猜拳,如牧童獲勝,即可得到一枚「墓粿」,輸了就得離開,是謂「揖墓粿」。
墓地、靈骨塔是祖先安息的地方,不是玩樂的場所,請不要隨意打鬧、大聲喧嘩,否則不但對自己的祖先不尊敬,也不尊重其他的墓地。 墓地、靈骨塔是祖先安息的地方,不是玩樂的場所,請不要隨意打鬧,也不適合大聲喧嘩,否則不但對自己的祖先不尊敬與其他墓地安息,有可能導致厄運纏身。 提醒:菜碗方面,過去習俗為準備十二道菜蔬(韭菜、魷魚、豆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蓮子、棗子、竹筍、豬腸、苜頭),但現在家庭人口少,為求方便及不浪費食物,已縮減為五菜碗。
又到了一年一度清明掃墓的時刻,許多民眾會準備三牲、糕粿、雞蛋等供品祭拜祖先。 專家指出,在準備掃墓的食物最好要加裝容器、蓋子,包裝要避免湯汁外漏,避免汙染。 而拜拜完的食物也要妥善加熱、分裝,才不會吃到拉肚子。
- 三種清明日附近都允許掃墓,故一年最多可以掃墓三次,最少要掃墓一次,最晚可以到延續到中秋,中秋節前沒掃墓,將會遭到祖先的責罰。
- 因為家常菜常常包含「酸、甜、苦、辣、嗆」五種口味,故又被稱作為五味碗。
- 培墓時準備一對燈籠稱「子孫燈」上面寫上「添丁進財」、「財丁兩旺」、「富貴雙全」等句,在掃完墓時將紅燭放進燈內返家安放祖先神桌前,具有求子、求財的功能。
- 一般都必須先祭拜土地神才祭拜祖先,但先祖如為高官或生前有爵位,則先祭祖,並可燒壽金。
- 此風流行甚早,戰國時代的《孟子》一書中,就有一位不事生產的人,去墓地向掃墓者乞討食品的故事,而這習俗有布施貧童,為先人累積冥福之意;另也是希望墓園附近的孩童不要惡作劇破壞墓園。
- 比較常聽到原因有兩種,第一種說法是因為喪家不過節,所以就算碰到清明節也無須掃墓。
有「不重寒食,重寒衣」的說法,認為寒衣節比寒食節(此處的寒食節指的是清明節)重要。 葉清福女兒表示,媽媽入葬後不到半年已經來過3次,每一次都在想如何讓媽媽的家不一樣,因為在心中媽媽像引領家人前進的燈塔,這次掃墓特別帶來一座太陽能燈座佈置,入夜後也能發光。 掃墓供品 ★★★★ 到墓地先拜后土這裡提到的后土不是后土尊神,而是墓地土地公,墓地的后土就是這個領域的守護神與管理者。
清明祭祖拜拜,經常使用「三種動物」,又稱為「三牲」來準備供品。 由家禽、家畜、海鮮各取一種組成三牲,與拜神明不同的是,牲禮多會煮成全熟並且切成塊狀,表示與祖先的關係較熟絡。 許多靈骨塔地是規定不可燒紙錢或是以香祭拜,但可在祭祀流程結束後統一將帶來的紙錢擺放至「統一焚燒處」交由塔區人員統一處理。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塔區要記得保持肅靜,不可在其中嬉戲打鬧,因此如果有帶小朋友出門的爸媽千萬要提醒清楚,除了不要打擾祖先外,也不要冒犯到其他人。 過去台灣社會以農立國,仰賴牛隻幫忙農耕,許多貧苦人家的孩童靠著幫忙牧牛賺取微薄工資,分攤家中經濟重擔。 牧牛的孩童們常將牛隻帶至郊野的墓地放牛吃草,也因此牛隻常會踐踏、踩壞他人的墓地。
掃墓供品: 清明節拜拜有禁忌!四大掃墓禁忌要注意!
掃完後記得要放上「掛紙」,表示子孫已經祭拜過,才不會被認為是無主墳而招致破壞。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將菜碗稱為五味碗或是便菜飯。 多數家庭會準備通稱為「五味碗」的家常菜(如往生者生前愛吃的食物)來祭祀。 因為家常菜常常包含「酸、甜、苦、辣、嗆」五種口味,故又被稱作為五味碗。
雖然你的鞋櫃永遠少一雙鞋,那買鞋的日子能不能少一天,就是清明節這一天! 有民俗禁忌,鞋和邪同音,如果清明當天不買鞋做事就不會撞邪,而且掃墓完務必洗衣服鞋子,才能洗掉晦氣,特別是回家後,鞋子的鞋尖要朝家裡面擺放,掃墓好時辰最好是旭日東升,早上五點到七點,最晚別拖過下午三點。 傳某位古代君王返鄉後,欲祭拜父母墳(一說618年李淵祭母),卻因為連年戰亂,眾人翻遍墓碑,至黃昏仍無法辨識。
一般會在犒將、消災厄謝外方、祭五鬼、祭白虎煞、喪禮路祭時,使用小三牲。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 稟告神明 在出發掃墓前先稟告神明,弟子一家要去某處掃墓,請神明保佑路途平安。 家神與附近大廟的神明都是參拜的選項,掃墓結束後再擇日感謝神明即可。 民視新聞/周秉瑜 桃園報導天冷喝一杯燒仙草,暖心又暖胃。 桃園楊梅休閒農業區舉辦年度「仙草花節」,之前種植水稻的農田改種「仙草」,農民還用GPS定位,讓種植更整齊,空拍更壯觀。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