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廟都體恤信眾,會在點香處貼好參拜順序圖,幾炷香,幾個爐都標示好,所以各位到廟中參拜時不必太過緊張,只要敬神如神在,莊重不嬉鬧,神明自然護佑。 北部的廟宇大多將內外五營統合為一個五營,五營兵將是神明的基層公務員,有許多任務是由五營兵將處理,拜完記得插一柱香。 有些廟沒有五營香爐,那就直接參拜虎爺,虎爺又稱「下壇將軍」,是神明的腳力以及好幫手,同時也是小孩子的守護神,參拜完記得插一柱香。 在台灣稍有規模的大廟,除了主神外還會有許多配祀神明,也要記得參拜。 參拜配祀神是一個基本禮儀,就像我們凡人到朋友家作客,雖然你找的對象是你的朋友,但朋友的家人與長輩也要打個招呼,是一樣的道理。
除了基本款的水果、供品,也有許多公司商家會額外準備其他具喜氣的供品,如白蘿蔔(代表好彩頭)、紅龜粿等。 另外也可準備多種穀物豆類,如紅豆、綠豆等,象徵五穀豐收;而帶黏性的糖果類,則可以沾黏好運。 功德堂是用以祭祀建廟的先人,以及對廟宇信仰推廣有功的人,在他們往生後入祀功德堂,享後人香火,功德堂內通常會有地藏菩薩金身。
拜怎麼拜: 地基主拜拜時間|拜拜供品、水果、金紙怎麼準備?怎麼拜、方向、拜多久?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慶元宵;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以上就是祭拜祖先的方式,祭祖不僅僅是一種信仰儀式,更是可以讓我們這些子孫後輩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的美德。 小編相信只要誠心誠意的祭祀祖先,那麼祖先除了自然會保庇我們之外,我們在外的做人做事也會很成功。 較特別的是,如果是忌日,祭拜的先人若有已經出嫁的女兒、孫女,則需要多拿一支刈金祭拜並稟明是出嫁女兒、孫女敬奉的(南台灣則用蓮花金)。
祭品主要以土地公最喜歡的拜「土豆」吃到老、「麻糬」黏錢、「酒」活的長長久久。 土地公是管我們財運的正神,正確的祭拜才會帶來好財運喔! 每個月初二、十六,都是我們拜土地公的日子,尤其在每年農曆二初二日一般說為土地公的生日,其實正確為土地公任職日,又稱為「頭牙」。 工商界就以此為新年度第一個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並同時準備三牲及豐盛的供品為土地公慶生,也慶賀祂的到任,希望藉由祂的庇祐今年能夠得到平安豐收。 拜怎麼拜 拜怎麼拜 地基主(或地靈公、地靈婆)在上,今天是冬至,在家準備湯圓、飯菜、金紙等供品,請來地基主(或地靈公、地靈婆)享用,並保佑闔家平安(及其他想要祈求事項)。
- 香蕉、李子與梨子三種水果組合成『蕉李梨(招你來)』的諧音,也讓許多人在中元節時避之唯恐不及。
- 另外也可以到天公廟裡參拜,祈求一年平安順利,如果是到天公廟拜拜,通常一般是先朝正門天公爐(玉皇大帝)祭拜,天公拜完後再進主殿,拜完中間的主神,若主神左右還有陪祀的神明,則應先拜左邊(龍邊)丶再拜右邊(虎邊),象徵入吉出凶。
-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慶元宵;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 另一方面,並於施食完畢後,再將孤魂野鬼押返陰府,謂之〝押孤〞讓其這些孤魂野鬼不得久留陽間作祟殃民 。
- 開工拜拜可前往土地公廟,或在公司商家的大門口,由內朝向外進行拜拜儀式。
- 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 準備:五味碗(家常菜餚)飯兩碗,筷子兩雙,菜碗不限,粽子,水果,酒3杯(或清茶3杯),紅蠟燭一對,可隨心意增加,準備刈金、銀紙。
在拜的時候,臉一定要朝內拜,若朝向外拜,會拜到過往的神祇或好兄弟。 特別提醒,地基主拜拜時間切勿早上,最好中午12點至下午3點,最晚不要超過下午5點祭拜。 拜怎麼拜 此外,拜地基主的拜法跟拜床母一樣,只要拜了一次,後續就要照著拜,不能中途喊停。
拜怎麼拜: 床母祭拜時間在下午18點左右 供品為麻油雞、油飯
普渡時一般都是在門口或馬路邊進行,灰塵或細菌沾附上食物的機率比較大,而農曆七月的中元節,氣溫通常還是偏高,濕熱的天氣本來也就很容易引起食物酸敗。 民間的風俗通常會跟著環境因素形成,因此中元節的供品較少使用不易保存的生鮮肉類,而以食、水果為主,降低食物腐敗的機會,或改用可以存放的乾糧、罐頭類也是一種方式。 並建議大家供品多寡量力而為,心意最重要,若是拜了一堆最後吃不完丟掉,反而對天地更不敬。 另外,較特別的是,若是開店做生意的人,則是初一、中元、三十這三天都會祭拜。 至於中元普渡拜拜時間有沒有限制,依各地習俗不同習慣,有些人習慣下午3點以後,也有人認為5點以後才能拜,但基本上都是會建議過了午時(下午11點到1點)再行祭拜,並且要趕在天黑前完成,也就是午後到黃昏前是最適合的祭祀時間。 中元普渡在台灣是重要的節日之一,農曆七月在各地都可以看到相關的民俗活動,像是宜蘭頭城的搶孤、基隆放水燈等。
而在中南部就較少使用到大、小銀了,多數以二五金、九金、九銀、蓮花銀為主。 一、祭拜祖先的時辰通常在中午吃飯之前(若是除夕則改至吃團圓飯之前),等祖先吃完了才能輪到後代子孫享用。 「吃果子,拜樹頭」,這句諺語最能代表幾千年以來保存下來的祭祖文化,有了祖先才有我們這些後代,所以「祭祖」可不能馬馬虎虎隨便亂拜就好,今天小編就要來帶大家介紹「如何祭拜家中祖先」。 祭灶節(送神日)這天有一些習俗和禁忌,至於相不相信都要看個人。 不過,這就是傳統文化,從了解傳統文化的方向來看,也是學習到了一些新訊息。
拜怎麼拜: 地基主怎麼拜?
普渡分成祭拜神明與好兄弟,神明是「天地水」三官中的地官,俗稱「普渡公」,是專司赦罪的神明,大型普渡會另設供桌。 民眾自宅門前普渡,供桌前、香爐後的水果或三牲供品是祭拜普渡公,傳統上不插香,祭拜好兄弟的供品才要插香。 可不要搞混了,在北台灣燒給祖先的主要是銀紙,又分成大銀及小銀,意思就是千元大鈔與銅板零錢的意思,除了銀紙之外,在上述的大節日時亦可燒少量的刈金讓祖先使用。 有人也會點香祭拜祖先,這又被稱作「掃塵日」,閩南語稱作「清囤」,意思是清理房子,準備過年。 並會告訴祖先「要清囤,要開始打掃環境了」除舊佈新以迎接新年的來到。 除了家中供奉的神明之外,人們也認為門、井、堂、廟也一樣有神明,稱為「家堂神」,這一天都會一起上天。
而中元普渡以祭拜神明「普渡公」與「好兄弟」為主,以往會單獨祭拜普渡公,再拜好兄弟,現代的做法較為簡化,可同桌祭拜普渡公與好兄弟! 同時祭祀普渡公與好兄弟時,供桌前方應以小桌案墊高,擺放給普渡公的供品,與給好兄弟的供品略為區隔。 當家裡正入新宅、安神位,或裝修、施工、動土時需要拜,但可自行決定,並非一定要拜;一旦拜了就要持續拜到搬家為止。 若想求得開工順利、動土順利,但平時卻沒有在拜地基主,亦可自行至住家管轄的土地公廟處祈拜祈求。
拜怎麼拜: 中元普渡地點
因七夕這天為床母的生日,因此家中有孩子的家庭多會在這天祭祀。 拜怎麼拜 普渡常見的地點通常是在公司大樓外、家門、社區的公共場合。 但要注意的是,不可將普渡的供品擺在室內,以免有邀請好兄弟進門的意思,只要是在個人居家範圍都算是室內,像是陽台、庭院等。
由吳瀛濤先生著:『台灣民俗』裡稱係宅地的先住者,俗稱開基祖,因為後來宅地被別人侵占或淪落別人居住,俗信應祀拜之,始免於惹禍,於每月初一、十五日拜土地公時另拜之。 床母又稱為鳥母仔、鳥仔婆,誕辰和七娘媽同天,不過兩者是不同的神明。 在傳統民間信仰上,信眾認為嬰兒的床上有床母,表示孩子白天由註生娘娘守護,晚上睡眠時則是由床母照顧。 拜怎麼拜 床母會保護或養育孩子至16歲為止,嬰兒出生第3天就會開始祭拜床母,之後孩子滿6天、12天、滿月、七夕、以及孩子生病或是哭鬧時也都會祭拜,希望床母能夠隨時保佑孩童。 且拜過地基主之後,就得持續拜下去直到搬家為止,祭拜時間可以與地基主約好時間,例如:每個月固定一次,或是像大部分的家庭,於台灣傳統的五節「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元」祭拜。
拜怎麼拜: 明華園鍾馗開廟門 土地公伯搬新家
七娘媽在祭祀時的禁忌比較少,只要抱持虔誠的心態,在自家門前也能夠完成祭拜流程。 七娘媽與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有關,除了各家祭祀之外,也有「七娘媽廟」在每年七夕時舉辦「做十六歲」的習俗,感激神明保佑孩子平安成人。 傳說織女與牛郎結婚之後生下孩子,再被帶回天庭,而織女的姊妹們暗中幫助照顧孩子長大,因此七娘媽也成為了兒童的守護神。
往生者出殯之後,假設是將牌位帶回家供奉的家庭,為了讓往生者在對年合爐(讓往生者的亡魂正式遷入祖先牌位,受到子孫們祭拜為祖先的儀式)之前還是有受照護,所以在每個月逢農曆初一、十五會為往生者早晚拜飯,一直到對年合爐為止。 圖片來源:pixabay_mickeyshih小時候是不是都聽長輩說,冬至吃湯圓就長一歲的習俗呢? 因為古代人視冬至為過年,那天吃下湯圓代表添一歲,流傳至今變化並不大,所以每逢冬至來臨,吃湯圓已經是大家過冬至的必備食物之一了! 各大甜食攤販都會湧入人潮,就是為了能帶熱呼呼的湯圓回家跟家人共享。 初二十六拜拜是因為初二十六當天恰好是「土地公的做牙日」,所以古時候的商人祭拜當地的土地公,來增添財庫。 地基主是住宅、房舍的守護神,逢年過節也要感謝祂的保佑。
端午節習俗:喝雄黃酒,照片來源:pixabay從小就聽過白蛇傳的故事吧? 在家門前,向外擺放桌子,上頭放上祭拜的供品,除了燭台、酒杯,還有插香的米筒,桌前再放上一個新的臉盆、並盛好水,將新的毛巾掛在臉盆邊緣,讓風塵僕僕而來的好兄弟可以先洗淨顏面。 插在供品上的三角旗是「公普」專用,到廟裡參加大型普渡時,準備三角旗,寫上「慶讚中元」,若是公司行號,也可在旗上加上公司行號名稱。
,當你已經確定要到哪間廟拜哪尊神明,為什麼事而去,就開始進入拜拜的正式程序。 端午節其實並不是一個快樂的節日,與其祝福端午節快樂,不如祝福親友平安啊,因為這一天除了紀念古人屈原,也是極陽日,蟲蛇都開始肆虐,習俗中是諸事不宜的日子,俗稱「五毒日」。 所以端午節禁忌可是很多的,婚喪喜慶開業裝修基本上都會避開,古人還會禁止這一天蓋房子、到井邊提水,也不喜歡在這天出遠門,當然身為現代人嘛,這些禁忌可能看看就好,不過通常端午節這天暑氣很重,少出門以免中暑倒是真的。 每個家族對於不適合祭拜的供品及要拜幾樣東西、要祭拜哪些對象都有不同的定義,如果有前例可供依循,就依循慣例來祭拜即可。
拜怎麼拜: 除夕拜天公
焚燒金紙前先向神明祝禱,再依序由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燒化,待爐火燒盡前將祭拜用的酒水以畫圓方式灑在金爐四周以代表祭典圓滿結束。 將供桌與供品朝外擺設,上供品後點上燭或燈、獻茶或酒,人由內向外祭拜,全家人一起手持香站在屋內,拜完將3炷香插在米杯上,其餘香分別插在各供品上,待香燃至1/3左右長度時,就可以開始燒金紙。 準備:五味碗(家常菜餚)飯兩碗,筷子兩雙,菜碗不限,粽子,水果,酒3杯(或清茶3杯),紅蠟燭一對,可隨心意增加,準備刈金、銀紙。 準備:半生熟的三牲或五牲,酒(或清茶)3杯或5杯(五牲則供五杯),各類菜餚,粽子,鮮花,蠟燭各一對,可隨心意增加,可準備天金、壽金、刈金、福金(沒有銀紙)。
如:橘子代表討吉利、柿子有利市之意、香蕉取招的諧音、鳳梨代表興旺、棗子有找到好運之意。 各地民情不同,北臺灣用刈金、大銀、小銀等呈敬,南臺灣則多以九金、蓮花金、蓮花銀等紙錢獻祭。 地基主,又稱為地主神、地靈公等,是住宅、房舍的守護靈,是原先住在這個家的先靈,負責統管家宅。 只要有地號、門牌,就會有地基靈,可以理解地基靈就是「所在地的祖先靈」。 之所以不要拜稀飯,是因為古時候的人會認為只有家境貧窮才吃稀飯,而不拜麵線是因為有「喪事不要藕斷絲連」的寓意在。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