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1 戰鬥機懶人包

担任掩护的17中队在黄浦江以东上空遭遇几架日本战斗机和返航的轰炸机,遂将其悉数击落。 1945年2月10日为配合盟军在菲律宾的登陆作战,第3大队出动12架P-51战斗机从老河口出发远征日海军航空队在青岛的机场。 P-51在这次远程奔袭中击毁了地面敌机45架,而未见敌机升空应战。

1943年早期,P-38G開始被生產,它使用了動力更強勁的艾利森1400匹馬力(1040千瓦)發動機,還裝備了更好的無線電系統。 P-38G之後的型號是P-38H它使用了艾利森1425匹馬力(1060千瓦)發動機和一門威力更強大的機炮,載彈能力也增加到了3200磅(1450千克)。 一部分這些型號的飛機被改裝成為F-4A和F-5A偵察機。 其中一架F-5A被改裝成了雙座偵察機用於試驗,它在尾撐那裡也加裝了照相機。 1937年,美國陸軍航空隊發布了一項截擊機需求,性能標準被要求能夠在20000英尺(6100米)高度以360英里/時(580公里/時)飛行的。 洛克希德公司為此提出了22型設計案,亦即後來的P-38之原型,之後美國陸軍航空隊又將之修改簡化為低空攔截的需求,並因而出現了後來的P-39。

p51 戰鬥機: 使用者

P-51战斗机布局没有特别之处,但采用先进的层流翼型,高度简洁的机身设计,合理的机内设备布局,这使它的气动阻力大大下降,并且在尺寸和重量与同类飞机相当的情况下,载油量增加了3倍。 这使它的航程达到1370千米,足以掩护B-17轰炸机进行最远距离的攻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英美军队开始向德国战领区和德国本土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在空袭柏林的作战中,英国参战的轰炸机主要有“兰彻斯特”式、“哈里法克斯”式、“斯特林”式和“惠灵顿”式。 这些飞机尽管载弹量大、航程远,但自卫能力较弱,面对德军“福克”式战斗机和“梅塞斯密特”式战斗机的拦截,战损较大。

美國志願飛行團的人員聽到這個誤傳反而非常喜歡,既獨特也有中國風味,頗能突顯自身單位的存在感,便傳達給上層並獲得了相同的意見,最終獲得許可後成為對媒體宣傳上的正式名稱,這就是日後揚名海外的飛虎隊名稱之由來。 歡迎前來淘寶網實力旺鋪,足以掩護B-17「飛行堡壘」轟炸機進行遠距離的攻擊。 英國訂購大量P-51「野馬」戰機後,仍有一些國家在使用它。 不過有意思的是,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二戰期間最有名的戰斗機之一,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另外還擊落了超過 230 枚V-1飛彈,盟軍對法西斯的反攻日趨激烈。 P-51戰鬥機是二戰中盟軍最優秀的全能活塞動力戰鬥機之一,也是盟軍空權的象徵,擊落了4950架敵機,佔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歐洲上空擊落總數的48.9%,並擊毀了4131個地面目標,另外還擊落了超過230枚V-1飛彈,甚至還擊落了德國空軍最精鋭的噴氣式戰鬥機。

p51 戰鬥機: 宏宛模型 田宮拼裝飛機 61040 美國P-51D野馬戰斗機 1/48

1945年1月5日,中、美空军集中优势兵力强攻日军武汉据点,P-51B和P-40N轮番进入低空扫射. 待P-40N扫射过后,P-51B随即进入攻击航线,沿敌停机线投放炸弹。 其后两天中、美空军的大机群继续出动,使用燃烧弹和杀爆弹轮番轰炸,将敌机全部摧毁在掩体内。 1944年12月18日中、美空军出动B-29和P-51、P-40上百架,对汉口日军基地进行了大规模轰炸。 日军尽管事先得到情报并调集侵华战斗机部队主力迎战,但依然遭到毁灭性打击。 1945年后,日本战斗机见到P-51就躲,P-51均采用铝质蒙皮的银色涂装,与P-40迷彩大为不同,因此日机只要见到反射阳光的银色飞机便逃遁而去,很少主动与P-51交手。

北美公司對前線使用者的這一切回應,使P-51系列進化到最終擁有絕佳的飛行性能。 冷卻器安裝在機腹,依據當時最先進的氣動外型理論,進氣口隨發動機的換裝歷經數次改變,以抗破片蒙皮包覆的冷卻器外罩曲線則順勢由機翼下方向後過渡延伸至機尾。 其獨特的曲線也隨著後續型號發展逐次變化,也成了P-51系列最大的外型特徵之一。 標準翼厚比的主翼搭配著層流翼剖面型在保證擁有充分強度與翼內空間的前提下獲得了良好的低阻高速巡航特性。

1943年12月24日美国第14航空队6架P-51B、24架P-40N战斗机从桂林出发,掩护28架B-24重型轰炸机大举袭击广州天河机场。 15时20分,中、美空军机群在广州北部上空突遭敌10架中岛一式“隼”战斗机自8千米高空俯冲而下的偷袭,P-51B凭借优异的爬升性能和加速性能,立即摆脱了日机的攻击,并很快利用性能优势扭转了被动局面,确保轰炸机顺利完成了任务。 随着各型P-51不断到来,中、美空军逐渐掌握了中国上空的制空权,无论是最初的P-51B还是后来的P-51D都对日本主力战斗机具有绝对性能优势。 当飞行高度超过12000英尺之后,输出功率下降很快,使得高空性能不佳。

當飛行高度超過12000英尺之後,輸出功率下降很快,使得高空性能不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英美軍隊開始向德國戰領區和德國本土進行大規模的空襲,在空襲柏林的作戰中,英國參戰的轟炸機主要有“蘭徹斯特”式、“哈里法克斯”式、“斯特林”式和“惠靈頓”式。 這些飛機儘管載彈量大、航程遠,但自衞能力較弱,面對德軍“福克”式戰鬥機和“梅塞斯密特”式戰鬥機的攔截,戰損較大。 美國參戰的轟炸機是比較先進的B-17和B-29轟炸機,其自衞能力強。

p51 戰鬥機

P-51战斗机为单座单发平直翼布局,是美国陆军航空队在二战期间最有名的战斗机之一,也是美国海陆两军所使用的单引擎战斗机当中航程最长,对于欧洲与太平洋战区战略轰炸护航最重要的机种[3-4]。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把P-51投入國共內戰,1946年,中華民國空軍航空委員會改組成為空軍總司令部,P-51戰鬥大隊原轄四個中隊,每中隊配屬12架,後又接收278架P-51,經過篩選及作戰試飛等損失後,編制為三個大隊,每大隊轄三個中隊,各大隊配屬D、K型75架。 1945年初,美國海軍陸戰隊攻下硫磺島後,P-51也進駐島的上的機場以為轟炸日本的B-29轟炸機護航。 A.P.公司的新螺旋槳原本就是為輕量野馬而量身訂做的新設計,因此末期量產的H型未遭遇K型的問題,即使輸出大幅提升,在馬力利用率與安定性的表現上依然更佳。

p51 戰鬥機

他們完成的任務中包括了二戰中最有名的一次截擊:1943年4月18日,339與70戰鬥機中隊的美軍飛行員駕駛P-38G擊落了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機。 在美國情報部門破譯的一則密電中,情報人員發現山本將會到布干維爾島的前線視察,於是美軍派了18架P-38去擊落山本的座機,整個計劃是這樣的:先在海平面以上3米至15米的高度低空飛行700公里(435英里)以避免被發現。 發現目標後,其他飛機則爬高擔任掩護,並由四架飛機攻擊山本座機。 這群P-38成功攔截了山本和宇桓中將的1和2號座機和護航的零式戰機並與它們交戰(任務中有兩架因故障而退出),山本和宇桓中將的座機分別被擊中,墜入叢林和海面中,山本並在此役中陣亡。 早期野馬(NA-73/NA-83、NA-91、A-36A、P-51A)採用艾利森V-1710發動機。

  • 在中國戰區方面,1943年首批早期型的P-51B野馬進駐中國昆明交給美國陸軍航空隊駐華特遣隊(俗稱的”飛虎隊”在美國參戰,正規化後的改編單位),駐華特遣隊後增編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
  • (此時期的野馬型號因彈鏈供彈角度設計問題,經常卡彈。此問題在D型之後解決)。
  • 這些問題都陸續在改良後的P-38J型上獲得解決,但是到了1944年9月時,第8航空軍所有裝備P-38的戰鬥機大隊已經全部換裝P-51。
  • 一共有100多架P-38E在工廠裡或在生產完後被改裝成了偵察機型,即F-4。
  • N系列第一批量產型為P-40N-1-CU,1943年3月問世。

後來,剩下的沒有損傷的戰鬥機被出售,其他大部分都在改裝後用於飛機競賽,或是修復後用於飛行表演。 1940年3月,法國與英國(基於對長距離雙引擎戰鬥機的需要而)訂購了667架P-38,送到法國的P-38被稱為322F型,送到英國的P-38被稱為322B型。 這些飛機是P-38E的改型,它們並未裝備渦輪增壓系統(因為英國認為不需要而取消),而且它們的螺旋槳一律向右旋轉,為的是減輕與同樣被英法定購的P-40同款引擎的後勤需求。 在1940年6月法國淪陷之後,英國打算接收美國出口給英法兩國的全部P-38並將它們命名為「閃電I」。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