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原理懶人包

其比號角式音箱能獲得較多的低頻,且亦能將聲音傳送至更遠處。 揚聲器的分音器,由低通濾波器與高通濾波器組成;三音路則是低通濾波器、帶通濾波器、高通濾波器。 四音路的揚聲器並不常見,因為分音器的設計複雜度過高,且整體的聲學表現不見得較二、三音路者為佳。

  • 基本原理来自佛莱明左手定律,把一条有电流的导线与磁力线垂直的放进磁铁南北极间,导线就会受磁力线与电流两者的互相作用而移动,在把一片振膜依附在这根道线上,随著电流变化振膜就产生前后的运动。
  • 例如在專業的演唱會裏,便會有低音號角式喇叭,其藉由號角的形狀,將低頻輸送至遠的距離。
  • 但是无论从哪里过来的信号,这些都作为音箱的一个输入信号,从输入信号到最后喇叭产生的声音这个电路图都是一样的,下面就着重分析一下,电路图如下所示: 一般的…
  • 大多數監聽級家用音箱的靈敏度均在86-92dB之間,對同一台功放而言,在同等音量下靈敏度越高,意味聲音越大,音箱對功放的功率要求就會越低。
  • 1.动圈单元 动圈单元目前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发声单元,同时也是最经典的发声元器件。

『合成木』:先將木材以化學藥劑處理,使其有防水或防蛀等功效,再由高壓處理完成。 例如:甘蔗板(易因潮濕而損壞)、密集板(MDF)、夾板、防水夾板(具防潮處理)及鋼琴用夾層響板(質堅且密度最高)。 合成木本身的密度非常均勻,品質也相當一致,且在聲音共鳴的特性上也非常的好,因此對喇叭系統的開發及量產較容易掌控。 例如單體本身在低頻的能量較不足時,便必須採用『質輕而堅』之板材,使單體容易藉由音箱共鳴,發出較多量感的低頻,來補足單體的缺點。 因此不是板材『薄』的喇叭就一定差,硬的像石頭的聲音就會最好。

喇叭原理: 喇叭发声原理

尤其音響一大堆專有名詞,對於新手而言簡直是天書。 球顶形喇叭是目前音箱中使用最广泛的电动式喇叭之一,其优点是中高频响应优异和指向性较宽。 此外,它还具有瞬态特性好、失真小和音质较好等优点。 球顶形喇叭适用于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家庭影院系列音箱。 有效频率范围(F0~20KHz):可由SPL-10 dB,这样一条直线与曲线相交两点,这两点之间就是有效频率范围。 如上图音箱的有效频率范围是45Hz─20KHz,低音单体有效频率范围是40Hz─3KHz,高音单体有效频率范围则是1800Hz─20KHz。

喇叭原理

好的音響提供了多種阻抗,阻抗一般以8Ω為其標準值,大多數二音路書架喇叭的阻抗值均為8Ω,多單體多分頻的落地式音箱也有6Ω、4Ω的。 阻抗值越小,需要推動的電流就越大,要求的功放功率也相應高一些。 現有的有源音箱一般採用db/w/m作為音箱靈敏度的單位,也就是說,在有源音箱中的揚聲器系統中,輸入1w(或者 2.83Vrms @ 8Ω)的功率,在其正前方1m處測試聲壓的大小。 有的以輸出 1,000Hz音頻然後量度,有的則以輸出 300Hz 至 3kHz 的平均值來量度。 大部分喇叭在這個條件下面會量度得 80dB 至 90dB 的聲壓,通常 88dB、89dB 以上算是靈敏度高,85dB 左右算是中等,82dB 以下算低。 大部分喇叭其實可以輸出頻率響應之外的音頻,這個更大的音頻範圍就叫做「頻率範圍」(Frequency Range,FREQ RANGE),通常是指音壓衰減到 -6dB 之內的頻率。

喇叭原理: 原理

也稱為動圈式,它的工作原理是讓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磁場,利用電流與線圈產生出來的磁場和揚聲器原有的磁場作用產生振動,它是最常用的揚聲器。 中音單體常落在200Hz ~ 4,000Hz頻段,這個範圍正好是人耳日常聽到最多的頻響範圍,人聲還原逼真、音色乾淨有力、節奏性強。 包括大部分的樂器,例如鋼琴、吉他等,此外,一般講話人聲也多半落在這個頻段。 相對地這個頻段一旦出現一點點的失真,就很容易被察覺到。 作為中音揚聲器,主要性能要求是聲壓頻率特性曲線平坦、失真小、指向性好等。 高音單體多數採用球頂形(Dome)設計,因為高音單體要求是振動速度快,而振幅較低,振膜差異也很大。

喇叭原理

海尔的发明与平面动态喇叭很像,使用一层很薄的塑料振膜,上面覆以导电的铝制「音圈」。 不过海尔式喇叭的振膜不是拉紧的,而是打褶的、松松的挂在架子上,因此导线音圈位于一堆垂直磁铁的间隙内,当磁力交替挤压弯曲皱褶的振膜,再将它们推开,空气就随着音频而挤压发声。 这样的设计有很高的效率,振膜上的强大磁力可降低有效质量电抗或音频阻抗,这也是「气动式变压器」名称的由来。

喇叭原理: 压电喇叭

高級的設計中,甚至會獨立一個超重低音來負責更低頻率的聲音部分,低音單體多數會負責 200Hz 至 80Hz 以下,直到 20Hz 甚至更低的頻段。 低音單體喇叭通常尺寸較大,通常愈大尺寸的單體,就愈有能力展現更低頻的頻段,5 吋、6 吋都是常見的尺寸,甚至大到 10 吋以上都有。 如现在要播放 C 调 (频率为 256 Hz,即每秒振动256次),唱机就会输出256 Hz的交流电,换句话说,在一秒钟内电流的方向会改变 256 次。 每一次电流改变方向时,电磁铁上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场方向也会随著改变。 线圈的磁极不停地改变,与永久磁铁一时相吸,一时相拒,产生了每秒钟 256次的振动。

另一个原因是1921年以电气方式录制的新唱片问世了,它比传统机械式刻制的唱片有更好的动态范围(最大到30dB),使得人们不得不设法改良喇叭特性以为配合。 1923年,贝尔实验室决定要发展完善的音乐再生系统,包括新式的唱机与喇叭,立体声录音与MC唱头、立体声刻片方式等,就在这波行动中被发明出来。 研发喇叭的重责大任,落在CW Rice与EW Kellogg两位工程师身上。 整体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51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来产生不同频率的方波,驱动喇叭发出不同音调的音乐,再利用延迟来控制发音时间的长短。 把乐谱转化成相应的定时常数就可以从发音设备中演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本设计的硬件主要由51单片机最小系统(AT89C51/52、AT89S51/52、STC89C51/52均通用)、LED指示灯、LM386功率放大电路、喇叭、按键电路等构成。

喇叭原理

这种设计成本低廉但效果不佳,所以多用在电话筒与小型耳机上。 当空气和煤气燃烧的火焰通过电极,电极加有直流电压和高频信号,火焰受音频信号调制而发声。 圓形揚聲的尺寸通過最大直徑表示,橢圓形的尺寸則用橢圓的長短軸表示。

压电式是利用钛酸等压电材料,加上电压使其伸展或收缩而发音的设计,Pioneer曾以高聚合体改良压电式设计,用在他们的高音单体上。 离子喇叭(Ion)是利用高压放电使空气成为带电的质止,施以交流电压后这些游离的带电分子就会因振动而发声,目前只能用在高频以上的单体。 飞利浦也曾发展主动回授式喇叭(MFB),在喇叭内装有主动式回授线路,可以大幅降低失真。 当处于磁场中的音圈有音频电流通过时,就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这一磁场和永久磁铁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使音圈沿着轴向振动,由于喇叭结构简单、低音丰满、音质柔和、频带宽,但效率较低。

它是利用压缩空气作能源,利用音频电流调制气流发声的扬声器。 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而工作的扬声器称为压电扬声器。 电介质(如石英、酒石酸钾钠等晶体)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极化使两端表面间出现电势差的现象,称之为“压电效应”。 它的逆效应,即置于电场中的电介质会发生弹性形变,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电致伸缩”。 随着电流方向的变化,条形磁体的极性也相应变化,使可动铁心绕支点作旋转运动,可动铁心的振动由悬臂传到振膜(纸盆)推动空气热振动。 在開始進入專業音響之前,簡單了解喇叭、揚聲器以及單體,就如同掌握一開始的綱領,接下來不論深入了解單一個喇叭乃至於單體的結構、功能;或是掌握不同喇叭的組合與聆賞都能提綱挈領。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