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有故障硬盘上的数据会被压缩到其它硬盘上未使用的空间,逻辑盘保持RAID 5级别。 这种结构无非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像结构,因为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因此可以相互补充,达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 大家可以结合两种结构的优点和缺点来理解这种新结构。 主要用于数据容量不大,但要求速度和差错控制的数据库中。
硬盘盒的作用就是对一块硬盘起到物理保护作用,同时使用便于移动的连接方式,实现移动硬盘的作用。 RAID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同时存储和读取数据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Throughput)。 在RAID中,可以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达到单个磁盘驱动器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率。
owcssd: 磁盘阵列简介
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因为加入高速缓冲存储器,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 需要注意的是它引入了一个高速缓冲存储器,这有利有弊,因为一旦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 移动硬盘盒的尺寸 对应于硬盘尺寸的不同,移动硬盘盒分为2.5英寸和3.5英寸两种标准。 2.5英寸移动硬盘盒使用的是笔记本电脑硬盘,这种硬盘非常小巧,上衣口袋就可以装下了,缺点则是硬盘的价格/容量比偏高,而且转速较慢,一般只有4200rpm,因此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3.5英寸的硬盘盒较大,但3.5英寸的硬盘传输速度较快,可以采用5400或7200rpm的主流高速硬盘,容量大,价格也比较便宜。 另外有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硬盘盒,大小是5.25英寸,它不光可以安装硬盘,也可以轻松地装上光驱或刻录机,从而变成一台外置的光驱或刻录机,不过它的体积可不敢恭维,便携性能大打折扣。
RAID 1主要是通过二次读写实现磁盘镜像,所以磁盘控制器的负载也相当大,尤其是在需要频繁写入数据的环境中。 为了避免出现性能瓶颈,使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就显得很有必要。 RAID JBOD的意思是Just a Bunch Of Disks,是将多块硬盘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大的存储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类型不被算作RAID,在维基百科里JBOD同时也被归入非RAID架构。
另外,由于并口不能提供电源,所以采用并口连接的硬盘盒需要独立的开关电源。 尽管并行接口的移动硬盘盒价格较为便宜,但基于上述原因,此类接口的移动硬盘盒已趋于淘汰。 也有不少朋友使用USB接口移动硬盘盒时没有使用外接电源就工作,硬盘也工作正常,USB接口可以提供0.5A电流,但还要分给其他USB设备,很容易出现供电不足,硬盘随时可能出现异常故障,因此最好使用外接电源。 为了加强供电,一般2.5英寸USB硬盘盒会提供一根从计算机PS/2口取电的电源线,通常从PS/2口取电并不会影响鼠标的使用。
owcssd: 硬盘盒
但由于PS/2口不支持即插即用,因此对移动硬盘盒的热插拔操作有所影响(虽然我带电拔鼠标时没出过问题,但指不定哪次就烧了)。 至于IEEE1394接口,它可以提供最大1.5A的电流,因此采用这种接口的2.5英寸硬盘盒无须外接电源移动硬盘盒的材质。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经常遇到以GB为单位的大容量数据交换,面对这样大块头的数据,硬盘无疑是最佳的载体,然而普通硬盘是安装在机箱中,并且安装了操作系统,因此不易于移动。
但在性能与可靠性方面,多个固态硬盘构成的RAID阵列要优于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构成的混合式RAID阵列,而目前大多数固态硬盘厂商都采用固态硬盘内部的芯片级RAID阵列来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功耗。 越到后面的结构就是对前面结构的一种重复和再利用,这种结构就是RAID3和带区结构的统一,因此它速度比较快,也有容错功能。 这是因为所有的数据必须经过带区和按位存储两种方法,在考虑到效率的情况下,要求这些磁盘同步真是不容易。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 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 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防震设计:好的硬盘盒,在内部、表面,尤其是易于磕碰的边角都应该覆盖有弹性材质,或者处理圆角,以减少外来冲击对硬盘的影响。
- 另一方面,如果带区过小,任何I/O指令都可能引发大量的读写操作,占用过多的控制器总线带宽。
- 其原理是将类似于显示器隔行扫描,将数据分割成不同条带分散写入到所有的硬盘中同时进行读写。
-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
- 尽管并行接口的移动硬盘盒价格较为便宜,但基于上述原因,此类接口的移动硬盘盒已趋于淘汰。
- 不同于RAID 2,RAID 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
- 为了加强供电,一般2.5英寸USB硬盘盒会提供一根从计算机PS/2口取电的电源线,通常从PS/2口取电并不会影响鼠标的使用。
- 虽然这样对数据来讲绝对安全,但是成本也会明显增加,磁盘利用率为50%,以四块80GB容量的硬盘来讲,可利用的磁盘空间仅为160GB。
新型的大数据存储架构可整合分布式以及嵌入式搜索引擎内的每一个存储驱动器,突破数据吞吐量和数据访问存储系统的限制,提升大数据存储接口的带宽。 RAID 0将N块硬盘上选择合理的带区来创建带区集。 其原理是将类似于显示器隔行扫描,将数据分割成不同条带分散写入到所有的硬盘中同时进行读写。 多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的速度提升N倍。
有些设计简单的产品要么没有指示灯,要么指示灯在电路板上的位置不理想,理接口太近,视线容易被挡住。 散热孔:如果移动硬盘盒的壳体不是热的良导体,其上应遍布散热孔,以帮助硬盘散热。 不过对于2.5英寸硬盘,由于本身发热就控制得比较好,这方面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LSI MegaRAID的主要定位是保护数据,通过高性能、高可靠的RAID控制器功能,为数据提供高级别的保护。 RAID0+1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 RAID 0+1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 Mirror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高。
因为这种配置方式综合了带区集和镜像的优势,所以被称为RAID 0+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 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 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低幅度还比较大,达30%左右。 因此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
- 这种校验码与RAID2不同,只能查错不能纠错。
- 从概念上讲,RAID 2 同RAID 3类似, 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
- DAS以服务器为中心,传统的网络存储设备都是将RAID硬盘阵列直接连接到网络系统的服务器上,这种形式的网络存储结构称为DAS。
- 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硬盘都连接到一个控制器上的话,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这是因为当我们频繁进行读写操作时,很容易使控制器或总线的负荷 超载。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建议用户可以使用多个磁盘控制器。 最好解决方法还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
(1)性能:软件RAID 会影响系统整体性能。 这是因为软件RAID 需要CPU 来执行RAID 计算。 防滑设计:在移动硬盘盒的壳体设计上防滑的花纹,或安装防滑塑料垫等等,以增大壳体的摩擦,防止硬盘盒无意中从手中脱落。 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交换(Hot 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
主机与磁盘阵列的缓存交互,缓存与具体的磁盘交互数据。 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词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 伯克利大学研究目的是反映当时CPU快速的性能。 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