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時價認定,如果是已上市櫃股票為當日收盤價,初次上市櫃的股票則是看首次買賣日起5個交易日無升降幅度限制的期間,而興櫃股票為當日加權平均成交價,若適逢無交易日,皆以後續第一個交易日價格為主。 未上市櫃、興櫃股價,則是按照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告每股淨值或以公司資產淨值核算之每股淨值。 官員指出,員工認購股票是可賣出年度時價與認購價的差額計稅,但員工每人每年獎酬股票是在500萬元額度內,繼續在原公司或其子母公司工作2年後可比較「實際轉讓時價」或「取得時價」擇低計算所得課徵薪資所得稅。 實際執行上,公司通常會針對高層管理人員訂出一個績效指標,一旦員工達成指標,公司即會向該員工授予在特定期間內(一般為三到六年,視個別公司的規則而定),可以用預定的股票行權價格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權利,而這個行權價格會低於公平市場價格。 也就是說,表現突出的員工可以用低於市價的價格,買進公司的股票,並於之後賣出,藉此賺取差額,分享公司花紅。
發行員工認股選擇權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要獎勵員工,但又可以不用直接從 營業現金流(Operational Cash Flow)裡支出。 另外一項好處,就是可以激勵員工更積極地提高公司的價值(價格)。 舉例而言,A公司員工於2016年先以100萬元認購A公司股票10萬股,認購價格是每股10元,經過2年後即可進行處分,假設可處分日當日的時價是每股20元,認購價與可處分時價差額的100萬元就屬於其他所得,應計入該員工2018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 (二)、認股選擇權授予對象僅止於『公司員工』(含子公司員工),並不及於公司相關利害關係人,此點與國外『Stock Option』適用對象可擴及董監事等有所不同。
修法後,員工獎酬制度可與國際趨勢接軌,讓公司獎勵員工時不再綁手綁腳,達到留才及激勵優秀員工的目的。 員工獎酬制度以往在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下各有不同之規定,例如公開發行公司可以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但非公開發行公司則不適用;公開發行公司之員工庫藏股及員工認股權憑證給付對象包含本公司及從屬公司員工,但非公開發行公司則給付對象僅限本公司員工,法規制度規範不同產生企業留才適用的困擾。 人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為鼓勵企業留住優秀人才,並促進集團內人才交流,以利公司員工調度,並與國際趨勢接軌,107年公司法修正針對員工獎酬工具做了重大變革,除了放寬非公開發行公司得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外,並擴大員工獎酬發放對象,無論是公開發行或非公開發行公司,均得適用。
- 由於在香港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並不多,且香港多數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因此目前實施股票期權制度的香港公司並不多。
- 通常如果公司成功 IPO,市場價格比 Strike Price 高,且漲勢看好。
- 在員工認股期權的制度下,公司的成長越好,員工的獲利就越多,因此可以利用股權激勵高層管理人員在認股期權的有效期期間,達到更好的績效。
- 數位轉型服務 Digital 面對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我們的使命是協助台灣企業掌握數位化的力量,在當今波動與挑戰不斷的時代中持續創新與茁壯,成為數位紀元的典範企業。
- 此乃為讓員工認股選擇權發行一段時間後,公司績效可以反應在股票價格上,讓企業未來績效可以與員工的激勵制度取得連結,此外並限制其於轉換為股票前不得轉讓,此乃說明員工認股選擇權獎勵對象為企業之『正職員工』,認股選擇權的價值必須建立在先有履約價值之上(即認購價低於當時市場價格)。
- 也就是說,表現突出的員工可以用低於市價的價格,買進公司的股票,並於之後賣出,藉此賺取差額,分享公司花紅。
-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2日宣布,已修正相關法規,要求公開發行公司發行員工認股權、限制權利新股、或以庫藏股留才時,應明訂發放的資格條件,至少要包括員工個人表現及績效等事項,且相關發放及轉讓審查程序要至少提薪酬委員會或審計委員會同意,並在公開說明書及公開資訊站上揭露。
- 員工認股選擇權之內含價值等於零可以使公司不用認列給予員工認股選擇之費用,此點又與員工分紅配股一致。
二來是,執行選擇權也是要繳稅的,晚一點執行也是在延遲稅賦,是一個合理的理財決策。 因為可以用一個約定好的價格購買公司一定股數的股票,所以如果公司股價漲得越高,執行認股選擇權可以賺到的價差就越多。 員工認股權 (ESO, 英語:employee stock option)通常被看作是一個普遍在股票公司存在的複雜 選擇權 , 由公司授予僱員作為員工薪酬待遇的一部分 監管機構和經濟學家已經指出,”員工認股權”是指雇主與僱員之間的補償合同,其具有一些金融期權的特徵,但本身不具有選擇權(即「報酬契約」 )。 員工認股權 (ESO, 英語:employee stock option)通常被看作是一个普遍在股票公司存在的复杂 選擇權 , 由公司授予僱員作為員工薪酬待遇的一部分 监管机构和经济学家已经指出,”员工認股權”是指雇主與僱員之間的補償合同,其具有一些金融期權的特徵,但本身不具有選擇權(即“報酬契約” )。 (一)、認股選擇權乃得於特定期間選擇是否以特定價買進特定數量股票的選擇權利,無論該特定期間內股票價格為何。 關心員工認股權制度的公司和員工,可能也都聽說過「員工持股計劃」這個名詞。
員工認股: 員工認股要給「人才」 金管會修法完成8月中上路
員工認股選擇權之內含價值等於零可以使公司不用認列給予員工認股選擇之費用,此點又與員工分紅配股一致。 然而提供員工認股選擇權之股本來源主要有兩類:即發行新股或以庫藏股提供員工執行認股選擇權,在財務面上,前者本質上與現金增資相同,後者則與實施庫藏股票一樣,員工均須以執行價格取得股權,且其取得市價與執行價間之價差應併入所得稅課稅,與員工分紅配股無償取得股票,並無論市價高低均以股票面額課稅顯不相同。 對企業經營者而言,其首先要選擇適當時機買進庫藏股,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將公司績效反應在股價上,經營壓力將遠大於員工分紅配股,對外部投資人而言,當公司未來績效提升同樣也使自己得利,因此,企業、員工、股東間之利益可取得適當連結,此與員工分紅配股以過去公司會計盈餘進行無償獎勵,並由參與股票除權之股東實質上一次支付成本,意義顯大不相同。 (二)、證券交易法第28條之三:『募集、發行認股權憑證、附認股權特別股或認股權公司債之公開發行公司,於認股權人依公司所定認股辦法行使認股權時,有核給股份之義務,——。』因此,認股權憑證乃是得按『特定價格』、『特定數量』並於『特定期間』行使認購股票的一種選擇權利。
本次公司法修法,對於員工獎酬給付對象涉及控制與從屬公司之認定,除股權控制外,有人事、業務、財務等實質控制權者亦可適用。 因此,企業得以運用該項規定,依實際需要,靈活搭配或調整公司已發行及擬發行之各項獎酬工具,可以雙向分配發放母公司及子公司員工,即使是企業集團內員工之調度,亦可藉此留住優秀員工。 因此,公司如擬適用新修正後員工獎酬規定,應重新檢視公司章程內容並做必要修正。 企業基於經營管理之需要,普遍設立研發、生產或行銷等各種功能之從屬公司。 以往員工獎酬只能發放給自家公司員工,並未包含控制子公司員工,子公司研發產品由母公司生產銷售,母公司賺錢給付員工獎酬時,具重要貢獻度之子公司員工卻無法參與分享,不利子公司留住優秀人才。 大型集團企業通常對集團內各該公司員工所採取之內部規範與獎勵多一視同仁,故本次修法參酌外國實務作法,就各項員工獎酬工具,如員工庫藏股、員工認股權憑證、員工酬勞、員工新股認購、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等,得於章程訂定給付對象,包含符合一定條件之控制或從屬公司員工。
根據證期局熟知員工認股權的官員表示,相關規範多數都是以可轉換公司債為範本,可是這個契約,當公司遇到減資或現金股利發放,認購價格會跟著調整,認購張數卻不會跟著調整。 近年來許多上市櫃公司都以活化資金、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為理由,頻頻進行現金減資,今年預計現金減資的公司已經超過30家,創下歷年來新高,但企業現金減資還有不能說的秘密在於─「員工認股權」。 而A公司員工如果是2016年獲配獎酬股票10萬股、取得時價為每股10元,則該員工可選擇緩課,並在工作2年後自行決定處分股票,將獎酬股票從公司專戶轉到個人帳戶,轉讓當下的股票時價假設為每股20元,仍然可以用取得時價作為薪資所得,也就是將100萬元計入2018年薪資所得、而非轉讓價格的200萬元。 賦稅方面,除了美國規定激勵性股票期權不需納稅以外,大部分國家都會對行權時的收入徵稅。 香港政府規定,獲得股票期權的員工雖然不需要在得到認購權的課稅年度納稅,卻必須在行使、轉讓或放棄股份認購權的課稅年度繳稅。 隨著知識經濟成為主流,員工認股權不只在英美上市公司間十分盛行,在東亞的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大陸,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以股權激勵方案作為給予員工花紅的方式。
員工認股: 現金減資狂潮來襲 首季13家破紀錄
另外,公司於選擇員工獎酬制度時,亦應考慮員工獎酬工具認列費用的時間點對財務報表之影響、適用時點及效果、公司本身獲利能力、資金需求、資本組成及未來發展方向、員工稅負等因素而有不同。 另公司發行員工認股權憑證,其發放對象為國內外之子公司員工者,其費用非屬公司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之損失,依據所得稅法第38條之規定,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 權的規定,在國內有各種不同翻譯名詞出現,諸如:『員工股票選擇權』、『員工認股選擇權』、『員工認購權證』、『認股選擇權』、『員工認股權』,在國內證券交易法中則以『員工認股權契約』或『員工認股權憑證』稱之,一般則以『員工認股選擇權』較常見到,但事實上,都是指同樣一件事。 由上面的例子可見,員工認股權制度不只給員工提供了非常大的股權激勵誘因,也將員工的利益和公司成長掛鉤,在這段期間內,公司的股票市價成長越高,員工的獲利也就越多。 此外,由於員工認股權制度一般規定員工在認股權執行期之後,才能賣出購入的股票,公司也能藉此留住表現突出的人才。
雖然網路上對員工認股權多有討論,然而關於這種用股權激勵員工做法的詳細介紹卻不多。 本次現金增資案於向金管會申報生效後,授權董事長另訂認股基準日、增資基準日及簽署一切相關之契約及文件,並代表本公司全權辦理發行事宜。 未來國際企業之員工獎酬制度發展趨勢,將透過長期股權及變動薪酬方式來獎勵員工,藉由差異化管理來確保員工獎酬制度有效反映員工績效,同時考量獎酬制度的設計結合遞延給付與回收獎酬機制,使員工不因追求短期績效而做出犧牲企業長期利益的決策。
日本、印度、韓國和台灣則是要到2000年左右,才讓員工認股權制度合法化。 英特爾目前正在推進愛爾蘭 Leixlip 廠區的擴建計畫,該公司 3 月時宣布將額外注資 120 億歐元,使累計投資額達 300 億歐元。 英特爾 10 月公布財報時下修全年獲利和營收展望,並警告將裁員,在總體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該公司目標是在 2025 年底削減 10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但沒有透露全球範圍內有多少員工會受到影響。
員工認股: 投資討論、旅遊生活紀實園地
由於員工必須在認股期權的有效期結束後,才能賣出股票取得花紅,等於能確保員工在這段期間內都不會另謀他職。 尤其對於求才若渴的科技公司來說,員工認股權是留住人才的一大利器。 由於員工持股計劃可以幫助公司節稅,因此在英美的上市公司中該制度非常普遍,甚至經常作為員工退休基金的一部分。 員工持股計劃通常面向的是全體員工,作為薪酬的一部分,也能激勵員工在工作上力求更好的表現,以從公司的股票升值中獲利。 對公司而言,員工持股計劃除了可以減少員工實際薪酬的開支,也能作為一種融資手段,並防止敵意收購。 值得一提的是,非上市公司也能推動員工持股計劃,有些公司甚至將這個制度當作上市的替代方案。
雖然員工認股權和員工持股計劃聽起來相似,也都是通過分發股票來給予員工花紅的制度,但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使用上需特別留意。 員工認股選擇權計畫(Employee Stock Options Plan)是一種獎勵員工的辦法,通常在科技業、新創公司比較常見。 有些人的工作合約(Payment Package)裡也會包含這個認股權的部分。 大家的臆測有很多派,有人說因為急需現金、有人說因為最近 IPO 熱潮再現,也有一個說法是–很多員工的「認股選擇權」要到期了,所以對 Airbnb 施壓,希望公司快點上市。 Tohmatsu Limited(簡稱“DTTL”)、其會員所或其相關實體的全球網路(統稱為“Deloitte組織”)均不透過本出版物提供專業建議或服務。
舉個實際的例子:某上市公司的股票現價為15元,這時該公司與高層管理人員簽訂契約,規定如果該年公司的營業額成長達到50%,員工即可獲得在未來五年內,以20元向該公司買進30萬股份的權利。 其後員工達成目標,並在公司股價漲到100元時使用認購權,用20元買入30萬股份股份,隨後再賣出,即可得到2400萬元的獲利。 同時,金管會為鼓勵上市櫃公司多利用資本工具留住優秀人才,這次也放寬員工認股權憑證、限制權利新股在經金管會申報生效後執行的年限,由現行一年放寬為二年,讓企業有更足夠時間及彈性去執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公開發行公司可以發行有償、折價或無償性質之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但本次公司法修正對於非公開發行公司股份發行價格不得低於票面金額之限制規定並未放寬,因此非公開發行公司並未允許得發行折價及無償之限制員工權利新股。 又員工獎酬給付對象如果涉及海外或大陸地區從屬公司之外籍員工或陸籍員工,應另依外國人投資條例或陸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之規定辦理。 此乃為讓員工認股選擇權發行一段時間後,公司績效可以反應在股票價格上,讓企業未來績效可以與員工的激勵制度取得連結,此外並限制其於轉換為股票前不得轉讓,此乃說明員工認股選擇權獎勵對象為企業之『正職員工』,認股選擇權的價值必須建立在先有履約價值之上(即認購價低於當時市場價格)。 對執行期間之限制及限制認股選擇權之自由轉讓,讓員工激勵制度與公司未來績效相連結,這乃其與員工分紅就過去績效進行獎勵全然不同之處,也是員工認股選擇權之精髓所在。 這次修正重點有三,一是放寬員工獎酬工具經金管會申報生效後的發行期限,為協助企業吸引或留住人才,參考國外員工獎酬計畫實務,放寬員工認股權憑證、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經金管會申報生效後的發行期限,由現行一年放寬為二年。
英特爾並表示,製造人力是愛爾蘭業務的重要組成,而留住這些人才是英特爾實現長期成長的關鍵因素。 該公司在愛爾蘭擁有近 5000 名員工,無薪假提議主要是針對製造部門。 外媒《商業郵報》 周四 (1 日) 報導,作為公司撙節措施的一環,英特爾 (INTC-US) 的愛爾蘭 Leixlip 廠區有多達 2000 名員工收到三個月的無薪假提議。
員工認股權(Employee stock option,簡稱ESO),又稱為「員工認股選擇權」或「員工認股期權」,指的是上市公司經股東大會同意後,將一部分已發行但未公開上市的普通股票認股權,在特定條件下,贈予特定公司員工作,亦稱為股權激勵。 在聘僱契約中,員工認股權通常屬於針對有突出表現員工的額外獎賞。 或許大家覺得員工認股權因減資而對稀釋股權的放大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這是一家公司留才的方法,但許多上市櫃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或者用兼任類似有員工身分如技術總監或策略長等,而去認購員工認股權,如此一來,當公司多次現金減資後,所有股東持股張數同時降低時,董事再執行員工認股權,對公司控制力就大幅增加,大吃股東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