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大學課程詳盡懶人包

本學系首創於1961年,為國內第一所成立的服裝設計高等學府,歷史悠久,畢業校友活躍於服飾產業界,經常獲得國內外服裝設計獎項,成績斐然。 本次論壇各場次累計參與人數共計527人次,透過參與者回饋可瞭解到各場次演講深具啟發性,亦對雙語及EMI教學有所助益,論壇在熱烈的分享交流中圓滿落幕。 不管學生或家長,多數人都認為至少要有大學文憑,將來出社會找工作才有用,但讀的科系也攸關未來的出路。 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後悔當初在大學所讀的科系,因此想問大家究竟念什麼比較好找工作? 貼文一出,不少人都點名「醫、牙、電、資」這四個科系。 本部另提供場地借用,除一般教室外,另有電腦教室、專業製圖教室、專業廚藝教室、共學教室、國際會議廳等。

本團與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合作,進行圍繞2021/22年度「現代舞實踐計劃」的成效評估研究,評估參與的中學組學員在自信、社交及情緒健康等方面的成效。 本研究透過問卷及小組訪談,了解學員參與計劃前後對相關關活動的看法和得著,從而探索現代舞培訓課程對於青少年於個人情緒健康、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深入剖析當中可行性。 國際學院提供多項副學士專修課程,涵蓋應用科學、人文及語言、商學、傳理學與社會科學。

四年制浸大學士學位課程一般要求同學修讀128個學分 。 修讀浸大副學士課程的同學一般於兩年內共需修讀62個學分。 計畫辦公室引介南臺灣社會企業和公益團體的資源和業師,加上計畫老師、專案經理以及畢業的學長姐,共同組成「公益創新實作平台」。 目的在於參考協助學程課程中優秀或者積極之同學,將修課過程中產出具有潛力的公益與社企提案,進一步投入實作計畫或者服務行動。

  • 我們相信USR亦如是,「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最終目的在於改變大學本身的體質,讓大學的存在(包括其「製程」與「產品」)更能回應在地之社會需求,進而促進社會的良善發展。
  • 筆者所屬的社會發展學系設有一個「南台灣研究工作室」,基本上是一個連結南方社會研究資源網絡的平台。
  • 第一類課程:院核心課程(創作基礎、設計概論、電腦輔助設計共三門14學分); .
  • 2.課程期間若遇颱風放假或任課教師因故需調整時間或順延課程,則由任課教師與學員雙方討論後,若有異動依本中心發布資訊為準,且本部保有講師及課程異動權利。

今年8月,原主任秘書陳永森教授接任古校長成為國立屏東大學新任領航人。 他就任典禮中的一句話,成為各報紙標題:「越在地,就是越國際;屏東事,就是屏大事」,有如此的新領導,我們自不待言,校內多個團隊,包含「搖滾社會力」在內,已經盡力籌備於第三期USR計畫的申請。 Robert Baird指出EME高等教育交流中,英語是具有多元語境及多樣性,教育者在教學環境中之身份、情感和意識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影響教育內容之靈活性及準確性。 有見及此,中文大學於2016年開辦生物醫學課程,以滿足生物科技與生物製藥業,以及醫學與臨床服務,包括本地以至南中國的遺傳學與基因服務,對人才愈來愈大的需求。 「中文大學的生物醫學課程真是了不起,涵蓋不同範圍,腫瘤生物學、神經科學、幹細胞研究、免疫學等,全部都對我非常有吸引力。」來自馬來西亞、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課程首屆畢業生、中大生物醫學哲學博士生吳振偉說。

2021學年副學士畢業生升學率高達88.8%,當中80.3%升讀八大教資會資助院校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世新大學性別所驚傳將被校方停招,立法院今天(12/1)舉行教育文化委員會,性別所去留引起朝野立委關切。 交通資訊緊臨內湖科學園區與南港軟體科學園區,居台北科技走廊門戶的優勢地位,有利開拓學生的格局與視野;依山傍水、優雅秀麗的校園。 故宮與美術館的人文週邊涵養學生的氣質與品德,是年輕學子的最佳選擇。 振偉一直對與人類有關的生物學和不同的生物醫學領域很感興趣,因為他相信,每個改善人類健康的療法的背後是一個發現新知的故事。

大武山社會實踐中心的運作,對於本校目前4個萌芽型計畫、3個種子型計畫,都帶來很實質的幫助。 以減廢行動、學鄉合作為核心,課程和培力工作坊雙管齊下,透過環境、經濟和社會創新等相關課程傳授學生循環經濟的概念與行動,並辦理培力工作坊,歷年共辦理20場的維修工作坊,共計356人次參加。 本計畫拓展屏大師生對「循環經濟」議題的了解,並與推動社區維修行動的在地組織合作,學習修復日用物件,延長物資的使用年限,藉以推展「循環經濟」與「負責任的消費」的理念,以惜物、減廢行動達成SDGs「永續城市與社區」的發展願景。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試辦期於2017年春天開始徵案時,國立屏東大學(簡稱屏大)合校即將邁入第三年。 原本以師培起家的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以及技職體系的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如何藉由合併的契機,展現出一所新綜合大學的視野與願景,成為那些年屏大人的挑戰。 2.課程期間若遇颱風放假或任課教師因故需調整時間或順延課程,則由任課教師與學員雙方討論後,若有異動依本中心發布資訊為準,且本部保有講師及課程異動權利。 同學完成兩年副學士課程後成績達標,可以循「2+2」升學模式,無縫銜接學院開辦的浸大自資學士學位課程最後兩年。

實踐大學課程: 實踐大學USR:囊螢東高雄區域關懷

謝謝美濃、屏東、枋寮、泰武、恆春、新化等場域伙伴的寬容與協助,讓600多位選修學程的同學有機會看見南臺灣;更讓超過2,000位的選課同學有機會在課堂外理解社會脈動、活用理論知識以及練習解決問題,特別是在永續生態、社造創新以及文史傳承這3個面向。 五年來已經有50餘位同學在畢業後投身於公益服務部門,進入諸如社區組織、社區大學、福利型與倡議型NGO成為專職人員。 即便沒有直接成為NGO工作者,亦如同一位選修學程的畢業生說的:「爸媽還是希望我去當老師……但是阿斌老師我跟你說,修過這個學程後,我覺得喔,我會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老師!」會的,只要能讓社會朝著良善的方向發展,我們會繼續搖滾下去。 我必須說,改變是非常明顯的──即便曾經有許多的困難。 眾所周知,當年教育部的USR概念是仿效自「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行動倡議,於是我們決定從CSR的發展理論來發想我們的計畫。

實踐推廣教育部始終以來堅持提供最優質的專區系列課程,因擁有豐富的課程規畫經驗,更積極與各界機關團體合作,為其量身企劃專屬課程。 本部對課程的用心受到政府機關與各界的肯定,所承辦的委訓課程與活動涵蓋各種專業,讓學員得以將所學立即應用在職場上,提高職場挑戰的競爭力,在職場上都展現豐碩研習成果,使學員樂在工作、樂在學習,因此各界學員與委訓單位皆給予實踐推廣教育部高度評價。 1958年創校以來,實踐大學秉持謝創辦人東閔先生提出「勤勞是快樂的」觀念,一路辛勤經營成長茁壯;從創建家專、改制學院乃至升格為大學,期間培育無數傑出校友,獲得各界極高評價。 在歷任校長及全體教職員生不斷的維持優良傳統,隨著時代發展進一步強調「科技與人文並重」,並積極推動「生活與創意」的全人教育,提供最好的軟硬體設施,塑造創意思維,開拓創新格局;構築最美的教育環境,涵養人文藝術,昇華高尚氣質。 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展現無窮活動力,為國家社會培育更多勤勞努力同時具備創意思考及國際觀的優秀人才。

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之必修課程包括:高階產品設計(一)、高階產品設計(二)、設計文獻研討、設計系列講座等四門課。 此外,選修課程則依核心能力規劃,分為四大相關課程:「人文涵養與科技知識」、「設計思維與能力」、「方法、展演與溝通/設計技術與操作應用」、「研究與企劃」。 「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新學分學程」自2019年推出迄今,超過600名同學選修學程,修畢人數將近100位。

實踐大學課程: 課程介紹

一名網友分享自己考研究所時的第一階段面試時成績不好,但是卻在最後的「口試」階段大幅度逆轉,讓他從幾乎不可能錄取的名次拉回到「正取」,許多網友紛紛道賀,並表示「太強啦!」。 等;作品典藏於奇美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宜蘭美術館、彰化縣政府文化局、台南縣政府文化局、二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等。

論壇上午安排2場專題演講,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簡靜雯教授、國立臺南大學張麗玉教授及臺中內埔國小陳姿伶老師,就教學實踐層面,探討「雙語教學」中的跨領域所面臨的議題與困境,細膩扼要的論點與建議,有助於進一步理解雙語教學實務。 「2022英語、雙語與全英語教育之意義與實踐論壇」係由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之外語領域中心與特色發展計畫,以及英語培力研究院籌備處共同辦理。 本次論壇於12月2日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共襄盛舉,採線上會議形式,以專題演講及圓桌論壇方式進行。 與會貴賓包括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校內外執行EMI、雙語課程教師,以及泛太平洋大學聯盟教師與國際學者。 論壇下午以4場圓桌論壇同步進行,並由13位專家學者就「跨領域雙語教學」及「EMI課程」與全臺教師進行實務分享與意見交換,具體呈現出多元教學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對臺灣整體英語、雙語教學的實踐,有更具建設性的對話。

實踐大學課程

一、依靜宜大學來函,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中部區域基地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課程設計工作坊」,敬邀師長踴躍報名參加。 論壇首先由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致開幕歡迎詞,感謝國內外參與論壇之專家學者們分享研究成果,並提到雙語與EMI教學已成為趨勢,提升東華EMI全英語教學環境及與國際接軌之必要性。 期望與會師長們除加強雙語及EMI教學外,亦擴展學生的國際觀,使校園逐漸邁向國際化。 請容許筆者再次重複,如果CSR的目標不在於企業做了多少善事,而在於企業本身的改革,使其製程、產品與運作更能符合社會良善發展;那麼USR計畫的實踐目標,就是透過場域的課程實踐與伙伴組織的協助,讓屏大的「產品與製程」,可以更貼近社會端的需求,最終得以改變國立屏東大學的DNA。 因此,我們除了協助場域議題推進之外,更著眼於屏大能否回應社會端需求做出改變,從而成為培育南方社會公益事業人力的搖籃。 自1980年代以來,歷經實踐經驗與各界批評,CSR的積極實踐逐漸被定義為:「目的在於改善企業本身之運作模式,以降低對於勞工生計、社區環境、自然生態之衝擊,進而讓企業之製程與產品,更符合社會良善價值之推進。」CSR不看企業在社會做了多少善事,不看灑錢漂白、不看拉布條大合照。

實踐大學課程: 課程大綱

相信對許多執行計畫的高教伙伴來說,會知道這有多難能可貴。 其次,各種減授、升等、彈性薪資等,都開始適用於執行USR計畫的老師。 很榮幸地,筆者即因為擔任USR計畫主持人,而獲選2019年彈性薪資「大武山學者」的獎勵;同時,本校也將USR第一期聘任的「專案助理教授」,轉正為「專任助理教授」,就是目前在「搖滾社會力」計畫中擔任執行長的陳馥瑋老師,很高興屏大能夠有這樣優秀的同事留下來。 第三,學校制度上開始回應USR計畫而產生變革,特別成立「大武山社會實踐暨永續發展中心」,由研發處與學術副校長室主責運作。 這個中心除了定期進行管考工作之外,更聘用專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助理來辦理各種培力活動、出版電子報,並且進行各種統計研究。

同時,本次也邀請臺灣科技大學應外系王世平教授,分享其執行教育部技專校院暑期英語密集訓練班之經驗,大幅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提供更多具體方法。 透過「搖滾社會力」計畫,我們從觀察者、學習者逐步發展成行動者,也捲動了在地組織(美濃愛鄉、旗美社大、小鄉社造聯盟、鍾理和文教基金會、高雄市野鳥學會)、地方中小學(龍肚國小、美濃國小、東門國小、美濃國中),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等跨區域NGO的合作,成為「生態步道」行動方案的共同推手。 我們與地方團體合作了山徑踏查、手作步道工作坊、水雉棲地觀察與維護等,延伸出「地方生態教育、社區共融」的永續社區環境教育活動。 因此,我們希望屏大的「社會責任」應該是跟在地社會(利害關係人)有更進一步、更有系統的互動;能夠讓屏大參與USR計畫的學生、教師,更能具體理解社會端的需求,透過場域的課程實踐與伙伴組織的協助,讓屏大的「產品與製程」,可以更回應社會端的需求。 過去,大學的運作太過強調滿足產業端(產學合作、技術轉移等)、政治端(政黨偏好、官僚控制)的需求,卻忽略了無聲的社會場域的需要。 所以,計畫決定取名為「搖滾社會力:在地關懷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新培力計畫」,希望讓屏大的DNA產生變化,除了協助場域議題推進之外,更著眼於屏大參與USR計畫的學生,在畢業後能夠具備促進南方社會公益創新的知識能力,甚至成為畢業之後的職涯發展。

實踐大學課程

自2018年至2022年8月,總共有63隊311名同學提案投入社區實作活動和社會公益實務體驗,合計獲公私部門補助約236萬元。 我們的計畫辦公室是位於全屏東市最高建築:屏大民生校區五育樓的頂樓,經常看到學生絡繹不絕地出入,或師生討論,或小組報告,或成發預演,完全印證了門口高掛的書法字:「搖滾社會力」。 這些新生搖滾力量,透過每學期的成果展,讓更多校內師生知道,原來知識可以如此活用,原來屏大能夠以如此之姿,鑲嵌進南臺灣社會的紋理。 簡單來說,我們透過「學分學程」接觸到更多跨系跨院的同學;修課之後,我們利用「實作平台」鼓勵比較積極、亮眼的同學,進一步磨亮課程中的學習與成果;最後,我們讓同學提案、出隊,與社區進一步合作,透過實踐行動讓同學可更進一步磨亮社會公益創新的實力。 當然,這些出隊、實作不是亂槍打鳥,而是基於與社區伙伴團體的長期商討;就社區端的需求,過去五年多以來,我們的課程與實作聚焦在:生態永續生態、社區營造創新以及在地文史教育深化這三大領域的社會實踐能力。 故針對流行時尚產業工作對像,邀請專業師資設計此課程。

順應時代潮流與學習趨勢,本校積極建置教學環境充實軟硬體設備,也將善用學校的區位優勢,強化對外交流連結,因應學術全球化與國際化的實質作為。 提供多元的學習內容與專業學習環境設備,讓學員習得實務的經驗以面對職場上的挑戰,增加學員的競爭力;休閒娛樂的課程則充實學員的生活質感。 東華師資培育中心范熾文主任亦於線上致詞分享,今年度師培中心在推動雙語次專長課程之成效,未來師培中心也將持續推動雙語教學,以實踐英語、雙語及全英語教學。 本次論壇可謂東華大學之「雙語及EMI教學期中成果」,透過論壇交流,有助於提升教師之英語教學朝2030雙語國家方向邁進。

參與的人數不多,主要以系上老師以及研究生為主,慢慢的,也有越來越多其他系的老師前來參加。 難得有個計畫是鼓勵引導,並且支持各大學的多樣發展,於是大家就決定試看看。 本部時時強化與新增授課設備與教學環境,擁有符合國家級檢定場地,獲得承辦國家級檢定的資格與並協同合作單位賽事的舉行。 本校擁有區位優勢並提供多元專業的課程吸引了各界有志研習進修的人士遠道而來,同時,為拓廣學術的交流,更跨出國際的步伐,積極拓展海外與亞洲鄰近國家的學術互動,校際合作與產業交流。

Soe Marlar Lwin及香港中文大學吳忠憲博士,在論壇中討論應用語言學如何幫助EMI教師的專業發展,透過設計EMI教師專業發展計畫,提供教學策略以因應跨領域及跨語言的挑戰。 為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建構正規教育與回流教育之終身學習環境,落實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實踐大學設置的推廣教育部,積極推動與業界建教合作,培訓專業人才,輔導學生及學員升學就業,目前開設有學分班、推廣班(非學分班)、委訓班、合作案(含產學合作與海外交流)等班別。 為契合時代潮流,滿足現代人求知慾望,本部不斷強化師資及提升軟硬體設備,規劃多元、社區化及實用性的課程,課程規劃涵蓋專業技能、學位及證照之完整培訓,並培育學員四大核心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社會能力」與「自我實現能力」,以期學員將所學轉化為職場競爭力。 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秉持求新求變的理念,以建構一個培育具專業職能、創意設計及國際視野之人才的智慧化學習機構為職志,達到為國家社會培育優質國民,提升生活素質,營造智慧新世代的目標。

  • 目的在於參考協助學程課程中優秀或者積極之同學,將修課過程中產出具有潛力的公益與社企提案,進一步投入實作計畫或者服務行動。
  • 本部對課程的用心受到政府機關與各界的肯定,所承辦的委訓課程與活動涵蓋各種專業,讓學員得以將所學立即應用在職場上,提高職場挑戰的競爭力,在職場上都展現豐碩研習成果,使學員樂在工作、樂在學習,因此各界學員與委訓單位皆給予實踐推廣教育部高度評價。
  • 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最低畢業學分數30學分(必修12學分),另,碩士班日間部研究生若不具設計專業背景者,則依其專長與性向,加修大學部課程6~12學分。
  • 本計畫拓展屏大師生對「循環經濟」議題的了解,並與推動社區維修行動的在地組織合作,學習修復日用物件,延長物資的使用年限,藉以推展「循環經濟」與「負責任的消費」的理念,以惜物、減廢行動達成SDGs「永續城市與社區」的發展願景。
  • 東華師資培育中心范熾文主任亦於線上致詞分享,今年度師培中心在推動雙語次專長課程之成效,未來師培中心也將持續推動雙語教學,以實踐英語、雙語及全英語教學。
  • 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之必修課程包括:高階產品設計(一)、高階產品設計(二)、設計文獻研討、設計系列講座等四門課。
  • 交通資訊緊臨內湖科學園區與南港軟體科學園區,居台北科技走廊門戶的優勢地位,有利開拓學生的格局與視野;依山傍水、優雅秀麗的校園。
  • 2021學年副學士畢業生升學率高達88.8%,當中80.3%升讀八大教資會資助院校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所以,CSR之實踐結果必須讓企業之運作降低對社會之衝擊、更符合各種社會良善價值,這樣才叫做企業該盡的社會責任。 我們相信USR亦如是,「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最終目的在於改變大學本身的體質,讓大學的存在(包括其「製程」與「產品」)更能回應在地之社會需求,進而促進社會的良善發展。 實踐推廣教育部為台灣最早成立,致力於大學教育與回流教育融合之終身學習環境,以提昇大眾生活素質與技能為宗旨;舉凡在職進修、專業技能培訓、休閒娛樂到各式專題講座,涵蓋了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需求。 國立清華大學斥資逾1億元打造的解剖教學研究中心昨天啟用,同時舉辦大體老師感恩追思大會。

我們相信,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與積極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應該是一致的:不是企業機構去捐錢放煙花、造橋鋪路,而是讓企業的運作存在符合社會良善發展的方向。 筆者所屬的社會發展學系設有一個「南台灣研究工作室」,基本上是一個連結南方社會研究資源網絡的平台。 在2014年合校前後,我們最常做的事情,是邀請不同學校的老師們來進行午餐演講或者座談,或者開開讀書會,或者紀錄片放映討論。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