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迎10大好處

第一日請水當日,祀王、敬王儀式後,必須在子時前,將王爺神移到開基大清府嘉蓮宮或大清府舊嘉蓮宮兩座嘉蓮宮之一過夜,直到卯時才迎回東港東隆宮設置的代天府,稱為「大清府過王令」。 儀式第一日「請水」、「過火」,第二至第五日為「出巡遶境」、第六日為「王船法會」、「祀王、敬王」,第七日「遷船遶境」、「宴王大典」、「添儎」、「和瘟押煞」,第八日「送王」。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2021年辛丑正科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採專案辦理,縮小規模並僅限東港鎮轄區內的隊伍參加遶境及相關科儀,人員需全程遵守防疫規定,為歷史上首例。 但也因此,使外地人容易太過聚焦在送王的燒王船儀式,常被誤稱為王船祭,其實王船只是迎王祭典中,送五位千歲爺回歸天庭的一項交通工具。

俗諺云:「南王爺,中媽祖」、「農曆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點出臺灣漢人對媽祖和王爺信仰的熱衷與虔誠,每年三月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方歇,旋即有上千以王爺為主神的廟宇掀起另一波進香熱潮。 王船是整個迎王祭典中最重要的法器,為期8天7夜的整個迎王活動,7個夜間都讓東港熱如不夜城,但最後一個凌晨卻是一反常態,由火舌默默的席捲王船,而在地東港人早已離去。 東港人習慣稱東隆宮為「王爺廟」,是東港、小琉球地區最主要的信仰,自建廟以來曾發生過不少奇蹟,大門口金碧輝煌的山川牌樓,號稱全台灣最大的黃金排樓,黃金牌樓原為檜木牌樓,民國83年廟方耗資8000萬,請老師傅為其貼上金箔,前幾年修葺時又花了2000萬,無論何時經過都會被這耀眼所吸引。

程序十二:宴王舉行的時間在送王前的子時,準備了滿漢全席的菜餚,由大總理代表全鎮信眾感謝眾千歲爺蒞境賜福解厄。 在東港生活20多年的印尼漁工,也在港邊慢慢形塑了自己的社群。 在這裡漁工們以東港溪、新溝為界,將東港分成3個區塊。

  • 只不過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華僑市場的生猛海鮮,東港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還有3年一次的迎王祭典,近20多年來,都少不了印尼漁工的身影。
  • 因為神威顯赫,信徒日增,經過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西元1945年)以來的多次重建、整修,東隆宮以新修巍峨正殿與俗稱「黃金牌樓」的金製轅門,威震東港。
  • 王哥給我看小兒子在印尼的影片,影片中兒子看著爸爸拍的廟會影片,扛著掃帚繞圈,模仿遶境。

在地民俗工作者指出,在燒王船儀式中,提醒民眾要注意自身安全,更不要說不好聽的話或風涼話,沙灘上的金紙也不能踩坐碰觸,送王船當夜行經路段,家戶門窗務必緊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火光燃起後,就要迅速離開,切勿回頭。 今年屏東舉辦海上燈會留下來的黑鮪魚和海之女神,現在仍然會點燈,海之女神是燈會中的亮點,用鋼材和35萬個蚵殼所製作,象徵新住民飄洋過來到台灣,屏東的新住民大多為女性,她們在此落地生根,堅毅勇敢、柔中帶剛,佇立在海上的女神,似乎也在向遠方的家人報平安。 東港位於屏東的中西部海邊,是個典型的漁村,有「黑鮪魚的故鄉」之美譽。 「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被並稱為東港三寶,每年的4月至6月漁獲期最為熱鬧,饕客湧進東港只為了享受最頂級的海洋盛宴,順便一賭黑鮪魚拍賣的盛況。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是台灣的國家風景區之一,成立於1997年,主要範圍為台灣本島西南側的大鵬灣灣域和小琉球(琉球嶼)。 東港鎮里鄰調整過後將維持22里,但人口數將維持2千人左右的平均分布。

以簡明易懂的圖解,將許多文字難以表達、一般民眾難見未見的民俗事物,透過豐富精采的照片與精細生動的插畫來呈現,令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緊接著由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及大總理李瑞安揭開臨時牌樓「代天府」牌匾的紅布,府內並換上代天府的器物,象徵「代天府」落成,此後正殿的中門及龍虎門用班頭的並用板杯交叉,就此開始,閒雜人等不得再進入。 不過,本科雖然縮小規模,但仍有不少遊客前來爭睹昨天的王船遶境及今天清晨的燒王船,文史工作者說,對東港人而言,早就在鳴炮放燃的那一刻就已結束,在地人鮮少有人待至中桅傾落的全程。 坐落在東港碼頭邊的華僑市場,雖更名為「東港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但大家還是習慣稱呼其舊名,老名字聽起來總是親切嘛!

東港迎: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王哥有兩段婚姻,前妻生的女兒今年17歲,經常視訊給他看男生的照片,問爸爸帥不帥;現任妻子過去在高雄當看護,兩人所生的小兒子今年3歲,跟王哥長得一模一樣,個性也像。 王哥給我看小兒子在印尼的影片,影片中兒子看著爸爸拍的廟會影片,扛著掃帚繞圈,模仿遶境。 王哥國小沒有畢業,就正式上船在達達普當漁工,他也在1999年第一次來台灣。 他說:「在印尼很隨便,大家都懶懶的。這邊有一個明確的雇主,是一個練習忍耐的過程。」他發現在海外,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堅強。 王哥1999年第一次來台灣工作,總共當漁工16年多。

迎王是東港人信仰的中心與期盼,3年一次的迎王,王爺將帶走人世間的汙穢與瘟疫,保佑東港平安。 只不過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華僑市場的生猛海鮮,東港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還有3年一次的迎王祭典,近20多年來,都少不了印尼漁工的身影。 自從台灣農村、漁村年輕人外流後,我聽說在澎湖、東港的大型廟會祭典中,在地的印尼漁工、廠工開始參與廟會。

鵬灣跨海大橋:位於屏東縣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內,橫跨大鵬灣潟湖中唯一的出海口,位置即青洲濱海遊憩區北邊。 請 水後千歲爺們遶境新街後,要到代天府安座前,首先要完成的儀式;火在台灣廟會活動中佔有很大的地位,神明經由過火來顯赫神威,信眾經由過火來除穢解厄。 友瑞是少數上過船、跟外籍漁工長時間生活過的船公司老闆。 在東港,鹽埔漁港多是小釣船、東港漁港則是延繩釣的大船與沿近海的船。

東港迎

匯集古今史地相關知識,清楚介紹祭典的發展源流、舉行時間及空間、重要儀式的行為與核心價值、參與體驗的方法與須知等等。 本書內容包含祭典必看行程,詳細解析活動流程與內容,及活動重要參與角色職責、虔誠信徒的經驗與故事,是一本全方位視野的民俗文化小百科。 儀式由內書擔任司儀,在莊嚴的奏樂與鳴炮聲中,先由迎王祭典委員會大總理李瑞安迎請溫府千歲神尊移駕至中庭,並引導大總理與諸位負責的委員代表們行三獻禮,準備一籠象徵東港居民發財豐登的發粿,案桌所繫的桌裙改用上繡「代天府」之蟒龍裙。 禮成之後,由工作人員在棚頂中央太極位,用紅絲帶繫上太極金、天金、尺金、壽金及福金等五金,兩側各綁1只裝有5穀種子、錢幣、鐵釘、鍚炭等紅布袋與粽子。 屏東客運站也有車子可以抵達東港,因為會繞行其他鄉鎮,所以時間和高雄出發並沒有差太多,那天搭了快一個小時才到。 東港位於台灣最南端的屏東,除了自行開車外,高雄火車站或高鐵左營站,都有客運可以直接抵達東港,目前這條路線共有四家公司營運,分別為屏東客運、高雄客運、中南客運、國光客運。

東港迎: 國定民俗「東港迎王」 10月下旬如期、縮小規模舉辦

中國福建的泉、漳二州,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 小時候待過的地方在東部、北部,根本就對王爺(Ông-iâ)這樣的神明感到陌生,不過在南部,確實非常重要的精神寄託,曾經在看電視益智節目《全家有智慧》猜「台灣人上愛拜的神明前五名」,一位琉球的朋友第一個就猜王爺。 每三年,玉皇大帝還會派遣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等五位千歲爺到東港代天巡狩,所以必須舉行由溫府王爺與全鎮所有神明共同合作的迎王祭典,藉此迎接五位千歲爺。 東隆宮表示,上樑儀式意即「區隔內外」,內為代天巡狩的駐紮處、外為香客參拜區,藉此以示對千歲爺的尊敬;上樑主要是將天金、尺金、福金、壽金、太極金等5金以紅線綁在棚頂中央處,兩側則繫上紅袋包及甜粽,每個小細節都有其含意,不僅保留清代祭典科儀,也透過傳承凝聚祭典人員、在地居民與各地信徒的信仰。 本書採用輕薄短小的25開版本,適合隨身攜帶、隨時查閱,是社會大眾、學校師生或家長親子參與、體驗王爺民俗文化的最佳導覽和指南。

東港迎

小時候,獅陣晚間在廟廣場練習時,我喜歡到旁邊當觀眾和加油隊,順便偷吃爸爸練習完廟裡發的宵夜。 聽著廟會「洞!洞!」的鼓聲、爸爸拿盾牌和長矛跳著的獅陣,和兒時曾經看過建醮、燒王船的這些熱鬧場景,至今仍深深在我的記憶裡。 為了親眼一見如此有趣的鼓隊,2021年10月,我也跟著朋友們一起到東港,想看看3年一次的迎王祭典中,漁工在廟會裡的身影。 10月28日,坐車到東港後, 我加入庭寬跟著的「震隆宮」遶境隊伍一起走。 「震隆宮」就是有移工大鼓隊的廟宇, 隊伍中掛著「震隆宮大鼓隊」布條的藍色發財車就是移工鼓隊。 若有運勢不佳的信眾,到廟中擲筊請示神明獲允後,由廟方振武堂(班頭團的堂號)老一輩的班頭人員於神前(溫王爺或中軍府前)責打該信眾。

東港迎: 文化資產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王哥跟我們一起走回東港的漁港邊,港邊的船隻排排停駐,他慢慢越過一艘一艘漁船,跳回他工作的船上睡覺。 我印象深刻王哥跟我說,他年輕時放縱,喜歡出外交友、喝酒。

大鵬灣的水上活動已經影一陣子,獨木舟則算是近期才興起的,相較其他海域,大鵬灣划獨木舟相對輕鬆許多,水域平靜不需要費太多體力,在教練的指引下簡簡單單就可以抵達紅樹林秘境,近距離觀賞水筆仔、招潮蟹和彈塗魚,日落時分沐浴在夕陽之下,夕陽餘輝灑在發亮的海面,不自覺的心曠神怡了起來。 福灣莊園內有自己種植的可可樹115顆,屏東90%的可可豆皆為福灣契作,用土生土長的可可豆和自己研發的發酵法,自烘自磨,並依據每批可可豆的特性精準的調整時間、溫度和壓力,繁複的工法是造就可可迷人風味的重要原因。 每年12月31日在河堤旁舉行東港跨年晚會,並於倒數後施放10~15分不等之煙火。 東港鎮民代表會是東港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東港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 東港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1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鎮民代表、第四選區3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 程序十一:遷船遷 船是將王船以陸上行舟的方式遶行東港鎮市區主要道路,主要目的是接受各方信眾的添載及為東港鎮民解厄;遷船就只有王船組與七角頭轎班來執行。

平時同學們最多只能拿零用錢買糖果餅乾,但他去船上「玩玩」賺的錢多到可以買足球鞋、請大家吃點心。 錢有點太多,同學懷疑他偷錢,一問才知道他是去捕魚。 因為王哥是班長,他開始偷偷去跑船後,全班一半的男生都跟著他一起去。 清治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東港海嘯大水災,東隆宮被水淹沒,東港士紳林合發動村民,衝入搶救神像,搶救方畢同一時段,東隆宮廟身頓時完全坍毀,人皆視為神蹟,對溫府千歲的信仰更加堅定,又另擇有風水地理位置極佳的『浮水蓮花』地穴之地重建廟宇。 相傳,清治康熙年間,居住於東港地區的移民就已經開始奉祀溫府千歲。

華僑市場成立於民國76年,當時漁民將早上出海捕撈的魚貨直接在港邊販售,逐漸聚攏成一個魚市,前來購買魚貨的大多是穿著整齊且喊價乾脆的「華僑」,故而得名。 阿伯在街邊摩托上便開始吃起粉圓冰,真的很愛市場內那種接地氣的感覺,還遇到餅舖老闆請我吃餅,南部人的熱情展露無遺。 東港其實玩兩天都不為過,一日遊最大的缺點是肚子會很撐,還吃不完想嚐的美食(笑)。 東港位處屏東平原南端,東港溪自東港與新園鄉交界出海,地勢平坦加上濱海,故產業以漁業及農業為主,但也因地勢低漥及排水不良,使東港易受洪水及海水倒灌之苦,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遶境的目的就是藉大千歲代天巡狩及眾神的神威弭平地方上邪祟、疫疾等不潔淨之處,讓信眾能平安,這也是東港迎王最主要的目的。

東港迎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在此設置「東港街」,劃歸高雄州東港郡管轄。 二戰後劃設高雄縣東港鎮,1950年改隸屏東縣至今。 東港鎮,古稱東津,位於台灣屏東縣東港溪出海口,在清代就已是一個航運繁盛的港口,是全台三大良港之一。

東港迎

彼此交換的是紅包,和船長、老闆們看見他的工人也沉浸在廟會裡, 那一句「啊他們也開心,我們也歡喜」的微妙感受。 東港迎王的七角頭,個別都有自己衣服的顏色,和職務,他們分別都會負責自己的轎班,扛轎,參與轎班必須在王爺面前 poa̍h-poe 獲得允許,還得跟著走一個禮拜的繞境,有許多人可能有自己的緣故曾經向王爺許願,便可藉由參加轎班來還願,而七角頭宮廟之間,也靠著財物、地點、活動,來互相配合。 雖然參與過許多南部的迎王祭典,不過我卻是2021年才見識到東港的氣勢,也看到了一些其他地方沒有的習俗。 所謂燒王船,雖然只是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中送走瘟疫災厄、送王爺們回天庭的最後一道程序,但卻也是整個祭典中最具特色的主要核心,也因為這個核心使這個祭典更具特色、更令人印象深刻。 東港又以海業為主,因此也有許多造船的工匠師傅,這些師傅會在溫王爺所指示的王船建造時間,放下一切工作,專心致志進行王船建造,也因此使東港王船相較其他地方更為壯觀。 臺灣四面環海、信仰活動豐富,一年到頭皆有熱鬧可期的廟會慶典。

東港漁港為台灣最大的黑鮪魚產區,早年以外銷日本為主,一年營業額可達三億台幣,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挫日本經濟造成出口量大減,因而催生了此活動,以協助漁民度過難關,並發展觀光產業。 孔老闆是船東,他是東港船東中無人不知的船老闆,「白道、黑道都來我家泡茶。」 在最初到東港的田野中,經朋友介紹,我到孔老闆家訪問他。 孔老闆印象中,「小時候的東港跟小琉球比較落後,人們都是捕魚維生,但每個人都想去比較大型的漁港高雄港、台北討生活。」他說東港漁業在他成長過程中漸漸出現人才斷層,所以東港也漸漸開始聘請中國、東南亞的外籍漁工。

友瑞家的船都是大船,一次出海5個月以上,是補長旗鮪、大目鮪的延繩釣或底層拖網(俗稱「卡網仔」)漁船。 他曾經跑了10個月的船,他說那次的跑船經驗,船隻會開到菲律賓達沃灣,去載菲律賓和印尼船員上船,再一直開到關島南方的漁場捕魚。 當屏東縣東港鎮沿海的東港、鹽埔兩港口停滿最多漁船的時候,就是東港3年一次迎王來臨的時刻。 當地人說「寧可不工作,不可不迎王」、「討海人過年在海上沒關係,但迎王時一定回東港」。 外籍移工補上台灣勞動力的一大缺口,他們千里迢迢來到台灣,遍布於城市鄉鎮,但卻少有隨意移動的機會,直播成了與親友寒暄、向外接觸的替代管道,透過手機鏡頭,談笑或靜默都是一次述說,「怎麼都在直播?」,真正在問的其實是移工們的生活故事,作者寫下這些被忽略的有趣發生。 溫王成神之後,經常在閩浙沿海地區顯靈,每當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字之巨船出現,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自後王船所及之處,必造福地方,庇謢百姓。

王船會載著千歲爺們,將他們送回天庭,而王船同時也載著瘟疫與疾病,因此燒王船也象徵著將瘟疫送走,祈求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都能健康平安。 東隆宮表示,將東隆宮正殿設置成代天巡狩千歲爺們臨時駐紮、辦公與休憩的處所,原本溫府千歲的黃幔改為紅幔並移至原本水遷尊王殿前,正殿門口則掛上「代天巡狩」黃幔,代表東港迎王拉開序幕,二王爺則是移請至外頭拜亭,供信眾參拜。 紅布袋內的五穀代表「五股豐登」、鍚鐵及火炭則為「生生不息」,另鐵釘、銅板則代表「添丁進財」,太極金等5金兩旁高掛甜粽,則象徵「高中」,上樑儀式完成,也象徵代天府已經落成。 東隆宮指出,代天巡狩千歲爺奉旨按察,臨時駐蹕的行館稱為「代天府」,代天府府衙是設置在東隆宮正殿,佈置工作由內司與祭典人員共同完成,當佈置代天府時即是迎王祭典正式的揭幕,今年依例在10月24日請水(農曆9月19日)的前三天,設置代天府的上樑儀式,由溫府千歲與辛丑正科中軍府共同主持,象徵王府起造。 而祭典中重要的七角頭轎班更有「偃旗息鼓」的習俗,轎班等相關有職務在身的人員需脫魯笠、腰帶及臂章等儘速離開,避免繼續逗留可能煞到不潔之物。 東港迎王昨天(30日)的王船遶境和晚間的儀式,分別帶有驅煞、和瘟的意涵,代天巡狩的千歲爺們巡境安民後,把邪魅魍魎透過王船押解回天庭繳旨,而不少東港在地人從小就接受長輩教導,只要點火後就得速速離去不回頭,早期燒王船除了東隆宮廟方人員戒護以外,在地人通常不會觀看完全程。

小琉球原為七角頭之一,但後來小琉球退出東港迎王,必須再產生一個祭祀角頭,所以由頂中街中分割出埔仔角。 每當迎王祭典圓滿結束後,祭典司職人員便會舉辦犒勞的「福宴」。 宴中,眾角頭在溫府千歲前,用抽籤方式,遴選下一科迎王祭典,各角頭之司職任務。 首先祭典前三年為「職務分配與遴選總理」,而祭典前一年進行「中軍府安座」、「王船建造與開光」。 又因為燒王船是送瘟疫,也有許多禁忌,是去送王船必須注意的,比如全程必須保持肅靜不可喧嘩、在火燃燒起來的時候迅速離開不要回頭等。

清治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東港海岸上發現大批寫有「東港溫記」字樣的木材漂來,神靈顯示溫府千歲欲在此地建廟,於是鄉民為之立廟,取名「東隆宮」,意為「東港興隆」。 後來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群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 溫鴻用兵如神,舉兵直搗賊穴,賊酋授首,群賊四竄,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

重新規劃的里鄰主要以道路為界並符合現況來進行劃分:頂新、頂中、東和3個里合併為頂中里,興台、中興、八德3個里合併為福德里,船頭里拆為船頭、東津2個里,興東里拆為內關帝、新街、東光、東新4個里。 較特別的是,未來行政中心所在地「東津里」是由原船頭里獨立出來,並取名自東港古地名;「內關帝里」也是取名自舊地名,並從原興東里獨立出來。 近年來因為黑鮪魚的身價暴漲及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的成立,使得觀光業蓬勃發展,該鎮亦有黑鮪魚的故鄉之美譽。

大多數人提到東港,總會想起迎王爺和黑鮪魚,其實除了這些外,東港還有許多具有特色的文化和有趣的活動,像是大鵬灣的水上設施、信仰中心東隆宮,更不用說肉丸、肉粿等小吃有多迷人,無論在哪裡總會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東港小鎮不大,也因為如此景點之間的距離不會大遙遠,規劃起來十分方便。 台灣燈會自從1990年開始,從未在屏東縣舉辦過,2019年的燈會在東港大鵬灣舉辦,也是20年來第一次,是屏東縣近年來舉辦最大的國家級展覽活動。 迎王平安祭典聞名臺灣,每三年舉行一次,會於祭典前第二年建造豪華又威嚴的王船,透過繁複的宗教儀式,最後在祭典最後的壓軸好戲:『送王』,將王船火化,希望五位千歲爺與中軍府回駕天庭繳旨時,能帶走鄉里中的不幸、邪氣、還有惡鬼。

他說他大概是1980到1982年間出生,因為剛要申請出國時,年紀太小,就把歲數調高。 也托朋友庭寬的福,我認識了3位FOSPI的印尼朋友:凡納度、阿曼、王哥。 這是他們來到東港的故事,述說著他們在廟會裡的角色,和他們如何看待東港與迎王。 在船上的混合語言,就像是人類學語言研究中的「pidgin(洋涇濱)」,是一種讓不同語言之間的人們溝通的簡化語句。

相傳,玉皇上帝為懲罰惡民,特派瘟神下凡罰惡,但因瘟疫而死者卻不計其數,後因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則特派王爺下凡,召回瘟神、賞善罰惡、除病救民,也因此造成往後王爺信仰與瘟神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常常需將載有王爺神像的船(王船),放出海漂流或火化,送走王爺,為全鄉帶來祥和吉利。 後來王爺信仰逐漸升格,人們把王爺視為保境安民的大神,則以透過燒王船等祭典祈福保安。 但其實節目中引用根據的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前五名根本沒有王爺,依序是:媽祖、財神、觀世音、月老、土地公,除了知道王爺對琉球人來說是主要信仰之外,也能看得出來,南部地區以外人數眾多的大眾,可能在平常生活中不會去接觸到王爺,居住環境也沒有王爺廟。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