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大學-介紹

社會工作學系重視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與國內800餘家各專業領域社福機構建立長期合作的關係;480小時的社工實習制度完整而嚴謹,畢業系友為業界所愛用。 本校34個學系皆有與台灣在地著名企業廠商簽訂實習合作契約,並與德國、日本、美國、中國(上海)、澳洲等地之特色產業公司,簽訂海外實習合約,讓學生能有更廣泛的實習場域與機會。 曲家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有「麻辣女教授」之稱號,也是各大電視綜藝與談話性節目常客。 實踐大學加入「優九聯盟」:是一個由東吳大學 (台灣)發起,由位於臺北市及新北市的9所私立大學組成的大學聯盟。 1995年8月成立高雄校區,開始招生,設有二技部國際貿易系、會計技術系。

本校迄今創校64年,臺北校區座落於台北市中心(大直),高雄校區座落於高雄市內門區,各自有獨立的校區、科系,招收不同興趣、專長的學生。 高科大將各類計畫資源導入課程,帶領師生走出校園進入社區,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場域內可被具體化、被實地應用的解決方案,也幫助師生傾聽在地聲音、感受社區的需求,學習將資源做整合並帶動區域的永續發展。 今年會展更邀請高科大校長楊慶煜為專題講座「永續大學-培育次世代學術治理人才與未來教育」擔任講者,以「USR校務推動支持策略.永續發展的推動進行式」為主題,分享高科大USR永續支持架構、以及與在地互利共榮的目標願景。 東華師資培育中心范熾文主任亦於線上致詞分享,今年度師培中心在推動雙語次專長課程之成效,未來師培中心也將持續推動雙語教學,以實踐英語、雙語及全英語教學。 本次論壇可謂東華大學之「雙語及EMI教學期中成果」,透過論壇交流,有助於提升教師之英語教學朝2030雙語國家方向邁進。 台北校區未來將維持學生人數在一萬名以內,以增設碩士班、博士班為主要發展方向。

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製作與經營

台北校區: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增設社會工作組。 生活應用科學學系拆分為餐飲管理學系、家庭研究及兒童發展學系;原生活應用科學學系裁撤。 食品營養學系及食品營養研究所改名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研究所。 保險學系改名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貿易經營研究所改名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服裝設計研究所改名為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增設數位3D動畫設計組與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之分組。

楊慶煜校長擔任專題講座「永續大學-培育次世代學術治理人才與未來教育」之講者,分享高科大近5年校務推動支持策略以及執行USR計畫推動的豐碩成果。 鄰家好漁形塑計畫:參觀民眾熱情參與計畫成果問答小遊戲。 高雄永安漁村實踐計畫團隊於本次2022 USR EXPO同時獲得全國「人氣攝影獎」、「人氣微電影」及「人氣互動獎」三項優等獎。 「春燕築巢.地方創生」從新農業出發計畫:以「新」農業為訴求顛覆傳統農業,加值建構「智慧」農業,開發燕巢在地芭樂冰棒-醜芭怪、早生筷等商品行銷農產加值。 港書山線韌性城鄉營建計畫藉由USR TALK活動,傳地用愛建築偏鄉、守護高雄淨土之精神。

現台北校區鄰近台北捷運文山內湖線大直站,高雄校區位於內門鄰近旗山老街,推廣部高雄中心在2021年三信家商租賃辦公室、部分教室空間。 資訊管理學系改名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改名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及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系所合一。

如管理學院、商學與資訊學院發展在業彈性學習制度,尋求產業界合作,以引進更豐富的資源與技術,擴大學生在業彈性學習之機會,同時鼓勵教師與企業建立產學合作。 而民生學院則致力推動專業實習,以期縮短理論和實務差距,增加實務經驗,並完備相關專業證照報考資格。 臺北校區的學院及其領域有:設計學院【服設、工設、建築、數位等設計領域】、民生學院【音樂、食品營養、餐飲管理、社工、幼兒發展及高齡照顧等領域】、管理學院【資訊、商管、財金及語言等領域】、全英授課獨立學程【商管領域、觀光餐旅及智能服務】等領域。 2011年,台北校區進修部企業管理學系分設企業管理組、時尚經營管理組之分組;企業管理學系日間部分設企業管理組、國際企業管理組之分組。 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時尚服裝設計組與數位媒體設計組,各自獨立為服裝設計研究所與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

2019年QS「藝術與設計」(Art & Design)領域,首次擠進世界101至150名,在臺灣居第4名,居全臺私立大學第一名。 Robert Baird指出EME高等教育交流中,英語是具有多元語境及多樣性,教育者在教學環境中之身份、情感和意識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影響教育內容之靈活性及準確性。 因此,本校創校時係以傳授青年女子治理家庭事務之訓練,增進其實用知識與技能,並養成健全身心為宗旨,同時教育之總體目標定為:「研究並推廣生活科學知能,增進生活福祉與生命意義」。 呂以榮:德國海德堡大學老人學研究所博士、實踐大學家兒系與社工系助理教授。

  •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之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改名創新媒體設計組。
  • 創辦人在創校之初亦提出以“一個觀念:勤勞是快樂的;三個習慣:禮貌、整潔、物歸原處”作為學生生活教育之基本方針,此種凡事由小而大的務實與實踐的精神,乃是該校創立之最基本辦學理念。
  • 配合當前產業發展,本學院教育使命為「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備資訊商業人才」;以「邁向亞太地區優質實用教學型學院」為願景。
  • 同時,本次也邀請臺灣科技大學應外系王世平教授,分享其執行教育部技專校院暑期英語密集訓練班之經驗,大幅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提供更多具體方法。
  • 2019年QS「藝術與設計」(Art & Design)領域,首次擠進世界101至150名,在臺灣居第4名,居全臺私立大學第一名。

2007年10月高雄校區:10月,成立商學與資訊學院、文化與創意學院;增設應用中文學系。 高雄校區:國際貿易學系成立大學部;增設服飾經營學系、應用外語學系、二技部資訊管理系;會計技術系改名會計學系。 今年教育部2022 USR EXPO一共有91所大專校院共196個計畫團隊參展,另外有其他長期投入社會責任實踐的社群團體共襄盛舉。

實踐大學-: 服務項目|Service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培養未來AI社會及國家政策所需人才,以雙學程雙證照為主軸,提供學生「家庭教育」、「幼兒教保」與「老人服務」之多元取向專業學習。 除此,本系課程含括自我探索、助人技巧與同理之培育,養成關懷社會、服務人群之執行人才。 此外,本校學生作品亦受邀參加義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日本東京設計週、北京中國國際時裝週、西班牙馬德里時裝週、義大利米蘭國際設計展、西班牙國際產品展、德國萊茵設計節、法國聖艾迪恩設計雙年展、比利時設計雙年展、美國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師生聯展及法國安錫影展等。 設計學院優異的競賽表現與國際展演,充分展現本校國際設計專業領域之實力,堪稱國內設計教學之典範,為本校邁向亞太地區優質的實用教學型大學之發展願景奠定良好基礎。 高科大長官帶領師生團隊持續以共好共榮的概念雙向導入資源能量。

  • 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分拆為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與建築設計研究所。
  • 該校創辦人謝東閔先生,深刻體認中國“修齊治平”的傳統哲學觀,並鑑於家為國之本,欲國家富強、民生樂利,必先健全家庭,於是在1957年毅然決定創辦家政學校,翌年3月26日,台灣地區第一所家政學校—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於焉創立。
  • 該校創辦人謝東閔以「力行實踐,修齊治平」為辦學理念,並認為家庭為國家之本。
  •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學系助理教授,日本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者。
  • 此外,本校學生作品亦受邀參加義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日本東京設計週、北京中國國際時裝週、西班牙馬德里時裝週、義大利米蘭國際設計展、西班牙國際產品展、德國萊茵設計節、法國聖艾迪恩設計雙年展、比利時設計雙年展、美國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師生聯展及法國安錫影展等。

前身為1958年3月26日由台灣省議會副議長謝東閔創立的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並於1997年8月正式升格並更名為實踐大學。 該校設計學院已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評為30所世界首選設計學校之一。 同年增設學士後餐飲業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學士後英語商務學士學位學程。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增設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 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併入企業管理學系為碩士在職專班。 2000年8月,台北校區管理學院大樓(L棟)竣工。

創辦人同時揭櫫「力行實踐,修齊治平 」之辦學理念,故學校以「實踐」命名。 創辦人稱本校取名實踐,乃在闡揚王陽明先生所提倡之知行合一、即知即行之生活哲學。 本校辦學應教導學子注重手腦並用,時時刻刻都能將思想化為實踐,由實踐而產生智慧才能,藉智慧才能而發揮力量,最後成就非凡事業,造福社會人群,進而實踐世界大同之理想。 創辦人在創校之初亦提出以「一個觀念:勤勞是快樂的;三個習慣:禮貌、整潔、物歸原處」作為學生生活教育之基本方針,此種凡事由小而大的務實與實踐的精神,乃是本校創立之最基本辦學理念。

蔡裕明: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戰略與安全研究學者。 顏水龍:臺灣藝術家及工藝研究者,於其最後一段教學生涯任教於該校美工科,並建立該科之教學系統及實作工場制度。 1958年3月,時任台灣省議會副議長的謝東閔籌設實踐家政專科學校。 同年9月,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成立,僅設有二年制家政科,只招收女生。

該校創辦人謝東閔先生,深刻體認中國“修齊治平”的傳統哲學觀,並鑑於家為國之本,欲國家富強、民生樂利,必先健全家庭,於是在1957年毅然決定創辦家政學校,翌年3月26日,台灣地區第一所家政學校—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於焉創立。 創辦人同時揭櫫“力行實踐,修齊治平”之辦學理念,故學校以“實踐”命名。 創辦人稱該校取名實踐,乃在闡揚王陽明先生所提倡之知行合一、即知即行之生活哲學。 該校辦學應教導學子注重手腦並用,時時刻刻都能將思想化為實踐,由實踐而產生智慧才能,借智慧才能而發揮力量,最後成就非凡事業,造福社會人羣,進而實踐世界大同之理想。 創辦人在創校之初亦提出以“一個觀念:勤勞是快樂的;三個習慣:禮貌、整潔、物歸原處”作為學生生活教育之基本方針,此種凡事由小而大的務實與實踐的精神,乃是該校創立之最基本辦學理念。 2020年台北校區:管理學院國際企業英語學士學位學程改名國際企業英語學士學位學程、管理學院國際企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改名國際企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實踐大學-

本校創辦人創校之初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溫床,社會組織的基礎,若要人類生活美滿及社會健全,則首要「正家」,「家正」則天下定。 因此,提倡以研究治理家庭為對象的家政學乃為本校創辦之初衷。 2016年加入優久大學聯盟,其成員包括東吳大學、銘傳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台北醫學大學等12所創校都超過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學,各校透過專長領域、教學資源的互補,讓校內學生跨校修習學分、借閲圖書等,並且可進一步申請聯盟內交換、雙學位或輔系。 主要建築及校園規劃均由建築師呂理煌設計,其中學生活動中心及其附屬建築獲得台灣《建築師》雜誌評選1998年年度建築師佳作獎。 目前台北校區共計有東閔紀念大樓(設計學院)、圖資大樓、體育館為主要使用清水混凝土為材料的建築,均為台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之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實踐大學-

台北校區增設食品營養研究所;服裝設計研究所成立在職專班;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改名為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2019年台北校區:建築設計學系碩士班分設建築設計組、空間創作組。 停招應用外語學系英語溝通碩士班、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進修學士班、會計學系進修學士班。 本校以實用教學為特色,各系所依其專業特性,規劃實用之學習方向及主軸,使學生在學期間均有實務的歷練與素養。

圖資大樓室內空間由台灣知名建築師陳瑞憲規劃設計。 東閔紀念大樓曾於2003年獲得遠東建築獎校園建築特別獎,圖資大樓與體育館於2012年時獲得第十一屆台北市都市景觀大獎首獎。 高雄校區則預期學生數加至一萬名左右,以大學部學制為主,並朝擴增新學院之目標努力。 1972年,謝東閔在二水鄉的故居(該故居原為三合院)成立「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附設二水家政推廣中心」。

實踐大學-

本校校園環境優美,生活機能佳,並且提供多元的社團生活以及多樣的課程資訊,實踐大學亦與國外許多知名大學簽訂姊妹校,提供許多交換學生以及國際交流機會。 本校亦獲得「教學卓越計畫」,使課程上能更加豐富,提升就業競爭力及強化學用合一,使同學能「進入實踐、理想實現」。 目前該校的教育目標乃希望培養品格陶冶、人文關懷、文化創意、產業需求與國際視野之學生,並以教學型大學為其發展目標。 智慧服務學程為全台第一個結合觀光餐旅及智能服務之跨領域學程,以觀光餐旅產業為探討場域,搭配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等多元智慧科技課程,藉此強化學生服務與體驗設計之專業技能。 2009年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獲評選為世界前30大最佳設計系所;2011年本校榮獲紅點(red dot)設計獎亞太地區累計排名第五名優秀大學,2012年更躍升為第三名。 2012年5月2日《經濟日報》報導德國紅點設計獎,首度宣布世界大學分區排行,本校名列臺灣私校第一。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