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建築系詳細資料

2007年,東海建築系歸併於新成立的「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中設有與建築系研究工作相關的「建築研究中心」。 今年「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之徵選,共有5個團隊參與競逐,最後由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提案之《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獲選為本屆臺灣館代表之參展團隊。 本系的系友除了在建築專業界嶄露頭角之外,在其他業界也有頗傑出的表現。 他們的表現雖各有其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以認真、踏實和遠見追求理想,其獨特的風格和作為在社會上有突出的表現。 在本系剛超過五十週年之際,系友們在各行各業的成就已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繼續推動著東海建築系持續往前邁進。 東海大學建築系學士(1975年畢業)、柏克萊加州大學建築碩士(1978年畢業)。曾獲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建築類得主、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美國建築協會AIA榮譽院士。

  • 這棟建築脫離於系館建築,因此也獨立出屬於建築系的中庭休憩空間;而樓梯間的大面玻璃窗,也修飾、強調了原先被視為建築系館背面的北向立面。
  • 東海建築畢業生從事建築師的總數比起他校可能不多,因本系人數本來就少,因此按照比例來算,東海系友成為建築師的比率約為他校的二至四倍。
  • 後因體認到四年難以傳授完整的專業教育,乃於1974年改製為五年,並更名為“建築學系”,畢業授與“建築學士”學位。
  • 1992年研究所成立招收大學非建築科系畢業生為主的「學士後建築」組,畢業後授予建築碩士學位。
  • 建築實習課 大學部要求240個小時的寒暑假實習課程,學生須選擇到國內外建築師事務所、建設公司、空間設計公司等相關地點進行實習,海外實習可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或本系補助。
  • 另一方面,目前也開始著手邀請許多實務界具有開創性之建築與跨域專業者,進入本系開設課程,並協同進行設計課教學,使師生都能與時俱進地接觸並回應當代社會的核心需求。

5.註:入學須知之學分抵免規定,乃全校性作法,本系要求另需檢附【課程大綱】,以作為學程委員審核依據。 規劃及設計土地或都市開發案,如公園與遊樂設施、機場、高速公路、醫院、學校、都市規劃、商業、工業以及住宅區之計畫。 有目的地規劃設計,使其能夠符合美學概念並有實用效能,例如增加生產力、販賣商品、或改善生活風格等。

東海大學建築系: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新媒體生產與表現工具全面影響到目前的建築與各種產業的運作方式,也產生許多從概念、生產到建造流程的創新可能,本系持續加強學生對新工具(雷射切割、3D列印、CNC、電腦繪圖軟體) 的靈活運用將提昇其競爭力。 五、學位考試委員:由校內外學者專家三至五人組成,其中校外委員須1/3以上,由系(所)主任報請校長聘請之,並由系(所)主任指定一人為召集人,但指導教授不得擔任召集人。 年級同學徐予真與方曜霆,分別入圍【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學生組,兩位學生的作品均由馮國安老師指導。 策展團隊以「剖面」的視角聚焦臺灣農業地景,發現其中存在的「改裝」性格。 無論是嘉義外海的蚵棚、嘉南平原上的溫室或是梨山的茶園,都可以說是人類指認、理解並適應自然作用的節氣與時序後,進一步加以「改裝」的構築性回應。

東海大學建築系

東海建築雖然深受西方設計思想影響,卻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究台灣傳統建築的科系。 1969年的台灣傳統民居調查,60年代的傳統建築勘查,以及其後對板橋林家、鹿港的風貌研究、台灣少數民族居住文化、和當代城鄉建築等,已累積相當數量的本土建築史料。 除此之外,大力拓展日據時期建築的調查研究與再利用規劃,例如鐵道建築、台中州廳與台中酒廠。

東海大學建築系: 研究所

所務工作由游明國、王錦堂、關華山等教授相繼主持,民國84年(1995)研究所併入建築系中,成為系內的碩士班。 東海建築系為台灣深具豐厚的人文底蘊,致力於培養建築設計專業人才最重要的教育基地。 教育上以「批判思考」、「環境意識」與「社會實踐」為核心價值,教學內涵及成果與國際一流的建築學校同步接軌。 多年來持續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與創新思想,並能運用當代設計與工藝技術,解決在地城鄉環境問題的專業建築領導者。 東海建築系大學部向來以培養全面完善能力與競爭力的學生為根本,使從這裡畢業的學生未來無論是在專業領域或是學術領域上皆能有前瞻而出眾的發展。

東海建築的畢業系友們在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之後,已在台灣的建築業界嶄露頭角。 2002年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展的姚仁喜建築師,以高鐵新竹站的創新設計,向國際展現台灣建築界的設計實力。 黃聲遠建築師在宜蘭的表現也極為傑出,例如宜蘭昔帶動一波地方住屋文化改造的風潮,而礁溪鄉代表會等五件作品也曾入圍2003年遠東建築獎複選。

他們的表現一方面展示著東海校訓中服務社會的精神,一方面也反映著建築教育的理想。 代代的傳承,不斷的青出於藍,東海建築系的聲譽由此而擴大而提升,形塑出專業教育的口碑與品牌,這是無形的資產,也是繼續砥礪向上的動力。 本系自創系以來,即在教學方法上援用西方建築教育中,開放且重視獨立思考的創作理念,專兼任師資中大多數亦師承於國外頂尖之建築院系,體現在教學成果上為學生之能力與眼界易於與世界接軌,深受外國名校的肯定 。 本系與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系合作,每年暑假大三同學暑假可至義大利羅馬、佛羅倫斯、西恩納進行一個月的設計工作坊,包含西方古典與現代建築參訪,以及現地的設計教學活動。 進階建築資訊模型設計 建築資訊模型運用進階的數位軟體整合空間設計、結構與構造系統,為未來建築專業的基礎。 前者由老師與學生分享其建築理念、人生經歷、個人興趣;後者則是由年級各組設計課老師推選代表向全系說明其教學歷程及學習成果,創造垂直向分享機制,互相學習觀摩。

他表示作為評審委員很高興看到,本屆策展團隊將與國內其他學校共同合作,整合其他學校的能量共同完成本展,相信將能反映出臺灣建築無限的潛能。 多年以來,繫上即以網羅具有國外的學習經驗、高度的教育熱忱、廣闊的國際視野、獨特的創意見解和卓越設計能力的老師擔任教職。 在引進國外最新的設計思潮之餘,老師們也努力再發掘台灣當代建築與都市的問題,並試圖提出創見與做法。

東海大學建築系

透過多元的跨領域創新,重視區域合作,以及對於社會真實性與人的關注,提出系統性的策略靈活地對應日益嚴重的環境議題。 一個更接近社會環境,更貼近常民生活的「現地學習設計課」是本系重要的教學模式。 5.申請提出前,請與指導教授確認口試日期、地點、論文題目、委員名單(姓名、最高學歷、任職學校系別與職等),需於學生資訊系統填妥。

東海大學建築系

2003年德國萊比錫大學教堂新建案比圖,由東海建築系系友林友寒獲得,這是台灣培養的建築人才首次在國際建築競圖勝出,意義非比尋常。 專業教學方面,特別重視以「建築設計」為教育的核心課程,重點在於培養學生在生活、行為、學習上的成熟度,以及獨立思考的創作表現。 所培養出來的學生除具備專業技術能力外,還須擁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和藝術涵養。

建築系和工業設計系、景觀系、美術系、音樂系等一起組成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創藝院)。 五所具有藝術與創作特性的系所共同孕育出特殊的學院風格,彼此活動的參與和融合增進了美育的薰陶。 建築系與工設系、景觀系的協同教學不但相互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成效,更增進了學域間的認識。 黃聲遠與田中央,某種程度上早已是國際上當代台灣建築觀點的代言人。

東海大學建築系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