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美國正式宣布出售32枚潛射式UGM-84L Block2(具備陸攻能力)及兩套相關的武器控制系統。
2014年10月18日,海龍號潛艦在屏東九鵬基地外海完成潛射式魚叉飛彈試射,兩枚飛彈均擊中水面標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得知是從印尼獲得了SUT重型線導魚雷之後,立刻向西德施壓,西德隨即以得印尼非法將魚雷賣給中華民國國軍的理由取消了印尼的許可證資格。 從那之後的30多年裡,中華民國國軍就再也沒有通過任何途徑獲得過魚雷,直到2017、2020年美國政府先後宣布出售台灣MK-48 Mod6 AT重型魚雷。 國軍目前共擁有4艘潛艦,分別是茄比級潛艦海獅、海豹號,以及劍龍級潛艦海虎、海龍號。 茄比級潛艦海獅、海豹號,主要擔任潛艦人員訓練及艦隊反潛作戰訓練任務。
我國海軍隸屬於256戰隊的2艘現役「劍龍級」潛艦,自1987年、1988年成軍,服役迄今已超過30年,考量兩岸的軍事實力失衡,中共解放軍對台軍事威脅也日趨嚴峻,國軍於2015年啟動「海昌計畫」,投入5億元合約設計預算、493億餘元造艦預算,建造一艘原型艦,預計2024年5月下水,完成各項測試後成軍。 在戰鬥系統性能提升部分,官員指出,劍龍級潛艦的戰鬥系統,原廠設計時就是將聲納、射控、導航及推進系統整合在一起,卅年前堪稱先進的設計理念,軍方希望在此基礎上,能找到國際上有豐富經驗的廠商,協助台灣進行性能提升。 官員分析,海軍已為劍龍級潛艦電戰系統性能提升案,編列二億九千萬元預算,讓兩艘潛艦平時進行戰略性偵蒐及訓練,戰時藉由平時累積之電戰參數資料庫及人員操作經驗,提供電戰參數,支援整體聯合作戰。 但立法院去年審查預算時,對中科院執行的能力有意見,並且凍結部分預算。 但是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該案2017年之前早就由海軍與美商洛馬進行規劃,大部分性能提升的系統都已經有了方向,但是因國防自主政策指導下,全案交由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再由中科院邀美商洛馬公司就全案進行議價與簽約執行。 從2018年的國防公開預算中,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等3套性能提升案規劃是2018年到2022年以5年完成,這個期程就是海軍最初的規劃系統完成期程。
劍龍級潛艦: 完成期程連三改 理由推美方「裝備輸出許可」延遲
據了解,因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後,除了海軍選用的各項裝備,含聲納、水下通信系統等,將部分自研的裝備要加入戰鬥系統中,洛馬對於中科院列出的一些特殊規格次系統以及配套軟體並不認同,洛馬認為因為沒有足夠資料進行整合並納入次系統中,造成了系統間的匹配性或干擾問題,視必會影響性能提升案的進度,且無法保證這些系統與裝備在戰系中能夠正常工作。 經過近兩年談判,歷經美方輸出許可管制、武器系統整合期限、系統價格等歧異與困難,在2019年6月由主合約商中科院與洛馬公司完成簽約。 這從2019年國防公開預算的「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完成期程就延長為2018年到2024年完成,原訂5年延長到7年。 劍龍級潛艦長度:66.9公尺,寬度:8.4公尺,排水量:浮航:2367噸、潛航:2667噸,最大水下潛航時間30至50天。
模板內所列艦隻,皆以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仍在中國海軍服役的艦隻和抗日戰爭勝利或之前在中國海軍服役的艦隻為準。 首艘原型艦也沒裝消音瓦,消音瓦會增加潛艦重量,雖有預留容許重量,但因原型艦的靜音比劍龍級潛艦還低,所以先不裝。 軍方知情人士說,自造潛艦並未裝拖曳式聲納,因會影響匿蹤,美潛艦用拖曳聲納,是因為美軍是大洋巡弋、作戰,但自造潛艦的主作戰部署是埋伏在關鍵海域的伏擊區,等待目標上門,因此當初構型時,有廠商願意賣拖曳聲納,但評估後,決定不要。 預計在下周三的中常會時,將會由中常委、中執委互推代理主席,… 面對九合一大選的慘敗,民進黨預計明(30)日將在中常會上推選代理主席,依照目前規劃,將先由英系的高雄市長陳其邁代理,進行嘉義市長補選、… 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的觀點。
劍龍級潛艦: SI評估報告諜對諜 國防部應清查潛艦國造五大…
如此設計的優點,是不管左右轉彎或上下俯仰,四片舵面都可參與,減少一旦故障時的影響;同時少掉正下方的方向舵,使潛艦必要時可在海床坐底守株待兔。 但如此也使所有舵面同時得身兼轉彎與俯仰功能,操縱系統的設計變得比較複雜,因此美國海軍至今仍然偏好十字尾舵,至於在海床坐底能力等需求,則藉著將下方舵片長度縮短來解決。 海軍人士解釋稱,戰鬥系統的裝備有助於整艘潛艦的系統整合,像是船上的電腦,將雷達、武器、聲納等,自動化結合,不需要再像以往傳統潛艦需要靠人工統整。 雖有明確來源國,問題是潛艦空間「寸土必爭」,設計前須先取得輸出國家出具的正式輸出許可,才能確定放哪些「家具」,再畫出「房子」設計圖。 據稱,軍方已於二○一九年上半年,自劍龍級潛艦原廠荷蘭威爾頓費諾德造船廠(WF)買回設計原圖。 知情人士說,潛艦藍圖有700多份,還剩下50多份依圖完成,當初設計時有多個版本,最終採用第3.05版進行建造,原型艦長度約在70公尺內,寬約8公尺,高約18公尺,採用X型尾舵設計,平衡翼配置在帆罩段的兩側,噸位不到2600噸。
- 號稱是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12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舉行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也會親臨現場,看似給足了面子,…
- 除了輸出許可成謎,在我方急推建案下,軍火商開價自兩倍起跳,大多為三到五倍,不斷追加預算似難避免。
- 針對潛艦國造原型艦相關議題,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昨天表示,潛艦國造是我國重大國防自主計畫之一,確保全案順利遂行,為國防部重點工作,目前由台船依合約範疇辦理,全案皆依計畫節點管制台船實施建造。
- 海軍因為延後2年才拿到裝備輸出許可,導致潛艦設備也在今年才送達;而潛艦的組裝技術縝密,依此推算,預計要在明年第4季才會進行第1艘升級工程。
- 預計在下周三的中常會時,將會由中常委、中執委互推代理主席,…
- 2012年2月,台灣媒體報導台灣向美國採購的UGM-84L潛射魚叉飛彈已於美國完成試射;兩艘劍龍級潛艇於2012年加裝相關系統,預計2013年可望完成戰備。
劍龍級潛艦採用許多1980年代初期的先進技術,包括全世界第一種將聲納、導航、射控系統共同整合的SINBADS-M潛艦作戰系統,可同時儲存並比對300個聲紋資料,處理35個目標航跡並自動追蹤其中20個目標。 軍方先前就曾在2014年10月,進行過首次的潛射魚叉飛彈驗證戰力,當時是由海虎潛艦擔綱,魚叉飛彈成功發射,破水而出低空飛向靶艦,飛彈直接貫穿靶艦,造成靶艦炸出大洞而重創,驗證潛射魚叉飛彈的實戰毀滅力。 預計在2024年完成岸置測試站建置及啟用,以提供裝備接收裝艦前單機及系統整合測試,並可實施人員操作訓練,以利人員熟悉裝備操作保養及後續維修測試。 劍龍級潛艦於民國76年自荷蘭接艦返國已33年,平時任務防衛台海週邊海域之和平安全與航運暢通;駐地海軍左營軍港,隸屬海軍二五六戰隊。
上個月在峇里島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並進行簡短交談,…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台積電,TSMC)在美國亞利桑納州的新晶圓廠於6日舉辦移機儀式,將於2024年開始量產。 對於澳洲國會議員訪問台灣,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6日接受《衛報》訪問時稱,該訪團確實已在台灣,「但他們想與我們有安靜的會面」。
官員說,「海龍」、「海虎」分別是在一九八七年底及一九八八年七月成軍服役,艦齡都逼近卅年,相關電戰系統、戰鬥系統的可靠度及穩定度無法維持高峰,系統零組件也面臨停產或市場上找不到替代品的問題,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性能提升,以延長兩艘潛艦服役年限。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上任後將全力推動「潛艦國造」計畫,第一艘國造潛艦預計在二○二五年下水,但軍方評估認為,潛艦國造的變數很大,時程難以預料,在沒有獲得新型潛艦前,潛艦主力仍將由現役的兩艘「劍龍級」潛艦擔綱。 潛艦國造 IDS 原型艦建造案歷經多次風波後,全案從陣痛期進入了穩定期,原型艦的六個船段壓力殼與帆罩已陸續完成,其中技術難度較高的艦首半球形殼已於今年 5 月 20 日完成,6 月 27 日完成焊接魚雷管前的準備工作,可望依合約進度在 2023 年 9 月底完成封殼塗裝,並於潛艦專用廠房內舉行下水典禮。
劍龍級潛艦採用許多1980年代初期的先進技術,包括全世界第一種將聲納、導航、射控系統共同整合的SINBADS-M潛艦作戰系統,可同時儲存並比對300個聲紋資料,處理35個目標航跡並自動追蹤其中20個目標,武器設備包含6管21吋發射管,可發射SUT魚雷、Mk 48型魚雷,以及潛射型魚叉飛彈,並於2014年完成潛射型魚叉飛彈試射。 2013年12月2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證實美方開始交付潛射魚叉反艦飛彈,這批訂單包含32枚UGM-84L型飛彈,2枚UTM-84L練習彈、2項UTM-84XD鑒定文件與訓練課程。 「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是以美軍現役潛艦規格實施,武器系統提升速度,搜索雷達更精密/更遠距,新的整合聲納系統,可更遠距更敏銳偵蒐目標,新的電戰系統反制敵軍,新的保密通訊設備,新的戰鬥管理系統,可更迅速完成作戰準備,迅速多目標接戰,並換裝新的慣性導航系統,以及內部靜音設施。 新一代柴電潛艦多半裝有絕氣推進系統(AIP),可靠液態氧為助燃劑運轉。 研發人員解釋,除了商源取得問題,隨著鋰電池技術實用化,比傳統鉛酸電池儲能量大增,可達到等同AIP的續航力,不必多增一套動力系統,更避免攜帶液態氧與液態氫的危險。
根據國防預算書,2019年度編列75億餘元、今年度編列97億餘元,2021年編列100億餘元。 飛彈發射後,迅速下降至50公尺左右的巡航高度,以0.85馬赫的速度接敵飛行。 在離目標一定距離時,導引系統根據所選定的方式,開始搜索前方的區域。 於捕獲到目標後,AGM-84魚叉飛彈下降至10公尺以下高度,規避雷達搜索貼海飛行。
我們劍龍級潛艦雖然只有兩艘,但是加入國軍戰鬥序列以來,給予共軍船艦的水下威脅,是一直存在的,曾經潛航至共軍重要軍港附近,拍攝不少共軍船艦近距離照片,代表若以SUT重型魚雷攻擊,這些船艦會被擊沉。 據了解,IDS原型艦排水量比劍龍級(潛航2660噸)略小,和蒼龍級(潛航4200噸)有相當差距。 知情人士指出,現代潛艦尾舵不是X字,就是十字,彼此各有優點,原型艦設計初期曾考慮十字型;潛艦外型更是大同小異,不可能光看船殼,就斷言與誰類似。 為了對抗解放軍不斷提升潛艦性能,國軍加緊腳步,投入國艦國造,蔡總統傳出11月3日親自主持IDS原型艦開工,呂禮詩透露,第一艘潛艦原型艦必須測試多項目,因此不會配備絕氣推進系統,至於第二艘自製潛艦,可能會洽詢歐盟,購買AIP絕氣推進系統,後續值得關注。
該名人士指出,海軍海發中心所擁有的劍龍級潛艦的維修細部分解圖,只佔潛艦設計圖中的六成左右,並不是完整的潛艦設計圖,若依此來學習就非常危險,加上該公司(指荷商RH Marine)目前參與劍龍級潛艦延壽案,協助執行儎臺及機電系統介面設計整合的工程技術的評估,也從未聽過該公司對於IDS設計標提出任何的建議與表達參與的意見。 據了解,海軍劍龍級潛艦的延壽計畫,分為三大部分,一是電戰系統性能提升案,二為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第三則是武器系統的更新,尤其是潛艦打擊主力的重型魚雷。 2012年2月,台灣媒體報導台灣向美國採購的UGM-84L潛射魚叉飛彈已於美國完成試射;兩艘劍龍級潛艇於2012年加裝相關系統,預計2013年可望完成戰備。 潛射魚叉飛彈有效作戰距離為180公里,劍龍級潛艦可一次發射6枚,本次作戰系統提升案,可加速再裝填速度,有能力迅速連續發射,兩艘劍龍級聯合作戰,可連續對敵艦隊發射24枚魚叉飛彈,作戰效益甚高。
雖然海軍與台船掛保證,惟裝備尚未完全敲定、輸出許可取得困難重重,軍方高層對於要如何進行系統整合,露出無奈苦笑,全案能否順利執行充滿考驗。 自造」進入穩定期,首艘原型艦預訂明年9月下水,排水噸位2000多噸,比台海軍現役劍龍級潛艦進步約8至10年。 摘要台軍方知情人士指出,“潛艦自造”進入穩定期,首艘原型艦預訂明年9月下水,排水噸位2000多噸,比台海軍現役劍龍級潛艦進步約8至10年。 另在武器系統方面,劍龍級潛艦原本配備的是德製SUT重型魚雷,但因為服役已達卅年,魚雷內的零組件都瀕臨壽限,軍方計畫向美採購MK48ADCAP先進長程魚雷來取代。
有鑒於共軍潛艇開始提升作戰性能,在超敵勝敵原則下,我海軍推展的「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美國已在2020年5月通過知會國會的程序,預計從明年起開始執行人員訓練、裝備產製交運及交付部分文件。 海軍劍龍級潛艦在2014年10月中旬,在屏東九鵬基地外海成功試射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並命中目標,讓潛艦戰力提升後,從2015年開始海軍將進行劍龍級潛艦「海龍、海虎」號內部作戰、聲納等系統的5年性能提升計畫,海軍這次採用化整為零的方式,逐步將這兩艘劍龍級潛艦的性能大幅的提升。 近年來不難發現,我向美以商購模式採購武器裝備與戰鬥系統,都會因輸出許可延宕而延後完成,例如海軍「康平二階段」獵雷艦國造案,雖然是得標商慶富船廠因財務問題而告終,但艦上戰鬥系統是美商洛馬負責整合,需美國的輸出許可, 也發生延後1年取得核准。 再則,中科院研製的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系統的「迅聯專案」,原計劃在2019年結案也延後一年到2020年,中科院對外的說法是向美商洛馬公司購的MK 41垂直發射系統輸出許可,美方延宕1年才核發,相對整個作業流程也延後1年完成,經報請國防部核定延後1年結案。 海軍兩艘劍龍級潛艦,海龍丶海虎號因為戰鬥系統老舊,國軍展開戰鬥系統提升案,美國在今年5月知會國會,而中科院也在8月交付海軍相關的輸出許可證明,預計會完成3套系統提升案,總金額來到74億多元,預估在113年度完工。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