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9大伏位

事後,韓熙載還是沒有被李煜重用,最終在淒涼中死去。 南唐後主李煜,歷史上有名的詞人,他一生寫下不少名篇流傳至今。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千古名句至今猶在傳唱。 這首《浪淘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詞間清寒悲切,意境悲憤,可以說是上佳的文學作品,李後主的文學才華頗為人稱道。 相比李後主的藝術成就來看,他的治國水準實在不怎麼樣? 國破了,哪裡還能有家,李後主成了亡國之君,他身邊的人跟他一樣飽嘗亡國人的辛酸,李煜的紅顏知己小周后,也品嘗到了從天上到人間的巨變。

李在世的時候,中主李是長子,按說應該由他來繼承皇位,但李卻並不喜歡他,他鍾愛自己的第二個兒子李景遷。 不幸的是,李景遷後來死了,李又打算傳位給第四個兒子李景達。 這不僅製造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使他們兄弟彼此猜忌失和,大臣拉幫結派;也缺乏對儲君進行必要的培養和指導。 升元七年(943年),李服丹藥中毒突然死去,最不願意做皇帝、確實也沒有能力做皇帝的李,竟然登上了帝位。 鼎盛的唐朝經「安史之亂」打擊後,一蹶不振,百病叢生。 其內有宦官專政、朋黨爭權、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南詔、回紇侵擾。

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 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

李接連喪弟失子,諸子之中,以六子從嘉最為年長,李就不顧大臣的反對,於北周顯德六年(959年)將其立為太子。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6月,李死去,太子從嘉繼位,這就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李煜。 (馮延巳字正中,他的號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號延巳,又一說號延己)。 馮延巳在中國的詩詞史上的地位緊追南唐二主之後。 他的詞流傳下來的有一百餘首,留有《陽春集》。 李種下的另一個惡果就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舉棋不定,造成南唐王朝高層人心渙散、離心離德。

柴榮去世後,幼子即位;但960年,後周的禁軍將領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北宋建立。 公元960年,正當後周君臣還沉浸在春節七天樂的祥和氣氛中時,朝廷意外的接到了契丹大規模軍事入侵的警報。 皇帝頓時嚇的六神無主,躲到太后懷裡不出來了(人家才7歲嘛),太后自己也哭哭啼啼,心想契丹人難道不過黃金周啊,你自己不過就算了,幹嗎還要咱們陪著一塊加班啊。 通常提到南唐後主李煜,人們都會認為他是位成功的文人失敗的君王。 南唐的覆滅全部怪罪於李煜的昏庸無能,怪罪於他沉迷於風花雪月和治國無方,其實是有些片面的。

  • 大周后字娥皇,小周后字女英,其父是大司徒周宗並且是南朝的重臣。
  •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通曉音律,能詩擅詞。
  • 柴榮基本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班師回朝。
  • 北宋的亡國之君宋徽宗和李煜非常相似,都是政治上的昏君、藝術上的天才。
  • 藩鎮一直尾大不掉,肅宗之後的歷代皇帝大多無可奈何。

在一次祭祀活動中,他無限真誠地禱告:「臣本蕃人,豈足治天下!世亂久矣,願天早生聖人。」沒過多久,趙匡胤(927—976年)就在後唐禁軍將領趙弘殷家裡誕生了。 創造這份家業的是一代英主柴榮(921-959年),柴榮在位五年有餘,曾決心「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他大刀闊斧地改革政治,整頓軍事,獎勵生產,興修水利,熔佛鑄幣,均定田賦。

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 南唐三代帝王簡史!李煜:撿來的皇位,終究坐不了

太子的醜行瞞過了大家的眼睛,卻瞞不過自己的良心,他突然開始生起病來,病情日漸加重,最後不治而亡。 即位之初,他曾在父親李的梓棺前發誓,要遵守李「兄終弟及」的遺詔,等自己千秋萬載後就傳位給三弟景遂。 一開始時他也確實準備這麼做:中興五年(947年)他立景遂為太弟,以作儲君;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把自己的大兒子弘冀封為藩王,讓他離開京城去鎮守邊境。 中興十三年(955年)十一月,後周世宗柴榮開始進攻南唐,大軍長驅直入,摧枯拉朽,大將或被捕或被殺,僅有的15萬大軍幾乎消耗殆盡。

金陵禪院裡面,供養著包括日本、朝鮮等國來的上萬名僧人,吃穿用度都來自國庫。 北宋大軍兵臨城下時,他一方面令軍士念救苦菩薩,另一方面親自上陣,給佛祖寫了一封信,許諾兵退之後要造佛建塔、齋僧萬員。 《十國春秋》至此嘆曰:「江南之亡,非文之罪,用浮屠之過。」可謂至語。 在探究南唐覆滅的真相時,我們需要把目光稍微放遠點,才能把問題看得比較全面。 我們先從南唐的立國者李煜的祖父李昪(888—943年)談起。 因為他在創立這個國家時留下了很多的負面東西,讓他的子孫嘗盡了苦頭。

馮延巳真正的才能如何呢,從處理湖南叛亂時的手忙腳亂、喪師失地可以看出,他這個人其實沒有什麼施政本事。 趙匡胤統一的腳步越來越緊,974年,他兩次遣使讓李煜來東京開封面聖,兩次被拒絕。 趙匡胤以出兵相要挾,李煜表現出了少有的頑強,他慷慨地表示要「親督士卒,背城一戰,以存社稷」。 即使戰敗,也要「聚室而焚,終不做他國之鬼」。 趙匡胤聽了他這些豪言壯語,不怒反笑:「此措大兒語,徒有其口,必無其志」,後來趙匡胤的話果然應驗。 李煜整日在皇宮中與和尚、道士們談經論道,賞畫作詞,一點也不知道外面的情況。

雖然這副尊容在今人看來並不值得恭維,但古人卻認為是天子之象。 前言在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開國之君,就有多少亡國之君。 而那些亡國之君的故事卻在不經意間被歷史無情的塵封,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若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皆是千古一帝,而我更喜歡的是南唐李後主,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不僅結束五代十國的長期分裂,重新完成了統一大業,還創建了一個文化繁盛、經濟發達的王朝。

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

不管是紅樓夢或金瓶梅,甚或是千年前的李後主,在蔡詩萍近似叨叨絮絮的文字描繪裡,都能輕易在心底產生共鳴與迴盪。 在阿嬤親手蓋起的水泥厝裡,我們是彼此又愛又恨的戰犯。 ▍楊双子首部散文創作 ▍ 收錄第四屆台中文學獎. 散文類首獎〈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家,是保留生命刻痕最多的所在。 我們之所以讀李後主的詞有感,除了被他用字遣詞的高明所撼動外,往往也是不知不覺,被他行雲流水一般的文字裡,流蕩的音樂性所吸引。 每一闋詞,都依照詞牌,在一定的規格下進行。

李煜對皇后情有獨鍾,雙宿雙飛,遊戲人間,難免慢怠了政務。 他有一宮女,輕麗善舞,用帛纏足,纖小彎曲像新月,著素襪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旋舞,飄飄然有凌波仙子的姿態。 雖然如此,李煜還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打理國家,力圖給死氣沉沉的南唐帶來一點改變。 金陵烽火使韓德霸負責京城治安,但此人飛揚跋扈,經常無故欺壓百姓,國子監教授盧郢打抱不平,將韓德霸拉下馬來,痛揍了他一頓。 韓德霸來李煜面前哭訴,李煜毫不手軟,立即革了韓德霸的職。

  • 但李煜長大之後,慢慢有了人君之像,尤其是他眼睛重瞳,這是傳說中的大舜和西楚霸王項羽才有過得異相。
  • 李後主在千百年前便示範了,漢字是有線條的有感情的。
  • 韓熙載(902—970年),山東北海人,字叔言,五代南唐進士,工於文章詩詞。
  • 李在位期間,南唐國力江河日下,僅僅是當時北方多事,國家才沒有亡在他手上。
  • 國破了,哪裡還能有家,李後主成了亡國之君,他身邊的人跟他一樣飽嘗亡國人的辛酸,李煜的紅顏知己小周后,也品嘗到了從天上到人間的巨變。

使臣回來一匯報,李煜就信以為真,立即派人鳩殺了林仁肇,自毀長城。 林仁肇死後,將士離心,南唐國勢愈來愈弱,日薄西山,已是不可救藥了。 吳越國和南唐挨得最近,前主李時主動和其修好,甚至在吳越國有難的時候去救濟人家,喪失了一次又一次獨霸江南的好時機。 中主李時,閩國內亂,南唐趁機搶奪地盤,吳越國也插手其中,兩國終於反目,但兩國並未全力火併。 吳越國後來就投靠了北周及以後的北宋,每次南唐被北方進攻,吳越國都要趁火打劫一番,南唐卻也無可奈何,這是「近攻」。 至於「遠交」,是指北方的兩個國家:契丹遼國和北漢。

次年三月,李煜下令讓兩省侍郎、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等,分班於光政殿值夜,召對諮詢,指陳時政,論古今得失,往往進行到深夜。 這架勢看起來很不錯,但大家提了很多建議,李煜卻不知道怎麼採用。 過了一年之後,他見局勢沒有什麼變化,就故態復萌,又開始宴樂遊玩了。 國庫不豐,又屢興干戈,還要不停地向北方上貢。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中主李向後周稱臣後,以勞軍的名義,向柴榮送上銀、絹、錢、茶、谷共百萬。 李煜剛登基時,也給北宋貢去了金器2000兩、銀器20000兩、紗羅繒彩三萬匹。

當我接近一座車站,車窗外彷彿博物誌的第一頁正在翻開。 由於天賦的異稟,這些文字,兀自有了頻率,始終能穿透時代,讓每顆有傷痕的靈魂,都能對他頻頻點頭,了然於心。 大概是,李後主「生於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卻承受了命運最暴烈的撞擊。

他南征北戰,先後取後蜀階、成、秦、鳳四州和南唐江淮地區14州,又北攻契丹,不折一將一卒,一舉收復莫、瀛、易3州17縣,為北宋的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趙匡胤登基後,採取了「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爭方略,準備依次吞併南方的荊南、南漢、後蜀、吳越、南唐等割據政權,最後再來對付北邊的勁敵遼朝和在遼朝控制下的北漢。 因為李煜不是長子,而且弘冀也非常能幹,李煜從未想過去做一國之君。 他很想在藩王的位置上終老此生就可以了,他為自己取號為:鐘山隱士、鍾峰隱者、蓮峰居士、鍾峰白蓮居士,其中均飽含著消極出世、逃避遁隱的意味。 但弘冀和他父親相繼死後,南唐的江山卻意外地落到了他的手上。

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