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第一線藥物為第二代抗組織胺,須每天給藥。 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則由醫師評估增加二~四倍的藥量,或考慮其他替代藥品、使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等。 如果皮膚發癢的情況較為嚴重,也可請醫師開立止癢藥膏改善症狀。 長期紅腫、發癢的症狀讓許多患者不堪其擾,由於引起慢性蕁麻疹的因子不計其數,所以醫學上也區分許多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是「慢性尋常性蕁麻疹」,約佔60%;其次為物理性尋麻疹,約佔35%;最後則是血管炎性蕁麻疹,約佔5%。 根據統計,人的一生約有20%的機率得到蕁麻疹,它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2~3倍,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尤其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其他原因:細菌或黴菌感染,以及感冒也可能引發蕁麻疹,有些慢性患者的病因則是由於免疫系統失常,攻擊自身健康的細胞所導致。 一旦人體再次接觸過敏原,E 型免疫球蛋白就會與其結合,在刺激之下皮膚內的肥大細胞就會釋放組織胺,導致皮膚中的血管腫脹、興奮神經引起搔癢。 前面有提過,蕁麻疹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在肌膚表面形成1~2mm的膨疹,並且經常出現在臉部、脖子、手腳、腹部以及背上,同時還會伴隨強烈的搔癢、刺痛或灼熱感。 此外,它不僅限於特定部位,身上各處皮膚皆有可能會長蕁麻疹。
初期蕁麻疹: 蕁麻疹的致病機制
一般來說,蕁麻疹與膨疹來得快,去得也快,有時不到半天就消退,也因為來無影去無蹤的特性,讓蕁麻疹又被稱風疹。 根據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院(ACAAI)資料,蕁麻疹(Urticaria,又稱風疹)的盛行率約20%,表示每5人就有1人得過蕁麻疹,而且女性罹患率為男性的3倍。
一旦症狀持續且反覆發作六週以上,就稱為「慢性蕁麻疹」,這類患者通常不是食物所引起,而是跟個人體質有關,其他像是精神或情緒起伏、生活壓力大等都可能是誘發原因,由於慢性蕁麻疹的病因難以確診,也較難事先預防,所以紅腫、發癢的症狀就容易反覆出現。 蕁麻疹愈來愈常見,有些人擔心蕁麻疹會傳染或遺傳,但其實會傳染的是麻疹(Measles),雖然蕁麻疹和麻疹只差一個字,不過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既不會傳染,多數也不會遺傳,以下《Hello醫師》為你介紹造成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許多民眾不易區分急性與慢性,其實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慢性尋麻疹通常會因不明原因反覆發作超過六週,而急性蕁麻疹只會在接觸過敏時發作,也不會持續至六週。
初期蕁麻疹: 【秋冬に要注意】コロナ禍で増加した「皮膚掻痒症」とは
慢性蕁麻疹的形成原因之中,可分為「物理性刺激」和「壓力、疲勞、流汗或免疫力下降等身體因素」2大類別,其中的物理性刺激與壓迫、日光、冷、熱、震動有一定的關連性;而疲勞、壓抑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抵抗力變弱而引起過敏或蕁麻疹。 而反覆出現膨疹超過6週以上者,則會轉變為「慢性蕁麻疹」。 這種類型的狀況大多會在傍晚到深夜之間出現,雖然多數紅腫症狀不會持續太久,但強烈的搔癢卻也讓人難以忍受、難以入睡。 壓力:情緒壓力會使症狀惡化,研究顯示壓力大的生活型態、與家人缺乏互動或失眠等原因,都可能誘發或增加蕁麻疹發作機率。 根據台大醫院統計,近70%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心理壓力大,也常見失眠的狀況,改善壓力對於改善蕁麻疹有很大幫助。 慢性蕁麻疹像是一種「身心皮膚病」,根據臨床醫師長期觀察,慢性蕁麻疹的患者大多與生活壓力大脫不了干係,尤其發病前的壓力指數通常較高。
另外,若是有內臟、甲狀腺相關疾病,以及當血管擴張時,同樣也容易引發蕁麻疹,因此才會有飲酒、泡澡、運動後會使蕁麻疹惡化的說法。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有些人流汗後,皮膚神經會刺激乙醯膽鹼分泌,使蕁麻疹爆發(又稱為膽鹼性蕁麻疹)。 許多過敏原如海鮮、塵蟎等,當它們與人體首次接觸時,人體會啟動防禦機制激活體內的 B 細胞,進而引發 E 型免疫球蛋白 的大量製造。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叮咬產生的紅腫,大多集中在手臂、腿部,甚至臉部。
初期蕁麻疹: 蕁麻疹ときくと,すぐにおかしいと気づけるはずです。 こうした癥狀が出てしまう性病ってあると思いますか? もしもあるとしたらそれはどんな病気なのかをわかりやすく説明していき・・・
而蕁麻疹所形成的膨疹大小約1~2mm,並且會從手足開始長,之後還有可能互相融合,形成各種圓型、橢圓形、線狀、花瓣狀、地圖狀等超過直徑10cm以上的紅疹。 不過有一點大家請放心,那就是蕁麻疹並不會傳染,因此若是不小心接觸到患者的患部也不需要太緊張。 建議可以冷敷、輕拍或使用蘆薈來緩解癢感,避免搔抓患處,如不斷反覆發作或搔癢難耐,可尋求醫師協助,依指示服用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或擦止癢藥膏;慢性蕁麻疹則著重於控制病情,醫師可能會建議長期服用抗組織胺。 物理刺激:物理性刺激也會造成肥大細胞分泌組織胺,如太陽、溫差、摩擦或搔抓(如皮膚劃紋症,Dermographism,一種常見的物理性蕁麻疹)及皮膚承受壓力(如久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