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紀實電影《本來面目》全台近80場巡迴放映,吸引2萬人次觀賞、感動萬千觀眾,許多人帶著淚眼步出影廳,直呼「衛生紙最好帶整包進去才夠用!」認為這部片是「一生中一定要看一次的紀錄片」,熱烈好評也吸引不少民眾相揪包場。 因公益放映名額有限,官方臉書近來湧入不少留言、私訊敲碗,期望還有機會能在大銀幕欣賞這部電影。 聖嚴教育基金會為了回應廣大網友的需求,從10月開始,為期四周的星期六、日,於台北信義威秀影城、台中TIGER CITY威秀影城、高雄大遠百威秀影城小規模限定上映,讓更多人能在大銀幕感受聖嚴法師面對生命的堅定態度。 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曾獲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的聖嚴法師,因著單純的信念「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積極入世弘法,並創辦法鼓山;然而回顧其一生,其實充滿顛沛流離、考驗與轉折。
《本來面目》也透過幕後花絮製作特輯,跟大家分享這部片從零到有的點點滴滴,片中令人驚艷的動畫呈現手法,皆是實景、真人拍攝,再透過單格手描製成超過一萬張的動畫,有如魔法一般回顧聖嚴法師早期追尋佛法的精彩歷程。 《本來面目》9月公益巡迴順利結束,觀眾好評不斷,有人表示:「很值得一家老小去看,感恩與懷念聖嚴師父!每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要放下的課題!細細品嚐內在本來的滋味。」也有人認為透過電影再次體會聖嚴法師的慈悲,「很想念師父,因為電影,師父好像未曾遠離,他笑我們也笑,他流淚我們也感同身受。」更有許多海外觀眾迫不及待想看到這部影片。 此前,影片曾獲2020曼谷國際紀錄片影展榮譽獎,入圍第十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並作為2020新加坡佛教影展開幕影片。
本來面目電影: 本來面目-觀眾影評 (
豪華月租用戶,可享電影、動漫、兒童、戲劇、節目等超過萬部影片任你看(不包含單次購買、單次租借、預購的影片)。 面對近代史的影像闕漏,便以真人演出、捕捉動作技術轉描動畫的形式表現,張釗維在「沖天」之後似乎找到了合適的表現形式。 聖嚴是最受臺灣各界人士尊敬的宗教家之一,揀選的橋段也相當能表現其性情與成就,算是成功的作品。
導演張釗維表示,「《本來面目》是給一般人看的電影,而不只是給圈內人看。」在疫情橫掃世界、持續反覆的時代,張釗維希望《本來面目》這部影片能夠為世人帶來一絲撫慰與安定的力量。 不論閉關苦修、日本留學、美國弘法、開創法鼓山,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堅毅中見禪慧;生命對他而言,就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 聖嚴法師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曾獲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因著單純的信念「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積極入世弘法,並創辦法鼓山;然而回顧其一生,其實充滿顛沛流離、考驗與轉折,但他始終抱持「做好一個和尚」的願心,一步步踏實走在實踐佛法的生命道路上。
本來面目電影: 本來面目98yp文章-熱門關鍵字
包括:信仰危機(1949)、二度出家(1959)、前往日本(1969)、禪修傳法(1979)、開創法鼓山(1989)、生死關懷(1999)、捨報圓寂(2009)。 紀實電影《本來面目》以平實的視角呈現聖嚴法師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所經歷的時代浪潮。 影片從1979年紐約街頭揭開序幕,以每十年為一個節點,鋪陳出聖嚴法師的生命歷程。 《本來面目》以紀實電影的形式,呈現聖嚴法師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所經歷的時代浪潮。 「與其說《本來面目》是部宗教片,不如說它是生命教育教材」,《本來面目》監製,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指出,這部影片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就是聖嚴法師一生為追求「尊嚴」而不斷「放下」的實踐歷程。
秉承臨濟、曹洞兩宗禪宗法脈的聖嚴法師,往來世界各地指導禪修;為了讓佛法能有效解決現代人煩惱,應機應緣地以現代人的語言及觀點演說著書;重視教育深耕及人才培育;更多次與國際各領域之菁英人士對話,致力於世界人心真正的平安與幸福。 《本來面目》將於9月啟動全台免費巡迴放映,全台近80場次都已額滿,仍想搶先一睹這部精彩的紀實電影,建議向戲院詢問包場資訊。 出品人、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清彥映後分享說,他看完忍不住哽咽,看完電影大家覺得不是他們眼中的師父,導演很不簡單,在這麼多的意見跟看法中,還能保有自己想法。 監製楊蓓則說,她始終認為自己要為聖嚴師父寫一本傳記,但想想若是拍成一部電影,或許能讓更多人認識師父,於是有了製作《本來面目》的想法,接著就找到張釗維導演來完成這部片。
本來面目電影: 電影場次MOVIE TIME
佛學研究中心將於2021 年11月21日 (星期日) 舉辦聖嚴法師紀實電影——《本來面目》線上放映暨導演分享會。 聖嚴法師曾獲選「400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50位人士」之一,然而回顧他的一生,其實充滿顛沛流離、考驗與轉折,他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積極入世弘法,本片運用聖嚴法師的開示演說、日記、病歷、文獻著作以及照片影片等,表現其不同的生命階段。 其所創建的法鼓山,也繼續秉承師訓,以漢傳佛教為本,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為方法,持續推動及落實「心靈環保」。 導演張釗維耗時1年以上時間,帶領百人拍攝團隊上山下海,走訪台灣、日本、美國及中國等地,跟隨聖嚴法師的足跡,接觸曾跟法師相處過的人們,超過40位受訪者,完整拼湊出師父各個時期的不同面貌。 本片配樂更是磅礴鉅獻,知名音樂家鍾興民率領整個弦樂隊進入法鼓山大殿內錄製,提琴的樂音在莊嚴的佛殿內迴響著,奏出氣勢又溫柔的樂章。 《本来面目》运用圣严法师的开示演说、日记病历、文献著作以及照片影片等,也邀请了法师的出家弟子们演出真人动画,再现法师的前半生,整体以平视、平实、平常心的角度来表达法师不平凡的生命历程。
1940年代,在中國民族命運、人的尊嚴以及佛教尊嚴都跌落谷底的時刻,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在江蘇南通出家,從此,他展開了將近七十年不曾休止的求法與傳法過程,同時,也是追尋生命與信仰尊嚴歸向的過程。 《本來面目》以紀實電影的形式,平視平實的視角,呈現聖嚴法師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所經歷的時代浪潮。 包括:信仰危機(1949)、二度出家(1959)、前往日本(1969)、禪修傳法(1979)、開創法鼓山(1989)、生死關懷(1999)、捨報圓寂。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 此前,影片曾獲2020曼谷國際紀錄片影展榮譽獎,入圍第十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並作為2020新加坡佛教影展開幕影片。
- 包括:信仰危機(1949)、二度出家(1959)、前往日本(1969)、禪修傳法(1979)、開創法鼓山(1989)、生死關懷(1999)、捨報圓寂。
- 「與其說《本來面目》是部宗教片,不如說它是生命教育教材」,《本來面目》監製,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指出,這部影片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就是聖嚴法師一生為追求「尊嚴」而不斷「放下」的實踐歷程。
- 《本來面目》9月公益巡迴順利結束,觀眾好評不斷,有人表示:「很值得一家老小去看,感恩與懷念聖嚴師父!每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要放下的課題!細細品嚐內在本來的滋味。」也有人認為透過電影再次體會聖嚴法師的慈悲,「很想念師父,因為電影,師父好像未曾遠離,他笑我們也笑,他流淚我們也感同身受。」更有許多海外觀眾迫不及待想看到這部影片。
- 不論閉關苦修、日本留學、美國弘法、開創法鼓山,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堅毅中見禪慧;生命對他而言,就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