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巴哈8大著數

在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在幾個月內,反對其統治的眾多勢力在阿富汗東邊區域發起了反抗活動,衝突很快便升級為內戰,由聖戰者形成的游擊隊對抗政府的軍隊。 巴基斯坦政府私下提供游擊隊眾多的訓練場所,而蘇聯則派遣數千名軍事顧問支援人民民主黨政府。 南越的吳廷琰政府與北越、越共游擊隊之間的衝突也越演越烈,最後成為了越戰的開端。 詹森總統派遣美軍進駐南越、支援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最後達到了575,000人。 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從蘇聯和中國取得各種戰爭的物資和技術援助,蘇聯派遣15,000名軍事顧問前往北越,並且向其提供了價值$4.5億美元的軍火,而中國則派遣了320,000人和價值$1.8億美元的軍火。 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間,冷戰的各方都在不斷適應和調整以應付新的國際局勢和環境,因為國際關係已經有越來越多國家和動向不屬於美蘇兩大集團的對抗裡了。

另一方面,赫魯晓夫則認為毛澤東對於核子戰爭的後果並不了解,並且稱他是「坐在王位上的瘋子」。 在萬隆會議達成的協議會成為後來1961年在貝爾格勒結成的不結盟運動的根據。 而在同時,赫魯晓夫則宣布將與印度和其他中立國家進行更深層次的外交交流。 在第三世界的獨立運動使得戰後的非洲、中東、亞洲、拉丁美洲等地變成較為多元的國際秩序。 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及其他八個西歐國家在1949年4月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創建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隨著蘇聯再次於1948年拒絕參加德國重建的計畫,美國、英國、和法國在1949年4月決定從他們控制的德國區塊中正式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美國國務院還試著以自由奔放而隨興的爵士樂作為展現美國民主文化的方式,在1956年開始定期到蘇聯巡迴表演直到1970年代。 除此之外,搖滾樂也對成為美國對蘇聯心戰的途徑之一,從自由歐洲電台、美國之音等電台向東歐播放的搖滾樂成為鐵幕下年輕世代嚮往西方文化和自由的抒發媒介。 事實上,在勃列日涅夫主義出現的這個時期,鐵幕下的國家包括蘇聯在內都已經陷入嚴重的經濟停滯,如波蘭、匈牙利、東德等國家在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上都已經開始明顯落後於西德和其他西歐國家。 在這個階段開始明顯浮現的經濟停滯,也使得勃列日涅夫時代被稱為「停滯時代」。

《CRSED》(12 月 11 日推出)、《Enlisted》(12 月 14 日推出)、《雷擊劍鬥》(12 月 7 日推出)以及《戰爭前線》(11 月 18 日推出)皆已更新支援 NVIDIAReflex低延遲模式。 NVIDIAReflex功能在所有 GeForce GPU 900 系列或以上的版本中均可使用。 太空競賽的技術條件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火箭技術的成熟,但競賽開展的本身源於二戰後國際關係的緊張以及冷戰的開始,一般認為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1顆地球人造衛星史潑尼克一號標誌著太空競賽的正式開端。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和蘇聯在1950年和1960年初不斷地在第三世界去殖民化過程中的許多國家進行散播影響力的競爭,蘇聯並認為殖民勢力的退去象徵了他們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最終勝利即將到來。 雙方都向他們各自支持的團體販售或提供武器,這些國家亦在聯合國的投票上鼎力支持美蘇雙方。 美國與英國在1947年1月1日將他們各自控制的西德區域合併為一區塊,接著法國也在1949年4月加入。

冷戰巴哈: 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而在蘇聯內部,改革開放則弱化了蘇聯本身與其邦聯國的連結,在1990年2月,隨著蘇聯本身的解體,蘇聯共產黨被迫交出獨佔了73年的國家權力。 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新聞和言論自由,加上原本就已經醞釀多年的民族自決意識,也使得蘇聯其下的眾多加盟國一一脫離莫斯科而去,波羅的海三國則完全脫離了蘇聯,最终苏联政府于1991年9月6日正式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 在1985年,於蘇聯共產黨內相對年輕的戈巴契夫成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的經濟已經陷入停滯,同時因為石油價格的跌落而導致貨幣收入的大減,這些因素逼使戈巴契夫尋求改革的方式來挽救蘇聯。 蘇聯在國防上的大量開支並不是全部花在軍事上的用途,很大一部分的資金其實是花在雇養蘇聯體制內龐大的名錄職官官僚,這些蘇共官僚在其各自的領域享受龐大的權力和特權生活。 蘇聯武裝力量在持有武器數量和種類上都成為世界第一,無論現役還是後備軍人的數量也都是世界第一,而其背後則有更為龐大的軍事工業複合體支持整支武裝力量。 在鐵幕下生活的人民則經歷越來越嚴重的消費者用品短缺,一般人民平日花費大量時間在公營的福利社前排隊等待購買所需食品和產品,包括基本的生活用品例如衛生紙都會短缺。

冷戰巴哈

西方盟國對於戰後的布局也有不同意見,羅斯福的目標是在歐洲和亞洲取得軍事勝利、建立一個世界和平組織,而邱吉爾與蘇俄類似,注重於地緣關係、大英帝國的生存和對地中海地區的控制、以及確保東歐國家扮演英國與蘇聯之間的緩衝國,羅斯福的目標相較更為全球化。 儘管俄羅斯帝國在19世紀時,便已經與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存在一些緊張的關係,可是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冷戰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的,也有人則主張它是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17年俄国革命。 至於玩家熟悉的特戰兵普萊斯將進駐《黑色行動冷戰》和《現代戰域》的戰場,玩家在第三季開始時購買《黑色行動冷戰》任何版本的玩家將可以獲得 1984 年代的普萊斯特戰兵,而已經擁有《黑色行動冷戰》的玩家會在第三季開始時就可以取得普萊斯。

冷戰巴哈: 內容

作為《決勝時刻:黑色行動》的直接續集,《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於2020年11月13日對 Windows、PlayStation 4、Xbox One、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S 平台發行。 冷戰對期間數十年的大眾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核子戰爭和間諜戰等題材,都一直在音樂、電影、小說、電視劇和其他媒體中出現。 由於蘇聯體制在文化上的審查,官方的宣傳和文化機構往往以誇大現況的穩定與和平作為一貫題材,也因此蘇聯文化對冷戰的描寫並沒有如美國一般注重核戰的危險和兩大勢力的對立。 而另一方面,美國大眾文化則對於冷戰中的眾多事件,包括紅色恐慌、美蘇的間諜活動、越戰、和核戰爭等題材上產生大量的文化產品。 許多作品是以冷戰直接作為背景,其他人則以冷戰中的人事物作為架空的靈感來源。 美國在冷戰年代總共花費了約8兆美元的資金在軍事開支上,總共有將近100,000美國人在韓戰和越戰中喪失生命。

這個立場也改變了史達林時代的蘇聯態勢,拋棄了原先認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間的階級鬥爭必將導致國際戰爭的衝突理論,改而認為和平的時期將可以促成資本主義的垮台,並且在同時間讓蘇聯有時間準備自身的軍事實力。 在1940年代末的國共內戰中,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领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了由中國國民黨總裁蒋中正领导的中華民國國軍,蘇聯迅速承認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與之結盟,蒋中正和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地區。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結果,加上美國在1949年失去了對原子彈的獨壟地位,迫使杜魯門重新思考其策略,並且加速圍堵政策的佈署。 在1950年的一份祕密文件中,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增強對西方盟國的支援,並且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亦導致亞洲多國陷入軍事分裂局面。 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畫的雙管齊下替西歐、希臘、土耳其等國帶來數十億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在美國的支援下,希臘的政府最後戰勝了共產黨的游擊隊。 義大利的天主教民主黨則在1948年選舉中擊敗了有相當聲勢的共產黨和社會黨聯盟。

然而,蘇聯和華沙軍隊在數量上的優勢卻無法呈現其質量上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問題。 相較之下,越戰後的美國則吸收了之前的教訓,對美軍進行了各種大幅度的改革,到了1980年代已經轉變為全志願役的專業軍隊,同時額外注重部隊的訓練和科技水準,這些改變帶來的驚人成效在後來波斯灣戰爭裡對抗華沙裝備和戰術思想的伊拉克軍隊中完全展現出來。 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卡特會開始大幅增加美國的軍事預算,而後繼的雷根更是將擴軍作為主要的政策目標之一,將國防預算從1981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3%增加到1986年的6.5%,成為美國歷史上和平時代國防預算最高的時刻。 當時西方對蘇聯的主流看法是,蘇聯新的一批世代即將來臨,而西方世界必然要跟他們合作。 但雷根則主張蘇聯正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他打算藉由切斷蘇聯與西方的貿易和科技交流來使這種危機加大。 到了1985年,雷根的反共主義態勢形成了所謂的「雷根主義」,不同於之前的圍堵政策只注重於防堵其他國家轉變為共產主義,雷根的策略是要積極的推翻現有的共產主義政府。

雷根主義的積極反共也將冷戰中很早便被提出但卻沒有任何前任總統徹底實行的「推回」戰略重新擺上檯面,推回指的是透過強硬的態勢和政策達成政權更替。 推回戰略在韓戰和1961年的古巴入侵中被局部的嘗試但以失敗告終,在雷根之前,1953年的東德起義和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曾經使美國政府考慮推回,但最後都因為擔心引發核戰而作罷。 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將馬克思主義政變形成的政權推翻,成為推回戰略最著名的例子,同時也讓莫斯科擔憂美國下一步會針對哪個國家進行推回。 二戰前的許多事件就已經顯露出西方國家與蘇聯之間的彼此不信任和猜忌,以及布爾什維克與資本主義之間的衝突。 在俄國內戰中西方國家支持了反布爾什維克的白軍,而在1926年蘇聯所資助的一場英國罷工活動則導致英國與蘇聯宣布斷交。

冷戰巴哈

一個星期之後,美國在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在原爆之後,史達林向美國抗議杜魯門沒有提供蘇聯在佔領日本上的地位。 动视稍后介入并让 Treyarch 加入开发并成为本作的主力研发工作室,Sledgehammer Games 被降为协助开发工作室。 本作还有动视旗下的 High Moon Studios、Beenox 以及动视上海工作室参与协助开发。 芭蕾舞也成為美蘇兩國在藝術舞台上競爭的主要場合之一,兩方都對彼此的國家芭蕾舞團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企圖以芭蕾舞來「贏得民心」。

冷戰也定義了美國在二戰後的政治角色,到1989年時美國已經與50個國家結盟,並且在世界各地有526,000人規模的海外駐兵,其中326,000人在歐洲,而130,000人在亞洲(大多為駐日美軍和駐韓美軍)。 卡特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回應則是立刻停止了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並且對蘇聯施加穀物和科技產品的禁運,同時大幅增加美國的軍事支出,還聯合其他西方國家抵制了1980年的奧運。 「新冷戰」一詞指的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開始冷戰的劇烈升溫,在這個時期,美蘇集團雙方的軍事對峙變得更加的明顯。

美國也因此開始擴展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圍堵政策,以防止由蘇聯支援的革命勢力再次令當地政府變為共產政權。 在1950年代初期,美國正式與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和菲律賓(尤其是1951年的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和1954年的東南亞條約組織)簽訂安全保障協定,並且在那些國家建立起長期的美軍基地。 在1947年初,英國、法國和美國與蘇聯進行有關德國未來的會談以失敗告終,此會談本來希望建立一個經濟上自給自足、由蘇聯移除主要工業產能和基礎設施的德國。 在1947年6月,依據杜魯門主義,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畫,承諾向所有歐洲國家提供經濟上的協助,包括蘇聯在內。 研發團隊在部落格中揭露了《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四張多人遊戲地圖,包括亞曼套山、柴油站、對峙與杜格。 其中,亞曼套山將於賽季推出當週登場,為 6 對 6 地圖,玩家將在位於亞曼套山的蘇聯天文台的傾頹廢墟中殺出一條血路,想辦法使用繩子攀爬,居高臨下對敵人展開奇襲。

除了延續卡特執政最後一兩年的政策,繼續支持反蘇聯的阿富汗聖戰士以外,雷根政府也透過中情局,在蘇聯控制下中亞地區的穆斯林多數國家支援反蘇聯的伊斯蘭政治團體,除此之外,中情局還支援反共的巴基斯坦情報單位訓練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對蘇聯發動一場聖戰。 而從納粹德國手中由蘇聯紅軍佔領的東歐國家被蘇聯一一變成東方集團的衛星國,包括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從波羅的海各國到中歐,西方盟國儘管對於蘇聯藉由豎立共產政權的擴張表示憂心和質疑,但卻沒有即時採取實際行動支持那些國家反共的人民和波蘭流亡政府等組織進行民族自決的權利,這在後來被波蘭和東中歐國家人民稱為是西方盟國的背叛。

冷戰後,俄羅斯大幅度的減少了其軍事開支,同時前蘇聯下的眾多國家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不少挫折和數百萬人的失業,資本主義改革過程中引發的經濟衰退甚至還比美國在經濟大恐慌中的衰退還要嚴重。 由于俄罗斯军队在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糟糕的表现以及横跨整个1990年代的经济衰退,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在1999年底辞职时仅剩2%的支持率。 1961年的柏林危機是冷戰裡最後一次關於柏林地位和戰後德國處置爭議的主要事件。 在1950年代初,東方集團各國開始仿效蘇聯,限制其人民自由遷徙和移民的權利。 然而在那幾年間,每年都有數十萬的東德人民透過東西柏林之間的一個「漏洞」移民到西德,以逃離共產主義統治。

許多國家的人民對參戰的看法不一,例如在英國,反對和支持參戰的民眾呈現兩極化。 這場戰爭對英美關係造成了相當的壓力,英國政府試圖提早結束這場戰爭,希望讓聯合國託管統一的韓半島,並且迅速撤離所有外國軍隊。 隨著盟國在1945年5月成功擊敗德國,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結束。 在盟軍佔領下的德國,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各自設置了佔領區塊,成為四國共治的局面。

該遊戲的行銷始於2020年8月,並且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包括某些內容創作者會收到幻燈片投影機、展示冷戰歷史事件的網站,讓大眾在線解決難題。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是2010年由Treyarch製作並由美國動視發售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劇情設定為冷戰時期,拍攝地點有越南、香港、古巴、蘇聯、美國和烏拉山脈。 正統理論將發動冷戰的責任歸咎於蘇聯,認為蘇聯在二戰結束時於東歐的擴張是導致冷戰的主因。 修正主義則強調美國也應該對戰後衝突的爆發負起責任,認為美國在二戰結束前便已開始主動的孤立和對立蘇聯。 後修正主義則認為冷戰的起因更為複雜,並且強調以更平衡的角度分析冷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在1954年至1961年之間,艾森豪政府會持續地向南越提供經濟和軍事顧問上的支援,以抵抗共產北越的侵擾。 在1948年初,原先是東方集團國家裡唯一還保持著民主體制的捷克斯洛伐克內部不遵從蘇聯領導的「反動勢力」開始增長,蘇聯於是發動了二月政變,推翻了受民意支持的貝奈斯政府,改以忠於莫斯科的共產黨政權哥特瓦爾德政府替代。 這場政變突出的殘暴性震驚了西方各國,最後使得美國國會裡原本對馬歇爾計畫還抱持反對態度的少數人也改變立場。 但不久後的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而日本則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于是蘇聯與盟國結成了權宜的同盟,英國與之簽下正式的外交協定,而美國則是非正式的約定。

按照傳統,對《決勝時刻》遊戲相關的公告和推銷通常在該遊戲秋天發布之前的四月或五月左右。 然而,動視卻在2020年8月開始透過一連串的另類實境遊戲活動來讓大眾逐步解謎《黑色行動冷戰》的序幕。 是一款由 Treyarch 和 Raven Software 工作室開發並由動視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這是該遊戲副標題系列《黑色行動》的第六部,也是《決勝時刻》系列的第17部主要作品。

  • 這種軍工複合體雖然早在19世紀時便已經存在,但在冷戰時成長得最為明顯,並且在20世紀對參與各國的社會、政策、和外交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
  • 然而,蘇聯和華沙軍隊在數量上的優勢卻無法呈現其質量上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問題。
  • 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日成與越南共產黨主席胡志明是冷戰初期於東亞崛起的三個新興共產主義領袖。
  • 研發團隊在部落格中揭露了《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四張多人遊戲地圖,包括亞曼套山、柴油站、對峙與杜格。
  • 在盟軍佔領下的德國,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各自設置了佔領區塊,成為四國共治的局面。

歐盟的出現是冷戰的附帶產品之一,杜魯門和艾森豪都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支持歐洲的整合,儘管後來的幾任總統的政府也開始對歐盟的推動抱持保留態度,擔心獨立的歐洲將會與蘇聯另外進行威嚇對立,如此一來會分裂西方國家的統一性。 史達林認為若是容許東方集團與西歐進行經濟上的整合,會導致他們脫離蘇聯控制,同時認為美國是試著要透過金錢收買歐洲,也因此他拒絕讓蘇聯接受馬歇爾計畫的支援,並且阻止旗下的鐵幕各國接受美國的資助。 同時蘇聯則提出莫洛托夫計劃作為與馬歇爾計劃抗衡的方案,在1949年1月由共產黨情報局體制化。 史達林同時恐懼一個重建的德國,他認為戰後的德國不該擁有任何重新武裝的能力,如此一來才不會對蘇聯造成未來的威脅。 杜魯門主義的出現也代表了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間持續了數十年的對於圍堵政策的支持共識形成,儘管這種共識在越戰後會開始弱化。

冷戰巴哈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