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他曾與美國、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客戶進行了一系列會面。 在安倍晉三被廣泛稱為「安倍經濟學」的政策中,央行的激進干預是一個核心。 不過,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的預算赤字和債務比率在2020年再次上升。 安倍晉三亦於2020年8月宣布因健康理由辭職,為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而数据造假的2013年至2020年正是安倍晋三执政期间,这也间接证实了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可能被高估。 2013年3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評級公司「大公国際資信」評價安倍經濟學稱,日本財政狀況惡化,宣布下調日本國債的信用評級。 德国中央银行德意志聯邦銀行在2013年8月月报中表示,安倍经济学对经济上扬的效果只是昙花一现的。
安倍經濟學: 視頻, 安倍特別顧問:中日關係雖有改善,但中國繼續在東海「挑釁」
中國總理李克強於當年5月到訪日本,安倍晉三於同年10月訪問中國,安倍表示希望兩國可以進入「化競爭為協調的新時代」。 安倍在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時的首次對外出訪行程便選定為中國,之後中日關係出現回暖跡象。 安倍晉三以其在國防和外交政策上的鷹派立場而聞名,一向在中日關係問題上持強硬態度,長期以來一直試圖修改日本的戰後和平憲法。
2013年7月26日,到訪新加坡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第33屆“新加坡講座”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日本在振興自身經濟的同時,有意在東盟擴展其經濟空間,將“安倍經濟學”經濟政策的範圍推廣至東盟地區。 2013年6月14日安倍首相發出了第三支箭,即經濟成長戰略。 表明日本的實體經濟並未感受到“安倍經濟學”的實際效果。 2013年4月份,在安倍首相的安排之下,由原亞行行長黑田東彥接任日本銀行行長職位。
2014年12月评级公司惠誉表示,因安倍推迟上调消费税将日本A+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计划在2015上半年评估决定是否下调日本的评级。 日本经济新闻社在2015年3月调查中发现仅有36%的民众认为在安倍经济学的作用下,日本经济的景气度将变好,47%的民众认为日本经济“不会变好”。 在“是否对家庭收入增加抱有希望”的问题中,有14%民众回答“有”,77%的民众认为“无”。 2014年8月9日、安倍在月刊雜誌「文藝春秋」9月号发表题为《安倍經濟學第二章起動宣言》的文章,称「經濟成長是安倍政權的最優先課題」,决心摆脱通貨緊縮,全力发展地方經濟并应对人口减少的问题。 Twitter在中國被禁用,但事實證明,它是將中國多地抗議活動的影片和圖像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一個重要平台。
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可以蓋棺論定
所謂的「安倍三支箭」,除了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的兩大政策組合後,有關經濟結構改革的「第三支箭」一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並沒有一個有效的政策框架,這也導致了日本經濟結構問題遲遲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因為在此前的G7與G20會議上就有很多國家批評日本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損人不利己”。 但是並未在會議的決議中公開指責日本,原因是美國不同意,因為美國正在實施QE3中,待美國退出QE3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安倍晉三第一個首相任期內推行的激進經濟政策被冠以「安倍經濟學」名稱,建立在貨幣寬鬆,財政刺激和結構性改革基礎上,實施之初顯著提升了日本經濟增長,但隨後增速放緩又引發了人們對「安倍經濟學」的質疑。 數據顯示,今年來交易員撤走了46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者已經連續第十三週拋售日本股票,創1998年以來最長連跌紀錄。 其中以2%的通貨膨脹為目標的貨幣政策已引發韓國、中國等的不滿。 韓日企業在海外市場形成直接競爭局面,而雖然部分中國企業已開始與日本企業競爭,但出口產品重疊的領域仍不多。 據韓國貿易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韓國和日本五十大出口產品當中26個重疊。 該協會進一步預測:如果日元對韓元貶值10%,韓國出口額會減少4.1%。
安倍經濟學: 經濟看似出現了復甦
日本正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要維持經濟復甦,另一方面又要應對日元持續貶值的壓力。 現在來看,日本想要從這種處境中抽身,單靠自身政策調整是不夠的,更多取決於美聯儲貨幣政策和全球通脹壓力的持續變化。 前財政部長桑默斯在評論安倍時也指出,全球發達國家的決策者在如何應對經濟停滯的挑戰時,一定會研究安倍經濟;他說安倍經濟學在財政及貨幣政策上,採取了激進的擴張性政策,並實行大膽的結構性改革政策。 二○一二年十二月,自民黨從長期執政的民主黨手中奪回政權,第二次安倍內閣於焉誕生,而這個安倍內閣為了擺脫通縮現象而端出的政策便是安倍經濟學。 這個詞彙是由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加上「經濟學」所組成,有「安倍式經濟政策」的意思。
- 近年最為港人留下印象的,是他強硬的對華政策,包括不掩飾對台灣的友好立場。
-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日本今年的經濟成長將達到1.7%,不過,受俄烏戰爭與新冠疫情影響,度過年初的低迷期後經濟才會「緩慢」復甦。
- 此外,黑田行長當初誇下豪言壯語所提出的「兩年2%」通脹率目標,在時隔七年有餘的今天依然未能實現,日本銀行持有的國債卻已經逼近了發行餘額總量的50%。
- 消費稅從來都是日本政壇的魔咒,1989年的竹下登及1987年的橋本龍太郎均引火自焚,同樣落得黯然下台的厄運,而今天的安倍當然希望避過此劫。
- 2013年1月15日,日本政府通過補充預算案,推出超過10兆日元的緊急經濟對策。
- 日本央行的舉動則指向相反的方向,採取更加寬容的貨幣政策。
- 直至2012年二度上台後,安倍經濟學確實推動了經濟增長,可惜仍沒有達到戰後日本繁榮時期的速度,即使是現在,經濟規模仍低於安倍政府為2020年設定的600兆日圓(4.4兆美元)目標。
其次,日本基層的投資熱情根本沒有恢復,無法分享股市及樓市大升的成果,遑論當地上世紀樓市泡沫爆破,令不少物業的價格大跌逾半,至今尚未返回家鄉,不少家庭仍是負資產。 惟安倍對此責無旁貸,一切皆因他過分自信,忽略了經濟數據好轉的背後,社會大眾其實未有直接受惠太多,急於加稅減赤,更對民間開支產生急凍效應,令國民生活水平下降,日子可能較早幾年更苦。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周四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 習近平表示將繼續從戰略高度發展中歐關係,並呼籲歐盟超越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對立。 前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去世後,聯合國安理會為他默哀一分鐘,聯合國秘書長給予他高度評價。
更有人說,近期的消費雖然有所增長,但動力不是來源於普通民眾,而是來自股市投資獲益者。 「安倍經濟學」主張的貨幣寬鬆,乃是基於經濟學中的貨幣理論,透過大舉增加貨幣供應的刺激經濟的做法,並指這樣做將令通脹及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上漲。 出乎意料的是,過去10年日本的廣義貨幣供應量雖增加了近五成,但通脹、名義GDP增幅卻不成比例,成為經濟學中的特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成為周一早間全面的跨太平洋貿易協定達成的大贏家之一。
TPP得以達成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安倍出人意料地願意頂住來自農業遊說團體的強烈反對而做出讓步,包括最後一刻在進一步放開日本乳製品市場問題上讓步。 本月,日本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另外11個環太平洋國家就一項規模龐大的貿易協議,即「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達成了來之不易的共識。 安倍晉三稱,該協議料將帶來更多的貿易和投資,這對提振日本的長期增長至關重要。
日本央行於2016年9月宣布,將10年日本國債孳息率控制在正0.1%和負0.1%的區間,後來將區間擴大至當前的正負0.25%。 今年3月以來,10年日債孳息率已觸及區域頂端,央行因而被迫逆勢擴表,令日圓加速貶值。 在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後,時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提出的量化寬鬆正正是直升機派錢的經典例子,透過大量「印錢」以拯救經濟,最終成功令美國走出經濟陰霾。 誠然,安倍經濟學並非全然無功,起碼在泡沫爆破後沉寂已久的日本股市近年亦見起色,但這同樣也不見得一定是好事。 日經平均指數由2012年底的10,395.18點,累計升至最新的26,643點,這全有賴於因日本央行於股市「瘋狂掃貨」。
不要誤會,這不是我對安倍晉三的個人批評,這是我對所有政客的經濟口號的一般分析。 日本人口老化是實體經濟的問題,安倍經濟學解決不了是非戰之罪。 這個詞的語源出自英國前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在20世紀90年代推動的國家品牌戰略「酷不列顛」(Cool Britannia)。 當時Tony Blair推動國家品牌形象運動,發揚包括音樂、時尚和美術等在內的英國獨特文化。 所謂「安倍經濟學」由「經濟三支箭」構成,包括金融量化寬鬆政策、擴大財政政策與成長戰略。 從貨幣政策來看,安倍經濟學試圖透過「放水」讓日圓貶值,以提高日本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並擺脫通縮。
在安倍上臺之前,國際社會一直看好日元,現在情況變了,中國持有的日本國債價值正在大幅縮水。 日元貶值和股票市值飆升對日本企業業績的提振效果明顯,東京證券交易所一板上市公司公佈的上財年決算財報中,超過七成企業上調了經營利潤。 受益於日元貶值和美國市場好轉,5月日本出口額同比增10.1%。 第一季度,日本個人消費需求旺盛,部分也歸功於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
過去,黨內的稅制調查會長被視為「現職首相也不敢輕易插手」的人事,可這次卻是一通電話就讓他歎氣走人,面對這種事態,自民黨內和政府各部門之中,都彌漫著「安倍之命難違」的氣氛,而「官邸獨大」這個說法也由此坐實。 這些心腹,再加上一些經濟產業省官僚深入參與,共同敲定了「三支箭」的政策。 另外,據說「新三支箭」也是這樣由內部小圈子制定的,在本應負責這項工作的內閣府官員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便確定了「名義GDP達到600萬億日圓」的目標口號。 而是一群人,主要是和首相有私交的經濟學家和原財務官僚等相關人士,也包括和首相關係親密的政治家,他們形成了一個內部圈子。
调查于面向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知事、市区町村的首长实施,共有1776人给出答复,回答比例为99%。 為了促進經濟政策,經濟財政政策擔當相甘利明的轄下設立日本經濟再生本部,在其下面更設立經濟財政諮問会議、產業競争力会議。 當時,經團聯的一位相關人士曾驚訝地表示「如此施壓,還能叫做『謹慎干預』?」,還有一位官僚說「搞不懂經濟政策到底是向著哪一邊」。
- 日本正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要維持經濟復甦,另一方面又要應對日元持續貶值的壓力。
- 安倍晉三推出的一系列新刺激政策不僅給金融市場注入活力,也開始讓企業和消費者振作起來。
- 日銀推出的超級量化寬鬆政策似乎只是發揮了事實上的國債貨幣化功能,即支撐了應對新冠疫情的巨額國債發行工作。
- 同時,實際工資水準莫如說還有所下降,貧富差距問題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改善,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數始終居高不下。
- 如果大家都積極消費,那麼日本的經濟就會迅速恢復往日的雄風。
例如日本政府在國內禁止兒童色情作品,但在可以銷往海外的動漫產業,則容許這類題材和圖像存在,以言論自由而將有關禁令政策排除在外。 不少專家指出,「酷日本」政策過於偏重動漫領域,又與國內文化政策不一致,未能有效運用資源,影響政策成效。 更令人失望的是所謂的「第三支箭」,即經濟結構改革,在安倍任內基本上沒有任何實質進展,甚至就連安倍政府在後期也少有提到經濟改革,似乎打算淡化這方面的不作為。 要知道日本的經濟結構問題其實早已是陳腔濫調,如人口老化、產業空心化等問題,而這些結構問題迄今仍未解決。 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陷入長期的通貨緊縮(貨幣流通減少、民眾所得縮水、購買力下降、物價持續下跌),導致惡性循環:物價節節下滑,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大量企業降低固定資產投資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