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印度決策者當時決定以武力將中國軍隊「趕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決策者相信:中國當時面臨各種嚴重的國內外問題,不會向印度發起進攻。 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其东、南与缅甸、印度相邻。 该地区山高林密,年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易守难攻。 入侵印军第十一旅4个营2000余人凭险扼守,并不断向我军出击。 中国边防部队以1个团向瓦弄所公西北之印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居高临下,直插瓦弄,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
中國官方通報稱,雙方達成了包括避免兩國分歧上升為爭端、兩國邊防部隊儘快脱離接觸等五點共識。 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 12月1日至1963年3月1日,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以北地区。 随后,中国政府又向印度政府交还了缴获的大批装备,释放了3900名被俘官兵。
中印戰爭: 【中印衝突】戰爭前夜的躁動 中印邊境「夢回1962」?
當然,報告並沒有如此直白地敘述,這一結論隱含在密集出現的軍事術語中,對於沒有經驗的普通讀者來說,很難解讀出什麼清晰的內容。 其實從《紅牆見證錄》一書記載來看,後撤是毛澤東戰前就已經決定的。 為什麼不是後撤10公里或30公里,而是後撤20公里,也是毛澤東戰前決定的。
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本身是為了嚇阻印度,並以戰爭手段并维护西段边境稳定,同時穩住中國對西藏的控制。 青藏高原地型不利中國軍隊後勤補給,當時中國军隊的后勤补给来自四川和青海,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到西藏,然后靠人力畜力搬運物資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藏南地區。 中国政府當時實施大跃进的激进經濟政策,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中國无力維持长期戰爭。 并且当时中国对西藏的控制并不巩固,在战前的前几年刚发过骚乱,长久战争西藏极大可能会再次发生大规模骚乱。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據路透社2月17日報道,衛星圖片顯示,中方軍隊已經拆除了幾十座建築並調動車輛清空整片營地。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後來進一步表示,是印軍「不講信義」,在少數中國官兵前往越界印軍處進行交涉時,印軍「突然向他們下毒手」,導致雙方衝突的爆發。
中印戰爭: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具体战役
他稱,這是因為中國不想讓兩國民眾對雙方傷亡數字進行對比,從而刺激兩國公眾的情緒,這是「北京的善意」。 直到八個月後的今年2月19日,中國《解放軍報》等官方媒體首次披露,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中,中國有4名軍人陣亡,包括解放軍南疆軍區邊防363團機步營營長陳紅軍,以及士兵陳祥榕、肖思遠和王焯冉。 亞洲國際新聞社(ANI)當時則援引消息人士稱,截獲的情報表明,解放軍隊伍中有43人傷亡,其中包括死亡和重傷。
1892年,清政府派官员李源钢在喀喇昆仑山口树立了界碑。 奧斯汀說:我們正在緊張局勢下會面,特別是俄羅斯魯莽和非法入侵烏克蘭,以及中國脅迫和造成不穩的軍事活動,但美國和澳大利亞正加緊支持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另外,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周一(5日)在五角大樓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會面,雙方這次會晤是美澳年度部長級磋商會議(AUSMIN)的一部分。
- 此外,多地民众焚烧中国国旗及习近平的画像表示抗议,另有多个团体申请举行示威活动。
- 11日晨,印軍120餘名在1名中校營長指揮下再次入侵,企圖將鐵絲網推進中國國境之內。
- 在中段和西段,中國軍隊也從1959年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僅僅保留了西線的阿克賽欽地區靠近新藏公路幾十個高海拔據點。
- 对此,印度News 18電視台引述印方高層官員報道,約20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從西藏進入阿魯納恰爾邦達旺鎮,試圖破壞無人防守的碉堡。
作为回应,中国方面则利用后勤优势建立更多哨所,双方哨所都处于互相射程内,中国在加勒万河谷河谷实际上包围了印度哨所。 1962年7月,中国军队切断了印度加勒万河谷哨所的陆路补给线,并在塞利穷哨所、斗拉特别奥里地区域和印度军队交火,战争此时已经一触即发。 前线陆军推测解放军在斗拉特别奥里地、温泉、楚舒勒分别部署团级作战单位,向陆军参谋本部申请支援,然而参谋本部还是坚持前进政策,并不相信中国会开战。 同时,印度当时外汇捉襟见肘,因此不愿意扩大运输机规模以支持前线的后勤补给,前线增兵的计划也不具备后勤可行性。
中印戰爭: 中印衝突:中國「釋放10名印度軍人」 兩國民眾情緒激憤
當年8月在中印邊界東段的朗久發生雙方軍隊第一次武裝衝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空喀山口衝突,大規模衝突一觸即發。 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議由來已久,1962年甚至發展到兵戎相見。 不過,1962年戰爭後,兩國之間一直維持了和平狀態。 中印兩國近期在邊境開始了數十年來最激烈的軍事對抗,並發生了自1975年以來首次人員死亡事件,這種「不穩定的和平」也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邊境鳴槍事件發生之後,中印雙方官員在第三國進行了高級別會晤。 針對中印邊境衝突,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印度外長蘇傑生 (S. Jaishankar) 在莫斯科進行了兩小時的會晤。
1962 年戰爭以後,印度把中國視為仇敵,在邊境全線增加兵力,印軍的戰略簡單說叫作「東頂西攻」,即在東段固守麥克馬洪線,在西段謀求切斷新藏公路奪取阿克賽欽。 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08年2月22日報導,印度將向其東北部增派兩個新組建的山地師,每個師員額1.5萬人。 2009年7月2日,《印度時報》報導稱,印度陸軍計劃向東部邊境調派一支新組建的炮兵師。
相反,印度的主流报纸几乎都在头版及其他版面报道事件。 印度只有两家媒体在中国有派驻记者,而中国在印度的记者非常多。 中華人民共和国和印度都宣称是对方侵入了自己本国的领土。 5日和9日,中印两国部队于日土縣班公錯及亞東縣南部的乃堆拉山口(中国亞東縣与印度錫金邦交界)发生对峙,后演变为肢体冲突,双方共有11人受伤。 对此,印度调兵进驻战备地区,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也重兵集结,并将班公湖水上中隊调往冲突地区。 10月20日凌晨7点半两枚信号弹升空,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等组成的东段指挥部和新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发动攻击。
班公洛位于中印边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地区,西面与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相接,是入侵印军的一重要前进基地。 印军在这里建立了6个据点,其中3个据点分布在山嵴梁上,可以控制西藏阿里边防分民的哨卡,威胁阿里纵深之安全。 18日上午,印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驻守斯潘古尔湖地区的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 新疆边防部队作出部署:迂回入侵印军侧后,摧毁其据点,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区之印军。 我军一部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大风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冰山,按时进抵反击出发阵地。 拔除了据点后,我军在转向印军炮兵阵地的攻击中,工兵战士罗光燮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雷区排雷。
但事與願違,中國軍隊後撤後,印度趁機再次侵佔中國藏南地區(印度稱東北邊境特區)。 1972年印度將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升格為邦,次年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完成吞併這片領土的全部法律程序。 這段話顯示,中共當時發動自衛反擊戰,只是為了安定中印邊境,實現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未打算收回被印度蠶食的領土。 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為戰後主動停火與後撤埋下了伏筆。 只不過,相對於1962年來說,印度士兵只是「鳴槍」,並未直接對準中國軍隊開槍,也未造成中方人員傷亡,中方也保持了克制,並未開槍回應或者還擊。
- 2月20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中方一侧举行第十轮军长级会谈。
- 印度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繼承了尼赫魯的衣缽,不斷展示大國雄心。
- 西段,新疆边防部队组成了”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指挥。
- 1962年10月20日,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僅一個月,中方軍隊軍事大勝,收復幾乎所有9萬平方公里失地。
對於中印衝突,中国媒体采用冷处理手段,鲜少报道最初5月份发生的冲突以及加勒万河谷事件。 从5月5日到6月6日的会议,即小冲突和边境对峙的首个月,中国官媒《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未就事件发表社论或评论文章,仅《环球时报》中文版在16版报道了事件。 国营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军方的声明,未有进一步报道,而该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未报道加勒万事件。 而《环球时报》发表的大量社论阐释了中方不公布死亡人数的原因。 据悉,中方鲜少报道冲突事件,是因为“印度在中国的优先事项清单中的位置较低”。
次日《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了一个标题为《尼赫鲁向中国宣战》的赞许性社论。 10月12日在内地养病的张国华返回拉萨;在拉萨开了一个会,传达中央和军委的指示;随后于10月14日,率“西藏军区前進指揮部”进抵错那县麻麻。 10月17日印军在东线和西线同时发起“前进政策”进攻。 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
而撤軍,不僅被說成是中國軍隊耀武揚威欺負人,而且還容易被誤會這塊地區本不是中國的領土,如此一來,世界輿論被錯誤引導,對中國非常不利。 在東線,中國西藏邊防軍在東、西段對印軍施以反擊,至11月21日,中國西藏邊防軍佔領了印軍的16處據點。 1962年,中蘇關係徹底決裂,雙方劍拔弩張,蔣介石在美國支持下,準備反攻大陸,頻繁對大陸進行武裝襲擾。
印度為議會內閣制國家,印度總統為國家元首和印度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但印度總理可透過印度國防部指揮軍隊。 習近平的官方頭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中国共产党奉行黨指揮槍原則,中央軍委主席自90年代後皆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任,是為武装力量最高指揮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國家主席職務僅為虛位元首,既沒有行政權力,亦非軍隊統帥。
但觀察家認為,這份聲明更像是中印雙方分別對對方的期待和要求,雙方並未就如何解決邊境問題達成突破性共識——已經曠日持久的中印邊境歷史遺留問題,也不可能在短暫的時間內解決。 對於此次中印外長會談能否立竿見影的解決兩國邊界武裝對峙危機,很多人並不抱太多期待。 雖然,會晤本身說明,中印高層對於一場可能爆發的戰爭持謹慎態度,起碼沒有公開決裂。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