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日期介紹

在古时代,七月半是民间的祭祖节,是追怀先人的一个节日,并没有诸多禁忌,这些所谓禁忌是在节日发展演变中后世附会的。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 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 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

中元節日期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中元節日期為農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在農曆七月中;而農曆七月一日在傳統上被認為是「鬼門開」的日子,直到月底,也因為這樣,整個農曆七月被通稱做鬼月。 有鑑於此,佛祖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報答父母。 搶孤為閩南民系一種廟會活動,在中元節普渡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一種說法是為了娛樂眾家先靈,扮演搶食的餓鬼,另一種說法是搶奪祭品,以嚇退流連忘返的亡魂;同時亦有賑濟貧苦流民的功能。 搶孤是先搭設十幾公尺高的「孤棚」,上層再搭「孤棧」,並在上頭擺放供品以及旗幟,而棚柱上塗滿牛油,整隊八人中六人為先發,以底座人撐起其他三位隊員及攻擊手完成任務。

中元節日期: (民國110年)2021行事曆 七月

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並“饅頭”飯,竹筷平攤於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 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製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 節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着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 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户,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广东:在华南地区七月十四有祭祀的传统,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 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

道教方面,中國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類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專責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者,名目繁多。 如 :《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燈儀》等等。 此條目介紹的是儒、道、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和大乘佛教融合後的節日。 放水燈是為了要告知溺斃水底的亡魂要上前享用祭品,據說水燈漂流越遠越快,施放的主人越能得到幸運與庇護。 在普渡結束時,也會有法師或道士跳鍾馗,希望藉由鍾馗的法力驅趕孤魂野鬼,這時民眾要趕緊回避,以免沖到煞氣,惹禍上身,跳鍾馗結束後,代表中元祭拜告一段落。 摘要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中元節日期: 供品不完整:

《大献经》借鉴了《佛说盂兰盆经》供养僧人可以度亡的做法和观念,将佛教盂兰盆供养仪式改编为道教玄都大献。 中元普渡各地會準備豐厚的祭品,希望能安撫這些好兄弟,但供桌上有些普渡的禁忌食物要注意,像是「香蕉、李子、鳳梨」合起來有「招你來」的諧音,「旺旺」也不適合。 一般還有傳統習俗也不會拜罐頭,因有好兄弟無法開啟,會用嘴咬得鮮血直流的說法。 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說法即帝舜,是黃帝的八代孫,母死後父再娶,繼母生了兒子象,舜常遭繼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愛如一。 舜後來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製陶,人民相攜來聚追隨他,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三十歲時堯帝以二女賜為妻並禪讓帝位,而後成為大神。

統一著人們的節日行為,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這一天,人們在家中做糍粑並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据说吃麻腐包子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 北方在下元节的时候吃豆沙包,南方下元节在吃的方面则显得比较的多,有芋子包、糍粑、麻腐包子、米果等。 在民间则逐渐开始成为一个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的节日。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中元普渡

傳統七月半祭祖都是商辦官助,可到20世紀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無力承辦,又無官助,自然銷聲匿跡。 其實說到鬼月,小時候第一次知道有所謂的鬼月存在時,真的把膽小的編編嚇到不敢在農曆七月晚上自己一個人睡覺。 每年在頭城與恆春登場的搶孤活動都是鬼月的重頭戲,參賽者會爬上十幾公尺高、且塗滿牛油的「孤棚」,為了爭奪頂端擺放的供品與旗幟,希望能搶下供品以得到好運。 在台灣,人們認為「金紙」是一種可以在冥界通行的貨幣,透過在陽間焚燒金紙的方式,可以將金紙送到陰間給亡魂,讓祂們在冥界可以花用。 跟風鈴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在晚上吹口哨或笛子,聲音容易讓好兄弟以為有人在呼喚他;另外也不要在晚上敲敲打打,若是在夜晚敲碗,也會吸引老兄弟聚集。

中元節日期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 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七月半祭祖,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 “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七月半祭祖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七月半祭祖节却被冷落了。

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氣。 河北: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 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

中元節日期

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渡」佈施的祭祀儀式,希望「好兄弟」(亡魂)得到安撫,保佑家宅平安,俗稱爲「鬼節」。 中元节禁忌: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5、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忌乱踩。

臺灣民間俗稱「三界公」(臺羅:Sam-kài-kong),即掌管天、地、水三界之神,其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 而由于“水官解厄”说法的流传,即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凡巡查人家善恶,为人們解除灾难,因此,家家户户会张灯结彩,在正厅挂上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物。 有說三界爺(三官大帝)分別是:天官堯、地官舜、水官禹,而其生日分別是:上元節(元宵)、中元節、下元節。

  • 同时,中国的鬼神对其他国家的妖鬼文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下元節,就是「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誕生日,亦是為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
  • 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特色。
  • 依照佛教的説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 特別是這裡提供「幫你拜」服務,由賣場代你祭拜。
  •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江苏: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 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 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 如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為民眾解厄除困,民眾前往道觀觀祭,並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下元节这天,正值农村收获季节,很多地方人们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 ”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地官誕是農民慶賀豐收、酬謝土地的日子之一,也是為亡魂赦罪的日子。 道教創立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有祭祖的習俗,並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但閩南人的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限於特定的一天。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