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7大伏位

湖南:邵陽人於農歷七月十二前後“接老客”,於農歷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 紙包內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後須在背面書‘封’字。 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興旺。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 根据这个故事,像目犍连那样在“百中日”用五味百果供养亲人的风俗至今仍然在寺庙中流行。
  • 一些寺廟會在這天舉行蘭法會,信眾會為父母奉齋,又有放生等儀式。
  • 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農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進行。

同時民眾聚集廟宇中,豐盛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度」。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 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修行記説:“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

中元節: 節日範例 >中元節 >

雖然在平常就不建議亂撿,有可能撿到另一種姻緣,但在農曆七月更是! 據說這些錢是好兄弟準備要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被一般人撿走,容易招致不幸。 在習俗上,只有要拜拜的供品才會插上香,因此如果將快子插在飯碗中央,會讓好兄弟誤以為那是要給他的供品,容易招來好兄弟分食。

上元為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為七月十五(中元節),下元為十月十五。 中元節與清明節、宗族等一道,是作為祖先崇拜的重要體現,支撐着中國兩千年來發展成一個世俗國家、世俗社會,而世界上神崇拜的國家大多都演變成了宗教社會。 自古以來百中節也是男女聚集引漿簞食歌舞歡愉之日,有些地區的人們不論老少都會在這天出去稱為「百種場」的市集逛逛,吃喝玩樂和摔跤。 一些地方在中元節前後會有稱為「百種場」的廟會,常有摔跤、雜耍表演,有些還有假面舞表演。 當中以慶尚南道密陽的「密陽百中戲 」最為著名,人們會在會場一角豎起稱為「農神대」的桿,奏農樂,跳舞慶祝,其中一些舞蹈可能是源自古代對五行的崇拜,又有包括兩班戲在內的假面劇 。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有鑑於此,佛祖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報答父母。 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等在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 Stephen F. Teiser(太史文)著,侯東旭譯:《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中元節

按傳統的説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 民間傳說,人的「頭頂、肩膀兩邊」共有三把火,拍熄其中任一盞,都有可能招來好兄弟上身,因此在農曆七月期間盡量不要亂拍人肩膀,也容易嚇到對方。 11、中元節,拜先祖,朵朵菊花敬親人;憶先人,祭亡魂,片片真情表哀思;掃掃墓,燒柱香,悠悠情意隨風傳;中元日,送祝福,濃濃福氣把你繞;願你中元節樂無邊,福無盡。 2、七月半,中元節,祭祖先,拜鬼神,祈求神靈保佑你:大鬼小鬼,鬼怪都遠離你,大難小難,苦難都與你無關,大事小事,事事都順利,大人小孩,全家都平安。

中元節: 中元節習俗2:搶孤

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 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 “中元節”這天恰逢小秋豐收,所以這天的祭祀活動又被稱為“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是跟祖先分享豐收喜悦的日子。 而民間為了保佑自家的糧食高產,在此基礎上又盛行起了“祭祀土地和莊稼”的祭祀活動。 “中元節”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秋嘗祭祖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都有慎終追遠的傳統,是俗道僧的三流合一。 隨着時代的發展,這個曾經隆重熱鬧的節日逐漸變得清冷,又因“中元節”的文化意藴與清明節類似,所以,如今“中元節”的祭祀活動已經不再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公共性。

“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七月半祭祖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七月半祭祖节却被冷落了。 一般祭拜祖先、神明時會說自己的名字、出生年月、住址,但祭拜好兄弟千萬不能說名字,避免好兄弟找上門,用尊敬的心祭拜就好。 普渡拜拜要在戶外進行,不可在室內、陽台,以免招惹好兄弟進門。

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江西: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 據説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 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 河南: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説可以防蟲。

農曆,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 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英語地區普遍稱為Chinese Calendar。 中元普渡忌在中午,因陽氣太盛,好兄弟也很難接收你的好意,因此普渡祭拜好兄弟,大多會從下午2點過後直到黃昏,祭拜時間最好以1小時內最佳。 中元節祭拜時,會在各水域先放流燈火,迎接到來的亡魂,幫亡魂照路,邀來同享香火,號稱「水燈」。 在中元傳統鬼節的習俗上,國人寄希望於此日祖人能夠從酆都復出,來到人間“再食一回煙火”。

傳說這一天,可以祭祖祈求地官免除先祖亡魂之罪。 民国时老北京中元节盛况:放荷灯烧法船 张学良北海公园追悼将士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七月半”,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鬼节,佛教的盂兰盆节。 在这一天按照传统每家每户都要烧纸钱,烧冥包,放荷花灯,烧法船,追忆逝者,纪念祖先。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半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

中元節

所以,“中元節”的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按照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一般不會將祭祀祖先的節日稱為“鬼節”。 後來,民間又流傳有七月十五地府開門放鬼魂的傳説,於是中元節漸漸有了“鬼節”的意味。 然而,中元節祭祖習俗古已有之,原本就是民間的祭祖節,而非“鬼節”。

歌臺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臺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 其中,起源於1855年的鷄籠中元祭,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民俗祭典之一,也是第一個被指定為「重要民俗」類國家文化資產的節慶。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從有關七月半的傳説中,可深切體會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二是發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 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浙江: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

如 :《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燈儀》等等。 此條目介紹的是儒、道、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和大乘佛教融合後的節日。 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特色。 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注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 在广西,七月十四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 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

雖然現在許多人已經不遵循傳統習俗,也有民眾在網路上發文大嘆今年沒有什麼鬼月氣氛,但了解節日和儀式背後的意義,會發現民間信仰背後蘊含的是祈求人們平安順利的美意。 放水燈是為了要告知溺斃水底的亡魂要上前享用祭品,據說水燈漂流越遠越快,施放的主人越能得到幸運與庇護。 在普渡結束時,也會有法師或道士跳鍾馗,希望藉由鍾馗的法力驅趕孤魂野鬼,這時民眾要趕緊回避,以免沖到煞氣,惹禍上身,跳鍾馗結束後,代表中元祭拜告一段落。 關於一個樂團,請見「七月半 (樂團)」。 中元幽影倩,月圓引魂歸,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中國傳統的鬼節之一。 中元還是重要的“八節”(上元(元宵節)、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中元節

:這些水果都是一串的形狀,有「死一整串」的不祥兆頭,若想拿來祭拜好兄弟,切記要將水果一顆一顆剪開。 楊登嵙表示,此忌諱只侷限於祭拜好兄弟而已,葡萄、荔枝、龍眼、香蕉這些水果拿來祭拜神明的話,非但沒有犯忌諱,反而會招來好事。 在中元传统鬼节的习俗上,国人寄希望于此日祖人能够从酆都复出,来到人间“再食一回烟火”。 但“此烟火非彼烟火”,为后辈为祖先特意准备的,寓含了孝道的含义在其中。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 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 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湖南: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

  • “元”是始、開端的意思,農曆正月為一年之始,故稱元月。
  • 農民在這天會祭祀田神,稱為齋田頭,除了是漢代以來的習俗,也常與秋分前後的秋社合併。
  • 11.不可搶供品:普渡法會時法師會將糖果、餅乾等供品向上拋出,給好兄弟搶食,供品若還沒落地切勿搶拿,否則就是跟好兄弟搶食,往往會給自己帶來衰運或病痛,必須等到供品落地後才可將供品撿起。
  • 七月十五這一天日子比較複雜,同時是是民間的鬼節、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可說是僧道俗三流合一。
  • 編按:台灣在11月26日剛結束九合一選舉,候選人們在競選期間花招百出,除了掃街拜票、舉辦造勢大會,還要買廣告看板、印製文宣品,…
  • 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 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

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 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江西: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 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 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

今年的中元節是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大家可以當天下午在自家門口外進行普渡儀式,在中元節普渡時要注意以下禁忌。 這個説法也比較迷信,但是依然是流傳久遠。 這個説法的來由和上面講的意思差不多,畢竟很多地區把中元節稱為鬼節,如果半夜慶生,顯得不是特別吉利。 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故定為上元節(即元宵),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故定為中元節,以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故定為下元節。 舊時跳天燈活動多是一些迎神賽會、驅逐疫鬼之類的迷信活動,現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民間體育活動。

湖北:麻城人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前後,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 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並“饅頭”飯,竹筷平攤於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 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製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 節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