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詳細攻略

10月31日,第12兵團奉命由確山輕裝東移,加入徐蚌地區作戰。 11月24日進到離宿縣10餘公里處,發現宿縣已被解放軍佔領,兵團處境不妙,急忙掉頭向蚌埠方向撤退。 25日,該兵團被人民解放軍之中原野戰軍合圍於雙堆集地區。 苦苦掙扎到12月15日,全兵團4個軍全部被殲,兵團司令官黃維和第18軍軍長楊伯濤、副軍長兼第11師師長王元直、參謀長吳廷璽和第118師師長尹鍾嶽等被俘。 僅兵團副司令官胡璉乘坐一輛坦克逃到蚌埠。

國民革命軍

方案規定全12個月內將中國軍隊減為108個師,90個師為國民黨,18個師為共產黨。 之後再在六個月縮編為國民黨50個師,共產黨10個師。 撤销了抗战时期成立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并改为陆军总部。 但是整軍尚在開始階段時,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将军队总数减少了三分之一,由抗战胜利之初的113个步兵军,精简整编为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其中86个整编师中有美械、半美械装备的22个师。 9日,北伐戰爭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口號聲中正式開始。 參加北伐戰爭的國民革命軍共八個軍,約十萬人,蔣介石為總司令。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之軍、師級列表

1925年9月16日,陳炯明坐鎮香港,開始策劃反攻事宜。 除了陳炯明,廣東省南部與雷州半島等地的軍閥也由鄧本殷整合,鄧本殷得到北京政府追認治權,命其為「廣南省督理」,並在10月初朝廣州發兵,與東征軍交戰。 淡水戰鬥後右路軍繼續推進至平山,於2月20日和東路軍司令洪兆麟部隊交戰。 25日,粵軍發動反攻,在三多祝擊敗右路軍。 26日凌晨,右路軍以夜襲攻入洪兆麟指揮所,東路軍主將洪兆麟與葉舉雖然成功逃脫,但也導致指揮癱瘓。 2月27日右路軍逼近陳炯明故鄉海豐縣,由於陳炯明在前一天已經潛逃香港,救粵軍與主帥失聯的狀況下亦失去戰意,2月29日棄守海豐縣城,右路軍在沒有組織性抵抗下繼續東進,在3月3日至3月7日間佔領普寧、揭陽、潮安、汕頭。

最終蔣介石、張學良一方保住了政權,贏得了勝利,反蔣聯盟瓦解。 中原大戰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混戰。 在1928年7月國民政府開始研究裁兵時,屬國民革命軍名下的軍隊,有84個軍約300個師,共220萬人。

國民革命軍

這些全自動的機槍被用作衝鋒槍的替代品(如MP 18),二戰結束時,中國軍隊內部步槍供不應求。 在整個抗戰時期,特別是初期,國軍還廣泛用於繳獲的日本武器裝備用於補充。 從1946年3月開始,國民政府開始對陸軍進行整編計劃,將其109個軍339個師分兩個階段實施整編,整編後,軍一律改稱整編師,師一律改稱整編旅,這次整編規模宏大、涉及面廣,但由於時間短任務量大,整編並不徹底。

國民革命軍第3師:10軍殘部和89軍合併改編,轄3、20、新1旅,中央軍。 在第三次圍剿中央蘇區時,第十九路軍是唯一能和紅軍主力打成平手的國軍部隊。 但在福建事變後,因為優秀指揮官流失,戰鬥力大大下降,改編為中央軍後,也沒能完全恢復元氣。 1932年1月28日,駐滬日軍制造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擊,遏制了日軍的侵略攻勢,逼使日軍數易主帥。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隊介紹

1935年8月,軍長趙觀濤被免職,該軍番號撤銷。 其他軍如果抗戰勝利還存在,而這次整編對照表中不存在的,除了22A、騎兵5A、青年軍各師以外,其餘部隊都被撤消或者縮編併入其他部。 (2)32師:原32師被殲滅後,47年以整32師殘部和新36師組建,轄141、新36旅,中央軍;48年改編,轄57、新36旅。 (2)3師:原3師兩次被殲滅後,48年由11師18旅等部為基乾重組,轄18、75旅,陳誠中央軍,半美械裝備。 李翔:“‘国民革命’概念演变——以1897年-1927年为中心”,《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第70-78页。 政治委員會是中央執行委員會特設的政治指導機關,國民政府一切重大決策均由它作出,經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交國民政府實施。

1926年11月27日,國民革命軍第四军以所属第十师为基础在湖北武汉扩编为第十一军。 特級上將從設立至2000年廢除,僅授予1935年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一人;大陸時期一共授予陸軍一級上將10名、海軍一級上將1名,除了蔣中正嫡系的何應欽、陳誠,其餘皆是獨霸一方的地方勢力。 國民革命軍成立前,在廣州以孫中山為總統的護法軍政府,其武力基礎是獨立諸省的地方軍閥,孫中山本人並無軍事實力,1922年六一六事變後,孫中山有感軍閥不服從其命令,決定建立一批軍事武力效忠于他和中國國民黨。 現在中共的抗日神劇中的「手榴彈炸飛機」、「手撕日本兵」都是假的。 日軍武器裝備先進,訓練有素,又有豐富的戰鬥經驗。 而中國軍人正相反,不僅缺乏戰鬥經驗,武器裝備也落後。

要阻擋日本軍隊的瘋狂進攻往往都是付出了慘痛的損失。 1944年6月,暫編第16師改隸新編第8軍,預備第11師撥入,該軍改轄第91、第193 師和預備第11師。 6月27日,由河南內鄉出發,7月到陝西漢中漢陰、西鄉整補。

改稱人民革命軍第1方面軍,總司令蔡廷鍇,總政治部主任陳銘樞,總參謀長鄧世增。 下轄第1軍(軍長沈光漢)、第2軍(軍長毛維壽)、第3軍(軍長區壽年)、第4軍(軍長張炎)、第5軍(軍長譚啓秀)、方面軍海軍陸戰隊(司令楊延英)。 蔣馮閻戰爭結束後,經整編下轄第60師(師長沈光漢)、第61師(師長毛維壽)、第78師(師長區壽年)。 後參加對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圍剿”。 1930年8月17日,由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第11軍改編而成,陳銘樞擔任領袖,蔣光鼐任總指揮,蔡廷鍇任副總指揮兼第十九路軍軍長,下轄第501師(師長譚道源,湘系)、第60師(師長蔡廷鍇兼)、第61師(師長蔣光鼐兼)。

  • 1926年至1927年間的北伐戰爭以國軍為主力,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北洋軍閥:一是直系吳佩孚、二是奉系張作霖、三是由直系分化出來、自成一派的孫傳芳。
  • 本黨為求遵守總理所昭示之方略,盡本黨應盡之天職,宗旨一定,生死以之。
  • 要阻擋日本軍隊的瘋狂進攻往往都是付出了慘痛的損失。

第96師及軍屬炮兵、工兵各一部與軍部失去聯繫,最後在師長餘韶帶領下,在野人山地區輾轉兩個多月,翻越高黎貢山,於1942年8月17日抵達中國雲南劍川。 該軍軍部後奉命返回國內,而新編第22師則留在印度,被編入中國駐印軍。 另調原國民革命軍第66軍之新編第39師改隸該軍,該軍主要擔任昆明防衞及滇緬路機動作戰任務。

1926年7月9日,北伐軍8個軍,約10萬人誓師北伐,北伐軍總司令為蔣介石,李濟深為參謀長,白崇禧任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鄧演達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為政治部副主任。 7月12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關於時局的主張》,14日國民黨發表《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兩黨一致號召全國人民支持國軍北伐。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 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 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期間經歷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 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多簡稱「國軍」。

军阀混战中,蒋介石战胜了其他各路实力派,成为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领袖人物。 事实上,蒋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加上红军在全国各地的革命以及日本对中国的逐步蚕食,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名义上归顺中央的军阀维持现状,以维护他的统治地位。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在中央军主力在华东与日军决战的同时,动员地方派系的首领率部队出兵参战。 当时除了刘文辉、盛世才没有出兵外,其他的派系都派出了主力部队参战,一些小派系也因部队伤亡殆尽而消亡,残部被改编。

第5軍作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軍,其核心是第200師,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機械化師。 1935年國民黨成立交通兵學校(機械化學校),杜聿明任學校學員隊少將隊長。 1937年3月,該部組建國民黨軍第1支機械化兵團,杜任首任團長,1938年1月,該部擴編為第200師,杜任師長。 組建第5軍時,裝甲部隊從第200師抽離到軍直屬隊。

6月5日,大元帥府免去二人的滇、桂軍司令之職,下令各部重奪廣州。 楊希閔在反叛廣州國民政府時,並沒有讓建國滇軍屬下完全得知,因此起事後,建國滇軍第三軍軍長胡思舜與建國滇軍第二師師長廖行超藉故拖延布署,導致楊希閔無法善用其兵力優勢建構防禦線,而是選擇在廣九鐵路一線與石龍和國民革命軍決戰。 陳炯明的計劃,是先以左路擊破黃埔軍校學生編制的右路,之後「一戰而下廣州」。

  • 随着战争的持续一些精锐如中国远征军也租借美式武器。
  • 在部队的编制体制上,决定将战区机构改为绥靖主任公署;集团军改为整编军;军缩编为整编师,师缩编为辖3个团的整编旅;裁减新编师、暂编师、预备师等番号。
  • 迄於今日,不特本黨召集國民會議以謀和平統一之主張未能實現,而且賣國軍閥吳佩孚得英帝國主義者之助,死灰復燃,竟欲效袁賊世凱之故智,大舉外債,用以摧殘國民獨立自由之運動。

2月6日解放军后续部队赶来,2月7日上午10时在镇远县郊区,孙进贤率170师3,457向解放军投降。 1950年1月,第八軍與第二十六軍殘部撤入滇緬邊境地區,形成後來的泰緬孤軍。 193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3師與預備第2師(師長陳明仁)、預備第11師(師長趙定昌)在湖北編成第八軍,李玉堂任軍長。 1940年5月,因第九戰區決定集中重點部隊增強戰力,第八軍的軍直轄部隊及核心戰力第3師移編給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預2師與預11師收回軍委會統轄,第八軍自然解編。 6月,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發動叛變,蔣奉命令兼任廣州衛戍司令,東征軍右路軍迫於後方變故,放棄剛戰勝收復的縣城西返,黃埔教導團由東江反攻廣州,粵軍則由廣九鐵路反攻。

國民革命軍

標準的輕機槍是捷克7.92毫米布爾諾ZB26機槍本地仿製品。 重機槍主要是本地製造的24型水冷馬克沁機槍,這是中國人將MG08和M1917勃朗寧機槍改為的8毫米毛瑟式機槍。 每一箇中央軍的營平均會得到一個重機槍(約三分之一的“德械師”有一半在抗戰中使用)。 士官的標準武器是7.63毫米毛瑟C96半自動手槍,或全自動毛瑟M1932/M712機槍。

該軍成立後即參加了對中央蘇區和紅1方面軍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圍剿”和其他一系列作戰。 1950年,國民政府對來台的37個軍進行整編,第5軍下轄第14,75,200師,駐防金門。 到1954年,整編結束時,蔣介石當局將使用了30年的番號統統取消,重新命名新的陸軍編排番號。 其中第5軍和國民革命軍第19軍合編,改番號為第4軍,併入預備隊訓練司令部行列,第45師併入海軍陸戰隊。 至此,第5軍番號完全從國民革命軍序列中消失。 1948年6月,著名的豫東戰役爆發,華東野戰軍西線部隊在中原野戰軍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佔河南省會開封,並在睢縣杞縣地區殲滅區壽年兵團。

國民革命軍

在北伐軍中,一大批共產黨員擔任各級黨代表或政治處長,或者擔任基層指揮員、戰斗員。 一些著名的共產黨人,如周恩來擔任第一軍副黨代表,李富春擔任第二軍副黨代表,朱克靖擔任第三軍黨代表,羅漢擔任第四軍黨代表,林伯渠擔任第六軍副黨代表,肖勁光擔任第二軍第六師黨代表等。 同時,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還組織和武裝了大批農民自衛軍、工人糾察隊,用以策應和支援北伐軍的行動。

北伐戰爭是國共兩黨共同進行的一場革命的、正義的戰爭。 兩黨團結合作、一致對敵,北伐軍將士英勇奮戰,以鮮血和生命換來了輝煌戰果。 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北伐軍從廣州打到武漢、上海、南京,打垮兩大軍閥,殲敵數十萬,一場規模空前廣大的人民革命戰爭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