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上,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少女開始出現第二性徵,生殖器逐漸發育,女生出現月經、乳房隆起,男生長出鬍鬚和喉結。 心理上,青少年開始有能力對社會、自我作抽象思考,但在是非判斷上仍有欠經驗;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在這個階段會使人不易控制情緒,而性徵成熟也讓性、性別和性別認同進入青少年的人生。 臺灣的國中生在求學時除了需面對自己的身心變化,也需要面對課業、感情、家庭、同儕關係等多重社會壓力,情緒爆發的次數不一定比較多,但持久性卻比儿童期來得長。
廁所方面,每100位學生的男女廁所配置不同,國中男生廁所配置的小便斗(4-5個)前端須離地至少52公分,如廁隔間(2-3個)寬約100公分;女生廁所則配置如廁隔間7-8個。 早期臺灣的國中男廁多半採用溝槽式設計,男性得站在有排水孔的溝槽前向牆壁如廁,沒有隔板;至於女廁,雖然兩性的廁所是1:1設置,但因為女性如廁時間較長,常造成女廁供不應求。 兩者都在1990年代受到重視與改善,目前臺灣的國中男廁大多配有小便斗和隔板,女廁隔間的數目也比男生廁所多。 臺灣國中的每日作息由各校自訂,通常先進行晨間打掃,接著早自習開始於早上7點30分,之後才到校的學生將被視為遲到。 7點30分後約20分鐘至30分鐘不等的早自習時間,學生可在這段時間唸書、寫作業或接受平時測驗。 1661年,鄭成功在熱蘭遮城之戰後,將荷蘭東印度公司驅離臺灣,在承天府(今臺南市)建立鄭氏王朝。
國中課程: 國中線上教學
中輟生在中介設施就學時,他們在一般學校的學籍會被保留,以免被標籤化。 臺灣的中途教育設施收容的對象經常是被法院轉介過來的個案,但中途教育設施本身常面臨經費不足、社區排擠和流動性高的問題,因此目前多採縣市分區收容的方式,強化營運效能。 臺灣目前雖然沒有調查校園霸凌在國中的盛行率,但民眾普遍認為霸凌行為常存於校園之中。 校園霸凌具有長期、重複、地位不對等,而且隱密的特質,國中生受到霸凌時比國小生更不會求助於成人,反而會求助於同學。 這是因為國中生正處於青春期,成人對青少年的影響力和約束力不像對兒童那麼深,因此相對渴望能獲得同儕認同。 但被霸凌的國中生常受到人際孤立,很難從同儕身上獲得支持,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憂鬱症或自卑,甚至出現報復性霸凌,從受害者轉為加害者。
臺灣在104學年度(2015年8月-2016年7月)時有50,394位國中專任教師,其中622位具有原住民身份。 在臺灣,有意在國中任教者必須修完教育學分或教育學程、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考試,並參加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者各校不定期舉行的聯合或獨立教師甄試,才能成為國中的正式教師。 民國83年(1994年),立法院修正《師資培育法》,開放各大學可自由成立教育學系或教育學程,並建立教育實習、師資檢定制度。 中途輟學指的是國中和國小學生未經請假、無故3日以上不到校,這樣的學生稱為中途輟學生,簡稱中輟生。
除了這些學習領域外,教育部還規定學校須教授性別平等、環境、資訊、家政、人權、生涯發展與海洋等重大議題。 這是九年一貫課程最大的特色,強調教育鬆綁、權力下放、民主參與和多元選擇。 實施九年一貫前,臺灣國中的課程使用的標準是歷經12次修訂、沿用69年之久的《中小學課程標準》。
國中課程: 國中理化線上
在第三階段,亦即原屬國中課程的七至九年級,教材中逐年調整文言文與語體文之比例,由15%至35%,而基本識字量應有3,500~4,500 字,口語、書面表達能力並重發展。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則選取[四書]為教材,第一至第三學期教授[論語],第四、第五學期教授[孟子 (中國古典典籍)|孟子],第六學期則選讀[大學 (經傳)|大學]、[中庸]。 授課內容主要以[朱熹][四書集注]為依歸,希望藉此傳承傳統[儒家]思想,陶鑄學生人格。 教材幾經變更,曾一度以陳立夫四書道貫為詮釋核心,其中亦引證孫中山、蔣中正言論,實施數年之後,又全面更張,改以鄭玄、朱熹、王陽明等傳統注疏及現代學者詮釋為主。 各科專科任老師除了授課時關心學生外,每週更安排教學研討,每學期實施教師評鑑,堅持給學生最好的教學品質。 推廣教育學分班及非學分班旨在提供進修相關專業知能,不授予學位證書,如欲取得學位,須經各類入學考試通過後依規定辦理。
學校每年的預算中必須包括圖書館營運的費用,以及採購新書、報紙、期刊和多媒體資源的經費。 國民中學的設備標準為民國91年(2002年)頒布的《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該法對校地、建築、環境、安全、管線和教學設備作出規範,以「建構優質學習環境」。 以學校為中心,半徑1.5公里內、學生步行通勤半小時的距離為某校學區,並儘可能遠離工廠、市場、車站、戲院、鐵路或公路等會干擾教學的設施。 校園環境須無障礙、遮陽、防眩光、防噪音、保持空氣清新和植栽綠化,並加裝安全監控系統,維護校園治安。 國民中學作為國民教育的一環,在12歲至15歲的少年少女自國民小學畢業後繼續提供3年的教育。
行政辦公室中以輔導室面積最大,內部應設置個別諮商室和團體輔導室,供輔導人員和學生使用。 許多學校會在校慶或運動會時舉辦接力賽跑,兼具了驗收學習成果和競爭娛樂的功效。 處於青春期的國中生特別重視人際關係,對國中生而言,同儕是最重要的重要他人,而非家人或師長。 因為同儕團體對國中生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他們會努力融入團體,期望受同儕團體接納。 以參與度來說,每週參與社團活動時間越多的學生,其人際關係越好,情緒變化也越穩重。 社團幹部對社團的向心力較佳,性別上女生對社團參與的滿意度比男生高,男生相對容易有人際困擾。
國中如果有提供營養午餐,必須聘請一名營養師監管,但也可以多校合聘。 國民政府全面接收臺灣各級學校後,將原有的尋常中學校、高等女學校改制為縣市立初級中學和女子初中。 課程上,除英語、數學和理科可由尚未遣返的日籍教師授課外,其餘科目皆由本省籍或外省籍教師授課。 學制上,政府將日治時期的「國民學校高等科」改為初級中學,但因為國民學校高等科是二年制,所以畢業生必須考插班考才能讀初中三年級,而原高等科一年級生則必須重新報考初中一年級,形成「同班不同齡」的狀況。
國中課程: 生活輔導
班級幹部多由學生自行選出,以班長、副班長為首,通常有風紀、學藝、衛生、康樂、總務、環保、資訊、圖書、輔導、保健等股長協助同學、教師和行政人員處理班級日常庶務。 這些股長沒有性別限制,但國中生仍常認為男生適合當班長、風紀股長、體育股長等領導性職務;認為女生適合當副班長、學藝股長、總務股長等輔助性職務。 這不一定是性別歧視,而是受到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在選舉、溝通時產生不同的應對方式。 相對地,良性的師生互動能健全學生的性別意識,讓不同性別的學生相處和諧、互動融洽,因為教師的治學風格、班級經營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力。 這群年齡介於12歲到15歲的青少年屬於青春期前期,無論身心都有很大的變化。
增加學生深層記憶去學習,利用多元化的平台,提升學生對升學的期許。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眾多,但主要和家庭結構不良、對學校的依賴性不足有關。 有犯罪前科的國中生大多也有中輟和逃家經驗,他們在初期會出現一些輕度的偏差行為,例如抽煙、喝酒和飆車,為了預防,警政署也加強到國中校園作法治教育。 家庭部份由社福單位介入,而學校部份則由中途教育設施提供適性教育,以避免青少年犯罪再度發生。
尤其國中生處於青春期,和兒童期的國小生、經過考試篩選的高中生比起來更不容易管教。 國中訓導主任普遍不願留任,續任意願偏低,主因是工作壓力和情緒耗竭,多由新進主任擔任。 另外,由於訓導工作和學生人權有重大關係,因此常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如何兼顧人權和管教,是臺灣社會持續討論的教育問題。 臺灣的教育政策向來鼓勵學生閱讀,教育法規中也規定學校應設立圖書館,服務師生求知需求。 依《圖書館法》第4條規定,國民中學的學校圖書館以校內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教學資源,並負有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責任。
中輟復學生回學校上課後常面臨教師和同學的排擠,輟學期間的偏差行為又沒有矯正,加上輟學前低落的學業表現復學後依然存在,多種因素交互影響下,中輟復學生容易再度逃離校園,反覆輟學。 根據教育部在民國97年(2008年)針對國中生做的統計調查顯示,臺灣25個縣市在當年度1至2月的體罰平均值為15.8%,也就是每1,000個國中生中就有158個曾被體罰。 84.4%的國中生從未被體罰過,曾被體罰過1-2次的國中生有12.2%,每天被體罰的不到1%。 以縣市計,全臺灣有10個縣市高於總平均值,前3名分別為嘉義縣、彰化縣和屏東縣。 體罰的原因中以「考試成績不佳」為最大宗,其次是「作業未交」和「未遵守校規」等理由。
部分師資來源為就讀其他學系(例如教育系或哲學系)者,除修習教育學分(教育學程)外,另加修國文(中文)輔系二十個學分,即可擔任國文科教師。 台中市西屯區協和國小在今早辦理60周年「踩街報喜」校慶活動,以學生表演雙管陶笛、遊行採街、街舞表演等活動,慶祝學校從19… 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出爐,全國共9縣市獲績優學校獎,南市永康國中脫穎而出,展現藝術教育扎根的穩健實力。 世界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連續10多年來,回饋家鄉內埔鄉的國中小學生們,以母親之名的陳無嫌教育基金會頒發獎學金給家鄉學生們,…
至於白話文選文則受當時局勢所限制,許多現代作家作品,因為政治意識形態、題材甚或留滯中國大陸等因素,無法選為教材。 另亦受編者文學審美觀點限制,選文多集中於徐志摩、朱自清、張秀亞、琦君、余光中等作家,而孫中山、蔣中正、蔣經國等人作品也選入教材。 各階段課程完備,符合108新課綱『素養』的全新教材,內容循序漸進,並設個別輔導機制,學生容易吸收,學習興趣及成效自然提升。 基隆市五堵國小老師林宜玲及信義國小志工楊政祐,榮獲今年交通部金安獎,兩人長期以來風雨無阻,協助交通導護工作,讓學生安全上…
- 學校在每學期不超過2次的前提下,可以針對升學考試安排模擬測驗(模擬考),只是模擬測驗不可以納入期末成期結算,作為學生的學業表現。
- 無形中,增加學生應試負擔,各項考試中,國文試題選材過於廣泛無際,形成城鄉差距,引起教師及家長諸多批評。
- 國中準畢業生正處於決定人生方向的時期,對未來的規畫是壓力源之一,適時輔導、積極協助,才能減輕國中生的生活壓力。
- 自90年學年度(2001年8月-2002年7月)起,臺灣國中、國小的課程統合為九年一貫課程,教師須依據教育部頒定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網要》授課,教科書出版商也依課綱撰寫課文。
- 自民國91年(2002年)起,臺灣的國中全面實施教訓輔三合一制度,將校級行政單位「訓導處」改名為「學生事務處」,訓導主任也改名為學務主任,但非強制,法令也沒有統一。
- 「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則將國文科納入「語文領域」,列為「本國語文」部分。
本校(含附小)教職員工(及眷屬)、退休員工、本校學生、校友報名非學分班(需於第一次上課時繳驗證明文件,資格不符者屆時須補繳差額)學費九折優待,報名費部份恕不優待。 透過在均一看影片、做習題、參加活動,獲得蒐集成就徽章、抽頭貼的機會;與同學相互激勵,看誰的能量點數和精熟累積得多! 臺灣在民國103年(2014年)時共有10,969個少年嫌疑犯。 少年嫌疑犯指的是犯案時未滿18歲的嫌疑犯,年齡約介於12至18歲。
學校必須在得知事件後24小時內通報地方政府教育局處,得知的方式包括接獲檢舉、主動發現和媒體報導等。 相關人員超過24小時未通報,讓性侵害事件重演的話,校長、教師或行政人員可被解聘或免職,負起行政責任。 的國中為原住民重點學校,應優先聘任原住民教師,必要時可聘任當地原住民耆老教授原住民文化。 臺灣一共有65所國中是原住民重點學校,以花蓮縣、臺東縣、新竹縣等原住民聚居地區最多。
午餐時間後約有30分鐘的午休時間,這段時間主要供師生午睡,輔導人員執行輔導任務時也可能利用這段時間。 學校在下午還有3節課,可能是13時左右開始,15時左右會有一段15到20分鐘左右的打掃時間,讓學生打掃校園環境。 第7節課是一天中的最後一節課,但學校可依地方政府頒定的輔導課法令實施非強迫性,且不得教授課程新進度的學業輔導課,即所謂「第8節課」。 國中的社團活動雖然受到政府、學生和家長鼓勵,但仍常因天氣、行政不力、校園活動安排、考試和借調補課等原因被挪用或取消。 除此之外,國中的學生社團也常面臨場地、經費、設備和師資缺乏的情況。 這主要和學校是否重視學生社團發展有關,因為學校可以選擇要補助學生社團多少資源,甚至可以控制社團時間的長度,對社團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依教育部在民國100年(2011年)所通過的《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教育局處都設有24小時免付費反霸凌投訴專線,學生或一般民眾可透過這些專線舉報霸凌事件。 各校接獲舉報後應立即進行評估,確認屬實後由校長召開輔導會議,對受害者和加害者進行諮商輔導,必要時可轉送專業諮商機構、醫院或司法單位。 國中的霸凌加害者雖然大多未成年,但仍需負不完全的刑事或民事責任,刑罰可以減輕或交付保護管束,以預防再度犯案。 國中生的年齡大多介於12歲到15歲之間,低於臺灣法定最低合法性交年齡,因此受到《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保護。 加害者如果是教師或行政人員,依法可加重其刑,判刑確定後還可以褫奪教權,永不錄用。
依照1995年台灣「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規定,高中國文應授課六學期,每週授課時數五節。 高中國文以範文教學為核心,選文以承接國民中學國文教材為原則,以為大學教育之預備學識基礎。 臺灣的教科書採「一綱多本」審定制,教育部制定課程綱要,將教科書開放給民間業者編寫。 「一綱一本」與「一綱多本」孰優孰劣在臺灣是個持續爭論中的教育議題,一度讓臺北市、新北市和基隆市的地方政府脫離中央主辦的基本學力測驗,另辦「北北基高中職聯合入學測驗」,形成地方政策與中央政策分庭抗禮的現象。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