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不理解憂鬱症的人,往往認為憂鬱症患者是「想太多」、「心智脆弱」、「沒有抗壓性」,甚至懷疑他們的心理與生理症狀是演出來的,但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 憂鬱症是一種真的疾病,也實際伴隨著身心的症狀,身為醫療人員,我們最擔心的,是社會對憂鬱症的標籤以及污名化,讓許多人不敢就醫或尋求幫助。 其實只要正確的治療,獲得家人、親友、社會的足夠支持,多數的憂鬱症患者都可以大幅改善,甚至是完全復原喔。 「我心中的憂鬱就是一隻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以這段話自述被憂鬱症纏身的痛苦,黑狗也普遍被西方國家認為是憂鬱症的象徵。
躁鬱症症狀最明顯就是情緒高低起伏大,但卻不只如此,本文將介紹躁鬱症是什麼,若懷疑自己有躁鬱症,也可以試試文中的躁鬱症測試。 最後也將告訴你躁鬱症工作是否會受影響,以及親友如何與躁鬱症患者溝通。 心理治療上,醫師和臨床心理師能協助你調整自己的認知,以及改變對應的行為,許多像是園藝治療、音樂治療….這類的做法,也都對憂鬱有所幫助。 憂鬱症的症狀可以很複雜、很廣泛,但最主要的核心是:感到難過、感受不到希望,並且對你原本喜歡的事情也都提不起興趣,並且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影響到你的工作、社交和家庭。
很多朋友會認為,為什麼醫師問一問就能確診我有憂鬱症,一點都不客觀。 其實,醫師會參考您的症狀表現,發病過程與家族病史,做出綜合判斷,通常也不是第一次就能百分之百確診,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在此提醒各位,並不是符合以上症狀,就代表你得了抑鬱症。
憂鬱症患者常常想到各種關於死亡的話題,可能是親人的或是寵物的去世、或是一些死亡的畫面。 這個程度可以分成從自殺的念頭到行為到有沒有實現,差異很大。 連具體的方式要怎麼做都沒有想到的話,這部分很不算很嚴重。
一件事情要想非常的久,然後還是沒有辦法下定論。 雖說只要大腦內的血清素含量不足就會罹患憂鬱症,但是,人類的個體差異懸殊很大,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因此出現憂鬱症的症狀。 如果是個性上的問題,應該是與生俱來、原本就會這樣。 但如果真的是憂鬱症,則是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顯現出來。
憂鬱期緩解之後的維持治療則是預防復發所必需的。 心理治療:工作壓力,親密關係,家庭問題,身心創傷,都是誘發身心症的常見議題。 臨床研究證實對憂鬱症有效的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與「人際關係取向治療」。
懷疑自己有憂鬱症: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昕晴診所就是以聆聽、同理心的態度來幫助病患們治療心中的疾病。 讓所有人都能以晴朗的心情面對世界,病患能在昕晴診所找到另一片天空。 現在的社會當中,憂鬱症是普遍的一種精神疾病,但即使現今大眾對憂鬱症有了更多的認識,還是對這樣的疾病會有許多誤會與誤解。 這樣的社會氛圍下,許多人即便還疑自己有憂鬱症,也會因為在意他人眼光而不敢就醫。
台中憂鬱症治療推薦-昕晴診所徐宏銘醫師說明,憂鬱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廣泛且深遠。 若是懷疑自己有憂鬱症,表示這樣負面的情緒可能已經對生活造成影響,建議前往診所接受專業醫師的判斷。 把「共同信念」與「個體盲點」的部分列出來,看看你到底是不是處在憂鬱狀態。
重度憂鬱症:生活能力完全喪失,整天躺床,不吃不喝,嚴重者可能導致水分與營養不足。 可能出現嚴重的自殘與自殺行為,安全性堪虞。 此外,重鬱症還會出現許多非典型症狀,包含妄想、幻覺、解離症(好像人不在現場,對發生過的事沒有記憶),轉化症(例如嚴重手抖,突然動不了,無法吞嚥,無法走路)等等。 憂鬱症患者只會表現出憂鬱症狀,與躁鬱症最大不同就是躁鬱症一定要有輕躁或躁症發作,患者本身可能會在不同狀態間切換,也可能沒有憂鬱狀態,所以躁鬱症藥主要是情緒安定劑為主,此外也會考量病情使用抗鬱劑或其他藥物來改善睡眠障礙、焦慮等症狀。 判別是否真正罹患憂鬱症的重點在於,「明明到目前為止都沒什麼問題,做得開開心心的,然後在某個時間點身體突然生病,開始出現懷疑可能是憂鬱症的症狀」。 倘若你們討論的結果是「偏差性盲點」,這時,由於問題可能出在於兩位朋友之間的情緒互動,或者是他們對你的印象與期待不同,所以帶來了偏差,這偏差又造成了盲點。
懷疑自己有憂鬱症: 懷疑自己有憂鬱症該怎麼做?
讀者是否還記得:憂鬱會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什麼痕跡?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確實總是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難免會一直拿自己與他人比較。 然而大部分的時候,與他人比較並不會讓自己進步,而會讓自己更焦慮。 要知道,別人就算是做到了哪些成就,也不是為了要放大你的缺失;就算別人學東西很快,你也可以容許自己要多花點時間精力去做到相同的事情。
可惜的是,現在的門診還無法測量腦內荷爾蒙的分泌量,當然也不可能把大腦撕下來檢測,所以只能藉由尿液中的代謝物質進行推測。 自我懷疑感強烈極度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找不到存在的理由,時常會想到自殘、自殺等傷害自己的行為。 長期性焦慮害怕獲得過多的關注,總是小心翼翼的處理任何事情,深怕出現自己無法掌控的局面。 過度的焦慮常常讓你感到全身緊繃、腸胃不適。 長期性悲傷總是感受到自己被負面情緒包圍,空虛、孤單的感覺不斷湧現,讓你感到開心的事物越來越少。 我們經常會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卻又因為自己必須倚賴家庭,才能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不得不壓抑、忍耐。
- 性別問題如此,種族膚色的問題亦然,都會因為在社會錯誤的刻板印象中成長而讓人更容易出現「冒名頂替症候群」的傾向。
- 「集體盲點」代表的是一種高度分歧的狀態,原因可能是你本身在這點上是言行不一致的,或是你的朋友自己也有問題,所以沒有辦法得到共識。
- 小亞正要踏入跨國會議的會議廳,半小時之後就輪到她上台演講了。
- 麻辣鍋一直以來深受台人喜愛,除了鴨血、豆腐是重點外,現在許多麻辣鍋品牌在肉品方面,也都開始主打「和牛」…
- 我們應該以陪伴的方式,給予憂鬱症患者適度的安全感。
- 維他命B群介紹、功效、食用時間一次看 維生素B群在維持健康狀態中是很重要的營養素,對我們正常細胞生長、新陳代謝和神經功能都非常重要。
而狂躁症則會損害患者的認知能力,可能讓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認知扭曲,此時通常患者本人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在高昂的情緒中會實施暴力、自殘或做出無法承擔後果的事情,嚴重影響社交及生活功能。 但長期的匱乏容易導致孩子自我概念(self-concept)低落,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也沒有權利說不,然後就過著庸碌、盲目的生活,總強迫自己要做什麼事,去證明自己的價值,然而那些事都仍是在努力符合社會的期待。 先不論有多少社會學研究,確切指出社經地位與就讀的學校有顯著關係,在我們這麼絕對去思考的過程中,盲目的社會價值驅動著我們,從眾地去追求單一、扁平的成功目標,卻忘了回過頭來問問自己喜歡什麼,我自己有多少能力,我的專長又是在哪些領域。
懷疑自己有憂鬱症: 中學生睡不夠 情緒易憂鬱焦慮
躁鬱症特徵是明顯的「躁期」(包含躁症與輕躁症),並可能伴隨「鬱期」,但由於鬱期不一定會出現於躁鬱症中,而且容易與憂鬱症混淆,所以臨床上診斷時,也會特別留意區分。 在治療上的選項,隨著醫療的進步,選擇已經越來越多,在此我們就不詳細一一介紹,畢竟每個人的狀況都有所不同,在完整的診斷以及醫病溝通下,相信你可以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如果你擔心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的困擾,也可以填填看這個憂鬱症檢測量表,評估自己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
即使別人看得出來「你很努力,也做的不錯」;但有「冒名頂替症候群」傾向的人會覺得自己的成功一切只是來自於運氣和時機。 在網路世代,名氣暴起暴落的狀況更迭極大,又缺乏明確的成功比較準則,「冒名頂替症候群」因而更普遍。 如果個人特質較接近完美主義者,很希望做好每一件事情,比較神經質,缺乏自信,永遠都會注意自己「又出了什麼錯」,就比較容易自我懷疑,也很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腦刺激治療:rTMS經顱磁腦刺激治療可處理難治型憂鬱症。
另外一種癥結的形式,是兩個人對你的看法都一致,但是跟你的看法不同。 例如:兩人都說你是緊張大師,但你卻自認為是個樂天主義者。 有些人在切換不同角色之際,會期待扮演好自己身為母親、妻子、女兒、主管、朋友等每個角色,由於深怕自己不夠格,而努力壓榨自己達到更高、更好的標準。 小亞正要踏入跨國會議的會議廳,半小時之後就輪到她上台演講了。
綜合來看,成長過程家長的態度、成長經歷、社會刻板印象、或個人特質,都可能會讓人更容易有「冒名頂替症候群」傾向。 為了解決台灣的少子化困境,行政院自7月起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方案」,對象從原先的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擴及至所有不孕夫妻,行政院長蘇貞昌更喊出「預算無上限」。 加上8月起,育兒津貼、托育補助紛紛再加碼1500元,多管齊下全力「催生」。
•生理結構的影響:在影像學上可能發現憂鬱症患者大腦的結構上發生一些改變,但目前這些改變的影響還不太確定。 有的患者會很早醒過來 ,然後一醒過來,就再也不能入睡,只覺得心煩氣躁,心情惡劣,然後會想到接下來的一天又要開始了,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時段給打發掉,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 有的則十常常會發現其他人都還依然安睡,而只有自己獨自醒著,而感覺到空虛與寂寞。 總是出現「都是我不好」、「為什麼他做得比我好」、「機會總不屬於我」等負面想法,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開始想要遠離人群。 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比不上別人,是個失敗者。 剛起床就覺得疲憊,對於任何失去都提不起勁,活力很低。
- 憂鬱症的患者大腦中血清素的量較低,而特定類型血清素接受器(5HT-2c)與食慾有關,因此憂鬱的情緒也會影響食慾。
- 每個人憂鬱症的前兆都不盡相同,可能是心情低落,可能是什麼事都懶懶提不起勁,或是身體開始毛病百出:例如失眠,食慾異常,疲倦,心悸,胸悶等「自律神經失調」現象。
- 我並不是在否定「努力」的效用,不過在努力前,我們要先了解,哪些地方是我們發自內心嚮往的,也是我們個人所認同的。
- 承接上述,在資訊透明化的現代,不只是DSM9大憂鬱症症狀檢測,網路上也早已流通了各種來源不一的憂鬱症自我檢測資源。
- 躁鬱症特徵是明顯的「躁期」(包含躁症與輕躁症),並可能伴隨「鬱期」,但由於鬱期不一定會出現於躁鬱症中,而且容易與憂鬱症混淆,所以臨床上診斷時,也會特別留意區分。
可以先認知到自己是否有過於逼迫自己的狀況,承認自己的感覺,並找到適合的人聊聊。 可以的話與同事、朋友建立良好關係,生活有個支持網的話,比較能找到建議或支持。 抑鬱症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大類。 對於抑鬱症症狀較輕微的抑鬱症患者,一般會以心理治療的方式紓緩症狀,而對中等至嚴重程度的抑鬱症患者,則多同時輔以抗抑鬱藥物治療。
自殺不單純是心理因素,而是涉及大腦的複雜疾病,最常見的病因就是憂鬱症。 面對複雜的腦部疾病,我們需要特別的應對方式。 憂鬱症是襲捲21世紀的藍色心靈風暴,除了發病年齡不斷提早,也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憂鬱症並非一次性的心靈感冒,而是容易復發,需要長期對治的慢性疾病。 今天就讓我們來完整了解憂鬱症的發作症狀,檢測,診斷與治療選擇。 這本為您隆重推薦的書,是由台灣臨床TMS治療學會合著的《憂鬱是因為你的大腦生病了:照照磁波,活化腦區,解憂抗鬱新方向》。 本書由一位實習心理師的視角出發,和多位精神科醫師對話,完整解說憂鬱症的前中後期樣貌、腦神經病理基礎。
我們有國內外調查新聞、生活、遊戲、消費等資訊,希望提供讀者具有深度、廣度、樂趣及生活、時尚品味的原生新聞。 距今為止,看診超過4000名白天因故無法就醫的患者。 白天在兵庫縣內首屈一指的精神科專門醫院東加古川醫院擔任主治醫師。 精神醫學規定,一般抑鬱症不超過兩週;如果持續一個月以上,甚至持續幾個月或半年以上,就可以診斷為病理性抑鬱症。
這種方法是筆者在發展「矛盾檢證原則」時,將傳統學術上的問卷方法改編而成的。 很多患者往往已經病的很深,卻不認為自己在生病;有些健康者則是每天聽媒體說了再說,說到都自己都很擔心有沒有病。 倘若使用一般的自填式問卷,準確度可能會頗低。 所以筆者才推薦這種結合眾人之力,合力來協助你的方式。 世界充滿變化,我們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好整以暇的面對。
看到的當下,我開玩笑地覺得真像載運屍體的靈車。 只不過內心的悲哀也隨之而上,因為那正是我們青少年真實的樣貌。 西元一九八捌年出生 | 變動宮星座 | 憂鬱症患者 | 女同性戀者 – 曾擔任過特約編輯出版過一本書。 – 習慣在打字的時候放自己喜歡的歌單,所以文章都會附上一首歌。
強烈的負面思考,缺乏自信,小事也猶豫不決。 出現活著很累,很痛苦,自我了斷的想法(很多人會被自己的自殺意念嚇到,覺得自己怎麼會這麼想)。 能幫助我們對身體肌肉有良好的控制、集中注意力,在神經傳導上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將開心或興奮的信息傳遞,若多巴胺失調可能則可能影響肌肉的控制能力或注意力無法集中。
在網路新世代,過去許多成績、考試標準已經不適用了,雖然暴紅的機會變高了,跌落神壇的機會同樣也是提高的。 如果靠點擊數、人氣高低、話題性來定義自己,往往會讓人更患得患失而變得焦慮和憂鬱。 這時,找到真心關心的主題,做關心的事,有真心關心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倘若三個人從字面上的描述都覺得你有憂鬱的特質,而你自己也覺得自己最近生活確實有些疲倦與力不從心,這時我會建議你去看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 倘若三個人的判斷結果,你的憂鬱特質非常強烈,甚至有自殺的意圖,那麼,應該事不宜遲,立刻到精神科門診掛號。 倘若三個人的判斷結果,認為你有輕微的憂鬱,但應該還不至於到精神疾病的程度(隨你們猜,你猜了就算),那麼你可以先去看心理師或社工師,他們將會給你一些協助。 倘若萬一你已經達到重度憂鬱症的狀態,他們也會轉介到精神科過來。
這類測驗表在超商或網路上都很多,不妨自己取回或下載來使用,但相對的,填表的只有你一個人,而「人」又是最不容易看見自己問題的。 但是另外兩位朋友對你的評估大同小異,三個人都同意了你是個很會頭痛的人,也是個沒幻覺的人。 那這種意見一致的部分,我們將之稱為「共同信念」。 但是一位在「認知」部分,給你的評語是:「他是個緊張大師,什麼事情都會擔心。」,另一位在「認知」部分,給你的評語是:「他是個很隨和的人,一切事情都無所謂,還有,實在太懶了一點。」這可就奇怪了,三個人的意見竟然完全不一樣。 如此一欄接一欄寫,直到最後一段,整理成一張。 或許,我們可以把「冒名頂替症候群」想成對於解釋成就的衝突感。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