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往生者必看攻略

(每句字数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长短不一,叫“回向文”。)上面是本站简选的十一个回向偈(文),其中第一个最常见,其目的是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佛法将万事万物分为「事」「理」两方面,一、事,事相指看得见的一切事物。 二、理,道理指只能体会、说明而看不到的道理。 回事向理,是希望将一切事相的功德回向到真如本性,如能体悟到真如本性即成佛了。

回向往生者

即将‘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无上的佛果。 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诸恶莫作是因,岁岁平安是果’及‘众善奉行是因,万事如意是果’,是世间因果。 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认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胜无比的果报。 总之,我们将所修功德,不论回向众生或回向理体,并不是将功德作废,而是将功德遍施法界众生,使众生常得安乐,而我们自己也将因众生的安乐而得到安乐。 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们实应将我们所修的布施、诵经、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统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期与法界众生共成佛道,同证菩提。 在净土法门单刀直入,就把一切世间善法和出世间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回向就是发愿的内涵了。

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 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 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为前提,于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 平时,不以所造善业为依托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 如看到佛像、佛塔时,于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

回向往生者: 往生咒

師答:以誦經、禮懺而言,並不是以那部經、懺去回向,而是依你在禮誦時所形成的功德作回向,比如夠不夠虔誠? 可曾去思惟其中的道理? 我們作些什麼,要想成為功德,必須使之成為力量;否則就無法形成饒益,也稱不上是功德。 所以,有人說:「家裡不平安,擺部金剛經就好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只是印刷品。 好像會吃辣椒的人,辣椒可助其開胃,反之則活受罪,所以不能說辣椒本身就是功德,而是以它對你的影響、饒益性如何而定。

如此灯灯相传,分灯无尽,你的一盏灯,点亮了万千的灯,但是你原来的一盏灯,光明并没有减少丝毫,所以“无尽灯”最能说明“事理圆融”的意义。 回小向大:我给你一块面包,我给你一包饼干,虽是小小的布施,但当我给你时,我心里在回向:我愿这块面包、这包饼干,能让天下的人解除饥饿之苦,获得温饱。 本来只是一块小面包,经过这一回向,普天之下的人都能获得这个功德,是多么奇妙的真理。 回自向他:我把参与修桥铺路的功德,回向给父母长命百岁;我把诵经拜佛的功德,回向给子女聪明智慧。 所谓“自他两利”,就是“回自向他”的意义。

幾乎任誰都可以把頭髮剃掉,甚至於靠這樣子去營生,養家活口。 師答:回向用一句白話來講,就是把你既得的利益,給別人去分享,叫「回向」,一般人不這麼解釋,一般人講作了功德,去回向這功德更大,為什麼更大? 那就是我講的意思,你既得的利益,去給更多的人分享,功德當然大,為什麼大?

回向往生者: 功德回向

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 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作为一个爱幻想的双子座,曾无数次在心里描绘出自己心目中向往的生活,那么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向往的生活吧! 在临海的城市的买一座房子 我是在南方出生的,但是后来又回到了北方的老家,但是… 用普贤行愿品最后的回向文,或者一句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

回向往生者

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于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 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比如地藏經的內容是關係非人,乃是對業障最重--幾乎要淪入地獄成非人程度的業而說的。 我們處於人的立場,以正常而言,應該學的是智慧,但看看它也不為過,至少可以提高警覺性。 再如正法念處經,如不經闡釋,很可能誤解,以為只有天道最好,其實,天道仍在三界六道之內,而學佛是要超三界出六道。 因此,必須把握此一原則--什麼經典是對什麼樣的對象說的,尤其不要忘了自己是處於人的立場。

即使回向還要做普回向,如果你只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它還是找你,因為你只管你自己不管它。 若向佛菩萨许愿,例如求自己父母身体健康,疾病早日痊愈等愿时,也无需再用上面的回向偈,只要酌情向佛菩萨陈述,表达清楚用意即可。 例如:“愿将此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我的母亲,愿她能早日康复,不再受疾病之苦……”,并没有固定的行文,只要诚心,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回向,佛菩萨都会感应的。

  • 我們作些什麼,要想成為功德,必須使之成為力量;否則就無法形成饒益,也稱不上是功德。
  • 我們處於人的立場,以正常而言,應該學的是智慧,但看看它也不為過,至少可以提高警覺性。
  • 在四十二章经佛作一比喻曰「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可见自己手中的烛火传送到他人手中,使各处大放光明,如此功德非但未减少,反而加倍的增长。
  • 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
  • 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
  • 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

專門性的回向:是指你只想往生西方淨土,或者是你想到琉璃世界,看你想到什麼樣的佛的世界,那你就把功德專門回向到那個世界,這屬於專門性的回向,就好像自己在銀行存款,將來我自己花,不給別人花。 弟子 ○○○ 今年 xx 歲,住在 __。 為什麼還要年年超度九玄七祖?

回向往生者

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 譬如,有十个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却没有,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但他却舍不得,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 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 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能够获得善报,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

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为菩萨少修善本获大果报。 是菩萨成就无量功德时。 持是功德回向无量智慧。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 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 如果自己发心清净,此清净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们写的回向文本身却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萨,至少也应该是加行道高层次的证悟者,只有他们的语言才会有加持力,平时我们也应念诵这种回向发愿文。 ”这样专心致志地发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萨的回向。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 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 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么行门,做什么功德,皆应回向。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无论做什么善事,或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万德洪名,具备有万种功德,我们念佛后,将无量无边大大小小的功德收摄起来,朝向一定的目标送出去,这称为回向。 回「因」向「果」: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

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地藏菩萨本愿经》: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这就包含着世间的善法和出世间的修行了,一定要存一种心态:要把这些善行的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從前的甲仙禪林不讓在家信徒去度假,一則因為那是修行的道場,一則以錢是買不到功德的,因此不能認為只要添了油香就夠了,別忘了你去度假,是出家人煮飯給你吃,所以不適合去度假。 但是,如果去禮佛、去參訪那裡的出家人,甚至還有一份布施供養的心,就如同去寺院一樣,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就可以了。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