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經痛感詳細懶人包

除了懷孕初期,上廁所的頻率增加,在懷孕後期,也會因為寶寶頭部下降,同時也壓縮膀胱的空間,只要稍微有點尿,就會想要去廁所。 所以,有些孕媽咪會連咳嗽或是腹部用力,就會滲出一些尿來,常會覺得好像尿尿不乾淨。 如果是自然產,就要了解什麼樣的情況需要到醫院報到:規則10分鐘的陣痛,如果不規則的話就不算喔! 或是有破水、見紅的現象,但如果只是見紅,還是要有陣痛和破水才需要到醫院待產。

腹股溝上方,單側或雙側皆有可能有被拉扯一下的抽痛感,這是因為子宮變大造成圓韌帶拉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太擔心,觀察即可。 如果腹痛又合併嘔吐與腹瀉症狀,則可能是腸胃問題所引起;如果是下腹痛且合併陰道出血,則有可能是早產先兆。 惠氏營養品全力支持母乳餵哺,並在可行情況下長時間持續母乳餵哺。

遊覽車、公車和機車都是屬於震動比較大的交通工具,建議懷孕婦女盡量不要長時間的搭乘這類的交通工具。 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一發現不對勁就要馬上去醫院就醫,寧可多跑一趟醫院也不要錯失就醫的良機。 進入妊娠第三期(懷孕28週以上),產檢的次數也會變得頻繁,約每兩週進行一次產檢,除了例行性的檢查項目,會再抽血檢驗梅毒、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 陳震宇醫師表示,進行兩次的梅毒檢查主要防止第一次檢查的空窗期,後期需再做確認。

懷孕後期經痛感: 懷孕肚子痛想吐的可能原因?

持續性子宮收縮:30分鐘有5~6次子宮收縮的頻率,這樣的宮縮頻率,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產程進展,進而導致早產分娩。 要不要餵母乳其實因人而異,可以自己做選擇,我自己是喝配方奶長大的,也不覺得有比較不好! 但如果決定要餵母乳了,建議在懷孕7、8個月的時候,可以開始吃卵磷脂,卵磷脂可以促進神經傳遞、活化腦細胞、預防脂質堆積在血管、改善動脈硬化(可預防塞奶),如此之外還能改善壓力造成的精神疲勞。

發生胎盤剝離是很急性且嚴重的狀況,有高風險的產婦應該提高警覺提早就醫。 因懷孕之後荷爾蒙改變,食道括約肌變得比較鬆弛造成胃酸逆流,腸子蠕動較慢,容易脹氣。 應少量多餐、少吃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睡前減少糖類澱粉類食物的攝取。

胎位會逐漸下降,最後卡在孕媽咪的骨盆空腔處,準備出生。 胎位正常的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再跟醫師溝通,反之,如果寶寶在36周還沒有就定位好或是胎位不正,那建議你跟你的主治醫師討論,需要用什麼方式生產比較適合 。 我懷孕前原本有經痛的問題,但調整好了;但是最近(大概上周)開始有像妳說的酸酸的感覺,但是不會痛到想哭,一天1~2次,每次也不會維持太久,我沒有計算明確的時間,這個請放心,我問過醫生,醫生說這是正常的,請放心! 先別覺得矛盾,其實這兩個症狀是由其他懷孕後期不適所共同造成,像前面提到的腰痠背痛,以及寶寶體積增加,壓迫到橫膈膜和呼吸肌肉所導致的夜間打呼,還有腿部抽筋與水腫,這些都可能是造成失眠的原因。

懷孕後期經痛感: 胎動、宮縮、陣痛,幫你解答孕期中的大小事!|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 …

恥骨上方的下腹處有像月經快要來的一點悶痛感,應多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如果愈來愈痛甚至出血,可能是流產先兆,要就醫。 懷孕後因荷爾蒙改變使得腸胃蠕動變慢,多數人可能出現便祕的情況,但若吃太多刺激性物質也可能有腹瀉的情況。 輕微腹瀉時應該先調整飲食,若腹瀉頻率較高,可能是食物引發腸胃炎,則可能需要禁食或者服用藥物。 舉例來說,上腹痛可能是腸胃問題較多,或少數情況可能是膽囊或胰臟等器官的問題;下腹痛則是腸胃、子宮、卵巢問題等皆有可能。

後期宮縮頻率可能會增加,加上肚子變大,子宮韌帶、恥骨受到牽扯產生疼痛都是正常的。 在懷孕中期更有腹部兩側抽痛的感覺,可能只痛一邊,也可能是兩側交替疼痛;另外甚至會加上腰部痠痛現象,絕大部分原因是鈣質攝取不足造成,所以此時要多補充鈣質,以免增加不適感。 如同上段所述,黃體素分泌,以及子宮擠壓到腸胃,都會導致腸胃不適、脹痛、便秘都屬於正常現象。 因此要如何判斷懷孕後期下腹痛像經痛是否屬於產兆呢? 可透過以下方法來緩解腸胃不適的狀況,如果確實有改善,可能是子宮脹大引起的腸胃問題,而非產兆。 孕媽咪懷孕滿12週之後,原本在排卵後由卵巢分泌的黃體素(Progesterone)會改由胎盤接手分泌。

  • 在懷孕中期更有腹部兩側抽痛的感覺,可能只痛一邊,也可能是兩側交替疼痛;另外甚至會加上腰部痠痛現象,絕大部分原因是鈣質攝取不足造成,所以此時要多補充鈣質,以免增加不適感。
  • 其他減輕腰痠背痛的方式包含選擇有椅背的椅子,減少腰背的負擔,以及視情況冰敷或熱敷疼痛部位,並避免穿有跟的鞋子,三不五時活動一下,不然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也容易造成痠痛。
  • 懷孕初期,子宮只有拳頭那麼大,位置在恥骨聯合上方;到了懷孕20週時,子宮的最高點會到肚臍的位置;接近預產期時子宮的最高點會到接近劍突的位置(大約上腹的位置)。
  • 如同上段所述,黃體素分泌,以及子宮擠壓到腸胃,都會導致腸胃不適、脹痛、便秘都屬於正常現象。
  • 由於抗生素的使用和1970年代死亡率50%來比較已大幅降低。

除了以位置區分腹痛原因,也可觀察懷孕後期下腹痛是否有併發症,例如分泌量提高的黃體素會引發平滑肌收縮、變慢、變鬆弛,腸胃道蠕動速度也會受影響,因而便秘、脹氣、反胃等,都還在黃體素引發的正常現象範圍中,不一定是產兆。 若在懷孕大於20週以上、未滿37週之間發生以上現象,就屬於「先兆性早產」,建議立即送醫處理,以免拖延時間造成子宮頸慢慢縮短、子宮頸口擴大而增加早產機率。 生產是懷孕中最難熬的階段,自然生產的媽媽們得將產道擴張到原來的好幾倍大,經歷數小時的煎熬,才能讓寶寶順利誕生到這個世界上。 然而真正能順利自然產的胎兒,通常只有正常位(或稱頭位),其他種類的胎位可能會需要進行剖腹產。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降低早產的發生非常重要。 早產防治計畫的目的--希望經由我們的衛教與諮詢,讓每位準媽媽對早產有更多的認識,在懷孕過程中能多關心留意自己是否有早產徵兆產生;針對早產高危險群加強衛教並定期追蹤,以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避免早產的發生。

膀胱感染的癥狀往往包括小便時的不適,妳們在後期有過這樣的不適感嗎? 喵水目前34w+5d,肚子有經痛感,畢竟是懷孕後期瞭,雙手也開始起疹子,完全沒有孕吐的噁心感。 寶寶還活著的消息把我從黑暗又絕望的深淵拉了回來,雖然不知道我的寶寶往後的發展是否順利? 我還是很感謝宜蘭署立醫院幫我救活寶寶的那個小兒科醫生,是這個好心的醫生讓我的寶寶有了希望。 胎動 胎兒活力的表徵 懷孕初期,胚胎在子宮著床後,慢慢發展出形體、器官、手腳等等,逐漸也會有動作產生,如無意識的反射動作,但這通常是準媽媽無法感受到的。 馬偕醫院淡水院區婦產部生育保健學科主治醫師林珍如表示,通常到了懷孕中期,孕媽咪才能明確地感受到胎動。

建議懷孕媽媽可以側睡,減少腹部壓迫,或是在睡前進行冥想或其他放鬆精神的活動,可以提高入睡效率。 但是如果發生這樣的狀況,可能是早產跡象:10分鐘子宮收縮2~3次以上的腹痛症狀,休息也沒辦法緩解,就醫檢查也發現子宮頸有落紅、子打開、變短的跡象,就可能需要依照醫生囑咐安胎。 子宮收縮:下腹部會有一陣一陣的緊縮疼痛感,收縮時子宮會變硬,懷孕30週後可能會出現假性陣痛,只要沒有出現規律陣痛,躺著休息後,症狀就會開始緩解,而且也不會有落紅的現象喔。 到了中後期,發現鞋子變小了,脫掉襪子都是被勒住的痕跡,尤其是穿了一整天的鞋子,晚上覺得更腫脹、穿不住。

懷孕後期經痛感

早產性宮縮的可能原因包含感染或破水或不明原因所致。 若是出現規則的早產性宮縮,要多休息並且觀察有無出血、破水及胎動是否正常。 如果已經平躺觀察半小時~1個小時,宮縮腹痛症狀仍未改善,則有早產的可能,因此必須就醫。 一般來說,在懷孕後期愈接近預產期,陰道會產生愈多分泌物,然而分泌物所代表的涵義很多,原則上來看,量很少的話通常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分泌物多且有魚腥味或呈現黃綠色,或有陰部搔癢的情況,則可能是感染徵兆。 需要注意的是,生產徵兆之一的「落紅」,除了出血之外,也可能混和黏液出現,其作用為封住子宮口,避免外來物質入侵,當子宮頸擴張、即將生產時,黏液栓子就會順勢脫落流出。 總而言之,如果懷孕後期發現不明出血或是大量的陰道分泌物,請立即就醫檢查。

如果有羊水過多、多胞胎、早期破水、感染造成絨毛膜羊膜炎、抽菸、以及孕期高血壓或子癇前症就要注意會有胎盤早期剝離的現象。 對於寶寶來說,胎盤脫離非常危險,很容易胎死腹中,必須要趕快回診就醫。 除了藉由持續和發作時間來判斷外,假性宮縮比起疼痛,反而是肚子悶、硬的感受較為強烈。

懷孕後期經痛感

這時我先生趕快請飯店幫我們叫計程車送我們到宜蘭署立醫院掛急診。 出現腰痠背痛的主要是因為懷孕時受到賀爾蒙的改變,使得關節軟化、鬆弛,越到妊娠後期,母體也會受到變大的子宮壓迫下肢靜脈與神經,影響血液循環以及背痛的現象發生;同時間胃部因為受到子宮的往上擠壓,孕媽咪也容易感到胃不舒服。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震宇表示,由於懷孕後期肚子快速的變大,所以身體不舒服的症狀也會一一的找上門,像是覺得肚子好重、腰痠背痛、水腫明顯、更容易覺得疲累等,此時,身體不舒服的現象主要以下肢為主。 陳醫師建議,如果覺得腰痠背痛可以使用孕婦專用托腹帶,此乃採用物理式的支撐方式,目的在於減輕腹部的重量,減緩脊柱彎曲的角度,但如果使用上反而覺得更不舒服,則不要使用。 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盡量多多休息、減少過度勞累;不要久坐久站、彎腰駝背、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姿勢;並且穿著舒適的平底鞋為宜。

輾轉難眠的懷孕後期,側睡是你最好的選擇,兩邊交換睡,可以的話,盡量向左邊睡,減輕負擔會比較舒適。 像是孕期3個月時,大概來到恥骨位置,隨著周數增加,往上提升,5個月的子宮底在肚臍附近,懷孕後期,位置就比肚臍還要高。 所謂的子宮底高度,一般而言,是從孕媽咪的子宮最上方,也就是子宮底,來測量到恥骨聯合的上面。 可以大概用子宮底的高度,來推敲在16-36周寶寶,對應媽咪的懷孕周數,36周的高度約在36公分。 懷孕前的子宮小小的,大約60公克,跟著懷孕周期的成長,子宮有彈性的變大,重量到後面三個月,有可能增加到1公斤。 第36周的,肚子不只是變大而已,經常有變硬的感覺,那是子宮收縮的狀態,身體還有其他那些變化,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 持續不斷的噁心、疲累感可能讓妳什麼事都不想做,但是適度的運動可以有助控制體重,晚上更好入睡,也為之後的懷孕歷程做更好的預備。
  • 媽媽手的標誌型症狀就是,大拇指基部連接手腕的地方產生劇烈疼痛,無法輕易彎動,會造成手無力、無法擰毛巾或是一小小的動一下就會感覺到疼痛。
  • 那天是一個年輕的女醫,她也幫我內診,但沒發現出血的情形,照超音波,也說我的胎盤過低,子宮頸口有點開,要我多休息,最好請一個星期假,但沒開藥(因為她說,目前的情形,安胎藥也沒什麼用)。
  • 發生在上腹部的疼痛,多是由於孕早期生理性胃酸分泌增多引起。
  • 曾接受子宮手術,懷孕後就可能有子宮破裂的風險。
  • 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期剝離所引起的腹痛大多為突發性持續劇烈下腹痛,輕壓子宮時會更痛,可能也會有子宮收縮的陣痛感和出血。

黃體素又叫做「助孕激素」,作用是增厚並穩定子宮內膜,為受精卵的著床與胎兒的成長環境做準備。 子宮脹大也是造成懷孕後期下腹痛像經痛的原因,孕媽咪可以透過以下步驟按摩舒緩。 懷孕後期下腹痛像經痛、肚皮緊繃,是每位孕媽咪在臨盆前可能會遇到的狀況,究竟是什麼因素呢? 奇妮整理4個因素,為孕媽咪說明為什麼懷孕後期下腹痛像經痛,並帶孕媽咪從3個層面判斷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妳想得沒錯,既然寶寶會壓迫到膀胱,那腸道當然也不例外,這也是為什麼要保持多喝水的習慣,還有多吃蔬果補充纖維的原因。

懷孕後期經痛感

因應嬰兒的成長及發展所需不同,媽媽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引入輔助食品並繼續母乳餵哺。 外觀來說,基本上都是發育完整,寶寶的內臟及循環器官都已經發育完成,肺臟也慢慢成熟,以準備出生時可以自主呼吸。 寶寶的毛髮及胎脂也脫落,寶寶吞進身體,形成胎便,消化系統建立好了。

懷孕後期必須時常注意,寶寶有沒有在動,這是個生命徵象的顯現,建議孕媽咪每天在固定時間,觀察並紀錄寶寶活動情形,並且昨天的胎動相比,頻率是差不多,還是增加或減少。 如果有突然變多或驟減的情形,請趕快到醫院,請醫生確認寶寶的安全情況。 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期剝離所引起的腹痛大多為突發性持續劇烈下腹痛,輕壓子宮時會更痛,可能也會有子宮收縮的陣痛感和出血。 胎盤剝離很難自己發現,但是什麼樣的人是高危險群呢?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