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立美術館5大優點

爬到第十,十一最高樓層處,更可360度眺望諸羅全景,山城美色盡收眼底。 近年來重新開放的嘉義製材所,邀請人們親自走入年代久遠的乾燥室、製材工廠和動力室等建築物,彷彿能感受當年嘉義木材之都的繁華景像。 近來,北香湖公園內舉辦全國最大的夜遊光影藝術展─「光織影舞」,從10月1日至11月1日,每晚6點至10點間,點亮嘉義不一樣的浪漫夜晚。 7大光藝術裝置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意象以及嘉義的文藝氣息與生命力,如夢似幻的美景,教人流連忘返。 嘉美館開幕的首檔展覽《辶反風景》,以嘉義近百年來重要的繪畫形式「風景畫」作為主要的題材切入點,將探索「風景」作為主要的概念,尋思其在不同時代背景、創作形式和媒材中的展現、轉變與詮釋,以及概念發展至當代藝術創作中,如何藉由風景的概念反身審視人與環境、城市的關係。

2015年,《蓮池》通過指定為國寶,成為臺灣近現代畫家第一件國寶級作品。 嘉美館建築由3棟建築組成,除了有興建於1936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外,還包括1954 年酒類倉庫、1980年菸酒成品倉庫,建築形式具現代建築簡潔風格,兼具面磚大量使用時期的特色。 晚間九點之前一定要來捕捉這美好的一刻,嘉義市立美術館已經成為大家去嘉義必訪的景點之一,還沒跟上的你,別再遲疑啦! 你所知道的台南林百貨、新竹專賣局、臺南警察署廳舍、台北松菸,都是他的著名建築。

1930年,林玉山以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的大蓮池為作品發想地點,藉由不斷觀察寫生,回家再以重新描繪《蓮池》。 而後因為赴日留學獲取經費為由,林玉山將《蓮池》賣給嘉義西藥房老闆張長容購藏。 上方如魚腹般的木桁架系統,不若傳統統一大小的結構單元,從下方往上望去,如波浪般的上下起伏,彰顯了在結構設計上的詩意,也是試圖以現代美學調味看似傳統木結構的再詮釋。 而嘉義市立美術館使用近年很受矚目的CLT建築工法,以集成材樑柱取代鋼骨結構,也就是利用多層次實木,作為建築的結構,並以挑高的木構建築工法,將過去有「木材之都」、「畫都」美名的嘉義完美呈現。 總是看到各 IG 上都充滿了各式網美照之後,當然有機會就迫不期待的前往嘉義市立美術館來拍照了,順搭車軌的感也是另外一種很幽靜與都市現代衝突的感覺。

忠孝新民幹線A線 (紅A線)彌陀夜市-嘉大新民校區-民雄工業區服務中心國光客運配置三門及單門電動低底盤無障礙公車行駛。 在1930年入選臺展時,《臺灣日日新報》署名一批評家的文章稱讚此畫:「筆法沉穩,調和而有深度」。 《臺灣教育》上署名Y生的評論人則評此畫「是所謂憑藉努力而得到效果的畫作,值得留意」。 北門驛是森林鐵路蒸氣小火車昔日的起點,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阿里山鐵路沿線的民生物資都由此運上山,地位十分重要。 嘉美館的首展推出《辶反風景》,嘉義的別名就是「畫都」,以近百年來重要的繪畫形式「風景畫」作為題材的切入點,探索「風景」背後的時代意義,讓你跟著一幅一幅的創作穿越時空,藉由風景的概念反身審視人與環境、城市的關係,從圖像世界看見嘉義的多元樣貌。 圖片來源:IG @feliciaaa2過去的嘉義擁有「木都」美名,阿里山特有的檜木在日治時代被大量運往日本當建材,不過也因為資源的過度開發讓林業沒落。

嘉義市第二大公園北香湖公園,重現重現清代文獻記載的諸羅八景-「北湖荷香」,因此園內設有北香湖以及栽種兩千多株灌木、七萬多株喬木等各類植物,搭配周邊的博愛公園與埤子頭植物園,串聯成西區最大的公園綠地,成為嘉義都市之肺。 照片來源:IG @add999999位於古蹟棟的「昭和十一咖啡館」也隨著嘉義市立美術館的開幕開始營運。 是由原昭和十八J18(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團隊,再次以嘉義市定古蹟作為基地,讓古蹟活化新展現,將古蹟結合咖啡文化,讓來美術館駐足的民眾可以有個休閒的好去處。

從內凹的廣場入內,輕盈的玻璃量體構成的美術館本館,是三棟主建築唯一新建的建築體,其鑲嵌了主入口,內部挑高的空間,襯著木質紋理的壁面面材。 樓層間的動線流動,出挑的室內陽台,可以對外眺望的廊道,更與外面的廣場構成一「看與被看」的關係。 彷若傳統廟埕露天電影院的意象,未來入內參觀的「人」即是廣場前投映的「劇」。 因此,面對既有「市定古蹟」的「重」,與過去的文化展館的「高」不可攀,建築師將「人」成為空間的主角,更是室內外空間對話很重要的一個的催化劑。 在將古蹟變成「嘉義市立美術館」的改造過程中,保留了菸酒公賣局的主建築,並用大量木頭、玻璃、挑高設計融合新舊建築,在這裡能看到歷史與現代交融的美好痕跡,也與大自然緊緊串連。 說到此,嘉義市立美術館,其實原本是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作為改建,則原先的設計師為梅澤捨次郎所設計的現代樣式建築,其中,我特別喜歡此建築中會有的開窗樣子,這館也擁有著 1936 年的古蹟、1954 年的酒類倉庫與 1980 年的菸酒成品倉庫建。

嘉義舊監獄建築形式、空間設計、構造工法均具特色,至今內部各項設施保存良好,完整的硬體與器物,提供了法制教育與人權演進的活教材,也是全台唯一的監獄主題的景點,別具特色,也絕對值得造訪。 《蓮池》是臺灣畫家林玉山在1930年期間所完成的膠彩畫作品,該作品內容主要描繪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現嘉義縣民雄鄉)的大蓮池景色。 黃建築師回憶起一次在歐洲旅行的啟發,將美術館本館接續古蹟棟的背面牆面以複層外牆的方式讓規律的外牆開窗因一玻璃皮層的附加,有了大大小小豐富開窗的趣味立面表現。 新的表情鑲嵌在印有舊有立面瓷磚分割的玻璃上,更加呼應了以咖哩為新舊調味的概念。 圖/嘉義市政府嘉義市第二大公園北香湖公園,重現重現清代文獻記載的諸羅八景-「北湖荷香」,因此園內設有北香湖以及栽種兩千多株灌木、七萬多株喬木等各類植物,搭配周邊的博愛公園與埤子頭植物園,串聯成西區最大的公園綠地,成為嘉義都市之肺。

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住宿|蘭桂坊花園酒店。秒到文化路夜市!平價飯店首選

圖/joci_輕旅行世界唯一原地保存的賓夕凡尼亞式監獄建築-嘉義舊監獄,於1922年竣工啟用。 圖/婷兒_輕旅行嘉義市的代表地標之一「森林之歌」,是藝術家王文志老師運用之木材、鐵軌、黃藤及石材等素材製作而成,重現嘉義「木材之都」榮景。 圖/嘉義市政府嘉美館開幕的首檔展覽《辶反風景》,以嘉義近百年來重要的繪畫形式「風景畫」作為主要的題材切入點,將探索「風景」作為主要的概念,尋思其在不同時代背景、創作形式和媒材中的展現、轉變與詮釋,以及概念發展至當代藝術創作中,如何藉由風景的概念反身審視人與環境、城市的關係。 圖/嘉義市政府因為早期阿里山林業的開發,林業帶動了這座城市的繁華,嘉義被稱為「木都」。 縱使如今已不再伐木,但曾經檜木飄香的故事仍然存在嘉義的老屋、古蹟,以及老故事中。

設計上採用集成材梁柱而非鋼構,回應了嘉義都市發展史中,具有「木都」之美稱,且其在木構造產業上的重要地位,與戶外庭院空間相呼應,創造符合嘉義人文精神之美術館。 為了呼應嘉義都市發展史中「木都」的美名,嘉美館的設計選擇拆除原菸酒成品倉庫封閉的鋼筋混凝土牆面,改建為美術館本館。 採用集成材樑柱而非鋼構,主要空間的結構物是以較輕量的新型木構材CLT工法完成,在建材與建築概念上,皆對環境保護與建築改造有良性貢獻。 除了木結構外,再加上了玻璃帷幕牆面,讓整座建築物的空間感看起來更加寬敞。 美術館是將原有ABCD四棟建築組成,其中A棟是1936年建成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由梅澤捨次郎設計的現代樣式建築,其平面呈L型,樓高三層,坐東南朝西北,為鋼筋混擬土建築;其外牆轉角為弧形,入口處抬高基座,而在一二樓樓梯轉折處有特別將柱頭、柱身設計為八邊稜角形的柱子。 其開窗與窗楣呈水平帶狀,強調了水平線條,其立面則貼有北投產的橫紋折線磚。

忠孝新民幹線 (紅線)彌陀夜市-嘉大新民校區-忠孝北街國光客運配置三門及單門電動低底盤無障礙公車行駛。

嘉義市立美術館: 森林之歌

梅澤捨次郎的建築作品,在展現建築美之餘也絲毫不遺漏其「實用性」,屬於折衷主義的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他在臺灣的作品無一不在實踐「透過建築設計來美化都市」的精神。 嘉義市立美術館,就位於嘉義車站附近,走路即可抵達,它原本就是市立古蹟,是菸酒公賣局的建築,玻璃櫥窗加上湖水綠的配色,成為網紅最新景點,夜晚的嘉美館與白天的嘉美館擁有不同的景象,算是外觀非常好拍的景點。 嘉美館2樓的空間非常明亮,挑高的空間,隨地坐著也感覺很舒適放鬆,尤其是坐在窗邊,讓人放空的好地方。 來到嘉義,除了吃不完的雞肉飯與美食,先前推薦的8大內行人必去景點外,近期又多了一個必訪清單,那就是「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市立美術館

自從嘉義市立美術館 2020 年 11 月開館之後,身為一個對時事敏感的我,馬上就被鋪天蓋地的消息與新聞洗版,無奈的是遠在台北的我,其實也想要於第一時間跑去拍照。 有時候內心就會有這種糾結感,通常衝第一手消息流量很高,但照片都會因為人太多不太好拍,想說算了,等到有空或是剛好有下去的機會,就順少拍拍回來吧。 公園內不只有綠蔭成林,更有著諸多古蹟,從清代到近代的故事在此都能找到。 此外,彷彿穿越到日本的神社遺跡,還有「昭和18J」史蹟資料館,都讓人感受不一樣的日式氛圍,有如穿越時空到了日治時代一般。

雖在大馬路中山路上有其入口,更特別的是對能匯聚人流,嘉義典型的小尺度巷弄空間的廣寧街開啟,並在三棟新舊建築間圍塑成一內凹廣場,成為嘉義常民生活的一部分。 看得出來,建築師在一次次的文化場館設計的過程中,為達到與「在地日常」對話,一再進化諸多可能的嘗試。 彰化縣立美術館由文化部補助2億200萬元,彰化縣府自籌2億900萬元,共4億1100萬元興建。 2013年此建築興建時因藝術中心名與中央政府原意有所牴觸,故更名為「彰化縣立美術館」。 主體外觀由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地下2層、地上8層,總建築面積約8,400平方米(2,500坪),室內空間由呂政道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 彰美館建築採樹枝狀的鋼構斜柱結構,由八卦山竹林意象及傳統窗櫺發想;整體建物獲得2013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公共建設類金質獎第二名。

  • 另外一側的本館,以梅澤先生舊專賣局嘉義支局之開窗間距與水平線版為基調,進行立面設計的跳躍式處理,重新拉皮成CLT+玻璃帷幕,並在蘭井街轉角做圓弧處理,呼應梅澤先生在光彩街角的圓弧之外,也圓順地連結三棟建築長150公尺的沿街立面,是在建築設計上跨時空的對話與致敬。
  • 原訂於2017年7月開館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因在園區規劃及建物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延宕,開館日期跳票,並預定2018年底正式開館營運,仍後無疾而終。
  • 1930年,林玉山以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的大蓮池為作品發想地點,藉由不斷觀察寫生,回家再以重新描繪《蓮池》。
  • 嘉美館建築由3棟建築組成,除了有興建於1936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外,還包括1954 年酒類倉庫、1980年菸酒成品倉庫,建築形式具現代建築簡潔風格,兼具面磚大量使用時期的特色。
  • 嘉義市第二大公園北香湖公園,重現重現清代文獻記載的諸羅八景-「北湖荷香」,因此園內設有北香湖以及栽種兩千多株灌木、七萬多株喬木等各類植物,搭配周邊的博愛公園與埤子頭植物園,串聯成西區最大的公園綠地,成為嘉義都市之肺。

此外,文創園區不時舉辦各類展覽,以及各式特色商家,是個能待上半天,輕鬆散步的好去處。 另外一側的本館,以梅澤先生舊專賣局嘉義支局之開窗間距與水平線版為基調,進行立面設計的跳躍式處理,重新拉皮成CLT+玻璃帷幕,並在蘭井街轉角做圓弧處理,呼應梅澤先生在光彩街角的圓弧之外,也圓順地連結三棟建築長150公尺的沿街立面,是在建築設計上跨時空的對話與致敬。 圖片來源:嘉義市立美術館除了館內的展覽之外,10 月 6 日也將啟動《畫都少年》的虛擬實境遊戲。 為慶祝開幕,嘉美館與遊戲設計公司聚樂邦合作,推出結合館藏畫作與 AR 互動技術的實境解謎遊戲「畫都少年」。 利用肉眼不可見的「數位塗鴉」,穿梭在嘉美館觀賞這場不存在的畫展,打造「展中展」神秘饗宴。

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美館的昭和J11咖啡館採用和洋兼具風格打造一個純樸溫暖的環境,除了咖啡飲品、甜點,還有特別的(梅酒)咖啡。 1962年2月24日胡適於中研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心臟病突發猝逝,10月15日安葬於中研院院區旁的小丘,11月6日中研院成立「胡故院長遺著整理委員會」,12月6日又設立胡適紀念館管理委員會,12月10日胡適紀念館正式成立。 1958年2月20日中研院在院區內為新任院長胡適建造住宅,面積50坪,由基泰工程司建築師設計監造,同年10月完工,胡適於11月5日入住。

圖/嘉義市政府嘉義美術館的視覺識別系統,以音似嘉義的「+1」為設計核心概念,標誌設計融入了「文化之門」及美術館建築鳥瞰圖的意象,創意又在地的讓人過目難忘。 彰美館以一棟八層樓主體建築,一樓、三樓、五樓為展覽場地,其餘樓層為彰化縣文化局辦公廳舍,構成彰化縣的文化藝術基地。 彰美館樓主體建築依不同功能設計空間單元,分別包括城市藝廊、展示室、閱讀角等,另有行政區等空間,出入口各自獨立,易於分區管理、是此建築空間的一大特色。

圖片來源:IG @t.a_0707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_0707圖片來源:IG @duddy10759除了在原有的建築物上改建之外,嘉美館還增建了特展廳上方的太子樓,亦賦予舊建物新的建築。 為了增強空間的使用機能,同時增添視覺上的穿透性,也擴建以玻璃帷幕為主的區域。 2012年胡適紀念館設立「胡適獎學金」,以獎助研究中國近代史(以與胡適暨自由主義研究相關課題為優先)之碩、博士生。 1964年8月美國美亞保險公司負責人史帶(C. V. Starr)先生捐贈建造25坪的陳列室,展示胡適的遺著、手蹟及紀念物等。 ),為隸屬於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之紀念館,展館位於中央研究院南港院區內,紀念館前有由棚架搭建而成的前廊,庭院中還有小池塘,重現胡適的故居。 範圍包括胡適於1958年至1962年間擔任該院院長時的故居、陳列室及胡適墓園。

嘉義市立美術館

原訂於2017年7月開館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因在園區規劃及建物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延宕,開館日期跳票,並預定2018年底正式開館營運,仍後無疾而終。 2018年2月23日,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建都營造有限公司簽訂「嘉義市立美術館增改建工程」案,工期14個月,並於3月28日動土開工,原定於2019年6月完工,後來發現4樓天花板管線工程也要加強,延至2020年3月16日完工,11月7日開館。 2020 嘉美館藝術廣播正式開錄,首先登場的就是「藝術廣播計畫On Air」Podcast 節目。 每一次規劃,都是一次對它的文化資源盤點,總覺得這袖珍城市以它厚實的音樂、繪畫、林業歷史,適切的街道尺度,人口密度,肯定能成為跨世代的「微城市」文化重鎮。 繼2018年火車站前廣場以輕盈的純白棚架結構物讓其公共空間更親民、更有質地後,2020年中周邊又有另一個文化地標的新亮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1963年1月9日國立臺灣大學同意將胡適遺贈之圖書及文稿留置在紀念館,4月16日胡適夫人江冬秀亦簽署將胡適遺產轉移中研院之同意書,8月1日胡適紀念館正式開放,12月17日王雲五主持揭幕胡適墓園中的塑像,該塑像係由楊英風雕塑,中國公學在臺校友會捐獻。

曾經打造東海大學人文大樓、彰化美術館的建築師黃明威,此次針對嘉美館的新舊並存增改建規劃,則有了更多面向「對話」的細膩度。 除維持對周遭都市空間「打開」的慣有原則,黃建築師說,這回的空間策略上更希望達到「Hub」的概念。 因此,相較東海的人文大樓對已登記為文化資產的路思義教堂方向打開,彰化美術館對縣議會前大馬路的開放,但對緊鄰的武德殿著墨較少,較為可惜。 六年後興建完成的嘉美館,在後巷對市民的日常生活打開,進而達到匯聚的效果。

  • 位於嘉義火車站附近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前身是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已有84年的歷史,更被訂為嘉義市的古蹟之一,建築風格保留著日治時代的氣息,這原先是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的作品,現在的臺南美術館(前警察署)、林百貨、台北松山菸廠中庭都是由他操刀。
  • 漫步其間,除了能欣賞舊酒廠工業風建築,也能看到不少極具特色的裝置藝術。
  • 於9月25日至9月27日試營運,10月6日正式開幕的嘉義市立美術館,曾是帶有濃厚歷史故事的84年古蹟,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時髦的美術館,無論白天或夜晚都很迷人,快跟著ELLE的腳步一起來看看。
  • 圖/CELiA HSUAN_輕旅行位在嘉美館對側的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前身是嘉義酒廠,如今則成為全國五大創意文化園區之一。
  • 1962年2月24日胡適於中研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心臟病突發猝逝,10月15日安葬於中研院院區旁的小丘,11月6日中研院成立「胡故院長遺著整理委員會」,12月6日又設立胡適紀念館管理委員會,12月10日胡適紀念館正式成立。
  • 上方如魚腹般的木桁架系統,不若傳統統一大小的結構單元,從下方往上望去,如波浪般的上下起伏,彰顯了在結構設計上的詩意,也是試圖以現代美學調味看似傳統木結構的再詮釋。

圖/螞蟻幫的櫥櫃_輕旅行臺灣花磚博物館以獨特的「花磚」為展覽主題,保存住這個在台灣逐漸被遺忘,但有獨具特色的花磚文化。 嘉義美術館的視覺識別系統,以音似嘉義的「+1」為設計核心概念,標誌設計融入了「文化之門」及美術館建築鳥瞰圖的意象,創意又在地的讓人過目難忘。 在設計上,建築團隊刻意將將入口處設置於建築內側凹口,因此來參訪的人,都必須先經過館前綠意盎然的庭園才能進入館舍,正如日常中讓人沉浸的小公園,或是下班、放學後的小綠地,嘉美館是一座「面向社區」的美術館,讓人們自在的親近展館,並成為藝術動能發散、傳導、延伸至生活日常的美麗角落。 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將每一個人都是一個「1」,希望由很多個「1」集結在一起,以嘉美館作為一個平台,同時隱喻著藝術與文化之門,創造由民眾一同來參與、響應的嘉義藝文發展,邀請大家一起來美術館觀賞嘉義的美。 中山幹線A線 (綠A線)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光客運配置三門及單門電動低底盤無障礙公車行駛。

色彩應用上,呼應嘉義的文化底蘊,以「桃城」的桃紅色,以及「木都」的蒼木色為雙主色系,也分別代表嘉美館兩種不同的個性:蒼木色系象徵著傳統、質樸;桃紅色象徵著的桃城的當代活力。 因為早期阿里山林業的開發,林業帶動了這座城市的繁華,嘉義被稱為「木都」。 嘉美館總共有4層樓,1-3樓都有展廳、廁所、無障礙電梯、4樓是藝術沙龍、露天平台,官網也有提到有尚未開放的藝術商店與餐飲空間,讓人很期待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商家進駐。

在設計上對於其如何與現有都市環境形成一種「積極性的對話」,始終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由於發展過於急促且長期缺乏整體規劃配套之檢討機制,台灣的都市空間多呈紋理紛亂且「各說各話」的狀態,造成了市民在都市中,無法感覺到建築外部空間在視覺上整體感及身體行進時的流暢感,也就是缺乏都市空間的「連續性」。 同時,市民在都市空間中駐留時,周遭環境及都市景觀各行其是的紛亂,亦嚴重影響了視覺美感及心理上的安定,也就是缺乏「場所感」。 源自於如此對台灣都市空間上的觀察與體驗,如何創造都市空間中「連續性」與「場所感」,便成為我們作品在經營都市建築「積極性的對話」上的主要策略。

嘉義市立美術館距離台鐵嘉義車站僅約5分鐘步行距離,是由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改建增建而成。 美術館分為古蹟棟與本館兩大部分,古蹟棟是1936年完工啟用的舊日本總督府專賣局嘉義支局,戰後由國民政府改制為菸酒公賣局;本館則是戰後公賣局興建的倉庫、門市等設施改建、增建而成。 專賣局支局是日治時代末期常見的現代主義過渡式樣建築,外牆貼上褐綠色磁磚,沒有繁複華麗的裝飾,但是窗櫺與氣窗則使用明亮的藍綠色,讓整個建築在內斂沉穩中仍有視覺上的變化。 「嘉義市立美術館」座落於嘉義火車站旁,前身為日治時期菸酒公賣局之嘉義分局,與臺南美術館、臺南林百貨、臺北松山菸廠中庭皆出自同一建築設計師-梅澤捨次郎(1890年12月1日-1958年4月29日)之手。

2014年11月25日,時任縣長卓伯源主持下彰化縣立美術館正式開館營運。 而整個美術館的範圍,包含了興建於1936年的古蹟、1954年的酒類倉庫和1980年的菸酒成品倉庫,是個以舊有建築為基礎,添增新設計思維與新創意的新舊融合空間。 讓嘉義市立美術館成為歷史與當代場域的交匯點, 也是「嘉義文化新絲路」上的一道古典且新穎的風景。 位於嘉義火車站附近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前身是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已有84年的歷史,更被訂為嘉義市的古蹟之一,建築風格保留著日治時代的氣息,這原先是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的作品,現在的臺南美術館(前警察署)、林百貨、台北松山菸廠中庭都是由他操刀。

嘉義市立美術館(簡稱嘉美館)是嘉義市的公立美術館,由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改建而來。 2014年7月1日成立籌備處,2020年正式開館,並同時啟用視覺識別系統。 2005年,由於部分顏料層出現剝落現象,國美館委託日本政府指定修復國寶重要文化財的「國寶修理裝潢師連盟」中的修復工房半田九清堂對《蓮池》及《基隆燃放水燈圖》進行長達240天的修復作業。

嘉義市立美術館

於9月25日至9月27日試營運,10月6日正式開幕的嘉義市立美術館,曾是帶有濃厚歷史故事的84年古蹟,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時髦的美術館,無論白天或夜晚都很迷人,快跟著ELLE的腳步一起來看看。 嘉美館保留原建築主體,由改建規劃設計團隊的黃明威、王銘顯建築師合作進行規劃設計,針對美術館的歷史、定位與未來願景,為新生美術館重新錨定,運用新材料、新工法呈現精緻的工藝美學,以新舊並呈、空間活化為改建方向,賦予古蹟新生命。 座落於嘉義火車站旁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以市定古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原建物改建,才剛試營運就引起了不少話題,外牆磁磚有著歷史的痕跡,搭配上湖水綠的窗框意外和諧,挑高三層樓的展示空間,也不失現代感,加上廣場前植栽造景讓美術館更有異國街景的錯覺,也是吸引不少人前來朝聖的原因。 2014年7月1日,嘉義市政府配合嘉義市升格省轄市32周年成立嘉義市立美術館籌備處,預計於2017年7月後正式開館。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