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憂鬱症者可接受的理由協助就醫,並鼓勵持續就醫及服藥;倘有自傷行為應尋求外援,請119協助或尋求社區訪視醫療資源。 倘若憂鬱症家人陷入情緒暴躁易怒、行為反常,甚至自傷或傷人的言語或企圖,親友需有警覺多留意周邊及其安危,儘速協助就醫。 協助就醫有困難,親友也可自行先至身心科門診掛自己的診請教醫師,共同討論如何幫助患者。
- 陳良基說,他相信帕帕基諾效應,憂鬱症患者只要旁人積極鼓勵,就一定有復原可能。
- 他自嘲,「說真的就是貪心,覺得自己很聰明…
- 而當談到真的危急、無法承接的話題時,也要記得鼓勵對方尋求專業治療。
- 雖然自覺的病齡是3-4年,但實際上應該更久。
- 當病況始終未見好轉時,病患很容易感到身陷黑暗的無底洞而無法自拔。
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異性(同性也可啦),外表還看得順眼,人也不壞,只是你不喜歡他,也不會考慮跟他交往,你有可能會跟這樣的人上床嗎? 這也不一定,短暫浪漫也是一種生活常態,有可能是氣氛使然,或者一時需要撫慰,就跟身邊還可以的人發生關係了。 這樣會給憂鬱症患者很大的壓力,畢竟這種病不是一夜之間就會消失的。
憂鬱症對話: 健康雲
恐怖的是,當教育將這些論述奉為「教學理念」,不管孩子在水深火熱中的嘶吼,只在終點對我們微笑說:「再辛苦一點就到囉!」這麼做,其實是刻意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陳良基提到,太太在生病前已有2年「不會哭,也不會笑」,有時非常難過也哭不出來。 輕生被救回後,在治療過程中換了3次不同的藥,後來也加入心理治療,從一開始覺得沒效,到後來可以講到哭出來,靠著醫療與心理諮商雙管齊下,才慢慢解開心中鬱結。 也因為陷入憂鬱症期間,像是帶了一副紅藍立體眼鏡,他人的種種反應都被變色放大,像是朝眼球撞擊的尖石,充滿惡意。 看待自己的作為也經過負面的強化,覺得不夠好、比不上他人、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 以前,憂鬱哥來的時候我會直覺地抗拒,把他排斥在門口外,然後我們就會開始一場遙遙無期的天人交戰,驚天地、泣鬼神,然後生活就會天崩地裂,周遭愛我們的家人時時刻刻都要捏一把冷汗.
其次,病發時,我們可能會說很多負面的東西,談及生死、生存的意義等,你聽到未必認同,甚至可能覺得生氣,心想:為什麼這個人會這樣想呢? 但切記不要如上述般胡亂說的一些正能量的說話,當然也不要為了附和而說更負面的東西。 有別於一般情緒低潮,憂鬱症不是說說道理就能見效。
生理症狀:失眠、食慾改變(變得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體重改變(莫名暴瘦或暴肥)、全身無力、疲累、肢體不自主發抖、動作變得緩慢遲滯。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的建議收費標準,一次40分鐘的TMS治療,費用為5,000元,建議需含至少20次以上治療才能完成療效。
憂鬱症對話: 不要做多了
9 月 10 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呼籲大家更珍惜生命。 而其中受到關注的憂鬱症是大家都聽過的疾病,雖然名字熟悉對於真正的內容卻又感到陌生。 有些人陷入憂鬱情緒,卻不知道這是不是憂鬱症;有些人出現各種生理症狀,但不知道這就是憂鬱症的表現。
1990年5月,第二張個人大碟《The Simple Life》第一主打《人生嘉年華》上榜,其後《解脫》、《花光它》同《細水長流》亦先後入榜。 然而,今日公認為蔡齡齡的代表作《細水長流》當年並不是熱播作品,只在叱咤榜末出現兩星期。 憂鬱症是陷入一種零度的冰寂,需要的並非瞬間熱情的激勵,那燙得令人害怕。 相反地,是像暖陽般地持續存在,讓人相信,明日即便低溫,也會是晴朗的藍天。 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聊聊他的生活、他的生命故事。 但除非你是他的治療者,否則每次見面一直提也容易讓人厭煩,若對方少有主動提起或接話,適切的問候與關心即可。
相對於藥物是「全身性的生化治療」,rTMS則是「針對腦部的物理治療」。 藥物對於憂鬱症的身體症狀改善較有效,rTMS則對於思考與動力症狀效果特別好,速度又較快。 由於藥物是全身性作用,副作用較多,rTMS除了少數患者會頭痛外,沒有太大副作用。 唯一要注意的是TMS有極小機率會誘發癲癇,須經醫師謹慎評估方可施行。 21世紀腦神經科學的蓬勃發展,證實憂鬱症其實是大腦疾病,更精確的說,是腦細胞的「活性不足」與「溝通不良」所致。 利用磁振造影技術可發現憂鬱症大腦皮質的「背外側前額葉」血流量降低,且與腦部深層掌管情緒的杏仁核連結不佳。
其實心裡生了病就像身體生病一樣,只要找到問題的癥結,並對症下藥就可以使生病的部位慢慢醫治好。 昕晴診所就是以聆聽、同理心的態度來幫助病患們治療心中的疾病。 讓所有人都能以晴朗的心情面對世界,病患能在昕晴診所找到另一片天空。 你不能強迫患有憂鬱症的人去找心理治療師,通常他們會試圖抵抗治療。 但是,如果你認為自己所愛的人的憂鬱症越來越嚴重,就應該尋求幫助。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說,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正常的,只是當情緒無法控制、影響到生活時,就需要一些幫助,讓自己能再恢復可控制的狀態。 如同心臟病、高血壓一樣,憂鬱症並不是自己可以選擇與控制的疾病,而患者也不是抗壓性不夠或懦弱,更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而已。 當我們能了解到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患病的家人/朋友正在煎熬當中時,我們便較能理解他們負面的言語,以及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行為(容易發脾氣、非常需要人陪伴的脆弱行為…等)。 要正確診斷憂鬱症,必須由精神科醫師根據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包括美國精神學會的DSM診斷與統計手冊,或世界衛生組織的ICD國際疾病診斷標準,對照您的病史後作出診斷。 很多朋友會認為為什麼醫師問一問就能確診我有憂鬱症,一點都不客觀。 其實,醫師會參考您的症狀表現,發病過程與家族病史,做出綜合判斷,通常也不是第一次就能百分之百確診,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這些資料不是不對,而是這些如此客觀的文字,不會令你對抑鬱症了解。 陳良基說,太太在生病前喜愛文學、電影,但被憂鬱症纏身後,卻連一行字都讀不下去。 為了讓太太恢復生活功能,陳良基在除了利用學校排課表方式,安排就醫、諮商休閒活動外,更會拜託太太分享觀劇心得,目的在於引導多講話。 作者茄子皮在女人迷的短篇連載,【尋路日記】為自己的生命尋找一條自在的路。 第一回,談一談憂鬱症,憂鬱症像烏雲來襲,我們要做的不是勉強自己趕緊快樂起來,而該是留點時間感受自己的情緒。
台灣家務達人陳映如就曾分享過4個室內晾衣和乾衣的方法,… 台南市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日前在臉書上,分享一件已經許久不見的病例,他提到該名患者因為有拉肚子的情形,且持續兩個月,因此前來就診,… 儘管現在是二〇二二年了,我們依舊會看見許多新聞報導,描述單親家庭、清寒家境或障礙者的孩子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學校。
坐在椅子上的學生抱著書包,頭隨著車體左右晃動;沒有位子坐的學生,要不是坐在地板上,不然就是握著扶手,低頭閉目,一點動靜也沒有。 《精神衛生法》日前於立法院完成三讀,除了強制住院改採法官保留外,另將「社區支持」定義入法,積極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多元化社區支持資源。 1990年她留下的《解脫》,動聽的結他伴奏,細膩的演繹,瀟灑的歌詞,可惜當中一句「抑鬱於低潮解脫是時候」宿命般預言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幕。
施佳佐指出,親友須自己心理維持健康狀態,適度抒壓、喘息,整理好情緒,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才面對憂鬱親友同時又能給予關懷、陪伴及同理心支持。 經由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診斷,李太太罹患了憂鬱症,在經由藥物、心理治療及婚姻諮商,病情已有改善,家庭關係也較和諧,目前仍持續治療中。 38歲李太太(化名),育有一子,因明顯憂鬱、歇斯底里、情緒失控,由先生陪同求診。 門診中,她抱怨自己照顧小孩及兼顧工作壓力太大,先生卻無法給予同理心及足夠支持,使她因焦慮而失眠,時常有負面想法,甚至想自殺,卻又擔心小孩沒人照顧。 而陪同看診的先生顯得十分無奈及無助,不知如何是好。
(沒有愛,便不會花時間寫)把每個人患病時心裏的小波浪,以至如戰場般的腥風血雨一一道來。 【大紀元2015年0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安琪綜合報導)世衛視憂鬱症為21世紀三大健康殺手之一。 面對患有憂鬱症的至親好友,如何與其進行有效對話,許多人仍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有時出於好心的話反而讓患者更加沮喪、深受傷害或是大發雷霆,一旁親友在拿捏該說與不該說之間,猶如在高空中走鋼索,甚至深感困惑或心力交瘁。 對此,本文蒐集患者的心聲和專家的反饋,提出4個常見誤區與同理心對話技巧。
很多人在陪伴憂鬱症的親友時,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或是即使心懷好意,然而卻越幫越忙,這是為什麼呢? 有時候憂鬱症的當事人也是希望自己可以改變,然而憂鬱症並不是一個單純思想上的癥結,如果他人去強行推動一個走不動的人,最後反而造成對方跌倒的情況是很正常的。 你可能想提供一個解決方法,或者告訴你所愛的人你知道他們的感受。 但是,Santan建議,除非你自己實際上正與憂鬱症抗爭,否則請避免告訴他們你想怎麼做。 原因是如果你開始談論你自己,可能會使對方不知道該說什麼。
對很多事情都興趣缺缺,提不起勁,沒樂趣,沒感覺。 當然,如果你所愛的人表現出任何關於自殺的跡象,例如提到想要死、尋找自殺的方式,提及感到絕望或被困住、成為沈重的負擔,則應該盡快尋求緊急醫療救助。 洛克菲勒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億萬富翁,個人資產相當於今天的 300 億美元。 針對台積電可和全球企業做生意原因,經濟部長王美花提到,主因在於台積電不和自己的客戶競爭、主打專業代工,加上台灣有完善半導體生態系、… 所謂「不撞南牆不回頭」,民進黨是懸崖不勒馬,撞了南牆還是不知回頭,距離選戰倒數一周,抱著「抗中保台」這面神主牌,却打到自己七葷八素,… 2022九合一選舉結束,既如預期又大出意外,國民黨堪稱大獲全勝,而選前驕氣滿滿聲稱「選不好,國際怎麼看我們」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請辭,…
上述話無疑是在告訴他們:「你的問題沒什麼大不了的,你的過度反應才是個問題。」這會讓患者在遭受煎熬之際,認定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加深其挫敗和羞愧感。 憂鬱症患者深信沒有人能體會其心中的苦,因此感到極度的孤寂。 一旁親友若能適度展現同理心,才能和病患進行有效交談。 大一時,罹患輕度憂鬱症,在原生家庭、性別認同、人際關係的種種議題夾擊下,開啟了自我覺察的旅程。 同時,投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學習,期許能以更同理與慈柔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各類苦難。
但是在談話時要特別注意,切記不可以催促、指責對方,即便是鼓勵都要注意方式,因為所謂的鼓勵,換個角度看不過就是要求罷了! 其實有時單純的肯定對方現在的樣子,就能帶給對方很大的安定感與滿足感。 這類藥物會提升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憂鬱症發作時特別缺乏的神經傳導物質。 服藥第一週會產生不少副作用,例如反胃,頭痛,心悸等,很多患者無法忍受,但撐過第一週就會適應。
心理症狀:憂鬱、對原本熱愛的事情變得沒有興趣、價值感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思考變得緩慢遲鈍、出現自殺念頭。 張家銘說,每個人都有情緒,不管是快樂、或是難過,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都有可能會發生,所以在生活中出現憂鬱的情緒是很正常的。 但「憂鬱症」是疾病,憂鬱的情緒是持續的、嚴重到不容易控制的,情緒也不容易從憂鬱中恢復過來,甚至生理上也會出現種種症狀。 當你感覺所愛的人因為憂鬱症而感到沮喪時,你一定會想幫助他們,但是該怎麼做呢? 要做出正確的行為或說正確的話可能會非常困難,尤其是如果你從未面對過憂鬱症。 她進一步說明,當憂鬱症者不願意就醫時,親友的態度很重要,避免忽略、不以為然、批判、指責、比較的態度;保持關切、同理心、給予尊重空間,傾聽、支持與陪伴。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